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林耀基劍蘭
甲骨文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與今天的漢字有著淵源關係。
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刻(書)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2023年,京城古文字家王懿榮因病偶然在中藥“龍骨”上發現帶字的甲骨。憑著古文字家的敏感,王懿榮對“甲骨”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甲骨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這裡原來是商代後期的國都“殷”的所在地。商滅亡後,這裡成為廢墟。甲骨文正是殷商的遺物。
目前,考古界共發掘出商代甲骨約十五萬片左右。因甲骨文多為占卜之辭,所以,我們又稱甲骨文為“殷墟卜辭”或“卜辭”。從2023年開始,考古家們又先後在陝西、河南、山西、北京等省(市)發掘出屬於西周時期的有字甲骨共302片,總字數達1041個。
因而,甲骨文的全稱應是“商周甲骨文”。
甲骨文筆畫瘦硬勁挺,平行規正;結構對稱,書風細勁峭拔,天真爛漫,實為一代法書。甲骨文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2023年首次發現。
2023年後,經多次發掘,先後出土10餘萬片,主要刻卜辭及占卜紀實的有關文字。單字總數約4600字,可識文字達1700餘字。文字結構已從獨體趨向合體,基本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假借、轉註、形聲“六書”的漢字構造法則,文字形象簡古、勁健挺秀,所以說甲骨文是一種已經成熟了的文字。
在甲骨文以前,我國還有沒有文字?從史書記載來看,《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世本》都記載有倉頡造字的傳說。許慎的《說文》序把《繫辭傳》的說法和倉頡的傳說結合起來,說:
“及神家氏結繩 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航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刈,萬品以察。”黃帝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兩千五六百年,甲骨文最早的不超過公元前2023年。
從考古材料來看,在甲骨文以前,我國境內已有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元號出現。30年代在山東章丘縣城子崖發掘的龍山文化陶片中就發現了一些符號。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元號,它是由刻畫的幾何線條構成的,大多數比較簡單,郭沫若稱半坡彩陶上的符號有文字的性質。
在山東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發現有符號,有的符號上還塗有色彩。這些符號都刻畫在陶器表面極顯著的位置。有的符號象是太陽或月亮從山上升起的樣子。
另外在青海馬家窯文化、鄭州商代早期文化及河北商代中期文化的陶器上都發現有符號。這些符號有的是同圖紋合在一起,有的明顯地區別於彩陶紋飾,這些符號雖是簡單的、零星的、無一定律的,但都是中國文字的雛形,可以說中國文字的誕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歷史。所以說,甲骨文只能說是我國最古老的比較成熟的文字,不能說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一種樣式,這種字型叫做"大篆".
戰國時期,在竹簡或絲帛上書寫,稱為"竹書""帛書".
2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出現時期:商朝
歷史地位: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記錄占卜時間,人物,結果等這樣的資料夠了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前面的那位已經把甲骨文說得很詳細了,它是在安陽小屯殷墟發現的,是殷商時代的文字,但是不排除還有別的文字更早出現的,甲骨文由於能夠長期儲存所以今天被我們發現了,但是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甲骨文之前還有別的文字,也已經相當成熟了但是由於不像甲骨文那樣刻在了龜甲和獸骨上能夠長期儲存,早已經淹沒在歷史中了,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很多歷史學家和研究文字的學者都認為存在這種可能
4樓:王女士美容
甲骨其實我認為可能還有更早的。但還沒被人們發現
我國發現最早的文字。是刻在什麼上面的,並且是什麼時期使用的?
5樓:作者奕文
你提的文字定義有狹義和廣義的理解:
如果作為一個記錄方式,用一種符號來表示的話,中國最早的文字應該是“結繩”記事,那個年代已經非常古老了。但被學界認可的原始文字應該是在結繩、刻契無法表達豐富內容,而畫圖又太費時費力的情況下,於是就用了簡化的符號來替代,這寫符號簡化到一定程度,並能和語言一一對應,那麼就形成了原始文字。
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這類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經有8000多年的歷史了。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
6樓:drar_迪麗熱巴
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它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造字方法,標誌著已進入了成熟階段。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中國古代甲骨占卜有著悠久的歷史,殷墟時期則是占卜最盛行的時期,商王和貴族幾乎每事必卜,占卜成為商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型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
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2023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7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2023年7月6日,來自全國的古文字研究專家們齊聚平湖,現場對這些符號進行論證。專家們認為莊橋墳遺址出土的確為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表示,莊橋墳遺址所有出土文物是真實而有科學依據的。
文字在語言學中指書面語等人們意思表達的視覺形式,古代把獨體字叫做“文”,把合體字叫做“字”,如今聯合起來叫做“文字”,文字的基本個體叫做“字”。在日常生活中,“文字”還可以指書面語、語言、文章、字等。
從漢字跟漢語的個體單位的對應關係看,漢字是一種語素文字。從漢字的內部構造來看,可以分成形旁(根據意義構造的有理偏旁)、聲旁和配旁(沒有根據的無理偏旁)3種偏旁部件。
文字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én zì,基本意思是記錄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載語言的影象或符號。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8樓:雙魚貝貝
陶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
雛形。在中國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漢字產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號就是陶文。
陶文已經出土的資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樣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單個的符號。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現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為最早,大約自公元前4800——2023年之間。
此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缽外口緣的黑寬頻紋和黑色倒三角紋上,極少數刻在陶盆外壁和陶缽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個陶文。對這些陶文的性質,學界看法不一。
裘錫圭認為是“記號”,郭沫若認為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而於省吾等學者則認為已屬文字範疇。唐立庵(蘭)先生在談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時說,這“是現行文字的遠祖,它們已經有2023年左右的歷史了”。
破解陶文很困難,至今也只有幾個字能猜測它相當於後代的某字。不過,陶文與漢字有淵源關係,應該是肯定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是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王八擔”、“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於2023年為古董商、金石學家所識別,之後在殷墟(河南安陽小屯村)大規模挖掘,有大量的龜甲獸骨出土,加上別地的零星採集,至今已收集十幾萬片,其中單篇文章最長者達百餘字,可以看出應用文雛形。
(節選自《應用寫作》月刊2023年第3期《應用文的雛形——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還有一個故事: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叫王懿榮的人,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管**。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藥叫龍骨,覺得奇怪,就翻看藥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
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
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甲骨學”。
在總共10餘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聲字約佔27%,可見甲骨文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幾片刻有圖案符號的獸甲骨(資料**)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
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範圍包括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莊、侯家莊等地。這裡曾經是殷商後期**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稱為殷墟。
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瞭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準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是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
甲骨文裡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及在漢語的文字型系了。
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裡,出現的單字數量已達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形聲字。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區別。
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曆法、醫藥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註、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
商周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以龜腹甲為常見)或獸骨 (以牛肩胛骨為常見)進行占卜,然後把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佔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 刻在甲骨上,並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儲存 (見甲骨檔案)。除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曆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甲骨文因鐫刻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
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至可分為五期,底下分別介紹。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龜腹甲
一、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巨集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二、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僅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三、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四、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五、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蹟。
我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我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
我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大約一個世紀以前,中國河南安陽,有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發現。從此,中國殷商史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時期。按中國古文字學家的意見,甲骨文是 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較完備的文字 它已經比較複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彙,包括名詞 代名詞 動詞 助動詞 形容詞...
最早文字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
是八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據考古學家們說,在中國河南賈湖最新發現的烏龜殼上的符號很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人類最早的文字。考古學家們說,這些刻字的龜骨片至少有八千多年的歷史。這些新發現的刻字骨片與早期發現的商代甲骨文非常相似。商代甲骨文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近似中國現代文字 即使是毫無考古知識的人,也能很容易的...
中國最原始的文字是什麼,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
最早的是甲骨文 以後還有金文 小篆 大篆 宋體楷體 應該是甲骨文。回答完畢,希望對你的提問有幫助,如果滿意請採納o o.哈哈 是倉頡創造的甲骨文,之後還有金文 小篆.甲骨文 還有金文 小篆。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備了象形 指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