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避雷櫃
川菜的味相當豐富,號稱百菜百味。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魚香、麻辣、辣子、陳皮、椒麻、怪味、酸辣諸味。調製這些複合味有很大的難度,但若掌握了它們的配方及調製方法,基本上也能學得**不離十。
現在分別介紹如下(按其重量比例作為單位)
1.魚香味:
蔥薑蒜泥1、泡椒0.5、四川豆瓣醬2、糖1.5、醋1.
5、醬油、酒、味精適量。調法是先煸蔥、姜、蒜、泡椒,再煸豆瓣醬出紅油,與其他調料混合。色紅味甜、酸、辣均衡,都不算太濃。
可做魚香肉絲、魚香茄子、魚香蘸汁等。
2.麻辣味:
花椒0.5或花椒粉0.2、幹辣椒0.
3、四川豆瓣醬3、糖1.、醋1、蔥、姜、蒜、酒、醬油、味精適量。調法是先將幹辣椒段炸至褐色,再下花椒炒香,煸蔥薑蒜之後下其他調料。
為取麻味,還可加些花椒粉。(油炸花椒起香,麻味來之於花椒粉)。特點是色澤金紅,麻辣鮮香,有輕微的甜酸。
可制麻辣魚丁、麻婆豆腐等。
3.辣子味:
四川豆瓣醬1、糖0.3、醋0.3、蔥、姜、蒜及醬油、味精、酒適量。
調法是先下蔥薑蒜煸香,再將豆瓣醬煸炒出紅油,下其他料調和。特點是鮮辣中帶有極微的甜酸味。可制辣子雞丁,辣子魚丁等菜。
4.陳皮味:
花椒0.5、幹辣椒1、四川豆瓣醬3、糖2、陳皮2、醬油、味精、蔥、姜、蒜、酒適量。調製法為先將幹椒炸焦,再煸花椒出香味,如用陳皮塊,亦加煸炒,若用烤乾的陳皮碾成的粉,可在烹調近完畢時灑入。
煸蔥、姜、蒜出香味後再煸瓣醬,隨後下料加湯及其他作料燜燒原料。口味特點是麻辣鮮香,有陳皮特有的芳香味,可制陳皮牛肉、陳皮雞等。
5.椒麻味:
蔥白10.、花椒2、醬油12、糖2、醋2、味精、鮮湯少許。製法是將花椒用酒浸泡一夜,然後與蔥白一起剁成細泥,加醬油、糖、醋等其他料調攔而成。
特點是麻香鮮鹹。可用於調攔椒麻允片、椒麻肚片等菜。
6.怪味:
四川豆瓣醬1、芝麻醬1、糖0.8、醋0.8、花椒粉0.
05、油1、蔥、蒜泥各0.1.醬油、鮮湯適量。
製法是先以油煸四川豆瓣醬至油變紅,用鮮湯調開芝麻醬,再加上所有作料調攔均勻而成。特點是辣、麻、甜、酸、鹹、鮮、香諸味融為一體,味覺非常豐富。可調製怪味雞丁、怪味鴨片等等。
7.酸辣味:
辣味有用於炒爆菜和用於燴菜之分,前者比例為:四川豆瓣醬1、糖0.6、醋0.
9、蔥、姜、蒜及酒、醬油、鮮湯、紅油適量。製法是先煸蔥、姜、蒜和豆瓣醬,再調和其他味料。後者比例為白胡椒粉0.
8、醋6、蔥花香菜末6、麻油少許。前者特點是酸辣而香,微有甜味,後者酸辣爽口,上口鹹酸,下嚥時始覺辣味。用於炒爆菜如酸辣魷魚卷、酸辣魚片;燴菜如酸辣湯、酸辣燴雞血等
2樓:杜梓敏
川菜作為我國四大菜系之一,在我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享譽中外。
川菜的派系
上河幫(蓉派,以成都和樂山菜為主);其特點是小吃,親民為主.比較清淡.傳統菜品較多.
下河幫(渝派;以重慶和達州菜為主);其特點是家常菜,親民;比較麻辣;多創新
小河幫(鹽幫菜;以自貢和內江為主);其特點是大氣,怪異.高階(其原因是鹽商)
[編輯本段]【川菜文化】
一、元代以前川菜
從戰國末到南宋末,四川共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移民。第一次移民是秦滅蜀以後對巴蜀地區的秦國移民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遷六國貴族到四川定居;第二次移民是東漢末動亂裡,先是劉焉,後是劉備帶領的中原世族進入四川;第三次移民是唐末動亂中,四川接受了大批避難的中原世族。三次移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移民的高文化水準並把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帶進四川,因而促進了四川文化的進步和繁榮,而飲食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得到了體現。
起 源 其發源地是古代的巴國和蜀國。據《華陽國志》記載,巴國“土植五穀,牲具六畜”,並出產魚鹽和茶蜜;蜀國則“山林澤魚,園囿瓜果,四代節熟,靡不有焉”。當時巴國和蜀國的調味品已有滷水、岩鹽、川椒、“陽樸之姜”。
在戰國時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種青銅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見一斑。川菜系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到三國鼎立之間。當時四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逐漸移向成都。
特 點 川菜 特點是突出麻、辣、香、鮮、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鮮姜。調味方法有乾燒、魚香、怪味、椒麻、紅油、薑汁、糖醋、荔枝、蒜泥等複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風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
① 秦、西漢時期四川飲食文化尚未出現地區性特色
秦滅蜀到西漢末年的三百餘年間,由於第一次移民以後巴蜀經濟的發展,成都的繁榮導致了物產的豐富與飲食業的興旺,這就是揚雄《蜀都賦》裡說的:“調夫五味,甘甜之和,芍藥之羹,江東鮐鮑,隴西牛羊······”及[1]具有珍稀野禽野獸“五肉七菜”的宴菜。從這幾句簡短的話,我們可以推斷,古典四川菜在西漢晚期時已經初具規模,而且中原烹飪文化的精神-“五味調和”已經成為四川至少上層人士飲食的基調;再就是“江東鮐鮑,隴西牛羊”說明了四川烹飪原料不是單純就地選取,而是通過水陸運輸從長江下游和秦嶺以西獲得。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上述描述暗示了這一時期至少上層飲食還未出現地區性的特徵,如果有,也是前一節裡談到的屬於下層人民繼承的戰國以前的“益州鹿(歹委)”這樣的不衛生,不文明陋習。在這以前,從《史記》裡記載的“文君當壚”可以推想到蜀地的餐飲業也已經出現。總的說來,和四川在秦漢以後,很少表現出巴蜀古文化遺留一樣,這一時期的四川飲食文化也基本上完全被秦漢先進文化所同化(注22),尚未形成自己的地區特色。
② 古典巴蜀烹調與中原、江南烹飪的分野出現在東漢末與魏晉時期
東漢建立以後,四川的經濟文化繼續發展,它的烹飪文化開始表現出自己的特色。第二節裡介紹的忠縣東漢墓葬中的“庖廚俑”說明了巴蜀烹飪的成熟景象,其中水餃的出現尤其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水餃應該理解為餛飩的變種,兩漢時期餛飩被稱為“餦餛”,是通稱“餅”的一種,或者叫做湯餅。
東漢劉熙《釋名》“餅”中已提及“蒸餅、湯餅、蠍餅、髓餅、金餅、索餅”等餅類,但我們並不能準確理解湯餅的含義,我們只知道,餛飩或者水餃應該是小麥去麩以後的麵粉製作成的,要求麵粉加工質量很高,由此我們可以推測至遲在東漢時期,四川地區的農業加工技術和中原地區一樣,已經發展到相當的階段(注23)。饅頭,或稱“曼頭”(注24),作為一種方便麵食,應該是上面所引《釋名》句子裡所謂“蒸餅”的一種,在東漢末已經出現了,但為什麼要被高承歸之於蜀漢諸葛亮的發明?這裡除了名人效應以外,可能還因為蜀地曼頭首創加入肉餡(注25),而且在形狀上略似人首的緣故,和劉熙時的蒸餅當有所不同。
魏晉時候可能託名曹操的人寫的《魏武四時食制》談到當時巴蜀的烹飪,說:“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說黃魚“大數百斤,骨軟可食,出江陽、犍為。”還提到“蒸鯰”,可見當時巴蜀地方已有清蒸鯰魚的菜式了。
(注26)不管怎麼說,都說明了巴蜀地區的烹飪水平在東漢末、三國時期有了相當的提高,並且以“喜著飴蜜”為中原所知,後來在東晉時期,再次為常璩的“尚滋味、好辛香”所確定。
三國時,成都作為鼎足而三國家之一的首都,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第二次移**動促成了巴蜀經濟文化的繼續發展,在此期間,後主劉禪大興土木,“頗出遊觀,增廣聲樂”(注27),相應地,在高層飲食水平上有所體現。 這時候的成都,已經成為“既麗且崇”,“外則軌躅八達,里閈對出,比屋連甍,千廡萬屋。”(注28)繁榮的全國大都會了。
西晉時,左思根據文獻和詢問在洛陽的蜀中人士所寫出的《蜀都賦》,盛讚蜀中物產豐富,所謂“蒟蒻茱萸,瓜疇芋區,甘蔗辛姜,陽蓲陰敷。”因此才有成都宴會上的“餚槅四陳,觴以清(酉票)”。西晉詩人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裡也談到蜀都飲食之豐盛:
“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尚滋味、好辛香”的烹飪風格與“調夫五味”的精神是衝突的,由此我們結論:
魏晉時期的古典川菜顯現出與西漢時代風格不同的特色,所以我們認為,古典巴蜀菜與全國其他菜系的分野,應該在東漢末和魏晉之時,而不是秦漢之際。
③ 隋、唐、五代時期巴蜀飲食文化的繁榮
西晉末巴蜀地區的戰亂,導致了大批巴蜀地區人民的東遷,使得經濟文化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到了隋唐時期,統一大帝國的建立使得生產得到恢復,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經濟大恢復與生活富裕下的文化充實始於隋佔領巴蜀地區以後,隋徙封成都的越王楊秀在成都大興土木,擴建成都城垣(注29),說明至隋統一中國時,巴蜀地區的人口增加,蜀漢時成都城區規模已不敷居住。楊秀“漸奢侈”(注30)對成都飲食消閒文化起到了表率作用。
其後自安史之亂起,巴蜀成為唐王朝的後院,成都曾短暫地被改名為“南京”,隨後成都在中唐和晚唐再次經由韋皋和高駢進行兩次擴城,成為一個相當規模的大城市了。(注29)唐中後期的動亂裡,四川一直是世族、著名文人避難的地方,這就為文化交流,包括飲食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這一時期的巴蜀飲食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在唐人詩裡有所反映,例如杜甫在四川夔府(注31)時,曾作《槐葉冷淘》詩:“青青高槐葉,採掇會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注32)“冷淘”是一種涼麵,早在南北朝時期即已出現其雛形(注33),盛唐時成為宮廷宴會的時令飲食(注34),杜甫能在夔府吃到冷淘,說明京師盛宴裡的佳餚業已流傳到四川民間。
杜甫又曾對四川綿州“饔子左右揮霜刀,魴魚金盤白雪高”的烹魚技術非常欣賞(注35)。繁榮的巴蜀經濟、商品的交流給了地區性飲食文化以充分的支援,張籍在《成都曲》中有“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注36)、雍陶“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如長安”(注37)的描述。李商隱有“美酒成都堪送老,當爐仍是卓文君”(注38)的句子都描述了當時四川飲食的豐盛(注39)。
特別在第三次移民後的五代時期,前後兩蜀的經濟文化達到了又一個高潮。這是因為遷徙到四川的高文化素質的世族人士在數量上超過了前兩次,使巴蜀成為當時全國中原世族避難的兩個地區之一。
《清異錄》載:“孟蜀尚食,掌《食典》一百卷,有賜緋羊。其法:
以紅曲煮肉,緊卷石鎮,深入酒骨淹透,切如紙薄乃進。” 從《齊民要術》裡,我們看到直接用酒處理肉類的烹飪只有蒸缶(下四點水)小豬(注40),緋羊的製作方法似發揚了此種方法,現代的“東坡肉”也繼承了這一方法,用酒處理豬肉。從花蕊夫人的宮詞裡,我們知道當時飲宴方式豐富多彩,有了“船宴”(注41)。
《食典》以其高達一百卷的數量,應該是隋唐至五代期間內容最浩大的食譜書,雖然它僅反映了皇家御廚的廚藝,但可以窺探出巴蜀烹飪文化在五代時期的五彩繽紛。今天,我們已無從知道失傳了的孟蜀《食典》的具體內容,只能從花蕊夫人的宮詞裡可以窺探到當時四川高層人士宴會種類的新奇和飲食方式的精巧與別開生面。
川味冷盤的麻辣汁怎樣調才是最正宗的
樓主 你好!麻辣味 屬川菜系!拌麻辣味用料 鹽 味精 雞精 花椒專油 胡辣椒麵 白沙糖 屬胡椒粉 蒜末 生抽 把味調好即可。可以用於 海帶 豆腐皮 龍鬚菜 豆腐乾 豬頭肉 牛肉 涼雞 鴨 冷鍋魚 土豆絲 茄子 等。描寫美食的詞語 20個左右,越多越好 描寫美食的詞語有沁人心脾 芳香四溢 香飄十里 齒...
怎樣去除醋味,如何去除衣服上的醋味
蘆薈 蘆薈有一定的吸收異味作用,且還有居室美化的效果,作用時間長。仙人掌 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在夜間則相反。仙人掌 虎皮蘭 景天 蘆薈和吊蘭等都是一直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這些植物都非常容易成活。購買800克顆粒狀活性碳除甲醛。將活性碳分成8份,放入盤碟中,每屋放兩至三碟,7...
怎樣去除嘴裡的大蒜味,怎麼去除嘴裡的蒜味?
喜歡吃大蒜的話,建議你身上帶瓶口腔噴霧劑,口味有很多選擇,薄荷 綠茶都不錯!喝口牛奶在嘴裡含一會兒,祛除大蒜味效果最好。怎樣去除嘴裡的大蒜味?吃了大蒜後,嚼一些花生仁 核桃仁或杏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讓蒜中的辛辣素 硫化丙烯 與蛋白質結合,就可以使口中的蒜味去除 用醋或酒漱口也能減輕大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