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放飛紫涯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春節已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歡度春節,中華民族有貼春聯的古老習俗。最初的春聯叫做桃符,古人認為桃木有鎮邪驅鬼的功能,就把長方形桃木板掛在大門兩側,上畫神荼、鬱壘二神像為符。
到唐末五代時,後蜀主孟昶時,始在桃木板上題寫對子:「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最早的對子。至宋代盛行起來,後來逐漸以紅紙代替桃木板,成為春聯。
春聯分上下兩聯,上聯指春聯的上句,也叫「出句」,下聯指春聯的下句,也叫「對句」。春聯要求上、下聯不僅字數相等,而且對偶工整,平仄協調,相對應的字詞性相同,單音節、複音節分別與對應的單音節、複音節對稱。上聯尾字必須是仄聲(即第二聲、第三聲或第四聲),下聯尾字必須是平聲(即第一聲)。
例如我寫的春聯:
瑞雪紛飛華夏城鄉辭舊歲
福音廣傳神州兒女迎新春
「瑞雪」對「福音」,「紛飛」對「廣傳」,「城鄉」對「兒女」,「辭」對「迎」,「舊歲」對「新春」。上聯尾字「歲」是仄聲,下聯尾字「春」是平聲。
每年春節期間,我們走在街上都會看到許多單位、商家和住戶貼著春聯,可是仔細一瞧往往就發現許多春聯貼得不合乎要求,把上下聯弄顛倒了。貼春聯不能拿過來就貼,要先讀讀,看看哪一聯是上聯,哪一聯是下聯。尾字是仄聲為上聯,上聯應貼在人面向門時的右邊,下聯貼在左邊。
千萬不要弄顛倒了,那人家就會笑你太欠缺必要的文化常識了。
春節快到了,願你能選一副有品位、有內涵的春聯貼上,給你的生活平添喜樂。
2樓:
起源: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特點:通俗易懂
規律:其一:字數相等。
其二:詞性相同。
其三:句法相似。
其四:節奏相應。
其五:內容相關。
其六:平仄相諧。
3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
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
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諸如: 日月星三光並照 財如曉日騰雲起 天地人一體同春 利似春潮帶雨來 以前,各家各戶常藉對聯來反應自己的身分。例如,官宦之家的對聯寫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學儒之家「詩書繼世長」;商賈之家的對聯為「忠厚傳家久」,家則為「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在對聯的正**張貼著四字「橫批」,橫批的下方分別貼了幾張「掛錢」。在房間的門或牆壁上大都會貼著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張貼數最多的斗方。
有人會故意將「福」及「春」字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徵著「福到」、「春到」。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門兩側張貼春聯,還在門的左右邊分別張貼著繪有門神的畫像。除夕當天貼的春聯將會一直保持到它們自然脫落或褪色為止
春聯的起源 發展 功能 意義
4樓:渡人渡己渡長生
春聯,起源於桃符。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
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貼春聯是春節的主要風俗之一。它可以給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是我國城鄉人民十分喜愛的春節活動之一,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文學色彩的娛樂活動。 「新年新月共新春,花紅對聯貼滿門」。
幾乎家家忘不了往大門上貼一幅春聯。在爆竹聲中,人們喜笑顏開地簇擁著,把用大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到門框上或門心裡。它美化了街巷、帶來了喜氣,把春意點綴得分外濃厚。
春聯的形式和內容,大都與時俱進,有所創新。但有些春聯,形式是更新了,卻走向了豪華浪費,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公意不合…
貼春聯,自然該遵紀守法,還該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其中包涵了科學精神要求,務實求真要求。大話、虛話、夢話不要說,要做老實人、做老實事、說老實話、貼老實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比較好。
對聯的起源,別稱,特點是什麼???
春聯起源於哪個朝代
5樓:春日復北翔
五代十國,孟昶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春聯。
對聯的起源、別稱、特點、使用範圍
6樓:千年書蟲
一、對聯起源於桃符。是寫
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二、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
三、特徵概括為五個對立統一。
1、獨特性和普遍性的統一。
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統一。
3、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統一。
5、嚴肅性和遊戲性的統一。
四、對聯的使用範圍。
1、通用聯——春聯。
2、專用聯——壽聯,婚聯,輓聯,行業聯,座右銘聯等。
7樓:筆有千秋業
關於對聯的相關問題詳解如下:
一、關於對聯的起源:
楹聯習俗源於中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
西晉時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現合律講究的對句,可視為其形成的重要標誌。在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傳衍過程中,楹聯與駢賦、律詩等傳統文體形式互相影響、借鑑,歷北宋、明、清三次重要發展時期,形式日益多樣,文化積澱逐漸豐厚。
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現代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爾後,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
二、關於對聯的特點:
1、獨特性和普遍性的統一。
人們普遍認為楹聯是中國最獨特的一種文學形式。其獨特性主要表現在結構和語言上。楹聯可稱之為「二元結構」文體。
一副標準的對聯,總是由相互對仗的兩部分所組成,前一部分稱為「上聯」,又叫「出句」、「對頭」、「對公」;後一部分稱為「下聯」,又叫「對句」、「對尾」、「對母」。兩部分成雙成對。只有上聯或只有下聯,只能算是半副對聯。
許多對聯,特別是書寫懸掛的對聯,除了上聯、下聯外,還有橫批。橫批在這種是對聯中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往往是對全聯帶有總結性、畫龍點睛或與對聯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個字,也有兩個字、三個字、五個字或七個字的。
從語言上看,楹聯的語言既不是韻文語言,又不是散文語言,而是一種追求對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語言。楹聯這種特殊的「語言──結構」方式,完全取決於漢語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質。這種「語言──結構」的獨特性使得楹聯創作在構思、立意、佈局、謀篇上迥異於其它文學形式。
同樣的客觀物件和內容,楹樣總是設法從兩個方面、兩個角度去觀察和描述事物,並且努力把語言「整形」規範到二元的對稱結構之中去。
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統一。
所謂寄生性,指楹聯本從古文辭賦的駢詞儷語派生髮展而來,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對駢偶句,因此,它能寄生於各種文體之中。詩、詞、曲、賦、駢文,乃至散文、戲劇、**中都有工整的對偶句。
反過來,楹聯又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備其他文體的特徵,吸收其他文體的表現手法,尤其是長聯和超長聯,簡直能集中國文體技法之大成。諸如詩之精煉蘊藉,賦的鋪陳誇張,詞之中調長調,曲的意促爽勁,散文的自由瀟灑,**的節短韻長等等,皆兼收幷蓄,熔鑄創新。
3、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楹聯是中國古典文學形式的一種,理所當然具有文學性和藝術性,它以詩、詞、曲等前所未有的靈活和完美而體現了中國文字的語言藝術風采。對聯之美在於對稱、對比和對立統一。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引《復齋漫錄》記載;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飯,談起他一個上句:「無可奈何花落去」,恨無下句。王琪應聲對道:
「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大喜,於是把這個絕妙對句寫進了《浣溪沙》一詞。楊慎稱這個對句「二語工麗,天然奇偶」。
這就是對聯的藝術魅力。
楹聯的藝術性,可以當代學者白啟寰一副對聯來概括:
對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諷可歌,媲美詩詞、曲賦、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聯本大觀,源遠流長,亦莊亦趣,增輝堂室、山川、人物,猶如老樹燦新花。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統一。
對聯雅俗共賞,沒有一種文學形式,象楹聯一樣,上為學者文人,下為婦人孺子所喜聞樂道,既可走進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隴畝民間,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這種奇妙的合一,原因在於楹聯是一種既簡單又複雜、既純粹又豐富的藝術。
楹聯的規則並不複雜,尤其是對語言的色彩、風格,對題材、內容都沒有什麼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不象其它文學形式戴著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學、易懂、易記,也不難寫。只要對得好,無論語言之俗雅,題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淺,皆成對聯。
楹聯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聯固規則簡單,形式純粹,但其對道、聯藝,卻博大精深,沒有止境。
5、嚴肅性和遊戲性的統一。
楹聯歷來被很多人視為筆墨遊戲,雖為偏見,但也說明了楹聯具遊戲性的特點。由於楹聯追求對仗,自然是對得越工穩,越巧妙越好。這其中既是文學創作,又包含了思維遊戲和語言遊戲的成份。
如果單純向對得工、對得巧上發展,就純粹變成了一種語文鬥才和思想鬥智。事實上,純以逗樂諧趣、鬥智試才為目的遊戲性楹聯也不少,它往往藉助漢字音、形、義某一方面的特殊情況,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別出心裁的奇思異構撰寫而成。
三、關於對聯的別稱: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別稱門聯、聯語;
四、關於對聯的適用範圍:
1、春聯:新年專用之門聯 。如:楊柳吐翠九州綠;桃杏爭春五月紅。
2、賀聯: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喜慶時用。如:一對紅心向四化;兩雙巧手繪新圖。(喜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聯)[6]
3、輓聯: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驚世界;精神昭百世,再來造福人群。
4、贈聯:頌揚或勸勉他人用。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5、自勉聯:自我勉勵之用。如: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
6、行業聯:不同行業貼於大門或店內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須讀五車書。(書店)雖是毫髮生意;卻是頂上功夫。(理髮店)歡迎春夏秋冬客;款待東西南北人。(旅店)
7、言志聯:道出志向之用。如: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
春聯的起源和發展歷史春聯的起源和發展
春聯,起源於桃符 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據 後漢書 禮儀志 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 神荼 鬱壘 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 燕京時歲記 上記載 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 蜀世家 說 後蜀主孟昶令...
除夕 春節 元宵節 春聯的起源,春節貼春聯的來歷
除夕 讀作ch x 英文 chinese new year s eve,又稱lunar new year s eve。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 歲除 那天晚上叫 除夕 除夕人們往往...
春聯的特點是什麼,春聯的特點有哪些
一 上下聯字數bai 必須du相等。二 對仗,zhi即詞性相同。dao 三 平仄相對。上聯回 尾字為仄音 答上聲 去聲 下聯尾字為平音 陰平 陽平 形式特點 1 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2 對仗,即詞性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63764相同。上聯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