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999級吞天巨鯤
“昭陵六駿”分別名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烏”、“特勒驃(biāo)”、“青騅(zhuī)”、“颯(sà)露紫”。
昭陵六駿是陝西禮泉縣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刻於貞觀十年,各高2.5米,橫寬3米,皆在青石平面上起圖樣,雕刻人馬形狀的半面及細部,並使高肉突起,稱之浮雕,也叫“高肉雕”。
姿態神情各異,線條簡潔有力,威武雄壯,造型栩栩如生,顯示了唐代雕刻藝術的成就。
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擴充套件資料
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2023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羅振玉在其著作《石交錄》中記載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將昭陵六駿運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體重大不方便,將“颯露紫”、“拳毛騧”二石剖而運之。之後被駐京美國文物商購得運往美國。
昭陵的這些石刻在品類、造型及題材上,既不取生前儀衛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意,獨具一格,所有石刻都是寫實,富有政治意義的不同凡響之作。
2樓: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墓旁祭殿兩側有廡廊,“昭陵六駿”石刻就列置其中
東面的第一駿名叫——“特勒驃”,黃馬白喙微黑,毛色黃裡透白,故稱"驃","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職名稱,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贈。 特勒(勤)驃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馬與宋金剛作戰,史載: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剛陷澮州(在今山西境內),兵鋒甚銳,"特勤驃"在這一戰役中載著李世民勇猛衝入敵陣,一晝夜接戰數十回合,連打了八個硬仗,建立了功績。唐太宗為它的題贊是:
"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為李世民平定宋金剛時所乘。
青騅東面第二駿名叫——“青騅”,蒼白雜色,為李世民平定竇建德時所乘。 竇建德原系隋軍麾下將領,據說還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亂自稱夏國王。當時,唐軍扼守虎牢關,佔據有利地形。
李世民趁敵方列陣已久,飢餓疲倦之機,下令全面**,親率勁騎,突入敵陣,一舉擒獲竇建德。 青騅
石刻中的青騅作賓士狀,馬身中了五箭,均在衝鋒時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馬身後部,由此可見駿馬飛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給它的讚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前三句形容馬的矯捷輕快,後一句道出這一戰役的關鍵性意義。
什伐赤東面第三駿名叫——“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語"馬"的音譯,這是一匹來自波斯的紅馬,純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的坐騎。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稱鄭王,據洛陽,與竇建德結好。當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時,王向竇求救,但都被李世民擊敗。
什伐赤
石刻上的駿馬凌空飛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馬的臀部,其中一箭從後面射來,可以看出是在衝鋒陷陣中受傷的。唐太宗讚語“瀍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在這一重大戰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三匹戰馬,基本完成統一大業,"青旌凱歸"流露出他的興奮。
颯露紫西面的第一駿名叫——“颯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為李世民平定東都擊敗王世充時所乘。牽著戰馬正在撥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駿中惟這件作品附刻人物,還有其事蹟。 據《新唐書?
丘行恭傳》記載,公元621年,唐軍和王世充軍在洛陽決戰,李世民的侍臣猛將丘行恭,驍勇善騎射,在取洛陽的邙山一戰中,李世民有一次乘著颯露紫,親自試探對方的虛實,偕同數十騎衝出陣地與敵交鋒,隨從的諸騎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從。年少氣盛的李世民殺得性起,與後方失去聯絡,被敵人團團包圍。突然間,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颯露紫”前胸,危急關頭,幸好丘行恭趕來營救,他回身張弓四射,箭不虛發,敵不敢前進。
然後,丘行恭立刻跳下馬來,給御騎颯露紫撥箭,並且把自己的坐騎讓給李世民,然後又執刀徒步衝殺,斬數人,突陣而歸。為此,唐太宗才特別將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丘行恭卷鬚,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戰袍,頭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為馬撥箭的姿勢,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原物
太宗給颯露紫的讚語是:“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讋三川,威凌八陣”。
拳毛騧西面第二駿名叫——“拳毛騧”, 這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為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時所乘。 劉黑闥本來是隋末瓦崗寨李密的裨將,竇建德失敗後,他佔據了夏國的舊州縣,並勾結突厥人,自稱漢東王,後來也被李世民擊潰敗走。 拳毛騧
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領唐軍與劉黑闥在今河北曲週一帶作戰。劉軍主力渡河時,唐軍從上游決壩,趁機掩殺,奪得勝利。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說明這場戰鬥之激烈。
唐太宗為之題贊:“月精按轡,天駟橫行。孤矢載戢,氛埃廓清”。
自這場戰爭後,唐王朝統一中國的大業便宣告完成了。
白蹄烏西面第三駿名叫——“白蹄烏”,純黑色,四蹄俱白,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時所乘. 薛仁杲是唐初盤踞在今蘭州自稱秦帝的薛舉之子。薛舉曾率兵攻唐,謀取長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繼續在甘肅以東屯兵威脅唐朝,後來被李世民擊敗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軍初佔關中,立足不穩。割據蘭州、天水一帶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便大舉進攻,與唐軍爭奪關中。相峙兩月之後,李世民看準戰機,以少量兵力正面牽制誘敵,親率主力直搗敵後,使薛軍陣容大亂潰退。
李世民趁機追擊,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銜尾猛追,一晝夜賓士200餘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白蹄烏
石刻“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儼然當年在黃土高原上逐風賓士之狀.唐太宗給它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昭陵六駿,姿態神情各異,線條簡潔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像這樣的藝術作品,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絕,而且還寓意著豐富的歷史故事,顯示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成就,是極為珍貴的文物。
3樓:
“六駿”簡介
昭陵六駿是原置於昭陵唐太宗北麓祭壇兩側廡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六駿採用高浮雕手法,以簡潔的線條,準確的造型,生動傳神地表現出戰馬的體態、性格和戰陣中身冒箭矢、馳騁疆場的情景。每幅畫面都告訴人們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昭陵六駿”雕刻在高二點五米,寬三米的石板上,分兩組東西排列。
特勒驃東面的第一駿名叫——“特勒驃”,黃馬白喙微黑,毛色黃裡透白,故稱"驃","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職名稱,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贈。 特勒(勤)驃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馬與宋金剛作戰,史載: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剛陷澮州(在今山西境內),兵鋒甚銳,"特勤驃"在這一戰役中載著李世民勇猛衝入敵陣,一晝夜接戰數十回合,連打了八個硬仗,建立了功績。唐太宗為它的題贊是:
"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為李世民平定宋金剛時所乘。
青騅東面第二駿名叫——“青騅”,蒼白雜色,為李世民平定竇建德時所乘。 竇建德原系隋軍麾下將領,據說還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亂自稱夏國王。當時,唐軍扼守虎牢關,佔據有利地形。
李世民趁敵方列陣已久,飢餓疲倦之機,下令全面**,親率勁騎,突入敵陣,一舉擒獲竇建德。 青騅
石刻中的青騅作賓士狀,馬身中了五箭,均在衝鋒時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馬身後部,由此可見駿馬飛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給它的讚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前三句形容馬的矯捷輕快,後一句道出這一戰役的關鍵性意義。
什伐赤東面第三駿名叫——“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語"馬"的音譯,這是一匹來自波斯的紅馬,純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的坐騎。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稱鄭王,據洛陽,與竇建德結好。當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時,王向竇求救,但都被李世民擊敗。
什伐赤
石刻上的駿馬凌空飛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馬的臀部,其中一箭從後面射來,可以看出是在衝鋒陷陣中受傷的。唐太宗讚語“瀍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在這一重大戰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三匹戰馬,基本完成統一大業,"青旌凱歸"流露出他的興奮。
颯露紫西面的第一駿名叫——“颯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為李世民平定東都擊敗王世充時所乘。牽著戰馬正在撥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駿中惟這件作品附刻人物,還有其事蹟。 據《新唐書?
丘行恭傳》記載,公元621年,唐軍和王世充軍在洛陽決戰,李世民的侍臣猛將丘行恭,驍勇善騎射,在取洛陽的邙山一戰中,李世民有一次乘著颯露紫,親自試探對方的虛實,偕同數十騎衝出陣地與敵交鋒,隨從的諸騎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從。年少氣盛的李世民殺得性起,與後方失去聯絡,被敵人團團包圍。突然間,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颯露紫”前胸,危急關頭,幸好丘行恭趕來營救,他回身張弓四射,箭不虛發,敵不敢前進。
然後,丘行恭立刻跳下馬來,給御騎颯露紫撥箭,並且把自己的坐騎讓給李世民,然後又執刀徒步衝殺,斬數人,突陣而歸。為此,唐太宗才特別將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丘行恭卷鬚,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戰袍,頭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為馬撥箭的姿勢,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原物
太宗給颯露紫的讚語是:“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讋三川,威凌八陣”。
拳毛騧西面第二駿名叫——“拳毛騧”, 這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為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時所乘。 劉黑闥本來是隋末瓦崗寨李密的裨將,竇建德失敗後,他佔據了夏國的舊州縣,並勾結突厥人,自稱漢東王,後來也被李世民擊潰敗走。 拳毛騧
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領唐軍與劉黑闥在今河北曲週一帶作戰。劉軍主力渡河時,唐軍從上游決壩,趁機掩殺,奪得勝利。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說明這場戰鬥之激烈。
唐太宗為之題贊:“月精按轡,天駟橫行。孤矢載戢,氛埃廓清”。
自這場戰爭後,唐王朝統一中國的大業便宣告完成了。
白蹄烏西面第三駿名叫——“白蹄烏”,純黑色,四蹄俱白,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時所乘. 薛仁杲是唐初盤踞在今蘭州自稱秦帝的薛舉之子。薛舉曾率兵攻唐,謀取長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繼續在甘肅以東屯兵威脅唐朝,後來被李世民擊敗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軍初佔關中,立足不穩。割據蘭州、天水一帶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便大舉進攻,與唐軍爭奪關中。相峙兩月之後,李世民看準戰機,以少量兵力正面牽制誘敵,親率主力直搗敵後,使薛軍陣容大亂潰退。
李世民趁機追擊,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銜尾猛追,一晝夜賓士200餘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白蹄烏
石刻“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儼然當年在黃土高原上逐風賓士之狀.唐太宗給它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昭陵六駿,姿態神情各異,線條簡潔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像這樣的藝術作品,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絕,而且還寓意著豐富的歷史故事,顯示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成就,是極為珍貴的文物。
昭陵六駿的相關,昭陵六駿的相關資料
昭陵六駿的文化意義 昭陵六駿已經不僅是大唐太宗皇帝宣揚文治武功,警示後人的祭器,而已成為集中展示唐朝政治 經濟 文化發展狀況的實物載體,它本身所固有的也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它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承繼了一種磅礴大氣,積極向上的民族發展精神,昭陵六駿也因此而成為中華民族追憶先祖偉業,凝聚民...
古代的6禮分別是哪6禮古代中,六禮分別是什麼
中國古代把婚禮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古稱 六禮 即納采 問名 納吉 納徵 請期 親迎。納采 即男家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若女家同意議婚,則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時須攜活雁為禮,使人納其採擇之意。儀禮 士昏禮 中說 昏禮下達,納采用雁。問名 是男家託媒人詢問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準備合婚。儀禮 士昏禮 ...
中華駿捷發電機四線插頭分別是什麼線
為正極,f為勵磁,n為中性點,為負極,要讓它發電必需發電機是好的,為f提供勵磁電壓 發電機 英文名稱 generators 是將其他形式的能源轉換成電能的機械裝置,它由水輪機 汽輪機 柴油機或其他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傳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