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跨越趙國,去消滅中山國,為什麼趙國不反對呢

2022-02-14 19:24:40 字數 5300 閱讀 5540

1樓: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彼時,周王室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也即失去了約束各個諸侯國的能力和地位了。在此背景下,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其中,就中山國來說,在戰國時期不僅被趙國消滅過,還在之前被魏國吞併了。在戰國初期,魏國曾跨越趙國,以此來攻打中山國。經過三年時間的激烈較量,魏國吞併了中山國。

一定程度上,消滅中山國這一行動,彰顯了魏國作為戰國初期霸主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魏國跨越趙國,去消滅中山國,為什麼趙國不反對呢?

首先,魏滅中山之戰,發生於戰國時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間,是魏國攻滅中山國的一場戰爭。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軍在顧(今河北定州)攻滅中山國的作戰。經過三年作戰,中山國的力量消耗已盡。

周威烈王二十年,魏軍終於攻克顧城,佔領中山國全境。魏文侯隨即命太子擊鎮守中山地,而封樂羊於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中山國亡。

當然,到了戰國中期,中山國成功復國,一度成為趙國的心腹大患,乃至於又爆發了趙滅中山之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初期,魏國消滅中山國的時候,這兩個諸侯國之間還隔著一個趙國,也即魏國想攻打中山國,必須要跨越趙國,也即需要向趙國借道。

對於趙國來說,當時在位的君主趙烈侯,本來想拒絕魏文侯借道的要求。對此,在筆者看來,趙國之所以一開始打算拒絕魏國,原因自然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借道給魏國的話,是一件存在極大風險的事情。早在春秋時期,晉國君主晉獻公就曾借道一個諸侯國去攻打另外一個諸侯國,結果,晉獻公將這兩個諸侯國都消滅了,這就是著名的歷史典故——假道伐虢。

2樓:陽光的

因為中山國和趙國關係也不是那麼好,這樣不損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坐山觀虎鬥,所以趙國沒有反對

3樓:培培美好心願

鼠目寸光,趙烈侯本想著讓魏國和中山國鷸蚌相爭,但沒想到最後落得個「人財兩空」。

4樓:西風牧師的洗禮堂

答:因為趙國認為魏國跨越本國,去攻中山國,如果不能勝利,那麼戰爭的消耗較大勢必會導致魏國衰弱,反而有利於本國;如果魏軍勝利,但本國在魏國與中山國之間,魏國對原屬於中山國的地區進行管理的成本會加大,這不利於魏國,相對而言,是有利於本國的。

戰國初期,魏國跨越趙國去消滅中山國,趙國為何不反對呢?

5樓:三棵樹

因為中山國經常騷擾趙國,趙國對中山國也非常不滿,所以不反對魏國消滅中山國。

6樓:愛貓咪的葉子

這是因為趙國當時的實力非常弱小,所以不願意得罪魏國,而且他也想借著中山國看一看魏國的真實水平。

7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趙國的實力不夠,還有就是趙國當時兩面夾擊,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了等等。

魏國跨越趙國,去消滅中山國,為什麼趙國不反對呢?

8樓:

中山國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鮮卑部落,為姬姓白狄,最早時在陝北綏德一帶,逐漸轉移到太行山區。

中山人的祖先,與周人的祖先都是姬姓,中山人並不是周人分封出來的,他們本身就是姬姓,因此地位不如姬姓正統周人。

當初周成王在岐陽(今陝西岐山縣東北)舉行諸侯盟會,天下一百多個諸侯從四面八方浩浩蕩蕩而來,盛況空前,其中就有鮮卑的國君。

不過那次鮮卑國君並沒有驚豔表現,而是失光落彩地被安排去灶房生火溫酒,當時與其一道生火的還有楚國國君熊繹。足見鮮卑的地位遠不如周室宗親,而是與被稱為「南蠻」的楚國差不多,被視為「北狄」。

西周時期,鮮卑人一直在北太行山上活動,雖然也是周朝認可的勢力之一,但是生活習性和地位都與戎狄無二致。

春秋初年,南太行山的赤狄下山滅亡衛國邢國等諸侯,鮮卑正是在此時走下北太行山,在華北平原建立自己的國度。

與赤狄不同,鮮卑人走下山之後,並不為禍當地百姓,而是建立城邑,保護百姓,儼然就是當地的統治者。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鮮卑人建立中山國,他們仿效中原諸國的禮制,骨子裡他們是希望融入周人大家庭的,希望得到東周諸侯的尊重。

中山國位於晉國的東北部,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春秋時期中山國最大的敵人就是晉國。兩國激戰數百年,中原大國晉國略佔上風,中山國被壓制在晉國以北。但是中山國也牢牢守住自己的底線,房子城以南,即「7井陘」以南地帶。

三家分晉之後,與中山國接壤的晉國變成趙國,以前晉國都不能滅亡中山,現在趙國只有約晉國三分之一的實力,趙國只是比中山國略大,中山國的軍事壓力驟減,也得到一個穩定發展的機會。

三晉當中,魏國與中山國並不接壤,韓國也只是上黨郡北部的山區與中山國有少許邊界接壤,只有趙國,無論在太行山以東還是以西,都與中山國的領土連在一起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一改以往將都城建立在太行山腳下的慣例,率領他的子民在顧(今河北定州市)建立新都。顧城在中山國的正**,現在晉國不存在了,中山國便遠離太行山,在華北平原建都。

中山國逐漸強盛起來,不過中山人沒有料到的是,由於他們佔著太行山下那塊風水寶地,與他們並不接壤的魏國也對這塊土地垂涎三尺。

魏國為什麼攻打中山國呢?這得從中山國的一個人說起。

中山國有個將才叫樂羊,此人文武全才,卻娶了一個相貌不太好,但很有學識的女人做夫人。

樂羊夫人對樂羊道:「自古成偉業者,都不拘於兒女情長,夫君若要成大事,應該去大國求學。」

樂羊棄夫人和愛子到了魏國,他很幸運,因為魏國有一個伯樂翟璜,此君引薦了許多人才給魏文侯,包括李悝、吳起、西門豹、翟角,都是在他的引薦下出將為相的。

樂羊很快在魏國做了官,並且定居魏國,一呆就是七年。

七年當中,樂羊有了新歡美女,也見識魏國佔領河西郡全境,將秦國壓制在洛水以西,可惜主角不是他樂羊。

魏國跨越趙國去滅中山國,趙國為何不反對?

9樓:晗兮汐

中山國逐漸強盛起來,不過中山人沒有料到的是,由於他們佔著太行山下那塊風水寶地,與他們並不接壤的魏國也對這塊土地垂涎三尺。只知道打起來的原因,其餘不知。

10樓:flyking萍

這也是因為利益的趨勢,趙國認為中山國實力很強,魏國根本無法戰勝,只是借魏國把中山國的實力削弱,他就可以腎虛而入。

11樓:王子欒川

開始趙國同意的時候,是覺得中山國實力強大,魏國未必能打得下中山國。並且還有一點趙國認為,即便是魏國強攻打下了中山國,但是也落得個兩敗俱傷的局面,他可以趁機攻佔兩國。

12樓:麻莉麻莉哄

趙國不反對是因為覺得中山國實力太強而需要被敲打一番,而魏國攻打中山國,也可能是兩敗俱傷,這樣對於自己有利的,也可以趁機攻佔兩國。

13樓:匿名使用者

趙國認為,魏國即使攻克部分中山城邑,也難以持久佔有,不如讓他們跨越趙地去攻中山,則我們大趙可漁翁得利。

14樓:匿名使用者

趙國為什麼要反對,自己又打不過魏國,而且趙國也認為魏國是拿不下中山國的,反而可能會削弱魏國的實力。

15樓:

首先當時魏國的國力強大,趙國犯不著為了一個小國去得罪魏國,其次,但是兼併戰爭頻繁,大國之間往往相互勾結來吞併小國,趙國也能從中獲益

16樓:驚鴻

趙國其實很狡猾,是想通過兩相爭鬥,兩敗俱傷,自己坐收漁翁之利的方法。魏國滅了中山國對自己有利無弊。

1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趙國可能是想坐收漁翁之利,任憑他們兩個國家斗的精疲力盡,他站在旁邊看。

18樓:luu陽光的

因為這些國家都是有很多的利益牽扯的,相互之間是一個制衡的關係,所以趙國才沒有反對。

19樓:媛你三冬暖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一點,這個中山國屬於鮮卑部落的狄族。從周成王到春秋時期,鮮卑人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度,也就是中山國。其實中山國的人們一直在模仿著中原的模式,逐漸的中山國慢慢的強大起來。

中山國其實也沒有想到,正是因為自己逐漸強大起來,並且他們的地理位置還很好,屬於風水寶地。於是並不和他們挨著的魏國,對於中山國開始有所覬覦。 樂羊本來是中山國人,他去魏國求學,為了證明自己,他向魏國提出要攻打中山國。

魏國要攻打中山國,就要橫跨趙國,那麼就需要得到趙國的同意。甚至在後期作戰中如果缺乏軍糧,還要趙國的幫助。

其實開始趙國同意的時候,是覺得中山國實力強大,魏國未必能打得下中山國。並且還有一點趙國認為,即便是魏國強攻打下了中山國,但是也落得個兩敗俱傷的局面,這個時候魏國的實力肯定會受損,那麼趙國自己就能夠不費一兵一卒似的周圍的兩個鄰國實力受損,自己就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趙國就允許魏國橫跨自己去攻打中山國,果然就像趙國所想的那樣,中山國玩命抵抗,這兩方在這場戰事中,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傷。其實要是沒有樂羊那麼熟悉中山國,魏國也不可能一舉攻打下中山國。

其實在這件事上趙國還是失算了,趙國沒想到魏國實力這麼強大能夠一舉拿下中山國,從而擴大了自己的疆域面積,多了一倍的領土。

魏國要去攻打中山國時,為何趙國會同意魏國跨越他的國家去攻打?

20樓:娛樂也優雅

歷史上有個國家叫做中山國,它曾被多次滅國,又多次復國,稱得上是打不死的小強。 中山國逐漸強盛起來,不過中山人沒有料到的是,由於他們佔著太行山下那塊風水寶地,與他們並不接壤的魏國也對這塊土地垂涎三尺。於是魏國就要去攻打中山國,但為何趙國會同意魏國跨越他的國家去攻打?

原來,不只是魏國想要攻打中山國,其實趙國也早已對這個鄰國虎視眈眈,之所以肯同意魏國跨越自己的國家去攻打,也只是「借刀殺人」罷了,魏國對中山國的戰爭是趙國所樂意看到的,況且兩國距離較遠,無論輸贏都會削弱魏國與中山國兩國的實力,所以聰明的趙國當然會同意借道。畢竟鷸蚌相爭,好坐收漁人之利!

最後在戰國中期才被趙國完全吞併。魏國攻打中山完全是失策,魏國能滅掉中山,但不能控制住中山,最後等於是給趙國做了嫁衣。魏國要攻打中山國,這對於魏國來說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還有好處,兩國相打最後兩敗俱傷,魏國可以從中趁火打劫收穫一點利益,所以魏國才同意跨越他國。

國家間無論戰爭還是政治聯盟首先考慮的的都是自己的國家利益,就好像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一樣,沒有國家會拿自己的利益去冒險。

21樓:沉吟子卿

因為魏國要去攻打中山國。正好中山國又在趙國旁邊,這樣趙國可以坐收漁翁之利。而且魏國在和中山國打仗後實力會有些下降。

22樓:情感導師墨無憂

趙國是想借機拿下中山國,因為他們覺得魏國是吃不下中山國的。所以願意借道給他們,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一舉吐下中山國。

晉國是怎麼分成趙國魏國和韓國的

西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 今山西翼城西 為當時重要封國之一。叔虞子改稱晉,後曾遷都於曲沃 今山西聞喜 絳 即翼,今山西翼城 新田 今山西侯馬 等地。西周末年,晉文侯擁戴平王東遷洛邑,殺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攜王,為東周的締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獎賞。春秋初,晉國內部出現公室與貴族爭奪君位的長期鬥爭。從晉...

中國古代歷史秦國 楚國 魏國 齊國 趙國 燕國 大王是誰

秦國秦非子 前858年 嬴姓,趙氏,名非子,號秦嬴,伯益之後,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約前900年東周孝王封贏非子於秦邑 今甘肅省清水縣東北 始建秦國 秦侯 前857 前848年在位 嬴姓趙氏,其名失傳,秦非子之子,秦國第二位國君,前857年 前848年在位。秦公伯 前846年 前844年 前845年 ...

商鞅為什麼要逃去魏國,商鞅為什麼離開魏國,去投誠秦國

商鞅顯示出傑出的軍事才能,為秦國奪回大片河西之地,給魏國以沉重打擊。他因功而受封得於 今河南內鄉縣東 商 今陝西商縣東南 之地15邑,號為商君。周顯王三十一年 前338年 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為秦惠文王。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惠文王派遣官吏捕拿商鞅。商鞅逃到自己的封邑 商,徵兵反抗。不久,兵敗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