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留下一片林
切忌“以物喜”“以己悲”
人生得意,喜開顏笑;人生失意,垂頭喪氣,此乃人之常情也。人們往往會因為個人的得失而沾沾自喜或怨天尤人,但是,早在近一千年前的北宋,就有一個人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警句,他的這一情懷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規箴。
這個人就是范仲淹。彼時他的好友滕子京降職到嶽州做知州,但嶽州在他的治理下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因此范仲淹特作《岳陽樓記》來讚美、勉勵他。縱觀歷史,像滕子京這樣身處逆境的名士不少,但能夠和他一樣“不以己悲”,把自己的責任承擔好,不推卸,不懈怠的,卻是屈指可數。
如蘇軾,他謫居黃州後,隨緣自適,創作了不少不朽名篇;如歐陽修,他被貶為滁州太守後,專於政事,以讓人民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為己任;還有屢次落第的蒲松齡,他把收集的鬼怪異事集結成《聊齋志異》,使之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文言短篇**集。他們沒有因為遭遇挫折就放棄了自己的追求,也沒有因為歷經磨難就選擇了屈服,而是收拾好自己失落的情緒,甘為蠟燭,甘為蠶,需要奉獻的,不惜“絲方盡”,值得奉獻的,哪怕“淚始幹”!
反例則如李賀,屈原。“詩鬼”李賀因一生只做了一個九品小官,鬱郁不得志,死時年僅27歲;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政治上屢受打擊,悲憤難平,嗟嘆不公,投汩羅江而死。我不禁要為他們叫屈,如果他們沒有因自己正處的環境、個人得失而憂心仲仲,那唐朝豈不是不會失去一名“鬼才”,楚國豈不是不會失去一名忠臣?
孟子云:“古人之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於現世”。“得志”與“不得志”終究是個人命運使然,但對人生的態度卻是主觀的、可以選擇的。
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忠臣賢士,就不應該讓頹廢的情感主導自己,而應保持積極達觀的態度,時刻奉獻自己,這才是於國於社會於個人的正確的人生觀!
那麼“以物喜”就應該了嗎?三國名將關羽,有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的赫赫戰績,但他終因過分驕傲自大,落得敗走麥城,身首異地的下場;還有因屢戰屢勝而自封為“西楚霸王”的項羽,他自以為無人能敵,但卻被劉邦打敗,最終四面楚歌,全軍覆沒。他們的下場提醒著我們,太為自己的個人成就而沾沾自喜,往往更容易被自己所打敗。
所以,一個人在取得了自己理想的成績後,應該做的不是用最好的語言誇耀自己,而是應該擺正心態,再接再勵。在漫漫人生路中,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永遠都擺在成功的後頭,如果我們從此固步自封,那定會失去更輝煌的未來!
談了這麼多,大家一定會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古仁人”的進步思想,與我們中學生有什麼關係?其實,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也需要有這樣的態度。當我們陶醉於成功的喜悅時,如果不求進取,那自然是不會更上一層樓;當我們沉浸於失敗的苦楚中時,如果自暴自棄,又何談戰勝逆境!
因此,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應有平和的心態,失敗時不失前進的勇氣,成功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讓任何一種情緒在你心中激起驚濤駭浪,不讓它們導致你做出錯誤的行為。
凡事看得淡一點,這不僅是古人對待得失的正確態度,更應成為我們的處事觀。要時刻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品質,要明白眼前的起伏不過是人生長流中的小小浪花,對此處之泰然,才能使我們不被“感極而悲”或“喜洋洋”所役,能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2樓:愛寶石流霞
這句話告訴我們,要不以物質的好壞而或喜或悲。要以廣闊的胸襟去看待萬物,從大局出發,換個角度看風景。作文可寫為議**,抒情文,記敘文,個人認為寫議**更容易出彩,可以用:
於無聲處,造就一派繁華 為論點或論述中心。(方法比答案更有益,希望博採眾長外加自己創造)
《岳陽樓記》中 文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現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為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表明觀點,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能.
這說的是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只要發揮心靈力量,砥礪意志,就可以養成平常心境.面對考試的失敗,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為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礪,戰勝外在的力量不易.擔心考試失敗是學生普遍的心態,便是這個道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還望採納~~
4樓:野風猛
這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層次,很難做到。
情緒得到很好的控制,不人云亦云,不浮躁,不太計較得失。活在放下才是最好的,有些東西本就是身外之物.“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中的“物”與“己”互文,即“不以物已喜,不以物已悲”,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和自己得意而喜,不因外物不好和自己失意而悲。
5樓:匿名使用者
做不到,因為大部分現代人都很現實,很自私
6樓:貴世理愛
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為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礪,戰勝外在的力量不易.擔心考試失敗是學生普遍的心態,便是這個道理.
7樓:呆毛
示例一:能。這是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只要發揮心靈力量,砥礪意志,就可以擁有平常心境,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示例二: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心靈尚需砥礪,戰勝外在的力量不易。
岳陽樓記裡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現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為什麼?請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
8樓:万俟秋英謇詩
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會了我們待人處事的道理!作為當代人
我們一樣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物是不斷變化的,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可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不應隨外物變化而變化!因此,朋友們,讓我們都保持心靈的沉穩對待外物吧
9樓:答奕琛操賦
①能。這說的是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只要發揮心靈力量,砥礪意志,就可以養成平常心境。
面對考試的失敗,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為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礪,戰勝外在的力量不易。
擔心考試失敗是學生普遍的心態,便是這個道理。
10樓:來自下渚湖清淨的大黃蜂
岳陽樓記裡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作者當時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寫,作為現代的人,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能否做到,能否像古人那樣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有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因為在現實社會中這句話是起顧力作用的,大多數人為失去的東西而感到氣惱,心中不舒服,在得到東西時都感到高興,心中常因自已的不愉快事情而悲觀,失望,心情不好,自已在生活實際中經常遇到上面的兩種情況,經常用這句話來調節自己的心情。
急急急!!!!《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樓:卓桖卉
《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會了我們待人處事的道理!。外物是不斷變化的,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可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不應隨外物變化而變化!因此,朋友們,讓我們都保持心靈的沉穩對待外物吧!!
(我手寫的!!累死!!加分!!
12樓:在仙霞關吃開封菜的西葫蘆
我國古代就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也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民本思想,而范仲淹把它們更深一步,發展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並作為仕途進退的原則,具有深遠的影響。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鑑和教育意義。(絕對原創,絕對手寫,應該鼓勵一下吧!?)
13樓:白秋雪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個先憂之士當他建立了功績之後還能後樂,才更加可貴。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在今天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話題作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因外物的好壞或喜或悲 就是說無論是 失去了什麼或者得到了什麼 都不會因此而感到悲傷和高興 比如說 失戀了 不悲傷 丟錢了 也不悲傷 撿到1000w美元 不表現出喜悅的表情
岳陽樓記怎樣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 因為 先天下 只是一種態度,無觀 應該是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意思是 不因外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也就是作者所說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什麼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就是不因外...
《岳陽樓記》如何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刻含義
翻譯 不因外物 的好壞 和自己 的得失 而或喜或悲。這句話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 財物 外物 的豐富 富有,個人的獲得 擁有而驕傲和狂喜 也不因為外物 財物 外物 的丟失 損壞,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內在涵義是指無論面對失敗還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種恆定淡然的心態,不因一時的成功和失敗而妄自菲薄,無論何時...
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現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為什麼
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為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礪,戰勝外在的力量不易.擔心考試失敗是學生普遍的心態,便是這個道理.現在的人,怎麼能做到,都 是看錢看臉的世界,有哪個人有那麼大氣啊,除非是寺廟裡的高階大師了。岳陽樓記 中 文中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為現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為什麼?表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