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之風 蘭,深山幽谷,芳華自賞。 竹,亭亭玉立,堅韌挺拔。 菊,與世無爭,清高隱逸。
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 古人謂之為四君子,合而觀之,皆清華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是以世人將其喻為君子,取其不趨俗,不媚世之風骨。
所以君子之風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堅持,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邁,是「我自橫刀立馬」的豪氣,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孤傲。 做事,要有君子之風。
只有這樣,才不會人云亦云,才不會成功時得意驕矜,失意時怨天尤人。要有自己的主見,做自己的主人。古人云:
「君子合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就是教人們在吸收別人意見時有自己的主見。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
比爾·蓋茨哈佛中途退學,為許多人所不解,以為他斷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然而誰也沒想到幾年之後他開創的事業令所有人仰望羨慕。他沒有像哈佛大學裡的那些學子一樣努力地學習,然後一步步走在常規的路上,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不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卻開闢自己的天空,他成功了。縱觀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讓自己的思想凌駕於眾人之上,方可開闢天地。
做人要有君子之風。古人云:「寬以待人,嚴於律已。
」有自己的人品,不媚俗,不趨俗。古往來,那些默默無聞者大多是隨波逐流,所以歷史的煙雲湮沒了他們。留名千古的必是那些特立獨行與世俗背道而弛的人,細數歷史的煙雲,你會發現魏晉的風骨,竹林七賢的不羈,五柳先生的隱逸,你會發現漢唐的高風,李白的瀟灑,你還會明白宋代的氣節,蘇軾的大江東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稈的挑燈看劍,你還會找到明清的不俗,板橋的灑脫,曹雪芹的悲歌。
唯有以君子之風的卓爾不群,方能盡顯名士風流。 君子之風是不趨俗不媚世的行為,是一種孤潔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風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達到君子之風的境界。
古人云:「識時務者為俊傑。」當然,識時務為識時務,但不能隨波逐流,否則喪失了自我那是一種悲哀!
君子之風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心凌駕於萬物之上,真正做到遠離人云亦云,遠離世俗是非,讓我心做
2樓:匿名使用者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善其身是為人從政的前提。而談到論語中的修身之道,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君子之風」。「君子」二字在論語這本區區兩萬言的經典中,就出現了107次之多。
但究竟什麼是孔子本人眼中,乃至儒家理論學說的君子的定義呢?這顯然不是能夠一言以蔽之的,那麼,讓我們回到論語的原文中,來略作分析吧。一,君子之孝 (1)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論語
3樓:匿名使用者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請採納!
「君子之風,流則萬古」這句話是誰說的全文是什麼內容
4樓:戎凡巧
「君子之風,流澤萬古」:是讚揚蘇軾有「君子之風」,而且流傳影響了千秋萬代。「澤」,溼潤,這裡作教育解。
出自池永昶寫的叫做《滄浪之水》 孔子「克己復禮,萬世師表」孟子,八個字是「捨身取義,信善性善」;屈原,「忠而見逐,情何以堪」;司馬遷,「成一家言,重於泰山」;稽康,「內不愧心,外不負俗」;陶淵明,「富貴煙雲,採菊亦樂」;李白,「笑傲王候,空懷壯氣」;杜甫,「耿耿星河,天下千秋」;蘇東坡,「君子之風,流澤萬古」;文天祥,「雖死何懼,丹心汗青」;曹雪芹,「聖哉忍者,踏雪無痕」;譚嗣同,「肩承社稷,肝膽崑崙」池永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滿意請採納
《論語》君子之風
5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選讀06《君子之風》註譯評【原文】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1),依於仁,遊於藝(2)。」 (7?
6)【註釋】 (1)德:舊注云:德者,得也。
能把道貫徹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藝:藝指孔子教授學生的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都是日常所用。
【譯文】 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憑藉,活動於(禮、樂等)六藝的範圍之中。」 【評析】 《禮記?
學記》曾說:「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
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及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這個解釋闡明瞭這裡所謂的「遊於藝」的意思。孔子培養學生,就是以仁、德為綱領,以六藝為基本,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
【原文】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18) 【譯文】 孔子說:「君子以義作為根本,用禮加以推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用忠誠的態度來完成,這就是君子了。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5?
9)【譯文】 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評析】 「殺身成仁」被近現代以來某些人加以解釋和利用後,似乎已經成了貶義詞。
其實,我們認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說的這段話,主要談了他的生死觀是以「仁」為最高原則的。生命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但還有比生命更可寶貴的,那就是「仁」。「殺身成仁」,就是要人們在生死關頭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自古以來,它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原文】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4?16)【譯文】 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 【評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是孔子學說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一句話,被人們傳說。這就明確提出了義利問題。孔子認為,利要服從義,要重義輕利,他的義指服從等級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個人利益,就會犯上作亂,破壞等級秩序。
所以,把追求個人利益的人視為小人。經過後代儒家的發展,這種思想就變成義與利尖銳對立、非此即彼的義利觀。【原文】 子曰: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9)【譯文】 孔子說:
「士有志於(學習和實行聖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評析】 本章和前一章討論的都是道的問題。本章所講「道」的含義與前章大致相同。
這裡,孔子認為,一個人斤斤計較個人的吃穿等生活瑣事,他是不會有遠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與這樣的人去討論什麼道的問題。【原文】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 (17?15)【譯文】 孔子說:「可以和一個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嗎?
他在沒有得到官位時,總擔心得不到。已經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擔心失掉官職,那他就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了。
」 【評析】 孔子在本章裡對那些一心想當官的人斥為鄙夫,這種人在沒有得到官位時總擔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為此,他就會不擇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於不惜危害群體,危害他人。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司空見慣的。
當然,這種人是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的。【原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
賢哉回也。」 (6?11)【註釋】 (1)簞:
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於學。 【譯文】 孔子說:
「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 【評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讚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裡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裡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原文】 子曰:
「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7?
16)【註釋】 (1)飯疏食,飯,這裡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 (2)曲肱:
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譯文】 孔子說:
「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評析】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
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於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雲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原文】 葉公(1)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2)。」(7?
19)【註釋】 (1)葉公:葉,音shè。葉公姓沈名諸樑,楚國的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所以叫葉公。
(2)云爾:雲,代詞,如此的意思。爾同耳,而已,罷了。
【譯文】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 【評析】 這一章裡孔子自述其心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連自己老了都覺察不出來。孔子從讀書學習和各種活動中體味到無窮樂趣,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和樂觀主義者,他不為身旁的小事而煩惱,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原文】 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
「夫子自道也。」 (14?28)【譯文】 孔子說:
「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說:
「這正是老師的自我表述啊!」 【評析】 作為君子,孔子認為其必需的品格有許多,這裡他強調指出了其中的三個方面:仁、智、勇。
在《子罕》篇第九當中,孔子也講到以上這三個方面。【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1);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23)【註釋】 (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音zhì,同「智」;樂,古音yào,喜愛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 【評析】 孔子這裡所說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養的「君子」。他希望人們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備了這些品德,就能適應當時社會的要求。【原文】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8?7)【註釋】 (1)弘毅:弘,廣大。
毅,強毅。 【譯文】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原文】 棘子成(1)曰:
「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
駟不及舌(2)。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3)猶犬羊之鞟。」 (12?
8)【註釋】 (1)棘子成:衛國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稱為夫子,所以子貢這樣稱呼他。
(2)駟不及舌:指話一說出口,就收不回來了。駟,拉一輛車的四匹馬。
(3)鞟:音kuò,去掉毛的皮,即革。 【譯文】 棘子成說:
「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質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儀式幹什麼呢?」子貢說:「真遺憾,夫子您這樣談論君子。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本質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質,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樣。
」 【評析】 這裡是講表裡一致的問題。棘子成認為作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質就可以了,不須外表的文采。但子貢反對這種說法。
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質應當有適當的表現形式,否則,本質再好,也無法顯現出來。【原文】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7?
38)【譯文】 孔子溫和而又嚴厲,威嚴而不凶猛,莊重而又安祥。 【評析】 這是孔子的學生對孔子的讚揚。孔子認為人有各種欲與情,這是順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與欲求,都必須合乎「中和」的原則。
「厲」、「猛」等都有些「過」,而「不及」同樣是不可取的。孔子的這些情感與實際表現,可以說正是符合中庸原則的。
《論語》中有君子之風,我想要全文
君子之風 蘭,深山幽谷,芳華自賞。竹,亭亭玉立,堅韌挺拔。菊,與世無爭,清高隱逸。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古人謂之為四君子,合而觀之,皆清華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是以世人將其喻為君子,取其不趨俗,不媚世之風骨。所以君子之風是 舉世皆濁我獨清 的堅持,是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的...
愛蓮說中從什麼方面讚美蓮的君子之風
愛蓮說 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 芬芳的氣質,而且 版對她權 那高潔的品德 美好的情操 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 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在寫作上,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 擬人 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 對...
君子文化中的君子是什麼意思呢
君子 觀念在中國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對之極為重視。雖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聖人 賢人 道家有真人 至人 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於君子,然而聖賢究竟不世出,真人 至人 神人尤其高遠而不易攀及,世間完人總是不多,因而一較普遍的 較易至的 較完美的人格典型 君子,也就特別值得注意與追求。君子 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