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提出觀點的人在馬克思之前,在堅持自然界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前提下,把物質的具體形態(某種具體的事物)當成世界的本原.例如:
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管仲)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提出觀點的人在馬克思之前而且是近代的,在堅持物質是本原的前提下通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把自然科學上的物質(如質子、中子、離子等)當成世界的本原,在歷史觀上往往陷入唯心主義當中.(例如:
刻舟求劍)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自然界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人類社會出現後,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與自然是辯證統一的關係,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觀性.
系統自然觀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發展,指自然界的各種物質形態都是以系統方式存在.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以系統方式聯絡成一個整體.系統自然觀最深層、最基本的內涵,在於它揭示了自然系統不僅存在著而且演化著;不僅是確定的而且會自發的產生不可**的隨機性;不僅是線性的簡單的,而且是複雜的非線性的;認為自然界是存在與演化、確定與隨機、線性與非線性、簡單與複雜的辨證關係.
系統自然觀首先豐富和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第
一、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層次性;第
二、揭示了自然界物質系統的開放性、動態性和自組織性第三;揭示了時間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內部時間」的概念;第
四、揭示了自然界在迴圈發展中有序與無序、進化與退化的辯證統一.系統自然觀其次提供了系統思維方式.把物件當做一個系統的整體加以思考,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定量化和精確化的特徵.
人工自然觀主張人工自然界是人類通過採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術活動創造出來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觀物質性、實踐性、價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徵.它在總體上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的發展歷程,它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既遵循天然自然的規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規律.
首先,人工自然觀有助於我們溝通自然和社會兩大領域,進一步揭示自然和社會的本質聯絡.其次,人工自然觀有助於我們科學地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人工自然觀有助於我們更好實現生產模式的轉軌.
生態自然觀是系統自然觀在人類生態領域的具體體現,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現代形式之一.它把人與自然看成高度相關的統一體,把地球看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它以人與自然協調進化為出發點和歸宿,尊重和愛護自然.在肯定人類對自然的權利和利益的同時,要求人類對自然承擔相應的責任人和義務.
強調人類的價值應該建立在自覺維護自己整體的價值和促進自然進化的基礎之上,人類應該在促進自然的完整,健康和繁殖的同時實現自己的發展.
生態自然觀在為解決全球性的日益嚴峻的生態危機問題上指明瞭方向.生態自然觀不僅從認識層面上**了自然概念問題,而且深入到社會形態層面上研究這個問題.生態自然觀在認識我國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的嚴峻性,認清它們對推進改革發展所形成的困難和風險,以及如何重建我國社會的和諧、公平正義等課題上,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如何理解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辯證關係
2樓:諾諾百科
機械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就是一架精密機器,只要初始條件給定,那麼整個宇宙從誕生到終結所有的事都是唯一確定的。偶然只不過是缺少已知條件造成的。對人的意識,機械唯物主義認為人的意識無非是激素分泌的結果,每個決定都是體內分泌物質發生的化學反應的結果。
人沒有靈魂,沒有真正的自由的意志。當然這種觀念是有問題的,因為我殺人是因為我生氣,而生氣是有我體內化學反應決定的,我不過是這些化學反應的受害者。這是很多人反對機械唯物主義的原因。
層次結構
現代科學表明,自然界具有無窮的連續系列的層次結構,每一層次又是這個系列的不連續的「關節點」,並表現為各種不同的物質形態。從微觀尺度看,夸克(層子)組成了基本粒子,並服從於這一層次的特有規律,如量子色動力學定律。
基本粒子,主要是質子和中子,由強相互作用結合為原子核。原子核和電子再通過電磁相互作用結合為原子,並進而結合為分子,如此等等。從量子場論來看,任何微觀粒子都是相應的場量子,它們既是間斷的粒子,又是連續的波,因而也可以稱為「波粒子」。
3樓:人間鳳
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提出觀點的人在馬克思之前,在堅持自然界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前提下,把物質的具體形態(某種具體的事物)當成世界的本原。例如:
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管仲)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提出觀點的人在馬克思之前而且是近代的,在堅持物質是本原的前提下通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把自然科學上的物質(如質子、中子、離子等)當成世界的本原,在歷史觀上往往陷入唯心主義當中。(例如:
刻舟求劍)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自然界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人類社會出現後,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與自然是辯證統一的關係,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觀性。
4樓:匿名使用者
整個自然界都在永恆的流動和迴圈中運動著,並導致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誕生。20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經歷了從物理西歐工業革命促使整個自然科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不但衝擊了傳統的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也使思辨的自然哲學
提問 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關係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區別和聯絡
5樓:
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提出觀點的人在馬克思之前,在堅持自然界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前提下,把物質的具體形態(某種具體的事物)當成世界的本原.例如:
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管仲)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提出觀點的人在馬克思之前而且是近代的,在堅持物質是本原的前提下通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把自然科學上的物質(如質子、中子、離子等)當成世界的本原,在歷史觀上往往陷入唯心主義當中.(例如:
刻舟求劍)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自然界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人類社會出現後,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與自然是辯證統一的關係,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觀性.
為什麼系統自然觀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
6樓:月似當時
因為系統自然觀在概括總結古代自然哲學成果特別是近代自然科學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形成的。它主要揭示了自然界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和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與演化發展。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還揭示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辯證統一關係,提出了「人化自然」與「自然人化」的思想,形成了人、社會、自然界相統一的大自然觀。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不是封閉的、靜止的理論體系,它隨著社會實踐與自然科學的發展而不斷修正、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理論體系。
「系統」是現代系統科學的基本範疇。系統論創始人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在2023年發表的《普通系統論的歷史和現狀》一文中指出。
系統是「處於一定的相互關係中並與環境發生關係的各組成部分(要素)的總體(集)」。一般認為,運動變化著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聯絡、相互作用之中組成具有某種確定功能的整體謂之系統。
擴充套件資料
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自然科學從蒐集經驗材料的階段進入系統整理這些材料和理論概括的階段,在天文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各個領域湧現出一系列重大發現。
特別是由於物理學的兩次重大的理論綜合(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和電磁轉化理論的建立)和生物學的兩次重大的理論綜合(細胞學說和生物進化論的建立),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聯絡和發展的辯證性質,從而使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取代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成為歷史的必然。
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認為,自然界的本質是物質的。自然界的根本屬性在於其客觀實在性,自然界的物質又是在普遍聯絡中存在和運動者的。
現代自然科學進一步表明,物質普遍聯絡的基本形式是系統。自然界是以系統形式存在的,並呈現出複雜的層次結構。
馬克思和恩格斯科學地總結了當時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繼承了古希臘自然觀中的辯證法觀點,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形而上學性質,批判地汲取了德國古典自然哲學思想特別是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7樓:匿名使用者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馬克思主義對於包括人在內的自然界的總看法。它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中期的自然科學革命性變革中確立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的內容:
自然界的層次結構 現代科學表明,自然界具有無窮的連續系列的層次結構,每一層次又是這個系列的不連續的「關節點」,並表現為各種不同的物質形態。從微觀尺度看,夸克(層子)組成了基本粒子,並服從於這一層次的特有規律,如量子色動力學定律。基本粒子,主要是質子和中子,由強相互作用結合為原子核。
原子核和電子再通過電磁相互作用結合為原子,並進而結合為分子,如此等等。從量子場論來看,任何微觀粒子都是相應的場量子,它們既是間斷的粒子,又是連續的波,因而也可以稱為「波粒子」。
從巨集觀尺度看,各種物體都是由原子-分子構成的,並且靠引力形成各種天體系統。如由太陽和行星組成太陽系,由太陽系一類的恆星組成銀河系,由銀河系一類的星系組成星系團以至於人們已知的最大宇宙系統──總星系。在地球上,分子不僅組成各種無機的巨集觀物體,而且還按照不同的複雜性程度組成有機分子、生物大分子、病毒、細胞以至於包含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有機體。
因此,任何層次的物質形態都具有內部結構,都包含決定其性質的各種要素和它們的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層次結構是無窮盡的,人們對它們的認識也不會有終結。
自然界的無限發展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質形態都處於不停頓的運動變化之中,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都是進化和退化、前進運動和後退運動、向上分支和向下分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統一。
19世紀統計物理學說明,個別熱分子服從於動力學規律,而大量分子所組成的系統則表現一種或然性行為,服從於統計規律。到20世紀,量子力學描寫了微觀客體的行為,它在本質上也是統計理論。而且可以認為,量子力學的這種統計特徵來自單個粒子的行為方式,來自這些粒子運動的隨機性。
這樣,偶然性就成為任何運動的本質屬性,成為必然性所不可缺少的伴侶。現代生物學也證明,在生物進化過程中不僅基因變異是隨機的,而且自然選擇也不完全是定向的,因而進化的方向包含著偶然因素。根據一些生物學家的看法,在分子水平上的進化方向甚至不受自然選擇的影響。
也完全是隨機的。這一切表明,自然界不是某種有目的的預定計劃的展現,而是新的可能性的不斷湧現,從而不斷開闢著新的發展方向,並決定了自然界經歷著真正的歷史。
在19世紀,熱力學第二定律第一次揭示了物理運動的不可逆性,表明孤立系統的增熵是一個退化過程。20世紀中葉自然科學判明,自然事物在本質上都是開放系統,都不斷地同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形成減熵的進化過程。因此,自然界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任何物質系統都是在大量偶然的隨機因素中發展著,這個發展過程在一定條件下表現為偶然性減少的進化過程,在另外的條件下則表現為必然性減少的退化過程。這樣,自然界總是經歷著進化和退化相統一的真正發展的歷史,也是一些事物瓦解、另一些事物湧現的真正歷史。
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自然界是各種事物相互作用的整體,也是各種作用過程的集合體。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銀河系、總星系,複雜到人、生物圈以至於社會圈,都是由各種不同要素組成的系統。自然界通過這些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體的功能和特性。
這也是一個資訊反饋的過程。物質系統可能通過負反饋調節輸入而保持相對的穩態,也可能通過正反饋打破舊的穩態,建立新的穩態或趨於毀滅。因此,在這種動態作用過程中,每一層次的系統都會突現新的組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組織性,形成不同層次的物質形態。
但是,不同層次的系統又有同構性。事物作為開放系統,處於內部和外部作用中,並且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自我組織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它們之間的不同僅僅是組織水平高低的問題,通常所謂的「目的性」無非是這種組織性的表現。
不同的物質形態之間,首先是無機物同有機物之間、非生命同生命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並不存在神祕的「隱德萊希」、「活力」等等。物質結構每一層次的整體功能,也意味著趨向於更高層次的潛在可能性,並且在一定條件下確實會導致新的層次的突現。正因為如此,物質結構的無限層次,正好對應於發展過程的無窮系列;宇宙的空間結構圖式,正好對應於宇宙在時間中的進化圖景。
人和自然的統一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改變著人同自然的關係,即人不是作為自然現象的單純旁觀者,而是自然過程的積極參與者;不僅自然界到處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且人也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斷改造自己。新的技術革命延長了人腦,使人類有可能預見到自己活動更遠的社會後果,更自覺地調節人同自然的關係。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對自然的態度:
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無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而必須不斷調節自己同自然的關係,使之和諧統一,並在這個前提下滿足自己的需要。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主張人和自然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人們只能在人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認識自然界以及認識人自己,建立人同自然相統一的辯證世界圖景。
如何理解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
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特點是 以大自然客觀具體事物的現象和某些表像作為事物普遍性的客觀規律的根本屬性和特徵,比如把 氣 水 剛柔 軟弱 明暗這些具體自然事物表面現象作為宇宙萬物背後或深層的普遍客觀規律的本質或實在本身。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是建立在古代生產力基礎上的樸素唯物主義和自然辯證法的自然觀,它是馬...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什麼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的最初形態。它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某些原初的物質變化發展而來的,萬事萬物又可以還原為這些原初的物質。試圖在某些具體的有形物體中,尋找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本原性和統一性,但是由於認識水平的限制,它總是把某種或具體的物質形態看作是世界的物質本原和統一...
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分別是什麼
樸素唯物主義是一bai種原始的唯du物主義形zhi態,但還有些不成dao體系,有些唯心的或 回者消極的答東西。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認識論上是唯心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革命的唯物主義,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啦。機械唯物主義認識不到意識的作用,只是片面強調物質性,而看不到人的主觀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