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今山西翼城西),為當時重要封國之一。叔虞子改稱晉,後曾遷都於曲沃(今山西聞喜)、絳(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馬)等地。西周末年,晉文侯擁戴平王東遷洛邑,殺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攜王,為東周的締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獎賞。
春秋初,晉國內部出現公室與貴族爭奪君位的長期鬥爭。從晉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師於曲沃,到晉緡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為晉侯,經過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國。新建的晉國充滿活力,武公之子獻公(前676-前651在位)大力擴張,曾伐滅耿、霍、魏、虞、虢等國,並戰勝驪戎、赤狄等族。
其後因爭奪君位,晉國發生短期內亂,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即開創霸業。城濮之戰,晉國打敗楚國,大會諸侯,被周襄王正式賜命為霸主。以後象秦、齊這樣的大國都無法與之對抗。
能長期和晉較量的只有楚,但雙方互有勝負,形成兩強更迭把持中原霸權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於曲沃的公子成師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終於奪得君位。獻公吸取這一歷史教訓,對同姓公族採取殺戮和放逐的策略,而任用異姓大臣為輔佐。
靈公時,趙盾殺君更立他人,開晉大臣專權的先例。以後,各異姓大臣的勢力愈來愈大。厲公(前580-前573在位)為加強公室、削弱強臣,曾利用大臣間的矛盾誅滅掌權的異姓大臣,但接著自己也被另兩家大臣欒氏、中行氏所殺。
悼公時(前572-前558在位)君權曾有所加強,但也未能扭轉局勢。昭公(前531-前526在位)以後,晉國形成強大的範、中行、知、韓、趙、魏六卿,公室已不復成為重要力量,六卿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更加激烈。定公時(前511-前475在位)範、中行兩家首先敗亡。
哀公四年(前453),韓、趙、魏三家又共滅知氏,三分其地,晉國實際上已被三家瓜分。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靜公二年(前376),韓、趙、魏三國廢靜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晉國滅亡。
2樓:匿名使用者
智家的大夫智伯瑤想侵佔其他三家的土地, 對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
」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瑤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義來壓他們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萬家戶口割讓給智家;魏桓子不願得罪智伯瑤,也把土地、戶口讓了。 智伯瑤又向趙襄子要土地,趙襄子可不答應,說:
「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說什麼也不送人。」 智伯瑤氣得火冒三丈,馬上命令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瑤自己率領中軍,韓家的軍隊擔任右路,魏家的軍隊擔任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
趙襄子自知寡不敵眾,就帶著趙家兵馬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 沒有多少日子,智伯瑤率領的三家人馬已經把晉陽城團團圍住。趙襄子吩咐將士們堅決守城,不許交戰。
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時候,城頭上箭好像飛蝗似的落下來,使三家人馬沒法前進一步。 晉陽城憑著弓箭死守了兩年多。三家兵馬始終沒有能把它攻下來。
有一天,智伯瑤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晉水,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晉水繞過晉陽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晉水引到西南邊來,晉陽城不就淹了嗎?他就吩咐兵士在晉水旁邊另外挖一條河,一直通到晉陽,又在上游築起壩,攔住上游的水。
這時候正趕上雨季,水壩上的水滿了。智伯瑤命令兵士在水壩上挖開了個豁口。這樣,大水就直衝晉陽,灌到城裡去了。
城裡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頂上去避難,灶頭也被淹沒在水裡,人們不得不把鍋掛起來做飯。可是,晉陽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瑤,寧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瑤約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勢。
他指著晉陽城得意地對他們兩人說:「你們看,晉陽不是就快完了嗎?早先我還以為晉水像城牆一樣能攔住敵人,現在才知道大水也能滅掉一個國家呢。
」 韓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順從地答應,心裡暗暗吃驚。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邑平陽(今山西臨汾縣西南)旁邊各有一條河道。智伯瑤的話正好提醒了他們,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晉陽同樣的命運呢。
晉陽被大水淹了之後,城裡的情況越來越困難了。趙襄子非常著急,對他的門客張孟談說:「民心固然沒變,可是要是水勢再漲起來,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 張孟談說:「我看韓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讓給智伯瑤,是不會心甘情願的,我想辦法找他們兩家說說去。」 當天晚上,趙襄子就派張孟談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韓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約他們反過來一起攻打智伯瑤。
韓、魏兩家正在猶豫,經張孟談一說,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裡,過了三更,智伯瑤正在自己的營裡睡著,猛然間聽見一片喊殺的聲音。他連忙從臥榻上爬起來,發現衣裳和被子全溼了,再定睛一看,兵營裡全是水。
他開始還以為大概是堤壩決口,大水灌到自己營裡來了,趕緊叫兵士們去搶修。但是不一會,水勢越來越大,把兵營全淹了。智伯瑤正在驚慌不定,一霎時,四面八方響起了戰鼓。
趙、韓、魏三家的士兵駕著小船、木筏一齊衝殺過來。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裡的不計其數。智伯 三家示意圖瑤全軍覆沒,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馬逮住殺了。
趙、韓、魏三家滅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瑤侵佔兩家的土地收了回來,連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後,他們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
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打那以後,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都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3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與當時的的社會制度有關,韓趙魏這三家曾經都有人擔當過晉國的想當於相的官職。積累了想相當的名望。再加上這三家算的傷是晉國內部的改革派,實力強悍,逐漸超過公室,後來將晉國內部三家實力強大的守舊派給解決了。
全面壓制住了晉國公室,最後聯手滅晉
中國戰國時期,三家分晉。趙國、魏國、韓國。三國的國君都是什麼爵位。為什麼後來戰國七雄的自稱為王。
4樓:曉風寒雨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命」韓、魏、趙為諸侯,爵位都是侯爵。
至於稱王,第一個稱王的楚國,但那是在春秋時期。戰國七雄中,魏惠王憑藉雄厚的國力率先稱王,此後,戰國七雄中其他各國陸續稱王。
一是因為各諸侯國僭越禮法,陸續稱王,公然與周天子平起平坐,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實力衰微和各諸侯國的尾大不掉。對於各國的稱王之舉,周天子出於自保,不僅不敢幹涉,而且還會在各國的稱王慶典上遣使祝賀。
二是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實力的關係,周王室喪失了號令諸侯的能力。當時「禮崩樂壞」,僭越禮法是司空見慣的事,沒有哪個諸侯會為維護已經名存實亡的周王室的權威而與稱王國結怨。相反,各諸侯國都會順應潮流,在適當的時候稱王。
需要指出的是,周王室儘管孱弱,但它仍然是天下的共主,周王仍然是公認的「天子」,各諸侯國雖然都有稱王之舉,但誰也不敢妄稱自己是「天子」,直至秦滅周統一天下。
5樓:yy同求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廢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實行郡縣制,出現了有別於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徹侯、君等。這些新設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襲。所以,那是的國君稱之為君。
王爵出現在西漢時期,戰國七雄的王並不是代表的王爵。
6樓:小龜吐口水
原本還沒有分晉的時候,三家都伯爵。
後來分晉了,周天子就將他們封了侯。
為什麼稱。其實野心和實力是成正比的。
他們原本實力在周天子之下,當然要老老實實的當什麼良臣。
但是周王室勢威,諸侯躁動的心自然就火了起來,想過一把當皇帝的癮。
不過,他們自稱王這些其實都沒有被承認的,屬於非法。
現在韓國是怎麼樣的國家,現在韓國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
綜合說來韓國是一個走向兩面極的國家。第一,韓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創造了 江漢奇蹟 這是直得稱讚的它們要物質上取得了不得了的成績,但細看起來這種經濟上的繁榮在一定成度上是得益於他們的精神。他們那種狹隘的 愛國主義 第二,韓國人在經歷了物質上的高增長之後,就不怎麼謙虛了,以為自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於是...
藺相如完璧歸趙後,秦國是怎麼對趙國的呢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美譽,又有荊璧 和璧 和璞之稱,為天下少見的奇寶。西漢劉向 戰國策 記載 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樑有懸愁,楚有和璞。和氏璧最早是在楚國,後來丟失了,被趙國所得。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聽說了趙惠文王得到了天下寶玉和氏璧,於是便派人送了一封信過去,說願意用十五座城池和趙國換...
德國是怎樣崛起和衰落的,德國是怎麼在一戰後崛起的
近代西方國家都是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時代並把握住了,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崛起,但是我不認為德國有過衰落,因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源於其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到了現代德國仍然有著很強的技術儲備,繼續發展是沒有問題的。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改革,俾斯麥成為首相先後與普魯士 丹麥 奧地利和法國戰爭,逐步實現了德國統一。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