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幽逸飄香
中國的別稱有:
一、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樑、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二、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
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三、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四、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
外國叫海外。
五、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
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六、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佈德,瞰四裔而抗稜。」
七、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十、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
《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十一、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2樓:流風浪雨
還有就是在唐代叫東方.
除了九州,中國還有什麼別稱
3樓:11吃飯
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樑、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
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2、赤縣,《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詩北山傳》:
「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 又載:
「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2、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4、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 外國叫海外。
5、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 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6、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佈德,瞰四裔而抗稜。」
7、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8、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9、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10、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 《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11、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三國志·魏書》:「下迄魏晉,趙秦二燕,地據中華。」
12、中華,最初,中華係指黃河中下游而言。其後各朝獎土漸廣,凡所統轄者,皆稱「中華」。中華,中國別稱之一
4樓:
神州,華夏,中原,四海,赤縣
5樓:鑑古知興替鑑人知吉凶
華夏 九州 神州 赤縣 中原 中華 炎黃大地 china
中國的代稱有華夏、九州、中華還有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代稱有華夏、九州、中華還有「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海內」、「赤縣神州」、「絲國」、「四海」。
1、赤縣神州:中國稱為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包含了九個州。
2、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譯文:神州,中國的代稱。)
3、海內:《史記·高祖本紀》:「威加海內兮歸故鄉」(譯文: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
4、四海:《史記·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大王出身低微,誅殺**叛逆,平定四海,有功勞的人就割地而封王封侯。
5、絲國:在世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稱呼中,以古希臘、古羅馬人為代表的歐洲人給中國起的名字最為獨特——「serice」,意為「絲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作、最早使用絲綢的國家,大概在公元前六世紀,中國絲綢開始輸入歐洲;而絲綢的大量向歐洲出口,則始於公元前二世紀初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以後。
美麗柔軟的絲綢,讓歐洲人對這個遙遠神祕的東方古國充滿了想象,於是就有了「絲國」這個美麗的稱呼。
擴充套件資料
九州的說法源自大禹時代。傳說堯舜時,發大洪水,大地一片汪洋。大禹治水成功後,分天下為九州,也就是九塊可以居住的陸地。
事實上,「州」從字形上看,是河流環繞著高地、山丘之形,每一個「州」,都是一個高於水面的可以住人的陸地板塊。這樣的陸地板塊共有九個,也就是「九州」。
大禹採用「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高處鑿通,低處疏導」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讓洪水快速通過,最終導之流入大海。經過13年的治理,洪水終於全部都向下游流入海中,江河從此暢通,中華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華夏」一詞最早出現於周朝,用來指代當時的國家疆域。「華夏」一詞中的「夏」與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國號有著直接的聯絡。
而「中華」一詞,自古有之,現在更是納入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中。依據現有文獻記載,「中華」一詞產生時間應在魏晉以前,是天文用語,指的是浩瀚星空裡的中華東門、中華西門。
7樓:阿沾
中國的代稱除華夏、九州、中華。另外還有「諸華」、「中土」、「震旦」、「函夏」、「禹城」、「禹跡」、「禹甸」、「九牧」、「九域」、「赤縣」、「大陸」、「東方」、「瓷器」等代稱。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 ,世界第一大人口國,與英、法、美、俄併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國,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和世界第一大農業國。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2023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臺,共和政體建立。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23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8樓:小白家裡小白
1、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中國稱為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包含了九個州。
上古時,炎帝以火德王,炎帝統轄的土地叫赤縣;黃帝以土德王,黃帝統轄的土地叫神州。黃帝打敗了炎帝后,統一起來就稱作神州赤縣或赤縣神州。
2、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神州,中國的代稱。
3、海內:《史記·高祖本紀》:「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
4、四海:《史記·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大王出身低微,誅殺**叛逆,平定四海,有功勞的人就割地而封王封侯。
5、九牧:《史記·武帝紀》中說「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洲」:禹收集九州的金,鑄造九鼎,象九洲。
6、震旦:古代印度人稱中國,《佛說灌頂經》:「……有震旦國。」
7、絲國:郭沫若《中國史稿》:「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蠶絲的國家,中國絲織品在那時已經享有國際盛譽,特別是在羅馬帝國,人們把中國絲織品當作極珍貴的物品,對於東方『絲國』充滿著憧憬和嚮往。
他們知道『絲國』是個大國;他們讚揚絲國的人民誠實、聰明和友好可親」。
還稱塞里斯,古代希臘和羅馬對中國西北地區及其居民的稱呼,意思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當因中國在西漢時期即向西方輸出蠶絲而得名。
9樓:彬彬和明明
(一)、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後成為中國的別稱。
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樑、雍。 《淮南子·地形訓》載:
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所謂「九州」也是戰國以前的就有的說法。齊侯鎛鍾:「成唐(湯)有嚴在帝所,專受天命……鹹有九州,處土禹(禹)之堵。
」《左傳·襄公四年》傳:「芒芒禹跡,畫為九州,徑啟九道。」
(二)、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 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三)、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四)、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
外國叫海外。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五)、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
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六)、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佈德,瞰四裔而抗稜。」
(七)、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十)、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十一)、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十二)、六合,即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過秦論》 「然後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詩: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秦朝滅六國也說「秦王掃六合」此六合指六國合併。
(十三)、中華,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後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十四)、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如《出師表》: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指整個黃河流域。
(十五)、四海,參見「海內」條。指天下、全國。如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戰》:「遂破荊州,威震四海。」《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五人墓碑記》:「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十六)、八荒,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中國除了叫“九州”外,還有哪些說法
華夏 長城內外 大江南北 焱黃子孫 華夏 神州 賽里斯 震旦 赤縣 九州 中華 九州 四海 神州 稱我國是契丹 中原,唐人,中華,華夏,c.k,等 華夏大地.還有 神州 赤縣 等.中國除了叫九州外,還有哪些叫法?中國的別稱 赤縣 神州 赤縣 神州之稱,最早見於 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 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
華夏九州分別指的哪幾個地方,歷史上華夏九州指的是哪九州?
所謂 九州 也是戰國以前的就有的說法。齊侯鎛鍾 成唐 湯 有嚴在帝所,專受天命 鹹有九州,處土禹 禹 之堵。左傳 襄公四年 傳 芒芒禹跡,畫為九州,徑啟九道。九州有三種說法 一 禹貢 九州 冀 兗 青 徐 揚 荊 豫 樑 雍。二 爾雅 九州 冀 幽 兗 營 徐 揚 荊 豫 雍。三 周禮 九州 冀 幽...
古代中國被稱為九州,九州又是指那些地方,其中有你的家鄉嗎
在電視劇中經常聽到九州一詞,而中國古代就被稱為九州,又稱神州。經常會聽到神州大地,說的正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土地。根據先秦時期的古籍記載,從戰國時期開始,九州就成為了中國古代時候的代稱,到了晉朝時則成為漢族的代稱。其實中華民族的九州區域指的是,冀州 兗州 青州 徐州 揚州 荊州 豫州 涼州和雍州。其實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