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清明都有哪些習俗,清明有哪些習俗?

2022-01-15 13:55:29 字數 6010 閱讀 1538

1樓:

清明時節,追憶親人,緬懷故人,是國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目,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因清明掃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關於文明祭祀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清明已經變得不再清明,唸經佈道,超度亡靈,燒冥幣,獻祭品,鞭炮齊鳴,滿天紙灰,封建迷信的祭掃行為又在危害社會。當街頭焚香、墳邊燒錢引發大火影響市容的時候,當別墅、賓士、小蜜甚至偉哥也成為祭祀用品的時候,當公車掃墓滋生腐敗的時候,當車水馬龍影響交通的時候,當煙塵繚繞汙染環境的時候,當頂禮膜拜助長迷信的時候,如此愚昧十足的所謂「孝悌」之舉,無疑是十足的鬧劇,而非隆重的紀念活動。

祭奠先人的習俗無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清明習俗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明,也積澱了許多陳規陋習。」隨著時代的進步,在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今天,現代文明要求人們革除陋習,改革摒棄清明祭祀的舊方式、舊習慣,弘揚倡導新禮儀、新風尚,提倡祭奠習俗的文明。祭奠儀式不必拘泥於一種,更不必囿於陳規陋習,隨著人們文明祭奠亡者觀念的變化,新近出現的許多文明祭奠形式,用植樹、種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獻一束獻花、放一曲**等方式來祭奠先人,都值得借鑑。

網上祭掃從2023年出現第一家網上祭堂起,目前全國各地已有數十個網路祭堂。逝者的音容笑貌儲存在網上,悼念者隨時可訪問網上紀念館,獻一束鮮花、點一枝蠟燭、留一曲旋律,或在論壇上抒發自己的思念,新型綠色、安全環保,都不失為很好的祭掃方式。

事實上,與其奢侈的祭奠亡靈,倒不如投入財物和溫暖給尚在的親人,這樣更多地體現了時代的人文關懷。找我中文網向找我68萬網民鄭重呼籲: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提倡老人在世時多孝敬,從儉辦喪事、搞祭祀,弘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鼓勵新的祭奠方式,提倡網上祭奠,為親人點一支紅燭,獻一束鮮花,放一首歌曲;不起墳冢,不立碑碣,不留標誌,提倡骨灰撒散,種植紀念樹;不焚燒祭品。

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網民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祭奠者生活在農村,沒有上網的便利條件,很難感受到這一積極文明的號召。如何將工作做到基層,將工作做實做細,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感召,讓每一個細節都顯示出文明,尚需要進一步探索,更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當然,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習俗,清明祭祀時的一些陳規陋習根深蒂固,要得到徹底的改革,也需要一定的過程,是很難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相關部門抓住清明節這一時機,廣泛開展殯葬改革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移風易俗,向封建的不文明行為告別。空喊「講文明」是不夠的,必須有切實的措施和行動,創設文明的環境,提供相關的保障,不斷探索文明的祭祀形式,營造推進殯葬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

要促進清明祭祀活動儘快走上文明軌道,至少各級領導幹部在清明祭祖時要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來移風易俗,摒棄奢侈之風,制止不文明行為。同時,要充分發揮基層紅白事理事會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引導群眾破除封建迷信的喪葬陋俗,自覺進行殯葬習俗改革。此外,要集中力量,取締非法生產、銷售喪葬用品的廠店、攤點,銷燬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斷絕為陳規陋習推波助瀾的工具源頭。

倡導文明祭祀、摒棄舊習,讓更多的人瞭解文明祭祀,讓更多的人掃除陳規陋習,讓更多的人選擇文明祭奠,需要你我的共同參與。

2樓:

1)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 .

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發達和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也有"三月裡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麼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

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新增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至於祭掃的日 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 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2)祭掃烈士墓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動程式是:全體肅立在紀念碑前聆聽領導講話;代表在碑前演講;全體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奏樂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參觀事蹟展,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

注意的禮儀事項: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神聖,是革命英雄長眠的地方。革命烈士為了我們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我們到烈士陵園舉行祭掃活動,首先穿著整潔,要佩戴著鮮豔的紅領巾;活動中態度要莊嚴肅穆,不能在烈士陵園中嘻嘻哈哈,打打鬧鬧;要懷著崇敬的心情參加活動,認真**瞭解烈士事蹟;注意衛生不能在陵園內亂吃零食,亂丟垃圾;不能在陵園內亂跑,行走要按順序,不破壞青草綠地。

3樓:慶雲樂壽李保坤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動程式是:全體肅立在紀念碑前聆聽領導講話;代表在碑前演講;全體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奏樂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參觀事蹟展,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

注意的禮儀事項: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神聖,是革命英雄長眠的地方。革命烈士為了我們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我們到烈士陵園舉行祭掃活動,首先穿著整潔,要佩戴著鮮豔的紅領巾;活動中態度要莊嚴肅穆,不能在烈士陵園中嘻嘻哈哈,打打鬧鬧;要懷著崇敬的心情參加活動,認真**瞭解烈士事蹟;注意衛生不能在陵園內亂吃零食,亂丟垃圾;不能在陵園內亂跑,行走要按順序,不破壞青草綠地。

4樓:困難解決局

掃墓祭祖是我們常見的清明節習俗活動,清明的節日習俗有很多,不限於這兩種,只是我們司空見慣了這些習俗,所以最先想到和記得的也是這些。那麼,清明節還有哪些傳統風俗呢?

5樓:大眾女人文摘

清明節主要習俗是什麼

清明有哪些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最佳答案 神級回答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 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

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7樓:賞竹悅康騫

去祭祖掃墓懷念先人一般拿些糖果和五色糯米飯

這種習俗已有上千年了

8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都是固定在公曆的4月4到6日,農曆上沒有固定在那一天。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2023年起沿用至今),是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

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但排序仍習慣上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當太陽黃經達15°時,為清明交節點。「清明」的含義是氣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擴充套件資料

清明節氣是干支曆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二十四個特定節令之一,這一時節,吐故納新、生氣旺盛、氣溫升高,萬物皆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9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1、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

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2、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10樓:困難解決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呢?

11樓:為誰為誰為

1、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

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2、踏青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3、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4、遊樂

清明節除了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習俗之外,還有大量遊樂的風習,千百年來,倍受人們的喜愛,如延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和盪鞦韆等,也還有曾盛行一時,惟今已不復見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5、牽鉤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6、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繫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7、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樹椏枝為架,拴上彩帶,後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8、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射柳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6]

9、蹴鞠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戶外活動,像踏青、郊遊、盪鞦韆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餘,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在這些活動中,「蹴鞠」就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

10、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帝也參加鬥雞。

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6]  五代女詞人花蕊夫人有詩云:「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鬥雞場。

內人對御分明看,先睹紅羅被十床」。皇宮裡舉行鬥雞比賽,還用10床被子當作賭注,可見玩興極濃。

11、蠶花會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尤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清明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祭祖掃墓。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四大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在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帶上水果食品 紙錢等物品來到墓地,將供品擺放在墓地前面,將紙錢焚化,為墳墓添一些新土。清明時節人們喜歡蒸發糕吃,發糕由黏米碾成米漿蒸熟做成,發糕重要...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清明有哪些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呢?掃墓 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踏青 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放風箏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有哪些習俗,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掃墓祭祖是我們常見的清明節習俗活動,清明的節日習俗有很多,不限於這兩種,只是我們司空見慣了這些習俗,所以最先想到和記得的也是這些。那麼,清明節還有哪些傳統風俗呢?清明有哪些習俗?最佳答案 神級回答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 掃墓,還有踏青 盪鞦韆 踢蹴鞠 打馬球 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