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哪一句體現了壯志豪情提醒人們要堅守節操

2021-06-26 11:55:54 字數 4816 閱讀 8788

1樓:小笑聊情感

孟子中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體現了壯志豪情提醒人們要堅守節操。

這句話的意思是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

出處:戰國孟軻及其**《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景春說:“公孫衍(yǎn)、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作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

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裡,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揹你的丈夫!’

把順從作為首位,是婦人家遵循的行為準則。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義’。得志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賞析

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能夠左右諸侯,挑起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漢大丈夫。

孟子則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脣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沒有仁義道德的原則,因此,不過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婦之道”,**談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只是通過言“禮”來說明女子嫁 時母親的囑咐,由此得出“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這裡值得 我們注意的是,古人認為,妻道如臣道。臣對於君,當然也應該 順從,但順從的原則是以正義為標準,如果君行不義,臣就應該 勸諫。

妻子對丈夫也是這樣,妻子固然應當順從丈夫,但是,夫 君有過,妻也就當勸說補正。應該是“和而不同”。只有 太監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問是非以一味順從為原則,實際 上,也就是沒有了任何原則。

孟子認為,這“妾婦之道”還不能一般性地理解為婦人之道,而實實 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而只有儒家的仁、禮是“大丈夫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銳的,對公孫衍、張儀之流可以說是 深惡痛絕了。然而,孟子的挖苦真的是正確的嗎?縱橫家的思想是周旋於列國之間,通過結合、分割諸侯之間的關係(外交手段),實現“縱橫捭闔,天下為一”的理想與抱負,促進天下的統一。

他們不是沒有原則的“妾婦”而是傑出的古代外交家。孟子卻將其一味解釋為“妾婦之道”。從這個角度來看,孟子的說法有失水準。

孟子的辦法是針鋒相對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這就是他 那流傳千古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怎樣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就還是回到儒學所一貫倡導的仁義禮智上去了。這樣做了以後,再 抱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立身處世態度,也就 是孔子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那就能夠成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有些思想過於偏激。加封為“亞聖公”,被後世尊稱為亞聖。

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2樓: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3樓:釐

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4樓:灰化肥揮發會發黑化花灰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5樓:江心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6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

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

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釋義: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

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最大原則,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孫衍、張儀在諸侯面前竟也像婦人一樣!

)。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住宅‘仁’裡,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與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強權不能屈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學文學和歷史能幹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是人學,學文可以讓人有修養。

歷史則是前人的經驗和教訓的集合,學史讓人明智。

8樓:浴火之鳳

當公務員,做機關工作,當老師,研究歷史,研究文學,當作家,做工青婦工作等都是可以的。祝順!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就要學中文

歷史讓你瞭解過去,總結經驗,豐富自己

10樓:吾飛英才

老師、作家、學者、記者、學好了還能當院士呢。呵呵

11樓:匿名使用者

編輯,老師,文案,祕書,都可以啊。不過編輯雖好,但很難有公司要編輯啊,最適合做的就是祕書了。要是英語好,就更好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老師居多,還有博物館的導遊,圖書管理員。當然由於歷史很不好找工作,所以任何行業都有,如保險,賣藥,文祕等等,我的同學們都沒餓死,就是工資低了點,如果要做老師,別忘了考教師資格證。

13樓:達凌電光

最簡單的.你的先學認字.基礎學科.有了基礎了你才能學別的.如果你連字都不認識怎麼看書呀。所以都要學的.學深了可以當學者.教授什麼的.

龍應臺: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文學歷史哲學

14樓:匿名使用者

物質是基礎,你會有這樣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你的物質慾望還沒得到滿足,當你對物質層面的東西滿足了,自然會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文學歷史哲學雖然不能給你帶來實際利益,但是卻能給你某種啟示,最基本的就是面對一件事,你可以有一個基本的是非觀,這件事是否合理,你心裡會有一個正確的判別,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強大的情商,處事的方法,交際的智慧,生活的態度,這些都來自文學歷史和哲學,有助於你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談談學習文學、歷史、哲學與提高人文素養的認識

15樓:嗖嗖的

潛移默化的 潤物細無聲的

文學、歷史、哲學的學習,對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人文素養有什麼重要意義?

16樓:邶風靜女

也就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做個無所不知的人,出口成章的人,在別人眼裡你就是個有人文素養的人.

17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人都應該提高吧!!意義當然很重大!!不過我也說不清楚!

18樓:有容乃大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想學習中國文學的歷史,應該看什麼樣的書呢?

19樓:隱約雙人

想系統瞭解的話,可以選擇《中國文學史》一套四本,袁行霈主編的,很系統!!

再加上一套《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就更好了,是上海古籍出版社。

20樓:x小貝殼

史記 司馬遷,相信這個你會耳熟能詳的吧!很棒新唐書、舊唐書

資治通鑑

中華上下五千年

21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初中的歷史書不錯,有空可以看看。

22樓:慕周澤

《大學語文》,對於文學來說很全

如何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歷史

23樓:濯

中國古代文學方面要注意平時積累,跟語文的文言文結合起來記憶.

古代歷史,先要背好朝代歌,然後每個朝代有什麼大事,考的多的朝代:秦\漢\唐\宋\元\明\清,先知道大概,再詳細品味.

2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培養興趣,把歷史事件當做故事來看。循序漸進

25樓:匿名使用者

看中國通史,還有多看一些歷史類電視節目。

想找一些免費學習的**,請大家幫忙.主要學習歷史\文學\哲學等方面的

26樓:魚雁花月

《一面》中哪一句話集中體現了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

他的面bai孔是黃裡帶白,瘦du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zhi愈的人,但是精dao神很專 好,沒有一點屬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原是瓦片頭,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 一 字。選擇了先生嘴脣上極具表現力的鬍鬚 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 好象濃墨寫的隸體...

滕王閣序中最能體現詩人抱負的詩句是哪一句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翻譯 年紀老邁而情懷更加豪壯,豈能因白髮而改變人的心願?境遇艱難而意志越發堅定,決不會墜掉直凌青雲的志向。此句出自王勃的 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 全稱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亦名 滕王閣詩序 駢文名篇。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

朝花夕拾中引用長恨歌中的詩句是哪一句

作品引用了白居易的 長恨歌 詩句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此文集作為 回憶的記事 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