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死後為何讓唐太宗痛哭不已

2022-02-05 05:05:36 字數 4542 閱讀 9476

1樓:和藹的卡西歐士

從唐書中可知,太宗是因為長孫皇后與他相伴日久,又共歷患難,一時痛失賢妻良佐,悲傷痛哭。

長孫皇后,年十三,嬪於太宗。與唐太宗從十三歲開始婚姻。內助良佐,常與太宗相隨,甚至同歷玄武門、柴紹宮變等危急關頭。

長孫皇后曾採集前朝賢女事蹟自勉,死後,唐太宗才得以看到。

《舊唐書 長孫皇后傳》:太宗覽而增慟,以示近臣曰:「皇后此書,足可垂於後代。我豈不達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規諫,補朕之闕,今不復聞善言,是內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

此句太宗已經說明,我豈不知道皇后之崩是天命而不能割情?只是想到失去賢妻良佐,仍然剋制不住悲傷啊」時,太宗和長孫皇后夫妻二人的情深意篤已然昭顯。

長孫皇后因為什麼病而去世

2樓:匿名使用者

貞觀八年,長孫皇后隨唐太宗巡幸九成宮,一天夜裡出現了緊急狀況,有人報告說侍衛中發生了兵變,太宗自己手持**,出來巡視,長孫皇后害怕太宗遇到危險,自己擋在太宗面前。雖然有驚無險,但她身體本來不好,受了驚嚇,又感染風寒,引動了舊日痼疾,病情日漸加重。長孫皇后的病拖了兩年時間,終於在貞觀十年盛暑中崩逝於立政殿,享年僅三十六歲。

彌留之際尚殷殷囑咐唐太宗善待賢臣,不要讓外戚位居顯要;並請求死後薄葬,一切從簡。長孫皇后以她的賢淑的品性和無私的行為,不僅贏得了唐太宗及宮內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為後世樹立了賢妻良後的典範,到了高宗時,尊號她為"文心順聖皇后"。

3樓:匿名使用者

是氣疾,貌似就是類似哮喘的那種

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感情很深?

4樓:

長孫皇后是公元614年嫁給李世民的,當初的李世民才15歲,李淵也只是河東慰撫大使,所以不存在什麼政治婚姻之類的。當時長孫皇后的舅父高士廉覺得李世民才華出眾,以後必能成就一番事業才把長孫皇后嫁給他的。這就像一種投資,高士廉投資對了。

接著感情的話應該很好才對,下面是長孫皇后病逝後李世民的表現(這足以證明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獨一無二的感情):

李世民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起舍,命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這種對已逝之人卻供養如生的例子極其少見,幾乎為太宗首創。可見在太宗心裡,長孫皇后永遠是活著的(《唐會要》卷二十.陵議)。

他又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昭陵,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文德皇后既葬,帝念後不已,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視曰:「臣眊昏,不能見。

」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

「然。」徵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臣固見之。

」帝泣,為毀觀。「望陵毀觀」的故事相信熟悉歷史的人都有所耳聞。這個故事既反襯出太宗對長孫皇后刻骨銘心的追戀之情,又反襯出太宗追戀愛妻的行為是違背禮教傳統的。

最後長孫皇后長得怎樣?那就不清楚了,沒畫像,沒記載,也沒人知道長得怎樣了。(應該是一般或者有些姿色,如果是絕色的話會有大量篇幅記載的)

5樓:劉傳修

真正歷史上長孫無垢12週歲就嫁給了李世民 兩個人是真正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從小就結婚一起成長 你說感情深不深?可以說歷朝歷代的皇帝和皇后都沒有這兩個人感情深厚 這兩口子無論做什麼都是一條心 可以說鐵板一塊

6樓:曠楣楣

長孫皇后是一代賢后.說道美醜嘛,只能說至少不醜。至於說三千寵愛於一身,肯定是不可能的。想想感業寺裡的武才人吧們吧。當然,這不能否定唐太宗的功績。

7樓:

在皇族裡的婚姻裡,或多或少都有政治色彩,長孫皇后還是很漂亮端莊的,她和太宗皇帝感情還是很深的,她也跟普通女人一樣,不想別的女人與她爭寵.

8樓:愛在等待

很深。那是唐太宗最敬重的人。或許會有一些政治色彩,但她還是榮寵一生。

9樓:

從歷史看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感情確實很深的,互補型的,漂亮的女人

10樓:夏風陣陣

結髮夫妻感情能不深嗎

長孫皇后怎樣勸唐太宗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是魏徵還抓住李世民衣袖的那次啊長孫皇后特地換了套正服出來,李世民很驚訝 ,說你這是幹什麼,長孫皇后說,我聽說君明臣直,魏徵敢直言進諫證明皇上是個明君。然後她再說什麼恭喜皇上有這樣的臣子之類的話。李世民聽了之後不但沒罰魏徵,還採納了他的意見。。。。

12樓:夏娃視聽

唐太宗對長孫皇后可以說是獨寵,後宮三千佳人不曾與長孫皇后爭風吃醋,因為長孫皇后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可是,不幸的是,長孫皇后年僅36歲就離開了人世,留了唐太宗一人。在長孫皇后死後,唐太宗命人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宿舍,同時命人在長孫皇后的住所裡侍奉,這足以證明唐太宗對長孫皇后的愛。

無獨有偶,唐太宗又在宮中建起了層觀,但有一天魏徵去**層觀時發現唐太宗過於思念長孫皇后,沒有過多的思念自己的父皇,魏徵認為這是不妥的,於是,唐太宗毀觀,所以才有了著名的「望陵毀觀」的故事。「望陵毀觀」的故事充分說明唐太宗對長孫皇后的愛,對長孫皇后無盡的思念,但同時過分的思念又是不符合禮教傳統的。

唐太宗為長孫皇后做的事情遠遠不及這些,因為對長孫皇后思念不已,唐太宗親自撫養了長孫皇后的幼女晉陽公主和幼子李治,可以說是子憑母貴的最好體現,也能襯托出唐太宗對長孫皇后的寵愛。不僅如此,唐太宗對長孫皇后的兄長長孫無忌也是寵愛有加,給予重用。

自古以來,很少有帝王鍾情於一位子女,而唐太宗不僅鍾情於長孫皇后,更是對長孫皇后的子女和家人也一起照顧。唐太宗和長孫皇后可以說是恩愛夫妻的典範,鶼鰈情深,值得後世學習。

13樓:匿名使用者

長孫,是一個鮮卑姓氏,據說魏獻文帝的三哥就是這個姓氏的源起之祖。原來是拓跋氏,由於位居宗室之長,改稱長孫氏。從魏至周又到隋,儘管跨越了三個朝代,這個鮮卑皇室家族卻一直傳承不息,而且都爵尊祿厚。

常言道:「三代才出一個貴族」,而一個天生的皇族經歷了三朝仍然勳貴超然,這樣的世家又該是怎樣的一個傳奇?這樣家族的女孩兒該嫁給怎樣的丈夫,怎樣的男人才能與她相配?

長孫小姐的姻緣,在她很年幼的時候就已經定了下來。而姻緣的締定緣由,卻非常久遠,遠到埋下種子的那時還沒有她和她的丈夫——因為那顆種子落土之際,長孫小姐的未來婆母都還只是個孩子。

長孫氏的婆母姓竇,諡稱太穆皇后,是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與周武帝姐姐襄陽長公主的女兒。據說這位太穆皇后生來不凡,剛出孃胎頭髮就長過頸項,三歲時這頭髮就已經與她的身高一樣長短了。周武帝對這位外甥女非常喜愛,自幼就將她養在宮中。

周武帝算得上一位志向遠大的帝王,一心想要率領北周戰勝北齊高氏,統一中原。然而在幾場戰役中,北周都敗給了北齊。

在北周與北齊的角力中,蒙古草原上的突厥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將這股力量牢牢地捆在自己的戰車上,是北周與北齊共同的目標。而他們努力的方向都是一致的:聯姻。

當時的突厥可汗為木杆可汗,他的女兒不少,但未婚的小女兒阿史那才是北周與北齊爭奪的目標。為了贏得這段婚姻,宇文氏和高氏了一場又一場的求婚拉鋸戰。木杆可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牆頭草,一個女兒兩頭許,七顛八倒了五六年。

在經歷了固婚使團被囚禁、迎親使團被扣押等等磨難之後,北周才好不容易在天和三年(公元568)三月最終贏得了求婚戰的勝利,娶回了十八歲的阿史那,並尊為周武帝皇后。

可以想象,政治聯姻再加上這樣的求婚經歷,周武帝對阿史那皇后有著怎樣的抗拒情緒。於是,阿史那雖然年青美貌地位尊崇,周武帝對她的夫妻情份卻是稀鬆平常,阿史那幾乎成了北周宮廷裡的一塊活牌位。

竇氏從小生活在周武帝的身邊,對舅舅冷淡皇后的前因後果及現實情況都非常瞭解,她對舅舅夫妻失和的狀態非常擔心,勸周武帝說:「四邊未靜,突厥尚強,願舅抑情撫慰,以蒼生為念。但須突厥之助,則江南、關東不能為患矣!

」算起來,這時竇氏恐怕還只有六七歲年紀,能有如此見解,頓時語驚四座。周武帝第一個正色以對,立即接納小甥女的進諫,從此對阿史那態度大為轉變。第二個感到震驚的人就是竇氏的父親竇毅,他鄭重其事地對妻子襄陽長公主提出要求:

「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許人,當為求賢夫。」——經過廣泛而苛刻的「比武招親」,數不清的公子名士都被淘汰,最終「雀屏中選」的東床快婿也的非常人,乃是未來的唐高祖李淵。

當竇氏與李淵夫婦和諧、生兒育女地過著平靜的貴族生活的同時,長安城裡卻有另一個人,一直對竇氏兒時那番驚人見解念念不忘。他就是開府儀同三司、平原公長孫光長子熾。長孫熾大約要算被竇氏那番見解震驚的名人中的第三位,也是震驚持續時間最長的一位——從她兒時一直到她為人之母以後,他仍然期望能夠與這位不同尋常的女子結為姻親之好。

——難道說長孫熾自兒時聽到這段話之後,就已經開始仰慕竇氏了?也許射雀屏不中慘被淘汰的貴胄公子名單中就有長孫熾的一席之地。建議編劇們將這題材善加發揮利用。

可惜的是長孫熾的兒女似乎與竇氏的兒女婚齡不一致,當自己做親家的想頭沒了指望之後,他開始在弟弟長孫晟身上做努力,當長孫晟的女兒漸漸成長,開始顯現聰明美麗的資質之後,長孫熾便不失時機地勸導長孫晟了:「(竇氏)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圖婚。」

長孫晟聽了哥哥的建議非常動心,為了不致於使最佳女婿走寶,他乾脆來了個倒提親,向李家求婚。最終,這段婚事落在了竇氏的二兒子李世民身上。因此,這段聯姻,長孫熾應記首功。

14樓:匿名使用者

長孫皇后換了一套很漂亮的衣服 李世民問何故 答曰 我聽說只有在太平政治清明的朝代 忠臣才敢於進諫~他如此做正是證明了皇上統治得好哦~ 然後李世民就很高興的樣子~

15樓:匿名使用者

皇上,天色已晚,不如早些安歇吧!

唐代,長孫皇后殺親兄弟及其家人,為何還被後人稱為賢后

中國歷史有很多有所作為的明君,但是在這些明君的背後因為有了賢后的支援才有了一番事業,比如建立貞觀之治偉業的唐太宗,就是因為有了皇后在身邊默默的付出,這個皇后就是長孫皇后,隨著長孫家族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她的兄弟和其家人就有些持寵而驕了,做出了傷害朝廷和老百姓的事情,最後被她殺害了。李淵在當上了唐朝的開...

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何要祕不發喪,秦始皇死後為何祕不發喪

李斯密不發喪,是為他能夠篡改遺囑,和趙高一起輔佐胡亥立帝,同時,也害怕其他國趁這個時候來戰。李斯密不發喪,一方面是為了局勢的穩定,防止其他六國的報復,另一方面也是為他能夠篡改遺囑,和趙高一起輔佐胡亥為帝立下了基礎。是因為時局動盪,秦始皇的存在能夠震懾六國遺民的報復,所以不能把秦始皇駕崩的訊息傳出去,...

孝莊皇太后死後為何37年不下葬

看過 孝莊祕史 的人應該都知道,孝莊皇太后其實並不得皇太極的心,也就是說皇太極不喜歡她,而是喜歡孝莊的一位寡婦姐姐。可是當時孝莊嫁給皇太極的時候,那也是得過榮寵的,當年皇太極把孝莊娶回來的時候,也是各種恩愛的,但當皇太極見了孝莊的姐姐以後,就再也看不見她了。皇太極死後與孝莊的姐姐埋在了一起,而孝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