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於是;就 [then;whereupon]
乃 拼音:nǎi 注音:ㄋㄞˇ
部首:丿,部外筆畫:1,總筆畫:2
五筆86:etn 五筆98:bnt 倉頡:nhs 鄭碼:ymvv
筆順編號:53 四角號碼:172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4e43
基本字義
● 乃nǎi ㄋㄞˇ
◎ 才:今~得之。“斷其喉,盡其肉,~去”。
◎ 是,為:~大丈夫也。
◎ 竟:~至如此。
◎ 於是,就:“因山勢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時”。
◎ 你,你的:~父。~兄。“家祭無忘告~翁”。
漢英互譯
◎ 乃be so therefore
方言集匯
◎ 粵語:naai5 oi2
◎ 客家話:[陸豐腔] nai1 [海陸豐腔] nai1 nai3 [臺灣四縣腔] nai1 nai3 [客英字典] nai3 ne3 [客語拼音字彙] nai1 [梅縣腔] nai1 [東莞腔] lai3 [寶安腔] lai1
◎ 潮州話:nai6 nai2 ai2
english
then; really, indeed; as it turned out, after all; namely
詳細字義
◎ 乃廼、乃 nǎi
〈代〉(1) 你,你的 [your]
餘嘉乃勳。——《左傳·僖公十二年》
幾敗乃公事。——《漢書·高帝紀上》
誰謂乃公勇者?——《史記·淮南衡山傳》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父親)。——陸游《示兒》
(2)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親);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親);乃兄
(3) 他的 [his]
乃心在咸陽。—— 曹操《蒿里行》
(4)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稱別人的父親);乃老(他的父親);乃堂(他的母親)
(5) 此,這個 [this]
吾聞之,五子不滿隅,一子可滿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6) 又如:乃今(如今;從今);乃者(往日;從前)
(7) 這樣,如此 [so]
子無乃稱。——《莊子·德充符》
(8) 又如:因山勢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爾(如此;這樣);乃若(至於)
詞性變化
◎ 乃 nǎi
〈動〉(1) 是,就是 [be]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 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又如:真乃英雄好漢;失敗乃成功之母;乃是(卻是)
◎ 乃 nǎi
〈副〉(1) 剛剛,才,表示事情發生得晚或結束得晚 [just now]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經·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聊齋志異·狼三則》
(2) 只,僅僅 [only then]。如:唯虛心乃能進步
(3) 竟,竟然 [unexpectedly;actually]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韓愈《師說》
(4) 卻 [at the same time]
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卻每天尋找可買的合適的土地房屋。)——漢· 劉向《列女傳》
(5) 於是;就 [then;whereupon]
屠乃奔倚其下。——《聊齋志異·狼三則》
乃令張儀佯去 秦,厚幣委質事 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婉貞揮刀奮斫…敵乃紛退。——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6) 又如:乃遂(就,於是);乃其(於是,就)
◎ 乃 nǎi
〈連〉可是,然而 [but;however]
時夫僕具阻險行後,餘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覺引餘獨往。——《徐霞客遊記》
常用片語
◎ 乃是 nǎishì
[be] 是,就是
人民群眾乃是真正的英雄
◎ 乃至 nǎizhì
(1) [and even] 甚至
全城軍民乃至老弱婦孺都參加了搶險護堤
(2) 也說“乃至於”
2樓:摯愛翡冷翠
因為從她們到了那裡之後,就再也沒有人進入到桃花源,所以突然出現一個外人,當然讓人很驚訝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於是
結合一樓的全文來看,止殺之地,見殺戮豈有不驚,本來就心存懼怕(不知世事變遷),是福是禍難以知道,猛然間見到個外人,先臆斷一下(實際也未必是臆斷,畢竟不知將來的福禍,而福禍卻會因漁人的處世而至)
《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世外桃源
4樓:筱鳶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鬥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訊息: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
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淨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從“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至,遂迷,不復得路。
”這一句可以看出,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5樓:霍羅巴憶秋
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桃花源記》中作者描繪了一個怎樣的“世外桃源”?
6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通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其中往來種作”、“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等語句描繪了一個自然環境美好,人人安居樂業,人們和平勞動的“世外桃源”。示通過“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語句描繪了一個民風淳樸的“世外桃源”。
7樓:匿名使用者
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8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恬淡自如的社會,那裡老人和孩子都過著安逸的生活!
9樓:匿名使用者
人性善良,和平,安居樂業,熱情好客。。。。。。
桃花源記出自本文世外桃源豁然開朗無人問津出自本文的其它3個成語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主要有9個
1.世外桃源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戰亂的美好地方。
2.豁然開朗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3.怡然自樂
成語出處:晉·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死後友人私諡“靖節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現江西省九江)人)《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4.無人問津
成語出處:晉陶潛(陶淵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5.雞犬相聞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6.阡陌交通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7.黃髮垂髫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8.落英繽紛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9.與世隔絕
成語出處: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1樓:
黃髮垂髫 怡然自樂 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除了世外桃源無人問津豁然開朗還出自本文的3個成語是什麼?
12樓:僑中黃建成
1、世外桃源
【拼音】: shì wài táo yuán
【解釋】: 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近義詞】: 洞天福地
【反義詞】: 人間地獄
【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理想世界
【故事】: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記載:一個漁夫隻身划船進入一山洞,發現一座桃源,這裡的居民男耕女織,大人小孩均參加勞動,沒有賦稅和徭役,人們的關係十分淳樸親切,到處是一遍安樂祥和的氣氛,與外面的世界隔絕。
2、無人問津
【拼音】: wú rén wèn jīn
【解釋】: 問津:詢問渡口。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舉例造句】: 這部傳記**,雖然擺在書架上,卻根本無人問津。
【近義詞】: 置之不理
【反義詞】: 門庭若市
3、怡然自樂
【拼音】: yí rán zì lè
【解釋】: 怡然:喜悅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
【近義詞】: 怡然自得、怡然自足、怡然自娛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處事
4、黃髮垂髫
【拼音】: huáng fà chuí tiáo
【解釋】: 黃髮:老年人頭髮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指老人與兒童。
【近義詞】: 黃童白叟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老人和兒童
5、落英繽紛
【拼音】: luò yīng bīn fēn
【解釋】: 形容落花紛紛飄落的美麗情景。
【近義詞】: 花團錦簇
【用法】: 作謂語、賓語;花瓣凋落,紛紛飛揚的樣子
6、豁然開朗
【拼音】: huò rán kāi lǎng
【解釋】: 豁然:形容開闊;開朗: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近義詞】: 豁然貫通
【反義詞】: 百思莫解、大惑不解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突然領悟了道理
7、不足為外人道
【拼音】: bù zú wéi wài rén dào
【解釋】: 不必跟外面的人說。現多用於要求別人不要把有關的事告訴其他的人。
【近義詞】: 不足掛齒
【用法】: 作謂語、分句;形容不值得對外說
8、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拼音】: 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
【解釋】: 不知道有漢朝,三國魏及晉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問淺薄。
【用法】: 作賓語、分句;用於人的見識
9、雞犬相聞
【拼音】: jī quǎn xiāng wén
【解釋】: 指人煙稠密。
【拼音**】: jpxw
【反義詞】: 雞犬不聞
【用法】: 作謂語;指人煙稠密
【英文】: live in the neighbourhood
10、黃髮垂髫
【拼音】: huáng fà chuí tiáo
【解釋】: 黃髮:老年人頭髮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指老人與兒童。
【拼音**】: hfct
【近義詞】: 黃童白叟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老人和兒童
【英文】: old and young
《桃花源記》描繪了什麼樣的世外桃源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鬥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 乃不知有漢,...
桃花源記的背景桃花源記的背景資料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 大 濟蒼生 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 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
真正的桃花源是在湖南常德麼,桃花源記裡的桃花源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在湖北竹山武陵峽桃源村。桃花源記 所敘晉太元年間,中國版圖上叫 武陵 的只有竹山。竹山古稱武陵縣,屬漢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晉時,武陵縣屬上庸郡。而竹山境內的堵河舊稱武陵河,河中峽谷至今還叫 武陵峽 雖然湖南常德一帶,漢代也曾經設武陵郡,但竹山武陵縣的設定在秦朝就有了,時間要早得多。歷史學家石泉先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