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詩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是啥意思

2021-07-27 00:14:23 字數 1392 閱讀 4598

1樓:匿名使用者

是:詩窮而後工吧?歐陽修在《梅聖俞詩集序》中說:

「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於是人們總以為只有窮困潦倒的人才能寫出好詩來;換句話說,不是窮人就不是好詩人。

連嶽麓書社出版的《古文觀止》也把這句話解釋為:「詩人愈是窮困,寫出來的詩愈是技巧高明。既然這樣,那麼就不是詩能夠使人窮困,原來是詩人窮困了,然後才能寫出技巧高明的詩。

」如果說,詩人一定要窮困之後才有好詩;那麼我想:許多有志於詩歌的人,都不願入詩歌之門,絕大多數的朋友還是會注重兩個文明同步發展。其實「詩窮而後工」,這個觀點本身沒錯,只不過要把「窮」字解釋為「窮困」就不大好了。

《辭源》中,對於「窮」字的解釋有六種:一曰終極,二曰止、盡,三曰困厄,四曰貧苦,五曰尋根究源,六曰古國名。; f歐陽修理工這篇序中,總共用了 個「窮」字。

在我看來,沒有一個可以解釋為「窮困」。梅聖俞「少以蔭補為吏」,當了官還會貧困麼——即使不是十公充盈,但畢竟不至於貧困。梅聖俞的「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是因其豐才吝遇,當不上更大官。

而「內有憂思感憤」,使其心志受累到極點,而「見蟲魚草木、風雲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則「其興於怨刺」,「而這窮者之詩」,「寫人情之難言」——這就是好詩了。「蓋愈窮則愈工」,是依據梅聖俞為例而提出來的,既然梅聖俞並不窮困,那麼這個「窮」字就不能再當成「窮困」。我想:

把這個「窮」字理解成為「止、盡」,再加上一層「尋根究源」,較為接近於歐陽修的本意。則容易理解得通。如《周易》中說: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說:「因窮研物理,追求理智,而有學術境界。

」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了,但無論怎麼說,這個「窮」字一定不能解釋「貧困」。上面已談了 個「窮」字,而歐陽修文中還有另外 個。「詩人少達而多窮」和「多出古窮人之辭也」,這 個「窮」字與「窮其心志」的「窮」同一種理解,文學作品強調人性價值,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寫出好作品,古今同是一理。

「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這 個「窮」是尋根究源之解。這樣理解,全篇貫通起來,就能夠意思完整。學詩的人多半是感情豐富,很多人在說及「詩窮而後工」,便顧影自憐,因為自己目前生活水平有限,與梅聖俞相比,錯誤的以為就是該窮困才是詩人,這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不妨把這句話易成「詩富而後工」,同樣這個「富」字不能理解為金錢財富,而是「學富五車」的富。當然要達到學富五車沒在相當經濟基礎是不到的,沒有人民幣前提試問,有幾人能安心的讀書。但也不是說有了錢,就有了知識、能寫出好詩,還要有學習過程,還會遇上問題,讓人去尋根探源。

這樣說「詩窮而後工」與「詩富而後工」是同一個道理。

2樓:甲甲

理解:並不是寫詩而讓人窮困潦倒,而是經歷了各種苦難之後才能寫出好的詩歌來。窮:使窮苦。殆:極盡。工:做、勞動,這裡指的是作詩。

出自宋•歐陽修《〈梅聖兪詩集〉 序》:「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而愈工。然則非詩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傢什麼意思

意思是 我如果不是來到您的面前來,我將永遠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恥笑。出處 戰國中期莊子的 莊子 秋水 原文節選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 野語有之曰 ...

花非花葉非葉全詩是,對聯 花非花,葉非葉,非花飛葉,非葉飛花,非飛花葉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這曲 花非花,霧非霧 是出自我國唐代較早從事詞體創作的詩人白居易筆下的詩歌,我最早是讀師範時候上 課學中國民樂接觸到的,到了90年代,歌詞原搬白居易的 花非花,霧非霧 這首歌作為流行歌曲迅速傳播開來。昨天 一臺 星夜劇場 開播電視連續劇...

富人和窮人消費水平不是等級的,富人和窮人能玩到一起,成為好朋友嗎

不一定,bai要看富 人會不du會擺架子,窮人會不會自zhi卑或者知趣,dao如果富人擺架專子那麼根本看屬不起窮人的,然而如果窮人自卑或者知趣,窮人就會覺得自己跟人家檔次不一樣,自然不會去接近更不可能說去做朋友,如果能做朋友只有一種可能,富人在有錢之前兩人就是朋友,摯交了,所以富人現在有錢了還不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