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好好吃短**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誰?
2樓:夏侯清懿
秦統一中國後,儀封號,眾臣認為堪比三皇五帝,故取皇帝,嬴政作為第一位皇帝,稱始皇帝。
3樓:貫磬
雖說王朝始於夏,但皇帝這個稱呼是從秦始皇開始的,所以是秦始皇
4樓:芙蘭的褲褲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5樓:桐兒
秦始皇.贏政統一了六國,自稱為始皇帝。
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
6樓:你好嘛
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
傳說中的上古三皇五帝,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
擴充套件資料
儘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餘年**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世界歷史上,開創了一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中國人口歷史上一直佔世界人口的20%以上,對中國有重要影響就可視為對世界有重要影響,而且由於**集權和忠君思想,帝王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遠大於對其他許多國家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誰?
8樓:線梅計娟
秦始皇(即贏政),自認功德可比古代"三皇五帝"故自封為"皇帝"
第一位領主為"軒轅皇帝"即黃帝,複姓公孫,生於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
9樓:肥菲富嬋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
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10樓:景蔓蔓惲薄
首先要搞明白,皇帝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的稱呼,不是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包括君主立憲)、社會主義社會統治者的稱呼。
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封建制度的就是秦朝,皇帝的稱號也是由秦始皇創造的。實際上,中國從黃帝開始進入原始社會,從夏開始進入奴隸社會才產生國家和階級以及私有制,春秋戰國600年才過度到封建社會,而封建制度完全消除奴隸社會的影子(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則是在漢武帝之後。
從地理大發現和文藝復興開始,資本主義制度用了近400年的時間在歐洲完全取代了封建制度,到了19世紀末,全世界已經被瓜分完畢,以前的封建國家不是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就是變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後者的統治者不過是帝國主義的傀儡而已。
最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皇帝就是溥儀。這是由中國特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性質所決定的。首先,中國是名義上的獨立國家,統治者不是哪一個帝國主義的傀儡,而是全體帝國主義的共同傀儡,實際上是落後的封建制度被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所統治;其次,在被迫開放的沿海、沿江、沿邊地區是殖民地經濟,而在廣大農村仍然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
綜上所述,世界上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封建制度的統治者——皇帝,都是出自中國。西方從公元476年才進入封建社會,一共只延續2023年左右,其中還有300年左右的沒有文獻記錄的「野蠻」時期。
再根據我所認為的皇帝標準:1、必須是個帝國,王國不行,所以英國沒有皇帝;2、擁有足夠的領土面積,在地區內擁有足夠的影響力,不是自封就行的;3、超過兩代帝王,曇花一現的不算。所以據我所知,第一個應該是秦始皇,最後一個是奧斯曼帝國的最後一個蘇丹。
11樓:蔚玉花泰綢
你好!是秦始皇嬴政。在他之前都是稱王而不是稱皇,他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的稱號不足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
所以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稱合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希望採納,謝謝
12樓:法可欣馬乙
是秦始皇,他為了顯示他超過歷史上任何一位王,就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個字就是「皇帝」。
13樓:孝曉
1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勳
虞舜 重華
2 夏 禹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芒 洩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闢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釐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洩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週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國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后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莊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衝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巨集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
7.3 吳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諡,生前未即位)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嶽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後趙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鑑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衝王) 張玄靚
悼公 張天錫
8.2.1.5 後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禿髮烏孤
康王 禿髮利鹿孤
景王 禿髮傉檀
8.2.1.8 北涼
建康公 段業
武宣王 沮渠蒙遜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後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威帝 慕容衝
段隨 慕容覬
慕容望慕容忠
慕容永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雲
文成帝 馮跋
昭成帝 馮弘
8.2.1.13 南燕
獻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平原王 赫連昌
昌定王 赫連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厲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堅
苻巨集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後秦
武昭帝 姚萇
文桓帝 姚興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武元王 乞伏乾歸
文昭王 乞伏熾盤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閔
8.2.1.19 代國
拓跋猗盧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鬱律
惠帝 拓跋賀傉
煬帝 拓跋紇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渾
吐谷渾參見吐谷渾首領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文帝 劉義隆
太子 劉劭
孝武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
明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
順帝 劉淮
9.1.2 齊
高帝 蕭道成
武帝 蕭賾
鬱林王 蕭昭業
海陵王 蕭昭文
明帝 蕭鸞
東昏侯 蕭寶卷
和帝 蕭寶融
9.1.3 樑
武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簡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元帝 蕭繹
閔帝 蕭淵明
敬帝 蕭方智
宣帝 蕭言
明帝 蕭巋
後主 蕭琮
9.1.4 陳
武帝 陳霸先
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宣帝 陳頊
後主 陳叔寶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餘
文成帝 拓跋浚
獻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巨集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詡
幼主 元釗
孝莊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節閔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9.2.3 西魏
文帝 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後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恆
范陽王 高紹義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閔帝 宇文覺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贇
靜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楊堅
隋煬帝 楊廣
隋恭帝 楊侑
隋秦王 楊浩
隋越王 楊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稱制)
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
唐中宗 李顯
唐殤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恆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曄
唐哀帝 李拀
11.2 渤海國
渤海高王 大祚榮
渤海武王 大武藝
渤海文王 大欽茂
大元義渤海成王 大華興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義
渤海簡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大虔晃
大玄錫大瑋瑎
大諲撰12.1.1 後梁
太祖 朱溫
末帝 朱瑱
12.1.2 後唐
莊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閔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12.1.3 後晉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貴
12.1.4 後漢
高祖 劉知遠
隱皇帝 劉承佑
12.1.5 後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榮
恭帝 柴宗訓
12.2.1 吳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錢鏐
世宗 錢元瓘
成宗 錢弘佐
忠遜王 錢弘倧
忠懿王 錢弘俶
12.2.2 閩國
(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太祖 王審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鈞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荊南
荊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興
文獻王 高從誨
貞懿王 高寶融
荊南侍中 高保勖
荊南侍中 高繼衝
12.2.4 楚國
楚國 (907年-951年,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武穆王 馬殷
衡陽王 馬希聲
文昭王 馬希範
廢王 馬希廣
恭孝王 馬希萼
馬希崇12.2.5 吳國
(904年-937年)
太祖 楊行密
烈宗 楊渥
高祖 楊渭
睿帝 楊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後主 李煜
12.2.7 南漢
(917年-971年)
高祖 劉巖
殤帝 劉玢
中宗 劉晟
後主 劉鋹
12.2.8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 劉旻
睿宗 劉鈞
少主 劉繼恩
英武帝 劉繼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後主 王衍
12.2.10 後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後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宗 趙光義
宋真宗 趙恆
宋仁宗 趙禎
宋英宗 趙曙
宋神宗 趙頊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簾)
宋哲宗 趙煦
宋徽宗 趙佶
宋欽宗 趙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趙構
宋孝宗 趙眘
宋光宗 趙淳
宋寧宗 趙擴
宋理宗 趙昀
宋度宗 趙禥
謝太后 謝道清(太后垂簾)
宋恭帝 趙顯
宋端宗 趙昰
趙昺 14 遼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遼應天后 述律平(太后稱制)
遼東丹王 耶律倍
遼太宗 耶律德光
遼世宗 耶律阮
遼穆宗 耶律璟
遼景宗 耶律賢
遼蕭太后 蕭綽(蕭撒葛只)
遼聖宗 耶律隆緒
遼興宗 耶律宗真
遼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繼遷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諒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順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純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頊
獻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金太宗 完顏晟
金熙宗 完顏亶
海陵王 完顏亮
金世宗 完顏雍
金章宗 完顏璟
衛紹王 完顏永濟
金宣宗 完顏珣
金哀宗 宛顏守緒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鐵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監國)
元太宗 窩闊臺
馬乃真後 (稱制)
元定宗 貴由
海迷失後 (稱制)
元憲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禪汗)
元成宗 鐵穆耳 (完澤篤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普顏篤汗)
元英宗 碩德八剌 (格堅汗)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圖帖睦爾 (札牙篤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寧宗 懿璘質班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元惠宗)(烏哈圖汗)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號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宣德
明英宗 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
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景泰
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嘉靖
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隆慶
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萬曆
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天啟
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崇禎
18.1 順
李自成,年號永昌
18.2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曆
19 清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通稱道光皇帝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通稱咸豐皇帝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通稱同治皇帝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通稱光緒皇帝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
歷史上太監,歷史上第一個太監
豎刁 也作刀 是齊國人,做齊桓公的侍人 歷史上第一個太監叫什麼名字?第一 趙高後人普遍認為秦朝的太監趙高是歷史上第一個太監,其實並非是這樣,秦朝是第一個開始實行宦官制度的朝代,但是早在商周時期就有類似宦官的人物存在,因此秦朝的趙高並非是歷史上第一個太監。第二 嫪毐嫪毐,戰國末期秦國人物,他受相呂不韋...
世界歷史上誰是女皇帝,世界歷史上誰是第一個女皇帝?
武則天,一代女皇 武則天 武則天 624 705年 幷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huo的女兒,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權術。637 年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 武氏以美貌應召人宮,始為才女,賜號武媚,時年14歲。649年,太宗死,入感業寺別發為尼。時王皇后正與蕭淑妃爭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
歷史上用《空城計》的人是誰,歷史上第一個用《空城計》的人是誰?
根據 三國志 諸葛亮沒有用過 空城計 第一個是曹操 趙雲也用古 曹操打呂布時用的,應該算是空城計,買 易中天品三國 的書,後面附有易中天寫的 心平氣和說空城 他是這麼說的。易中天簡直是扭曲歷史!歷史上的三個 空城計 空城計 是京劇舞臺上一個著名的摺子戲,它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它的來歷很古。西晉時有個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