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孫麗
李政道與楊振寧已分別是83歲和87歲高齡。兩位科學巨人的決裂,也成為華人物理學界一段著名的公案。
其實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景象是楊振寧跟李政道並肩走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草坪上。兩位曾經最親密的合作者與鄰居,最終卻冷眼相向,內情究竟如何?這是我們想要了解的
值得一提的是曾任李政道主持的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顧問,二人有長達30年的緊密合作。40年代,李政道正在西南聯大讀二年級。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覺得原子彈很重要,要造原子彈。
於是他找到西南聯大數學教授華羅庚。李政道被選中,於2023年來到美國。李政道就去芝加哥大學師從費米就讀理論物理。
那時楊振寧已在芝加哥大學當助教,這是李楊的初次謀面。同在一所學校,交往自然開始。二人成為非常親密的朋友,還在一起研究發表**。
記得那是一個夏天他和楊振寧、凌寧開著這輛車去西部旅行。在書中說道這一些姐:出發前,楊振寧提議三人按比例出錢,把那部車子買下來,回來後再由李政道一人出錢買下車子。
楊振寧的這個提議究竟意味著什麼,後來李政道才琢磨過味來。他對楊鎮寧的心機有了很多的想法。
也就是此時糾紛卻發生了,源於他們合寫的兩篇**的署名次序問題。這兩篇**的總標題是《狀態方程和相變的統計理論》,第一篇《凝聚理論》署名是楊振寧和李政道,第二篇《格氣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楊振寧。他們有著自己不一樣的想法。
2樓:次飛羽
源於他們合寫的兩篇**的署名次序問題。但是,楊振寧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話,他希望排在前面,因為他比李政道大四歲。李政道對這一要求很吃驚,勉強同意。
3樓:哎呀真是費勁
主要是因為他們名字的排序之爭,使他們反目成仇互不原諒
4樓:
因為彼此都有爭風吃醋的原因,彼此達成的協議也有很大的原因
5樓:
都是世界上少有的人才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
6樓:尹小美和劉小帥
因為學者都比較專注,可能是他們的學術產生了分歧,導致兩個人不好了
7樓:可靠的櫻桃小碗
可能是在學術上遇到分歧了吧,導致兩個人不好了
8樓:廷廷
楊振寧李政道共獲諾貝爾獎後反目成仇互不原諒源於他們合寫的兩篇**的署名次序問題。但是,楊振寧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話,他希望排在前面,因為他比李政道大四歲。李政道對這一要求很吃驚,勉強同意。
9樓:一片小葉子
因為學者都比較專注,可能是他們的學術產生了分歧,各執己見吧。
10樓:
因為彼此的思想的分歧,因為名利的分歧你,所以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吧
楊振寧和李政道當年為什麼鬧翻了?
11樓:一個酸的檸檬
我覺得之所以他們當時會鬧翻,肯定是出現了一些不可解決的矛盾。
12樓:
這是因為他們的意見不統一,所以說最終鬧翻了。
13樓:鹹魚的夢想
有可能是兩個人在當時有一定的矛盾吧,具體我也不太清楚。
14樓:風蜂蜜柚子茶
可能他們在一些研究上面。有不同的意見吧,所以就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李政道與楊振寧的關係為何決裂?
楊振寧,李政道 有什麼成就,後來他們是怎麼公開決裂的?
15樓:沉舟1號
楊振寧:一生最大的兩個成就就是提出楊-米爾斯場和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稱不守恆定律」從而獲得諾貝爾獎。注意,他的成就都是跟別人合作的。
李政道: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出生於中國上海。2023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
因為名字排序之爭。
在第一篇**投稿時,楊振寧以自己年歲大為由,要求署名在前。由於事出突然,李政道當時雖感到很窘,但勉強答應了。稍後,李政道看了文獻,察覺這樣做是不對的。
在寫第二篇**時,李政道把一些文獻給他看,以說明年歲大並不是排名的考慮因素。
而且,李政道又解釋,第一篇文章裡的兩個定理,主要是他證明的,可是他的名字卻排在了後面這樣不合理。楊振寧被李政道說服,同意他的意見,於是第二篇**名字的排列次序便倒過來了,在第二篇**中只有一個定理,只有最後的一步是楊振寧想出來的。由於有這樣不愉快的經歷,李政道後來中止了與楊振寧的合作。
善良的李政道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楊振寧竟親自找來了記者說是自己「在一個節骨眼上,想到了證明『宇稱不守恆定律』的思路,而李博士先是反對這種觀點,經過我的說服後才同意的」云云。2023年6月,李政道與楊振寧徹底決裂,斷絕一切往來。
李政道,2023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2023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3年到2023年的十年內,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並得到美方資助。2023年,他又倡導成立了中國博士後流動站和中國博士後科學**會,並擔任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顧問和中國博士後科學**會名譽理事長。
2023年,他爭取到義大利的經費,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援下,創立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ccast)並擔任主任。其後,成立了在浙江大學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復旦大學的李政道實驗物理中心。 2023年4月7日,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
2023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譽主任。2023年至今任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獲得"2015中華文化人物"榮譽。
2023年1月23日,李政道將其畢生積蓄30萬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義設立了"中國大學生科研輔助**",資助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蘇州大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新增)的本科生從事科研輔助工作。李政道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科學事業後繼有人,實乃用心良苦,竭盡全力。
李政道的研究領域很寬,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頗有建樹。
2023年與羅森布拉斯和楊振寧合作提出普適費米弱作用和中間玻色子的存在。2023年提出水力學中二維空間沒有湍流。2023年與派尼斯合作研究固體物理中極化子的構造。
2023年發表了量子場論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論。
2023年與奧赫梅和楊振寧合作提出電荷共軛不守恆和時間不反演的可能性。2023年與楊振寧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氣體的分子動理論,對研究氦ⅱ的超流動性作出了貢獻。2023年與楊振寧合作,研究了帶電向量介子電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
2023年與瑙恩伯合作,研究了無(靜止)質量的粒子所參與的過程中,紅外發散可以全部抵銷問題,這項工作又稱李-瑙恩伯定理。
20世紀60年代後期提出了場代數理論。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發破缺的問題,又發現和研究了非拓撲性孤立子,並建立了強子結構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論。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繼續在路徑積分問題、格點規範問題和時間為動力學變數等方面開展工作;後來又建立了離散力學的基礎。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就想請你解釋下 楊米爾斯理論
17樓:
***和我們說,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到網上查去,很好查的.......
為什麼同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聞名世界半個世紀,李政道卻鮮為人知?
18樓:愛臭美愛養生
楊振寧與李政道在2023年合作,在2023年共同發表關於「宇稱不守恆」的**,因此他倆獲得同年
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倆已是我國偉大的華裔物理學家。
但是在我們一般的印象中,楊振寧先生的知名度比李政道先生要高,這是為什麼呢?
李政道先生的性格比較內向。李政道的愛好就是鑽研學問,一心一意做他的科學研究。很多人認
為,李政道就是一個書呆子一類的科學家,不喜歡提意見,也不喜歡社交活動,而是在自己的書齋
裡面讀書,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低調。
楊振寧不僅是大科學家,還是一個社會活動家。六七十年代,楊振寧就是全美華人協會的創始人之
一。2023年,楊振寧第一個到中國來訪問,在世界上造成了轟動。楊振寧回美國之後,又到全美七
十多所大學演講,希望華人學子可以到中國看看。
楊振寧是保護釣魚島的精神領袖,他和朋友們多次召開記者招待會,多次在美國**部門演講出示
釣魚島屬於中國領土的證據。
20世紀70年代開始,楊振寧把最新的科學理論介紹到中國大陸來。20世紀80年代,楊振寧又為中國
指導和建立了四個高等學術科研中心和一大批現代物理實驗室。
在近代物理學上楊振寧先生的地位更高一些。雖然他們一起因為宇稱不守恆定律獲得了諾貝爾獎,
但楊振寧除了宇稱不守恆定律外,近**論物理學許多領域的發展都與楊振寧有關。
楊振寧與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費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結構模式,即費米-楊模型;與米爾斯
合作,提出的規範場理論,確立了楊振寧20世紀後半葉物理學奠基人的地位。尤其是楊米爾斯理
論,可以說是近現代物理的基石,大統一理論的指路明燈,比宇稱不守恆的意義還要重大。
物理學界一致認為,楊米爾斯規範理論是一流的工作,楊巴克斯特方程是二流的工作,而獲得諾貝
爾物理學獎的宇稱不守恆只能算三流的工作,從這些評價上可以看出楊振寧在基礎物理學上的巨大成就。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跟杜聿明有很大關糸.
20樓:小落
都很出名啊…只是楊振寧娶了個年輕小媳婦兒賺了點注意力…還有是他點事名聲不是很好吧!你懂得
2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二人均聞名天下。
22樓:匿名使用者
你都知道他怎麼能說鮮為人知
諾貝爾獎為何沒有中國人,為什麼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怎麼中國人沒幾個啊?
每次諾貝爾獎選舉結果都是對中國大陸科學家及科研體制的一個極大諷刺,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大陸出現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其說是人的因素 不如說是體制的桎梏。在我們的國家科研主要是以國家主導的一個科研體制。這種國家主導本身沒有太多的缺陷。但是在中國的官僚環境下這種體制正在扭曲...
屠呦呦什麼時間在哪為何獲得諾貝爾獎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學家及一名愛爾蘭科學家分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 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為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由此實現了中國人...
截止到2023年日本共獲得多少諾貝爾獎
到2015年,日本人 包括日裔 一共獲得22個諾貝爾獎項。1949年 湯川 秀樹 物理學獎 1965年 朝永 振一郎 物理學獎 1968年 川端 康成 文學獎 1973年 江崎 玲於奈 物理學獎 1974年 佐藤 榮作 和平獎 1981年 福井 謙一 化學獎 1987年 利根川 進 生理醫學獎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