1樓:匿名使用者
禮儀是一個人「修身養性持家立業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幫」的美譽,可謂歷史悠久,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禮儀專家孔子就認為禮儀是一個人:「修身養性持家立業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即:
禮儀是普通人修身養性、持家立業的基礎,是一個領導者治理好國家、管理好公司或企業的基礎。
生活裡最重要的是以禮待人,有時侯禮的作用不可估量,從某種意義上講,禮儀比智慧和學識都重要。
今天,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
打個比如: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張大網,是一張無數小結構成的無邊無際的網,這張網太大了,大得難以想象,我們每個人只是網上的一個十分渺小的一點,用滄海一粟來形容我們也都是在誇大我們
生活在這張大網裡面,我們這些孤立的點要活起來,而不再是一個死點,我們就必須與其他的點連線起來,與他們接觸,溝通,這樣才能成為一張網。這就需要我們與他人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有一種默契的合作態度,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家卡耐基認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是它的專業技術,而85%則要靠人際關係和它的為人處世能力(品質和社交能力、社交技巧和原則,非庸俗關係)
生活中,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然而,人是萬物之靈長,可以借萬物以御天下,借外力發展自己,使事業成功。
戰國時期哲學家荀子認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兩個人相互支撐,構成「人」字,再加「一」構成「大」。生活中常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團結就是力量「。
臺灣作家柏揚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認為,中國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不團結,窩裡鬥,內訌,他比如: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一個日本人是一條蟲,三個日本人就是一條龍,值得我們深思。再比如:
,《駱駝和羊》的寓言故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如果羊和駱駝能夠和諧相處,互相幫助,那麼,個子矮小的羊可以吃到高樹上的葉子,而高大的駱駝可以吃到院子裡的青草,多美的事情,和樂而不為呢!
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能夠處處事事以禮對待自己的職工,尊重職工,就能夠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孟子 ●離婁篇》中有一句話:「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論語》中也有一段魯國君主定公與孔子的對話,定公問道:「身為君主的我,如何對待臣下呢?臣又如何事君呢?
」孔子稱:「君以禮儀待臣下,臣下事君盡忠誠,如此而已!」
有時侯,一個才能平庸的人,如果深諳禮儀的妙用,具備人格魅力,就能夠吸引住一些人才,為他所用,事業就能夠成功,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例證就是劉備。
《三國志》記載的劉備是一位有缺點、甚至才能平庸的人,然而,他卻是不可思議,頗孚眾望的君主,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得人心,他是一個社交高手,非常有個性的關羽、張飛都為劉備所吸引住,連諸葛亮這樣的絕世英才,也感心悅城服,劉備乃是能夠利用這些人的領導者。
劉備成功的關鍵所在:注重社交,講究禮儀,坦誠待人,表裡如一。
禮儀有利於企業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水平,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信譽,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電信市場多元化的競爭架構已經初步形成,尤其是加入wto以後,電信行業將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電信企業能否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獨樹一幟,不斷髮展壯大,因素固然很多,其中,良好的品牌形象無疑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的市場競爭是一種形象競爭,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因素很多,其中高素質的員工,高質量的服務,每一位員工的禮儀修養無疑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電信是一個服務性行業,在服務中,只有把先進的裝置和優質的服務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客戶滿意的效果。
優質的服務與電信設施有關,與電信員工的技能技巧有關,更與電信職工的禮儀修養有關。職工的禮儀修養不僅體現了一個職工自身素質的高低,而且反映了一個公司的整體水平和可信程度。
如果每一個電信職工都能夠做到接人待物知書達禮,著裝得體,舉止文明,彬彬有禮,談吐高雅,電信企業贏得社會的信賴,理解,支援。反之,如果電信職工言語粗魯,衣冠不整,舉止失度,接人待物冷若冰霜或傲慢無禮,就會有損企業形象,就會失去客戶,失去市場,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人們往往從某一個職工,某一個小事情上,衡量一個企業的可信度,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有利於企業內求團結,創造一個和諧進取,文明健康的人文環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禮儀能夠調節人際關係,從一定意義上說,禮儀是人際關係和諧發展的調節器,人們在交往時按禮儀規範去做,有助於加強人們之間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關係,緩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一般來說,人們受到尊重、禮遇、贊同和幫助就會產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誼關係,反之會產生敵對,牴觸,反感,甚至憎惡的心理。
禮儀具有很強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禮儀的重要功能是對人際關係的調解。在現代生活中,人們的相互關係錯綜複雜,在平靜中會突然發生衝突,甚至採取極端行為。
禮儀有利於促使衝突各方保持冷靜,緩解已經激化的矛盾。如果人們都能夠自覺主動地遵守禮儀規範,按照禮儀規範約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際間感情得以溝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關係,進而有利於各種事業的發展。
2樓:
1、 形象意味著一切。
2、 財富隱藏在優雅舉止中。
3、 大事之人,即懂大禮之士。
4、 言談舉止改變命運。
5、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6、 國尚禮則國興,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
7、 大多數人錄用的是有禮節的人,而不是最能幹的人。 8、「改變你的形象,就能改變你的人生。」
3樓:夢如紗
**中華禮儀的作用
我們看到,古代的這種男青年的冠禮是極為繁瑣複雜的。但這些繁瑣複雜的背後卻是青年接觸社會的開始。文中所說的「賓」,實際上就是社會的代表,「賓」給青年加冠加服飾,給青年起一個字,實際上表明瞭社會對這個年青人的承認和接受。
而青年通過這一系列的禮儀演練學習,則對社會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學習禮儀可以說是青年人邁入社會的第一步。因此,禮儀是教育的重要內容。
現代社會中,禮儀也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從小父母教給我們如何稱呼別人、尊敬長輩、逢年過節要對老人行禮,上學後要遵守紀律、對老師禮貌,走上社會後,教育我們遵守社會公德,都是在教育我們守禮。
(三)禮儀教人向善、向美、向真
一種為社會大多數人認可並遵守的禮儀,一定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和價值取向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禮儀教人向善、向美、向真。
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論語·八佾》)是說,禮的前提是人的「仁善的心」。
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顆仁善的心,那麼他學習禮就是捨本逐末了。孔子只說出了禮與仁之間的關係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禮的學習也有促進養成仁善的心的作用。因為,一個人在少年時代,由於年齡和閱歷的關係,他對善與惡的認識必然不是特別清楚的,我們很難說一個少年犯錯是因為他天生不具有仁善之心,而只能說他對仁善缺乏必要的瞭解和認識。
而學習禮儀就是一個教人向善的過程。
眾所周知,禮儀是道德規範的外化,它代表的是一種被普遍認可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就是使人在生活中、社會上要與人為善,甚至助人為樂,至少是要獨善其身。禮儀的最基本的底線是不損害別人。
這就是善了。前面提到的孔子主張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其目的也是要人與人為善。而如果你的生活中沒有按照禮儀行事,或者是你的行為舉止超出了禮儀規定的範圍之外,那就是「非禮」,也就對別人造成了損害,就是不善。
比如,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發生偷看別人日記、當眾揭發別人隱私、當眾嘲笑別人的生理缺陷等,這些都是不合於禮儀的,無疑也會給對方造成這樣那樣的傷害。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激烈的衝突,不僅影響人際關係,也影響社會穩定。因此,禮儀是教人向善的。
禮儀也是教人向美的。禮其實就是分寸,人在與人交往中,如果不講分寸,不僅會給對方造成不快、誤解,同時也會損害自身的形象。比如,禮儀中有一項是儀容、儀表和服飾禮儀。
要求人們要注意自身面容的清潔和護理,口腔鼻子應該保持清潔,頭髮、指甲、鬍鬚要經常修剪清洗,服裝鞋帽要乾淨合身,身體的異味要加意控制。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注意到這些,蓬首垢面、衣裳不整、異味燻人,這首先是對人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在社交場合必然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相應的,人的服飾也很重要,人在著裝、飾物和化妝上不注意,同樣也會損害自身的形象。舉個例子,我們的服裝穿戴是要講究場合的,不同的場合,服裝的要求也不一樣。大體上人們的著裝分三種場合,一是上班場合,一是社交場合,一是休閒場合。
上班場合時,人們的服裝要整潔、大方、高雅,不需要過分張揚。特別是不宜穿過於暴露的衣服。另外,上班時還要避免穿那些需要經常整理的服裝,這樣不僅會影響你的工作,也會給你的工作物件帶來不便。
社交場合,比如宴會、舞會、典禮、晚會等,則要求你的服裝時尚流行,不能過於落後和保守,也不能過於樸素和簡單。當然,社交場合的不同,對於著裝風格的要求也不一樣,有的社交場合要求莊重一些,有些則要求輕鬆瀟灑一些,不可一概而論。總之是要服裝與場合相配。
休閒場合,比如在家、上街、旅遊、健身等,則要求舒適、得體、隨意、輕鬆。因為這種場合都是非正式場合,人們在這種場合中儘可以放鬆和休息。
上述三種場合的著裝要求其實體現的是禮儀要求。設想一下,如果在上班時間穿著短褲、睡衣、背心、拖鞋等休閒裝,會是什麼樣子。同樣,出席社交場合,穿得太隨意也是失禮的。
而如果在休閒場合穿得過於正式,雖不至於失禮,但卻影響了你的休閒質量。
合於禮的言談舉止和裝束就是美的。著裝得體、談吐風雅、舉止恰到好處,不是一種美好的風度和氣質嗎?我們平常說一個人缺乏教養,其實主要是說他在禮儀上做得不令人滿意。
當你的行為舉止讓人感覺不舒服了,就是你已經失禮了。失禮的人是不美的。比如當眾脫鞋、脫襪子,當眾挖鼻孔,女生穿裙子走路太快、抬腿過高,第一次見面就問人家工資婚否等等,有這種表現的人能說他(她)是美的嗎?
禮儀也是教人向真的。真與禮儀似乎離得比較遠,其實二者的關係也至為緊密。我們在實施禮儀的過程中有一點常常為一般人所忽略,那就是真誠。
禮儀只有在真誠的前提下,才是有意義的。否則禮儀就成了虛偽的應酬。沒有真誠的禮儀是虛假的,是純粹的形式。
禮儀在日常生活中起著協調人際關係,規範人的行為的作用,但如果這種協調是虛偽的,只是做做樣子;這種規範也不是在心悅誠服的心理狀態下進行的,只是在某種被動的情況下不得不如此,那麼禮儀也就起不到它應該起的作用了。
就是說,禮儀在教給我們怎樣做的時候,實際上也在教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這樣做。比如,我們在過春節時給家裡老人拜年,在向老人們鞠躬或者跪拜的時候,如果不是出於真誠的心去做,那麼我們的拜年還有什麼意義嗎?但傳統禮儀的巨大的教化作用就體現在這裡,我們在行禮的時候就會體會到,老人們撫養兒女的艱辛和不易;同時,兒女們還會體驗到一種以拜年方式回報老人養育之恩的報答的幸福感。
而這種幸福感是真誠的,是做不了假的。那麼,這種時候,禮儀對於我們就是在起著一種教化作用,教人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真摯、真誠、真情、真心的力量。所以,禮儀的教人向真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四)勤奮學習本身就是禮
禮儀的積極的教育作用還表現在,人們平時刻苦鑽研、勤奮學習就是禮。《論語·八佾》記載:「子入太廟,每事問。
或曰:『孰謂鄒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子聞之,曰:『是禮也』。」孔子進入太廟,有不懂的事情就請教別人,有人指責他這種「每事問」的行為不合禮的要求,孔子回答說,有不懂的事情就問,這就是禮。
看來,孔子對於禮的看法是非常通達的。同時孔子也揭示了禮的另一層深刻含義,就是,與其不懂裝懂,到時在人前出醜而失禮,不如實事求是地虛心學習;虛心學習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做事才會有把握,才不會在人前出醜,也才不會失禮。
現實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當我們參加或出席一些活動或場合時,必須事先對相關情況瞭解清楚,避免出現偏差和漏洞。出現偏差和漏洞就說明你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準備工作沒有做好就說明你對此事重視不夠,重視不夠就是一種失禮行為。比如,我們要出席一次宴會,在出席之前就應該瞭解,這次宴會是誰請的,是什麼規格,還請了其他一些什麼人,服飾著裝上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
特別是在一些初次參加或出席的活動或場合,更應該充分學習,認真準備。涉及到的某些民族、地域和國家的特殊禮儀時更不能掉以輕心,更應該虛心向專業人士求教。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孔子主張的不懂就問,虛心求教,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就是禮的思想是非常正確的。
(五)學習禮儀的過程就是受教育的過程
禮儀是普遍存在於每一個民族、每一種文化之中的,同時,禮儀本身就是文化的外化與體現。而且,禮儀不僅是傳統的、原始的,還是文明的、現代的。今天,儘管一些傳統禮儀已經喪失了它們的生命力和實際操作意義,但是它們仍然作為一種文化的基因滲透在我們的血液裡,或隱或顯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所以,不論是新的禮儀,還是舊的禮儀,都是我們應該學習和了解的。
一道數學題,請各位來幫忙,一道數學題,請各位來幫忙!
設甲罈子有x個,乙罈子有y個,根據題意列方程 0.8x 1.4y 6 4x 7y 30 因為x,y是整數 所以x 4 y 2 答 甲罈子有4個,乙罈子有2個。設甲罈子x個,來乙罈子y個,自 則0.8x 1.4y 6,0 0.8x 6,0時,x 46 8,不符合,x y為整數 y 2時,x 4符合題意...
請教高手來幫忙算一道簡單的財會題
1 平均年限法 直線法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值 預計淨殘值 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 10000 20 5 1996元 2 雙倍餘額遞減法 固定資產年折舊率 2 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 100 2 5 100 40 第1年固定資產年折舊額 10000 0 40 4000元 第2年固定資產年折舊額 ...
一道初一數學題!來幫忙啊!謝謝,一道初一的數學題,請幫幫忙 謝謝
甲速度 乙速度 周長 1 2 甲速度 乙速度 周長 1 6 1 2 2 甲速度 周長 2 3 甲速度 周長 1 3 1 2 2 乙速度 周長 1 3 乙速度 周長 1 6所以,甲每分鐘跑1 3圈 乙每分鐘跑1 6圈 設環形路的長度為 1 甲速為x,乙速為y,那麼 x y 2 1 x y 6 1 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