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怎樣提高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2021-05-14 10:43:53 字數 4016 閱讀 6721

1樓:經紀人

著名心理學家提出如下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1、享受瞬間

要生活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把孩子的微笑當成珠寶,在幫助朋友們中得到滿意感,與好書裡的人物共歡樂。

2、控制你的時間

幸福的人確定大的目標,然後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一天寫300頁書是件很難的事,然而每天寫兩頁則非常容易辦到。

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可適應於任何工作。

3、增強積極情緒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消極的情緒使人沮喪,而積極的情緒催人奮進。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

4、優待身邊的人

人們要學會很好地對待親近的朋友、配偶,能夠一下數出5個親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數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帶幸福感

實驗表明真正面帶幸福感的人,他們更感到幸福。

研究表明,經常歡笑更能在大腦中引起幸福的感覺。

6、告別枯燥的生活

不要無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電視機前,要沉浸於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7、多活動

室外活動是對付壓力和焦慮的良藥。向感到一定壓力的大學生的調查表明:經常在室外鍛鍊的學生情況要明顯好於不參加者。

8、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們仍然留出一定的時間睡眠和享受孤獨。

9、關照心靈

對信仰和幸福的關係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沒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當然,信仰不可能讓我們免除所有悲哀,它不可能囊括一切,但是信仰常常提醒你沿著幸福之路前進。

此外,科學家們還提出了許多驚人的新發現,例如:幸福不分性別;幸福不依賴於年齡;財富不能創造幸福。按照美國心理學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說法,幸福意味著生活在一種「沉醉」的狀態中,即完全投入一種活動。

相信這些研究都會給老年人們帶來幸福的晚年生活。

2樓:

晚年 幸福

**告訴你們,在心理學上講,一個人過去所做的事情,他直接的感受在經過一年之後,只有他當時心中感受的20%,也就是說,你當時對某一件事情特別興 奮,我一定要去做,做的時候開心得不得了,**告訴你,一年之後,你只有20%的興 奮感存在,根本沒有這種興 奮的意識在裡面。就像周阿姨現在82歲了,她從10歲開始經歷了多少開心的事情,經歷了多少不開心的事情,現在開心的事情在她的腦子裡只殘存了20%。

但是,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不開心的事情在心中存在的比例是50%,所以,人到了晚年不開心的事情都不會忘記,開心的事情全部忘記了,你們現在沒死就這樣了,聽得懂嗎?所以,要懂得一個道理,少做不開心的事情,多做開心的事情,多一點20%,少一點50%,那你的晚年就會變得非常的幸福。

今天跟大家講,我們一般的眾生,沒有長時間的修定,心就是定不下來。一個人如果沒有長時間的把心能夠定得下來,不管碰到什麼事情心都不安的,時間一長,這個人就不是經常在定中。舉個例子,你的家就是定的基礎,那麼經常在家裡的人,這個人就是有基礎,坐得住的人,如果一個人不能長期地把心定得下來,也就是說這個人坐不住、站不穩,那麼這個人就是不能常在定中,就像說這個人不常在家中一樣。

人家說,不經常在家中的孩子,這個孩子是野孩子,心中定不下來的人,這個人的心就野掉了,就修不好心,所以,一定要有定。如果非無定,那就一定無慧,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心定不下來,這個人是不會有智慧的。非有慧無定,是什麼意思呢?

你這個人如果沒有智慧的話,你的心一定是定不下來。要有定有慧,一個人要把心定得下來,他的智慧才會增長,才會方證涅槃。方證涅槃是什麼?

就是才能證實你這個人是能夠控 制住你自己的,實際上涅槃寂靜,涅槃就是讓你能夠皈依一個沉寂,也就是說,這個人能夠自己把握好自己,讓自己的心籟下來、安靜沉下來。

要把自己的定養成一個習慣,叫習行寂靜。舉個簡單例子,很多人喜歡發脾氣、吵架,因為他形成了習慣,動不動就要吵架。而有些人為什麼碰到事情很冷靜、不講話,因為這種人有一個能力,什麼能力啊?

就是他自己就能夠寂定,他已經養成習慣了,不管碰到什麼事情他都能夠定得下來。已經養成這種習慣的人,叫適至於觀,就是說這種人適合自己能夠看到自己,你們想想看,是不是這樣?一個不發脾氣的人就能夠看到自己,就是他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懂得**自己、管住自我,一個人發脾氣的時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

如果一個人能夠看到自己在做些什麼,能控 制自己,便得解脫,這個人就容易解脫。

我們學佛的人,要有真 實妙觀。真 實妙觀是什麼?就是說,你看到的真 實的東西,你也不能把它當成真 實,你要巧妙地來看這些問題,因為它還會有變化。

你看這個人剛剛不是在跳嗎,在發脾氣嗎?過一會兒他像沒事一樣的,你看這個人剛剛開開心心跟你像好朋友一樣,突然之間他發脾氣了,那你看到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真 實的?這就叫真 實妙觀。

要看到他的未來,看他現在所受的境界,現在他正在發脾氣,過一會兒就好了,那麼你就會想到,他不會再發脾氣了,要真 實妙觀。剛剛這個人很好,我跟他交朋友,什麼話都講,這時千萬要當心,因為他可能會突然之間翻 臉不認人,把你剛才跟他好、吃飯後的交情什麼都給推 翻了,所以,看問題要妙觀,就是能夠巧妙地來看。

學佛人要有隨順觀,就是看問題要隨著緣、順著這個路去看。「哦,你今天不行,是吧?」「沒空。

」「哦,你今天跟我約好了,我等了你半天了。」他打個電 話說,他不來了,「沒關係的,我們下次再說。」這就是隨順觀,你雖然隨著他、順著他了,但是你看到了他的本質,這個人說話不算數,你下次就別理他了。

如果你當時就跟他吵起來,是不行的,是沒有用的。

你當時再怎麼跟他吵,他還是不來了,你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所以,還不如不吵架呢,下次不跟他約就是了,對不對啊?還有叫隨緣觀,看問題隨著緣分,今天成功了,我們就隨著成功的方向去看它,今天不能成功了,我們隨著它不能成功的方向去看它。今天這個人跟我感情很好,我就跟他很好,今天這個人跟我感情不好,我也隨著緣分,我不把他看成本來是好朋友,因為他現在跟我不好了,我只能隨著這個惡緣到來,我就隨著緣分去走,用隨緣觀,這就是有智慧的人。

如果你想著:啊,他過去對我可好了,過去我對他多好啊,為什麼他現在這樣對我,這就不叫隨緣觀。善 緣來了,你要順著善 緣去觀,如果惡緣來了,你要隨著惡緣去觀。

要懂得,修行要依意識而修。修行的人,要隨著意識去修。意識是什麼?

就是你腦子裡正在想什麼。今天老媽媽說,我修行是想延壽,就隨著自己的意識去修,我多唸經,我多放生,我會延壽的,然後你就慢慢地修,實際上呢,是隨著你的意識在修。今天你們很多人為什麼來修行,不就是為了求點事情嗎?

你們哪個人沒有事情啊?家裡有家裡的事情,孩子有孩子的事情,夫 妻有夫 妻的事情,對不對啊?

你就是想弘 法的話,你也有一些目的的,比如,我至少以後不想再投人了,我想 做菩薩,那也叫意識啊。但是意識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對不對?隨著意識而修,隨意識較容易入定,當你入定之後,觀智即熟。

入定是什麼?就是不發脾氣了,想開了,想明白了,穩定了。當你入定之後,要**自己的智慧,實際上,當你能夠入定的時候,你的智慧就比較成熟了。

要明白,入定後,觀智即熟,就是智慧慢慢會成熟,那麼你才能到達三摩地,三藐三菩提。人稱心中有三摩地,三摩地是什麼?三摩地就是智慧成熟的境地,就是智慧的結晶。

就是說,一個人的智慧到了頂峰的時候,它會成為一種結晶,這個時候,觀一切法空,就是看人間所有的一切,就是法界全部都是空的,人跟人的感情是空的,對不對啊?你們過去感情不是都很好嗎?有些人的爸爸媽媽走了,有些老公跟老婆的感情破裂分手了,那感情呢?

到**去了?沒有了,所以叫觀一切法空,你看到的一切東西全部是空的。過去你們沒有吃素之前,覺得吃葷的還津津有味呢,現在叫你們去吃,沒有人願意吃了,所以,一切都是空的。

罵完人結束了,講完人家結束了,人跟人爭鬥結束了,我曾經去某個地方旅遊過,當時的感覺現在結束了,找不到了,你們去玩的時候多開心啊,現在還有這種感覺嗎?想從記憶中拉回來也拉不回多少。

**告訴你們,在心理學上講,一個人過去所做的事情,他直接的感受在經過一年之後,只有他當時心中感受的20%,也就是說,你當時對某一件事情特別興 奮,我一定要去做,做的時候開心得不得了,**告訴你,一年之後,你只有20%的興 奮感存在,根本沒有這種興 奮的意識在裡面。就像周阿姨現在82歲了,她從10歲開始經歷了多少開心的事情,經歷了多少不開心的事情,現在開心的事情在她的腦子裡只殘存了20%。

但是,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不開心的事情在心中存在的比例是50%,所以,人到了晚年不開心的事情都不會忘記,開心的事情全部忘記了,你們現在沒死就這樣了,聽得懂嗎?所以,要懂得一個道理,少做不開心的事情,多做開心的事情,多一點20%,少一點50%,那你的晚年就會變得非常的幸福。

辛棄疾晚年生活怎麼樣的,求辛棄疾晚年生活,儘量快 多。

辛棄疾 1140年5月28日 1207年10月3日 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嘉泰三年 1203年 主張北伐的韓侂冑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他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 鎮江知府等職。次年,他晉見宋寧宗,認為金國 必亂必亡 建炎以來朝野雜...

形容人晚年生活好的成語有哪些,形容老人安享晚年 形容人晚年生活好的成語有哪些

安享晚年 老當益壯 老有所依 老蚌生珠 老有所為 天倫之樂 老當益壯 老有所依 老蚌生珠 老有所為 老當益壯 頤養天年 天倫之樂 安享晚年 老當益壯 老有所依 老有所為 安享天倫頤養天年 晚景如春 兒孫滿堂 含飴弄孫 黃髮垂髫 兒孫滿堂 兒孫繞膝 齊享天年 四代同堂 安享天倫 天倫之樂 含飴弄孫 飴...

如何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如何提高我們的幸福感?

提高生活質量,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首先要改善民生,努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經濟狀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為此,要改變單純對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的 gdp崇拜 主動調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目標,要把更多的政策和資源投向民生,加快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促進由國富到民富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