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為什麼會出現一詞多義現象

2021-05-25 17:32:03 字數 2948 閱讀 2882

1樓:文以立仁

「一詞多義」現象並不是文言文專有的特點,現代漢語的一詞多義現象更普遍。例如「方便」這個詞, 就有:便利、上廁所、適宜、經濟寬裕等多個意思,這就是一詞多義。

文言文的一詞多義現象與現代漢語相同,但由於某些詞的某種義現代人不再使用了,顯得很難懂而已。比如「少」,在「少時」中,現代人可能理解為「時間少了」,在文言文中表示「一會兒」;在「心少寬」中,現代人可能理解為「很少有寬心的時候」,在文言文中表示「心稍微放寬了」。這些都是「少」的古今詞義的差別。

也就是說,一詞多義現象不過是古今異義的表現而已。我們這些老年人說「貓」在家裡,年輕人說「宅」在家裡,再過若干年,後人可能都聽不懂。

文言文中「安」的一詞多義是什麼?

2樓:節操走丟了

⒈平靜,穩定:全 .定團結.

2、使平靜,使穩定:慰

.3、處理,放置,裝設:置.裝.

4、存著,懷著:心賴賬.

5、治理:.天下.

6、疑問詞.**?怎麼:而今~能見死不救?

「安」的本義是「安居」、「安定」,如《爾雅·釋詁下》說:「安,定也。」《荀子·王霸》中說「國安**無憂」,意思是說國家安定了,百姓就會無憂無慮。

再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說「風雨不動安如山」,這裡的「安」字時「安穩」、「安定」之義。有時也用作使動用法,如「安民告示」,就是使民心安定的告示,由「安穩」又引申出「習慣於」之義,如《漢書·藝文志》裡說「安於所習」就是說習慣於他所熟習的。

後來由「安穩」又引申出「安放」、「安置」之義,後來又由「安放」引申出「安裝」之義。如「安電燈」。但有時「安」字還當疑問代詞用,如《史記·陳涉世家》裡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是說小小的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大志呢?

又如「皮之不存,毛將安傅(附)?」當「安」字作疑問代詞講時,它與「安」的本義毫無關係,這是個假借字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一詞多義的現象

3樓:兔影視

1.一詞多義歸根於一字多義,因為每個字都有不同的意思,所以組成的詞語也有不同的意思;

2.**於讀者的誤解,因讀者主觀的理解而導致不同詞語有不同意思;

3.不同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也會有不同的感**彩.

為什麼語言中會出現多義詞的現象

4樓:匿名使用者

客觀事物是錯綜複雜而又不斷髮展變化的.語言中表達客觀事物的詞彙,相對地說總是有限的,因而遠遠不能滿足表達客觀事物的需要,但是,又不可能無限制地創造新詞,所以隨著客觀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斷深化,就必不可免地要用原有的一些例,來表達與之有關的其它一些事物.於是,這些詞就在麓本義的基礎上產生出了引申義.

而引申義有時又『iir以再轉化出別的引申義.這樣,經過長期的發展,便產生了大量的多義詞.

因為客觀事物韻發展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多義詞的各種意義也並不是同時產生的.如紅

的基本義從古代就有了,而廣泛應用於象徵革命,則是無產階級革命興起之後的.

一個詞在新出現時往往是單義的a.多義詞韻基本義也往往就是它最初的意義.象前例中的

發移二它最初出現時是指引弓發箭,這發射

的意義就是它的本義.在這種情況下,多義詞的基本義和它的本義是完全一致的.但由於語言長期的發展演化,有些詞的基本義已經不是它最初的本義了.例如兵

的本義是墨兵器,而現在的基本義則是兵士』』;走』』

的本義是鰩跑,而現在的基本義卻是步行;蟲』』

在古代曾泛指.一切動物,包括鳥獸等都在內,如老虎pl{大蟲三』黔有些方言區至今還泛指鳥類ⅱu蟲羽兒,而現蘊小隻管昆蟲才叫蟲.由此可見,所謂詞的基本義是就現代語言的實際應用方面說的,而不是指詞義的**≯j兩者雖有聯絡,但卻不能混為一談.

文言詞語常有一詞多義現象。找一例帶有國字的文言文。

5樓:東北毛毛蟲

①解釋為「國都、都城「的句子: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國:國都。

②解釋為」疆域「的句子: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國:地方。

文言文中為什麼會有詞類活用現象?

6樓:茅新蘭遇夏

如果直接按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去解釋就出現問題主要是古代的語言文字沒有完全成型,意思比較少,於是就將這種古代人表述的不符合現代人觀點的詞語為活用,當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時候

7樓:都溼啥人啊

主要是古代的語言文字沒有完全成型,意思比較少,當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時候,如果直接按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去解釋就出現問題,於是就將這種古代人表述的不符合現代人觀點的詞語為活用。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古人的詞彙量不如今人的多,而且也沒有嚴密的語法體系。

文言文中的文學現象都有哪些,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之類的

9樓:文以立仁

文言現象是指在文言文裡面出現的與現代漢語不同的語言現象,主要包括:特殊句式、實詞虛詞的用法、詞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現象。

10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實詞:

1、古今異義

2、文言通假

3、一詞多義

4、詞類活用

文言虛詞:

主要有十八個文言虛詞,其中「之」「而」「以」「於」「其」最為重要文言句型:

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突出強調句)省略句具體的例子,由於篇幅不一一舉例,請你自己去搜尋、查閱。

在七年級下學期學過的文言文中,有許多一詞多義的現象,請你從課文中找一找,寫在下面.

11樓:翟沛崔長娟

買一本《初中文言文全解》

上面找一找

中考也用得上

關於常見的文言文中一詞多譯現象(語文)

文言文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

古今異義 1 秋毫 古義 纖細的羽毛 今義 比喻最細微的食物 如 明察秋毫 童趣 2 危 古義 高 今義 危險 如 唯危樓一座 山市 3 去 古義 離開 今義 與來相對 如 太丘捨去 陳太丘與友期 4 十九 古義 十分之九 今義 數詞十九 如 死者十九 塞翁失馬 5 嘗 古義 曾經 今義 嘗試 如 ...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相同的有哪些,初中文言文常見的一詞多義

案 同 按 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wbr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罷 通 疲 疲勞。形容詞。罷夫贏老易於而咬其骨。頒 通 班 斑 頭髮花白。形容詞。wbr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板 同 版 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暴 同曝 晒。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暴 同 曝 暴露,...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重點虛詞整理

一 通假字 1 敬富貴,無相忘。無 通 毋 不要 2 發閭左適戍漁陽 適 通 謫 徵發,調發 3 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唱 通 倡 倡導 4 卜者知其指意 指 通 旨 目的,用意 5 固以怪之矣 以 通 已 已經 6 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 通 披 穿 7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與 通 歟 嗎 8 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