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幾下江南,乾隆幾次下江南?

2021-12-24 00:20:10 字數 4220 閱讀 5924

1樓:文史一家人

乾隆皇帝曾經六下江南。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一心想要效仿祖父的乾隆也有過六次南巡。

並且前兩次和他的祖父康熙一樣,以浙江杭州為終點,還登上紹興會稽山祭禹陵而還,意在炫耀國力、安撫江南民心、視察耗費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

乾隆帝六下江南目的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蠲賦恩賞、巡視河工、觀民察吏、加恩士紳、培植士族、閱兵祭陵。

擴充套件資料:

乾隆帝歷次南巡

第一次南巡:乾隆帝第一次南巡在乾隆十六年(2023年),準備工作早一年就著手進行,由一位親王督辦此事,勘察路線,整修名勝,興建行宮。乾隆對地方官吏的奉承獻媚,不僅不加阻止,反而重金獎勵,凡建有行宮的,各「賞銀二萬兩充用」。

二月,乾隆抵達蘇州吳江,嘉興知府早—日就率領地方**出境迎駕,不敢怠慢。

第二次南巡:乾隆二十二年(2023年)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鑾出京,開始第二次南巡。到了無錫以後召見了無錫學者顧棟高。

金廷標乘乾隆南巡之季,以獻《白描羅漢圖》冊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旋入宮供職。同年,乾隆命人編著《南巡盛典》所未輯錄者,該書較詳細地記錄了乾隆帝第二次出巡前及南巡途中所釋出的諭旨。對其南巡的主要活動亦逐日有所記載。

第三次南巡:在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之時,親臨海寧勘察。從乾隆二十五年開始,海潮北趨,海寧一帶潮信告急。

一旦海寧一帶的大堤被沖毀,那麼臨近的蘇州、杭州、嘉興、湖州,這些全國最富庶的地區將會被海水淹沒。

第四次南巡:乾隆奉皇太后從北京啟程,巡遊結束後乾隆由德州上岸,皇太后則走水路回京。此次南巡從正月十六日出發,至四月二十五日太后返京,共計四月有餘(其中二月為閏月),總數126天,為六次南巡中時間最長的一次 。

第五次南巡:第五次南巡時乾隆已70歲,據傳出發前他盤算著煙雨樓頂多只能再來—次了,因為千里勞頓,體力已吃不消。

第六次南巡: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時已是74歲的老人了,他的勤於政事、崇尚務實和好大喜功、奢侈浪費都疊印在他南巡的履痕足跡中。

2樓:城秋梵豫

清朝的歷史上,記載了康熙與乾隆都曾經六次下江南。 乾隆皇帝分別於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他是乘船順大運河南下,大運河兩岸的城市,像濟寧、杭州等自然是他停遊的地方,另外還巡遊了揚州、蘇州、鎮江、南京等許多風光秀麗的城市。

乾隆六次南巡時間表 第一次 乾隆16年(公元2023年)正月十三日出發,五月初四日返回(乾隆41歲)。 第二次 乾隆22年(公元2023年)正月十一日出發,四月二十六日返回(乾隆47歲)。 第三次 乾隆27年(公元2023年)正月十二日出發,五月初四日返回(乾隆52歲)。

第四次 乾隆30年(公元2023年)正月十六日出發,四月二十一日返回(乾隆55歲)。 第五次 乾隆45年(公元2023年)正月十二日出發,五月初九日返回(乾隆70歲)。 第六次 乾隆49年(公元2023年)正月二十一日出發,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乾隆74歲

3樓:冠爾陽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依次是十六年(2023年)、二十二年(2023年)、二十七年(2023年)、三十年(2023年)、四十五年(2023年)、四十九年(2023年)。

4樓:手機使用者

效法他的祖父康熙6下江南 康熙是視察水利建設 乾隆是去玩

5樓:手機使用者

乾隆六下江南,勞民傷財,驕淫奢侈...

6樓:真如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

乾隆幾次下江南?

7樓:抱香蕉睡覺

乾隆皇帝曾經六下江南。

乾隆帝曾於2023年(乾隆十六年)、2023年(乾隆二十二年)、2023年(乾隆二十七年)、2023年(乾隆三十年)、2023年(乾隆四十五年)、2023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難尋一般都要到江寧府(也就是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乾隆帝六下江南目的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蠲賦恩賞、巡視河工、觀民察吏、加恩士紳、培植士族、閱兵祭陵。

8樓:一枝文墨

乾隆2023年正月,第一次南巡江浙。乾隆2023年正月,第二次南巡。乾隆2023年正月初二,乾隆第三次南巡。

乾隆2023年正月,第四次南巡。乾隆2023年正月十二日,開始第五次南巡。乾隆2023年正月,乾隆最六次造訪江南。

9樓:奇拉雪兒

乾隆六下江南,前四次奉太皇太后聖命,後兩次和珅幫他出主意找藉口。分別是: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

10樓:紫露湘玲

乾隆六下江南為揭開身世之謎 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他是乘船順大運河南下

11樓:堅決把天聊死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

12樓:

乾隆和康熙一樣,都是六下江南

13樓:馥鱗

乾隆皇帝下了6次江南.

乾隆皇帝幾下江南?去的哪兒?

14樓:手機使用者

乾隆皇帝一生6次巡遊江南,5次西巡五臺山,3次東巡泰山。每次巡遊時間長短不一,多在數月之間。 於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

1.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務海防、考察官方戎政、瞭解民間疾苦以及奉母遊覽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離京,經過直隸、山東到達江蘇清口。

同年二月八日,渡黃河閱天妃閘、高家堰,下詔准許興修高家堰的裡壩等處,經過淮安,命令將城北一帶土堤改為石工;然後由運河乘船南下,經揚州、鎮江、丹陽、常州至蘇州。同年三月,到達杭州,參觀敷文書院;然後登觀潮樓閱兵,遍遊西湖名勝。回京時,從南京繞道祭明太祖陵,並且閱兵;陪著皇太后親自到織造機房觀織。

隨即沿運河北上,從陸路到泰安,到泰山嶽廟燒香。同年五月四日,抵達圓明園。第一次南巡,往返行程水路共計5800裡,歷時五個多月。

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鑾出京,開始第二次南巡。同年二月五日到達天妃閘,閱龍木;二月十三日,到達范仲淹高義園;二月二十日,到達蘇州,又奉皇太后臨視織造機房,在嘉興和石門鎮閱兵;二月二十七日,奉皇太后到達杭州;三月十八日,到江寧府,祭明太祖陵;四月四日,到徐州閱視河工,降旨截流漕糧,又將積欠的種子、口糧全部免去;四月五日,到孫家集閱視堤工,命令將河堤改用磚砌;四月六日。

到荊山橋、韓莊閘巡視;四月十日,到達曲阜,拜謁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圓明園。 3.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乾隆第三次南巡。

這一次南巡,正值直隸、山東、安徽等地受災,乾隆經過時,免去了這些地方的額賦,又撥了一些物資款項賑災。然後去審查了前兩次命令修的工程的進度,並且對兩淮的鹽商賞賜有加。經過杭州後,到海寧閱海塘、登觀潮樓、閱福建水師;和前兩次一樣巡視織造機房和祭拜明太祖。

回京的時候檢閱了徐州的河工;到鄒縣祭孟子廟;再次去孔廟拜謁,登泰山的玉皇頂燒香。同年五月,到達涿州,賑災免賦,然後回到圓明園。 4.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開始第四次南巡。此次南巡在時間、路線和主要行程安排與第三次大體相同。 5.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十二日,乾隆從京師出發,開始第五次南巡。乾隆說這次南巡的目的是「省方觀民,勤求治理」。南巡途中,他多次頒發諭旨,免去直隸、山東等地應徵地丁錢糧的十分之三;凡是老民老婦,均加恩賞賜;到達山東後,他派遣**祭祀了孔子;沿途他還派**祭祀那些已故的興修河道的官吏;此外,還在杭州、江寧等地閱兵,再一次拜謁朱元璋孝陵。

五月九日,班師回京。 6.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二十一日,乾隆開始了最後一次造訪江南。

減免所經之地的地丁錢糧;准許各地曾經犯過案文武各官的案子重新稽核,沒有案子的,可以加一個等級;經過德州時,在晏子祠行宮寫成了《濟文考》一文;拜謁孔子廟;視察江浙境內沿海工程;接見越南使臣;派**祭明太祖陵。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師。

15樓:

六下江南,好像去的地方大部分都在南京附近的地區。

乾隆已經74歲高齡,為什麼還要堅持下江南

乾隆74歲還下江南主要是為了讓江南的人民看看現在經濟多麼繁榮國力多麼強盛,為的就是給他們展示自己創下的江山。清朝末期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而清朝前期卻挺繁榮的,並且人民的生活也是比較幸福的沒有什麼戰亂之苦和繁重的賦稅。乾隆是清朝前期的第三位君主,主要是因為前兩位君主康熙和雍正已經為他打下了...

影視劇中乾隆多次下江南去看陳閣老,難不成真如傳言那樣他是陳閣老的兒子

金庸曾宣告 歷史學家孟森作過考據,認為乾隆是海寧陳家後人的傳說靠不住。金庸還俏皮地說 歷史學家當然不喜歡傳說,但寫 的人喜歡。這樣你還覺得乾隆是陳閣老的兒子嗎?乾隆為總那麼喜歡去江南,並且四次住在海寧陳家。據歷史考究,乾隆南巡到海寧,主要是考察江南的水防工程,這項工程耗資巨大,乾隆皇帝放心不下,才屢...

古代有幾代皇帝下江南,古時候有哪位皇帝六次下江南

正德皇帝下江南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 康熙帝愛新覺羅 玄燁於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 1684年 1707年 間曾經六次南巡,而康熙南巡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治河 導淮 濟運。當時,淮安是黃 淮 運三水交匯之地,為黃淮襟要 漕運鎖鑰,高家堰又是拱衛裡下河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淮安地區是清代治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