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攜民渡江,如果不帶走百姓,曹操真的會屠城留著百姓不好

2022-02-07 21:09:27 字數 3341 閱讀 3300

1樓:匿名使用者

無論興亡,百姓皆苦。歷史上的劉備未必真的受到百姓的愛戴。

自古以來寫歷史的都是手握筆桿子的文士,得到史家的褒獎就夠了。

當然,與董卓兵洗洛陽,李傕郭汜兵洗長安,曹操兵洗徐州相比,

劉備至少沒有亂殺過百姓,沒有動不動就株連三族連女人孩子都不放過。

錄某穿越**中借劉備之口的總結。

「為父起於布衣。糾集英才,百戰不殆,終有尺寸之地,得三之天下。雖號為世之英雄,然論智。論計,論才終不及孟德,然終成大業者,何也?

「其一也,信義為本,待人以寬,得民心者得天下。為父對朋友有信,對屬下有義,貧賤時堅持原則,富貴後不改寬厚,故人心向往。為父年少時,便有無數少年崇拜而爭相歸附,連往來的馬販都贈給為父金財,以助大事。

為父往徐州,陶公祖送丹楊兵四千名;為父奔荊州,劉景升多益增兵卒;為父援益州,劉璋送「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繒絮錦帛」。為父顛沛流離,屢為曹公所敗,但是為父麾下人才,千里思歸,仍到為父身邊。為父處荊州,當地豪傑不從劉表,不歸曹操,皆從為父,乃得諸葛乳明、徐庶元直、伊籍、霍峻、向朗、黃忠、魏延、蔣婉及廖化諸人,直至連廬江郡的雷緒,皆願率領部曲數萬人遠來歸附。

當時廬江為曹操所轄,距孫吳亦近,周公瑾亦是廬江人,其人卻寧願長途跋涉,來投為父,何也?劉景升死後,曹操叩關如狂風暴雨,為父孤軍似孤葉飄零,危急存亡之際,荊州百姓十餘萬相隨,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里。周瑜佔江陵,當地士民不願接受曹操統治,也不願投效南那太守周瑜,紛紛轉投為父,渡江之路絡繹不絕,最後人多地小,不好收容,為父乃有借荊州之舉,始得寬容。

荊州士民為何不願就近服從周瑜而不辭勞苦渡江投靠為父?至於收川,法正、張鬆、董和、黃權及李嚴等人,還有吳壹及費觀等劉璋的姻親,皆願意投降為父而不願為劉璋力戰。此故劉璋已失人心,導致眾叛親離,亦可知為父得人心,而使群雄皆附。

「其二也,識英重才,知人善用,惜人才者得天下。為父與孔明君臣相得,如魚於水,與關張義結桃園,生死不棄,為父所用之人,大多可以各得其所,各安其位,故人心所向。仁人志士,只要能投入為父門下,便可得充分任用,而不論出身高低、或是派系黨別,和諧溫情,恩澤及於後世。

調解紛爭,化爭議於無形。陶謙時徐州爭奪,發生過丹楊兵卒與廣陵豪族的矛盾,甚至產生譁變兵爭,為父最後卻能錄用徐州士大失及兵卒,消弭其中衝突。劉表時荊州內部紛爭,曾有親曹派與反曹派的爭端,最後卻被為父網羅人才而走,不復其中互斥。

劉璋時有東州與本土兩派,為父入主後,逐漸減弱影響。相比這下,曹操猜忌荀彧及楊修等人,甚至於進逼賜死;孫權用人則瞻前顧後,不敢放手,周瑜除了赤壁之戰,曾經三度鎮守邊土而無機會立功;託孤大臣張昭,孫權堅不拜相,在裡宅無事,終老一生而毫無作用。江東陸遜,有才子之名,因為孫策之婿而不見用。

曹魏有士寒之爭,孫權有土人與門閥之爭,此皆前車之鑑,吾兒此後要融合人才,一視同仁,不問出身及背景,方能使季漢興盛。

「為父雖以干戈起家而爭天下,但為父卻更善於理國之道,曹操治天下以「急、暴、譎」,為父則應之「寬、仁、忠」,故士人俯首、民心歸向、軍隊服命。按儒家之道則稱之仁義,竭盡用人而為民謀福,不嗜殺人及鮮興猜忌,故人心所向,安居而樂業。漢末宦官之禍雖滅,外戚也死傷殆盡,等於是兩敗俱傷;黨錮之禍的朝野相爭,不但見於曹操士寒之爭,也興起孫吳內宮之爭;至於嗜殺及屠城等,更直接使生靈塗炭。

當今天下,唯一標榜不屠城,不殘殺功臣及後裔,獨咱們一家,別無分號。」

2樓:小魚鹹鹹

屠城倒是不會,但是兵災一定是會有的。主要的原因是劉備在新野經營了六年多,他手下的部隊,多數都是當地人,大量的隨軍家屬和百姓是區分不開的。

劉備不能說,能打仗的跟我走,老婆孩子不要了。這樣的話,軍隊根本不會聽他的。

劉備也不能說,隨軍家屬跟我走,其他百姓不許走。你劉備都要放棄這個地方了,怎麼還能管得了百姓走不走呢。

其實劉備不希望太多人跟著他,他的主要目標還是奪取江陵的軍事物資和佔領戰略要地,所以才會冒著危險,分出關羽領著主力去江夏布防。雖然行進速度很慢,但是這些人拋棄了房屋田舍跟隨劉備,劉備也不能輕易捨棄他們。

劉備攜民渡江,百姓多數是自發的,劉備過襄陽,連許多襄陽百姓也要隨他南下,為的都是躲避戰爭。劉備不能強制的留下百姓,帶著這些百姓對他以後的發展也有好處,算是兩廂情願。

3樓:雙魚鴻雁

嗯,岳飛抗金就是裝腔作勢,秦檜害國是曲線救國,非要把古代的英雄仁義之主黑成狗,把屠夫奸賊吹成神才能顯得自己學識淵博?

4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底了,就是劉備在新野七年了,受那裡的民眾愛戴,曹操是有凶名,但不一定會屠城,可以肯定百姓是自發跟著劉備集團走的,見仁見智吧!有些事實不能歪曲來看待!

5樓:

滾犢子吧,三國志明確記載,百姓是自發跟著劉備走的,為什麼?因為曹操屠徐州,屠鄴城,坑降卒,屠興國,百姓懼其凶名才逃的,劉備的手下關羽都跑到江夏去了,劉備因為要保護百姓,被拖慢速度才被曹操追上的,你以為劉備自己跑不了麼?!真是屠城殺人真性情,救民渡江偽君子,看清楚了,不是曹操屠不屠城,而是百姓怕他屠城!

自發跟著劉備走的,懂了麼?論人品,漢昭烈帝比曹丞相強大太多!!

6樓:九原溫侯

當然不會,曹操這麼聰明的人,怎麼會犯如此低階的錯誤

7樓:手機使用者

不會屠城。留著百姓當然好。

劉備為什麼攜民渡江??百姓為什麼肯跟隨

8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大軍殺來說明此地就要有戰爭了,只要稍一宣傳和散佈謠言,那些處於即將成為戰爭區域的地方的百姓自然很樂意逃離戰爭區域,因為百姓們並不知道他們的荊州牧劉琮已經投降了。他們只是懼怕即將到來的戰爭。而既然他們的官大人也要南逃,百姓們自然也願意靠攏好有個依靠,雖然很沒***但至少能求個心安。

至於劉備願意攜民逃跑。一、一方面有迷惑的作用。從劉備逃跑的路線看他目的就是奔江陵而去。

一方面他派關羽帥水軍順漢水迅速南下;另一方面他又攜帶著大量民眾,用自己來吸引曹操的注意力,想給曹操一種他劉備跑不快隨時都能追上的錯覺,想讓曹操放緩追擊他的腳步。從而給關羽的水軍爭取搶佔江陵的時間。而且劉備雖然攜帶百姓逃跑,但他隨時都能丟棄百姓輕裝逃跑,又不是說他一定要和百姓一起逃跑。

二、當然也有點以人為本的意思。

9樓:_子非予

曹操屠徐州這事可是天下皆知

往事越千年,誰又知道是不是劉備靠軍隊把百姓押著走的。劉備的仁義在當時不怎麼樣,不過是陳壽的三國志之後開始張揚出來,羅貫中再來個無限擴大,這樣完蛋了,劉備成好的不能再好的大好人了,曹操再經乾隆一定性,成了超級大壞蛋了。

而劉備為什麼帶百姓跑,肯定是事情不夠緊急,要是形勢嚴峻,估計劉備不穿褲子也得跑。另外劉備也說了夫濟大事以人為本,這些人可都是劉備以後爭霸天下的資本,他怎麼捨得丟呢。就蜀國後來那點人口,徵兵都困難,別說爭霸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劉備得民心,百姓願意追隨他。當時劉備是皇帝的皇叔,在當時是正義的一方,百姓不願在挾天子的曹操下生活

《三國演義》攜民渡江百姓為什麼跟著劉備跑?不跑可以嗎

可以跑。但是自己逃跑活命的機會更小。因為跟著劉備一起,有部隊保護,而且路上的吃喝不用發愁。因為他們被劉備忽悠了,認為曹操會屠城,所以跟著劉備跑 不跑也可以,但很有可能被劉備軍給滅掉。如何評價劉備攜民渡江?首先這是轉的別人的優秀論點 赤壁之戰前夕,曹操揮軍南下進攻劉備,發生了劉備攜民渡江的事。在在下看...

三國人物名稱,如劉備玄德三國人物名稱,如劉備字玄德

劉備字玄德 諸葛亮字孔明 曹操字孟德 孫權字仲謀 關羽字雲長 張飛字翼德 趙雲字子龍 樂進字文謙 李典字曼成 曹仁字子孝 曹洪字子廉 夏侯敦字元讓 夏侯淵字妙才 荀彧字文若 荀攸字公達 郭嘉字奉孝 程昱字仲德 劉曄字子陽 孫乾字公佑 簡雍字憲和 糜竺字子仲 滿寵字伯寧 呂虔字子恪 毛玠字孝先 于禁字...

三國演義劉備帶民逃的時候唱的是什麼歌

唱的 仁愛長存天地間 東漢末年,山河動盪,劉漢王朝氣數將盡。內有十常侍顛倒黑白,禍亂朝綱。外有張氏兄弟高呼 蒼天已死,黃巾當立 的口號,掀起浩大的農民起義。一時間狼煙四起,劉家朝廷宛如大廈將傾,岌岌可危。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 鮑國安 飾 公孫瓚 袁術 袁紹 呂布 張光北 飾 劉備 孫策 關羽 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