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艾德教育全國總校
印象最深的是大學裡學過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善雕刻。他不喜歡塞普勒斯的凡間女子,決定永不結婚。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愛戀都賦予了這座雕像。
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為她起名加拉泰亞,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
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亦稱“羅森塔爾效應(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暗示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羅森塔爾和他的學生雅格布森在舊金山的一所普通的公立學校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他們在每個年級各選三個班,對這些班的學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未來發展測驗,然後將20%的有“最佳發展前途”的學生名單交給校方,並叮囑對名單保密。一年之後,學校驚奇地發現名單上的學生的確個個表現出色,他們學習進步很快,求知慾強,充滿自信,學習成績和智力水平都大大超過其他學生。
然而教師們並不知道事實真相,其實這些學生只是心理學家從總名單中隨機抽取出來的。據此: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典故把這種現象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並聲稱:
教師相信他們的學生是更聰明的,學生就可能因為教師的信念而真的變得更聰明,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最終能充當自我實現的預言。
2樓:江淮一楠
印象最深的心理學定律: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
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心理規律九:貼標籤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而戰爭又的確需要一批軍人。於是,美國**就決定組織關在監獄裡的犯人上前線戰鬥。
為此,美國**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並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 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並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特別強調犯人們每週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新等。
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後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鬥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那樣勇敢拼搏。
後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貼標籤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這一心理規律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笨蛋”、“豬頭”、“怎麼這麼笨”、“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
所以,媽媽必須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籤。
3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心理學的定律來說,有許多是大家非常感興趣的,因為有些與愛情心理學相關的一些小的技巧是許多人所感興趣的,那麼在社會心理學中,我最感興趣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美麗輻射效應,這個美麗輻射效應要怎麼解釋呢。
首先美麗輻射效應就是指人們喜歡與長得好看的人在一起,無論是做什麼,因為這裡涉及到另外一個心理學理論,光環效應。
人們往往會認為那些外表好看的人會有更多的有點,而美麗輻射效應裡的人就認為當他們和這些長得好看的人在一起時,他們身上的光環也會籠罩在他們的身上,讓其他人認為他們也是非常收人歡迎的,這種感覺有點想什麼呢,對了,是不是有些像狐假虎威啊,可是狐假虎威裡狐狸並不是虛榮,而是利用智慧,但是美麗輻射效應那個裡面的人可是完完全全有一種虛榮的心裡,認為自己會被高看,才選擇那麼做的,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其實有很多。
比如在學校,長得好看的人,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更加受別人的歡迎,不僅是追求者!就連朋友也會更多一些。怎麼樣,是不是見識到了美麗輻射效應的厲害了,不要小看這個效應,這個效應在愛情中可是佔有很大作用的,在愛情心理學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利用好這個效應,可以讓你在愛情中,在社會交往中,如魚得水般的暢快。
4樓:三氧化二鋁
說到心理學真的是讓我感到神乎其神了。通過心理暗示,催眠這些的程式,能夠探知人的內心,讓你的思維都受到控制,讓你的情緒得到改善。這真的是很玄學了,反正我是挺佩服的。
那麼有什麼著名的心理學定律呢?
光環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際認知的障礙。在日常生活中,“光環效應”往往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偏概全,一個人的某一個特徵太過明顯,一般都會被這個特徵掩蓋。
還有許多的其他的心理學定律,你比如堅信定律、期望定律、因果定律等等,這些都是有著一定的實驗基礎的,有著一定的科學解釋的。
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個心理學定律,具體的叫什麼我忘記了,但是我感覺這個定律確實是挺準的。就是你每天的時候暗示自己的目標或者每天的做事習慣,時間久了,你就會按照這個習慣來行事,然後你也會漸漸的靠近你的那個目標,之後,你就成功了,這個心理暗示我覺得還是滿靠譜的,就像每次考試你都默唸我可以、我能行,這樣一般都會充滿自信的。所以這個定律給我的印象蠻深刻的。
上面是我的回答,心理暗示這個定律我覺得挺準的,有同學感興趣可以瞭解下,希望題主採納我的回答,也希望大家來補充你們印象深刻的心理學定律。
心理學的十大效應定律是什麼?
5樓:小魚無海
十大心理效應是一種心理學,涉及鳥籠邏輯、破窗效應、責任分散效應、帕金森定律、暈輪效應、霍桑效應、習得性無助實驗、證人的記憶、羅森塔爾效應和虛假同感偏差等心理效應。其中,破窗效應告訴我們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被阻止,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責任分散效應告訴我們事情不管是真是ᐜ/p>
6樓:
心理規律一:羅森
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
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心理規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
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
”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心理規律四: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心理規律五: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心理規律六:霍桑效應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
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心理規律七:增減效應
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對方對自己的喜歡能“不斷增加”而不是“不斷減少”。比如,許多銷售員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在稱貨給顧客時總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稱盤裡再一點點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稱盤裡再一點點地拿出。
心理規律八: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心理規律九:貼標籤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而戰爭又的確需要一批軍人。於是,美國**就決定組織關在監獄裡的犯人上前線戰鬥。為此,美國**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並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
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並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特別強調犯人們每週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新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後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
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鬥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那樣勇敢拼搏。後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貼標籤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心理規律十: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登門檻效應”。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和影響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書籍是什么,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書籍是什麼?
活著 這是一篇比 許三觀賣血記 更加悲慘的故事,但卻是一篇比 許三觀賣血記 更加明亮的故事。主人公福貴,豈止是一個主人公,他簡直是一部血淚史的見證人。因困苦磨難而去逝的人固然痛苦,而見證者則更加痛苦。然而作者地硬生生地將這樣一個從物推到了我們的面前,硬生生的讓我們接受這樣一個道理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
初戀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初戀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麼?
看到初戀兩個字就想起了青澀懵懂的學生年代,那時的感情極為純粹和天真,也是最為勇敢的,沒有世俗的眼光,房子車子,門當戶對彷彿跟自己也沒多大的關係,那時的我們敢愛敢恨,不會虛情假意,都是真性情。對於我來說,我的初戀是發生在校服年代的早戀,中學年代的戀愛都走的地下,在學校怕被老師發現,在路上怕碰到熟人,回...
什麼是行為心理學,關於行為心理學的定義
是什麼出賣了我們的性格?是什麼暴露了我們的隱私?是我們的行為 是我們的言語 是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的行為被什麼東西左右著?被什麼東西決定著?是個性.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個性從外在看來是指獨特而穩定的行為模式,從內在看來是獨特而穩定態度 思想 認知等。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留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