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和范蠡做過夫妻嗎

2021-12-24 13:43:36 字數 3711 閱讀 8982

1樓:匿名使用者

吳亡後,相傳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終。

只是相傳,沒有正史

2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史書,西施是越王勾踐送給吳王夫差的美女,後來越把吳滅了,越王的手下范蠡覺得越王可共苦,卻不能同甘。就和西施私奔了,後來成了很成功的生意人。

所以 范蠡與西施 是夫妻關係,是否有真愛,史書也不可能講得清楚

勾踐與西施沒有什麼感情瓜葛,但是應該可以算僱傭關係

3樓:匿名使用者

南朝梁任的《述異記》記夫差當年與西施在一起情景為:吳王三年築姑蘇臺,圍牆綿延五里,宮妓千人。又別立春宵宮,為長夜飲,造千石酒缸。又作大池,池中造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

夫差死後與范蠡相攜歸湖,是西施最具詩意的一個結局。此結局最早出現於《越絕書》:“西施亡吳國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到元代,劇作家趙明道將它編成完整故事。遺憾《全元戲劇》中只收到他《陶朱公范蠡歸湖》的最後一折殘本,結尾范蠡唱:“西施,你如今歲數有,滅盡風流。

人老花羞,葉落歸秋。往常吃衣食在裙帶頭,今日你分破俺帝王憂。我可甚為國愁?

失潑水再難收。我心去意難留,你有國再難投。俺輕撥轉釣魚舟,趁風波盪中流。

”現在流傳下來范蠡西施故事,最完整複雜大約是明朝梁辰魚寫的劇本《浣紗記》。梁辰魚是崑山人,《浣紗記》是崑腔早期奠基作之一。“浣”是洗滌,晉朝孔曄的《會稽記》中說,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山邊有石,乃西施當年紗石。

“”就是“浣”。到《浣紗記》裡,開頭變成范蠡遊春到蘿,在溪邊遇浣紗女西施,一見鍾情。

《六十種曲》中收的《浣紗記》共45出,第8出才是勾踐臣吳,文種定策獻美女已是第22出。因遍國搜求不見,第23出范蠡才以“國家事體重大,豈宜吝一婦人”,親自到蘿說服西施。他對西施說:

“社稷廢興,全賴此舉。若能飄然一往,則國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後會有期,未可知也。若執而不行,則國將遂滅,我身亦旋亡。

那時節雖結姻親,小娘子,我和你必同做溝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歡乎?”家國一體,暫時犧牲是為永久將來,邏輯是說得通的。劇中越夫人教西施歌舞與姿態橫陳之術,勾踐又親為送行,說的也是“誘其戀酒迷花,去賢用佞,則寡人幾年之仇可報,美人舊日之盟可續”。

《浣紗記》最後結尾,把躲禍遠遁、恐留傾國迷君與脫履塵埃結合在一起。范蠡與西施的因緣,最後通過范蠡之口說的是:“我實宵殿金童,卿乃天宮玉女,雙遭微譴,兩謫人間。

故鄙人為奴石室,本是夙緣:芳卿作妾吳宮,實由塵劫。今續百世已斷之契,要結三生未了之姻,始豁迷途,方歸正道。”

范蠡與西施是什麼關係?有什麼真實故事依據?

4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這件事,我和上面的幾位有不同的看法。

西施極愛范蠡,范蠡開始是因為要選出越國美女獻給吳王夫差而認識了西施,後來產生了感情。

有人罵范蠡,讓西施成了夫差的女人。

這幫人簡直可恨。

若不送,就是叛國之罪,就是殺頭之罪,就是滅族之罪,就是不忠不孝之罪。西施和范蠡都知道了太多的祕密,要不就按著越國的計策接著走下去,要不就死。而且死的決不會就是他們兩個,凡是沾親帶故的一個也跑不了。

自己的祖國籌謀多年的計劃也會泡湯,無數國人的希望、無數國人的性命就會毀在他倆的手上,便是那戰場上亡靈的哭喊,也不能讓他心安的過下半輩子。在自己的私慾和親朋的性命、國家的興亡間,范蠡和西施還是放棄了自己的幸福,迎來了祖國的勝利。

在祖國成立之後,范蠡絲毫沒有享受任何的功勳,退隱江湖,和西施遠遠的逃離了這是非之地。

這樣以後,他也並沒有庸庸碌碌的過活,是金子在**都能發光。歸隱之後,他三次做生意,成了大富翁,又三次散盡家財,白手重來,他享受的已經不是金錢的樂趣,而是獲得成功的過程了。這樣的能力,這樣的境界,古往今來幾個人能都達到呢。

范蠡是可佩的,是可敬的,是可愛的,是可憐的,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大臣,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他有太多的揹負,不可能就這樣置一切於不顧,和西施私奔。西施也是悲苦的,她偏偏就愛上了這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不是滿腦子漿糊、能不負責任的、不顧一切的帶她私奔的浪蕩公子。

可西施也是幸福的,因為有這樣一個男人深愛著她,她的愛人無愧英雄!

5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494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採納大臣提出的“美人計”,選出越國美女獻給吳王夫差,麻痺夫差的鬥志。野史雜稗中如是說,越國大夫范蠡周遊全國,遍訪佳人。

一日,在清清浣紗江畔,與家在古苧蘿村西邊的的西施(原名施夷光)相逢了。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則一見鍾情的故事。然而,國難當頭,匹夫有責。

范蠡以“愛國”的名義,背叛、出賣了愛情。他把絕代佳人西施選進宮裡,與其他美麗的越女一起,進行歌舞禮儀等“培訓”。大約在公元前490年,把以西施為首的越女獻給吳王夫差。

幸運而不幸的夫差,對能歌善舞、風華絕代的西施深愛不疑。從此,歌舞宴平;從此,對西施甚至越國深信不疑。

而越王勾踐,在暗暗地做著復仇的各種準備。“臥薪嚐膽”、“養精蓄志”、“勵精圖治”、“發奮圖強”——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國富兵強了;吳國,卻在君王“從此不早朝”的鬆懈等現狀中,逐步走向衰弱。

公元前473年,越國滅掉吳國,被圍困在聖胥山的夫差走投無路,揮劍自刎。

無毒不丈夫。夫差在打敗勾踐後,給了勾踐一條生路。所以,他最終敗給夫差,是必然的。

何況,勾踐等人太能忍了,自己忍辱負重,甚乃忍心送出自己國家的女子。以這些女子的屈辱與悲涼,換取越國東山再起的生存與發展環境。這種手段不能不說是高明,然而,不免過於自私、卑鄙。

在這些方面,夫差**是勾踐的對手。

傳說中,越國勝利後,范蠡歸隱江湖,與西施浪跡天涯,做了神仙眷侶。善良的人們多麼期盼如此美好的結局,無錫蠡園就是一個明證。

但是,范蠡配麼,他配擁有如此結局麼?

如果他愛西施,那麼——

若西施流淚,先溼的應是他的臉;

若西施悲傷,最苦的應是他的心。

如果他愛西施,必然是期望深情相依,廝守終生,直至地老天荒。

誰能想象,把自己心愛的人拱手讓出,送給他人,送給自己的敵人?

倒是夫差,愛了西施一生,疼了西施一生,寵了西施一生。雖然,這“一生”,只有大概的十七年。或許,他到死都還在念著這個是令他國破家亡原因之一的女子的名字。

無法想象,一個柔弱的女子,西施,在這十七年裡,怎樣的柔腸百轉,怎樣的萬劍穿心,怎樣的肝腸寸斷。愛人與仇人之間,祖國與敵國之間,她何從判斷,何從選擇?

也許,西施無從選擇,殘酷的世界也不許她選擇。

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認為,西施揹負著“禍國”、令吳國滅亡的惡名。

只有極少數人,能公正地站出來說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羅隱《西施》

在越國,西施能夠得到“功臣”的榮譽嗎?不可能!關於西施歸宿的最有依據的說法,是被勾踐夫人沉水淹死。

擁有“沉魚”之美的西施,終究被沉入水中。

也好,還她一生流不盡的淚吧。

還她一顆冰清玉潔的女兒心吧。

6樓:翟皖

范蠡是我最崇拜的人唉,大哥

7樓:風de翅膀

根據史書,西施是越王勾踐送給吳王夫差的美女,後來越把吳滅了,越王的手下范蠡覺得越王可共苦,卻不能同甘。就和西施私奔了,後來成了很成功的生意人。

所以 范蠡與西施 是夫妻關係,是否有真愛,史書也不可能講得清楚勾踐與西施沒有什麼感情瓜葛,但是應該可以算僱傭關係故事見:http://zhidao.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8樓:魔劍天痕

范蠡不是越國人,何來祖國一說。

范蠡和西施的個人,范蠡和西施的個人資料,

范蠡 l 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 今河南淅川縣 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 軍事家 道家和經濟學家。被後人尊稱為 商聖 南陽五聖 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 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 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

范蠡與西施的故事是真的嗎,范蠡與西施的故事

一 范蠡與西施的故事雖然優美動人,卻無歷史依據。史記 清楚記載,范蠡離開越國後,帶領全家人來到齊地,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治產數十萬。在這裡,根本沒有西施的影子。後來,范蠡到陶經商,也沒有西施。在記載春秋戰國歷史比較嚴肅的史書中,如 左傳 國語 史記 等均沒有提到西施,國語 越語上...

西施和孟姜女到底姓啥,西施姓西嗎 孟姜女姓孟嗎

孟姜女的傳說,一直以口頭傳承的方 式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直到20世紀初,在 五四 精神的推動下,她才被納入到研究者的視野中。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將孟姜女傳說的原初形態一直上溯到 左傳 上的一個故事。左傳 記述這個故事是想褒揚杞梁妻 也就是後世的孟姜女 在哀痛之際,仍能以禮處事,神志不亂,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