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官職的合稱,其說法各異。不同朝代所指官職也不同。
周代己有此詞,指太師、太傅、太保。《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
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
漢初,循秦朝例,後改以丞相、大司馬、御史大夫為三公;
西漢末至東漢初期演變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
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魏、晉、宋、齊、樑、陳、後魏、北齊皆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隋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因之;
後周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北宋,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至宋徽宗,依三代舊制,改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罷太尉、司徒、司空。
元代,王公爵位氾濫,太尉等頭銜也氾濫。因此,以三公指代前朝一般稱為「上公」、「三師」的另外三個更高的榮譽頭銜——太師、太傅、太保。
明清以來,皆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是為榮銜,為勳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所用。
古代的「三公」是什麼樣的官職
2樓: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春秋公羊傳》:
「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則何以三?
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內。」兩相印證,三公是天子之下的最高管理的稱呼,輔佐天子。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
《禮記》:「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惟其人。
言使能也。」又《漢書·百官公卿表》:「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德韶者居之);「或說司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地,是為三公」(才高者居之);或說「丞相主民、太尉主軍、御史大夫主法」(德才兼備者居之)。
三公是什麼官職
歷史上三公是哪三個職位?
3樓:大冒險家
三公一、周輔佐天子的鷙執政大臣稱「公」。相傳有三公之說。漢經學的古文學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今文家又以司徒、司馬、司空為三公,見許慎《五經異義》(《北堂書鈔》卷五十引)。
古文尚書《周官》佚文:「立大師、大傅、大保、茲惟三公」(《周禮·地官·序官》保氏下賈公彥疏引《u顧志》)。《大戴禮·保傅篇》謂「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此三公之職也。
」而《白虎通·封公侯篇》:「司馬主兵,司徒主人,司空主地,王者受命為天地人之職,故分職以置三公。」《韓詩外傳》卷八相同,惟稱「司馬主天」。
二、西漢綏和元年(公元前8)建三公官,以丞相、大司空(原御史大夫)、大司馬(本太尉,武帝先省太尉,不久增置大司馬)為三公。元壽二年(公元前1),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建武二十七年(51),改大司馬為太尉,大司徒、大司空悉去「大「字。
漢末建安十三年(208),罷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魏初再置三公,僅為虛銜。至唐宋均同。
北宋政和二年(1112),詔改三師(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為真宰相。後蔡京、童貫以太師為襯相,然襯相另有官名,太師仍為虛銜。元、明、清沿襲,均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為大臣官銜。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公是中國古代最尊晏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
西漢初承秦制輔佐皇帝治國者主要是丞栩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軍事長官太尉,但不常置。從武帝時起,因受經學影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稱為三公。
漢武帝劉徹為了加強集權制而削弱了丞相的權力。昭帝時,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的職位輔政,以後享權重臣如張安世、史高、王鳳等人,都居大司馬大將軍之位。於是大司馬權越丞相之上。
成帝綏和元年(前8),採納何武的建議,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又把大司馬、大司空的律祿提高到與丞根相等,確立起大司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哀帝元壽二年(前1)改丞相名為大司徒,和今文經所說的三公名稱完全一致。又將原有的太傅和新增的太師、太保置於三公之上,頭銜高而無實權。
西漢未雖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馬權力最大,如董賢、王莽均以此職而專擅朝政。新時,沿襲了西漢三公制。東漢初仍設三公官。
公元51年,改大司馬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主為司徒、司空。三公各置秩為千石之長史一人,又各置掾屬數十人。以太尉為例,下有分管諸事的西曹、東曹、戶曹、奏曹、辭曹、賊曹、金曹、倉曹等曹。
三公府當時簡稱為三府。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漢光武帝劉秀推行更極端的帝王集權,不使權歸大臣,名義上仍設名位顯貴的三公官,但實權漸歸尚書檯。
和帝、安帝開始,外戚、宦官更更迭專權。外戚竇憲、樑冀等,都拜為大將軍,大將軍開府置官屬,位在三公上。三公不僅受制於尚書,而目還要俯首聽命於外戚、宦官,有的甚至就是他們的黨羽和親信。
按照經學家的說法,丞相輔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如果出現各種滅異,皇帝丞相都要引咎自責。東漢時,皇帝犯罪責推向三公,故每有水旱等災,三公常被策免。所以仲長統說三公有名無實,「備員而已」。
東漢末年董卓為相國,居三公之上。公元208年,曹操罷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操自為丞相。兩漢時實行了兩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終止。
曹魏重新恢冥三公之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公依然位居極品,且開府置僚佐。但買權則進一步向尚書機構轉移。
至隋,三公不再開府,僚佐全部撤銷,完全變成虛銜或「優崇之位」。宋代以後,往往亦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但其虛銜性質不變,並漸次演化成加官、贈官。明、清同。求採納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公九卿制形成於戰國,確立於秦漢時期。秦漢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輔助皇帝處理政務.
6樓:匿名使用者
各個時期有不同的說法:周: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各個時期的說法不一,西漢和東漢時的也不同。
位列「三公」,在各朝代分別是指擔任哪些官職
7樓:堅強6個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8樓:123凜冬將至
據杜佑的《通典》記載:
「夏、商以前,雲天子無爵,三公無官。
周以太師、太傅、太保曰三公。
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
漢以丞相、大司馬、御史大夫為三公。
後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魏、晉、宋、齊、樑、陳、後魏、北齊皆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後周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隋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大唐因之。」
在夏朝和商朝以前並沒有三公這個職稱的。
周朝時候,「三公」是指:太師、太傅以及太保。
秦朝、西漢時候,改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
西漢末至東漢初期演變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改為太尉、司徒、司空。
後來,魏、晉、宋、齊、樑、陳等皆沿用以太尉、司徒、司空作為「三公」。
到了後周,又改回原來周朝的稱呼:仍以太師、太傅以及太保為「三公」。
隋朝再次稱「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
唐朝時候就延續隋朝制度,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動。
什麼是三公消費禁令,三公消費是什麼
這 可 以 的 莘 譽 褆 關 踺 賠 率 髙 木 有 用 1 主機板bios沒電,記不到硬碟資訊,如果你的系統日期不正確的話,很可能是這個原因。解決辦法 更換bios電池,重新進bios內檢測硬碟。2 ide線質量不好或插得不牢。解決插在主機板另一個ide槽裡,連硬碟的線不要與其它ide裝置一起連...
三公指哪三人,三公是指什麼?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 尚書大傳 禮記 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 司徒 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 周禮 以為太師 太傅 太保為三公。尚書 周官 立 太師 太傅 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春秋公羊傳 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
三公廟指的是哪三公廟,三公廟指的是哪三位菩薩
三公廟供的是道教神靈,沒有菩薩和尚 清遠清新有三公祠還是三公廟?地址在 清遠清新呢,是三宮廟的 這些東西都可以查詢的有那個場景。三聖公 金花娘娘 觀音娘娘 華光大師。早在二百多年前,由漁民帶金花娘娘神像到路環興建廟宇,相傅金花娘娘有送子之神力,當年路環興盛時期有很多信男信女為求金花娘娘送子而前來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