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勸屈原應該怎樣處世,漁父中屈原和漁父的人物行象是什麼

2022-03-06 19:21:05 字數 2780 閱讀 4703

1樓:妙筆生花的芊芊

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在漁父看來,處世不必過於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沉浮。至於「深思高舉」,落得個被放逐,則是大可不必。

一、原文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二、譯文

三、出處

先秦·屈原《漁父》

2樓:不安逸的跳騷

全文:「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ó)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

解釋:水清的時候可以用來洗滌冠纓;水濁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洗腳。

廣義:傳統上講世事清明時,可以出仕為民造福;世事混亂時,也不必過於清高自守,這是漁夫勸屈原的話,意思是當滄浪之水清的時候就洗我的冠發,滄浪之水濁的時候就洗我的腳,屈原寧死也不肯違背自己的原則,而漁夫勸屈原審時度勢,隨波逐流.

滄浪歌」正確解讀應該是「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語出《漢書新注》)」這也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另一種說法。

屈原認為「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而滄浪歌卻說:「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是「蓮出汙泥而不染」的另一種說法,就是說白者自白是不會被玷汙的,(屈原)你沒必要以死來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潔,(既然你無力改變「舉世皆濁」的世態)你應該豁然地面對這種世態。

3樓:福建玉兒

漁父是道家的一位隱者,看到屈原「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落魄,聽到屈原說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後,勸說屈原應該學習「聖人不凝滯於物」,要「與世推移」,並以反問句啟發屈原不要「深思高舉」,要「淈泥揚波」、吃糟喝酒,隨波逐流,走一條與世浮沉、遠害全身的自我保護的道路。

最後「莞爾而笑」,拍打著船槳離去,口中唱的《滄浪歌》更是詮釋出自己的出世道理「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不管世道清濁與否,皆可與世沉浮。

漁父中屈原和漁父的人物行象是什麼?

4樓:水滴一滴一滴

漁父是一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屈原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知變通的形象。

文中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畫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

聽了屈原的回答,漁父「莞爾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滄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這部分對漁父的描寫十分傳神。屈原不聽他的忠告,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以隱者的超然姿態心平氣和地與屈原分道揚鑣。

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汙濁,屈原則顯得執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願捨棄生命,也不與汙濁的塵世同流合汙,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5樓:youth小杰

屈原的情況是正心事重重,一邊走一邊口中唸唸有詞。文中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畫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

聽了屈原的回答,漁父「莞爾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滄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這部分對漁父的描寫十分傳神。屈原不聽他的忠告,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以隱者的超然姿態心平氣和地與屈原分道揚鑣。

《漁父》中有關清濁、夢覺的辯論,是中國文學中最經典的表述之一 。這就是以「夢」與「覺」對應,以夢為夢化、為迷醉、為濁、為醉;以覺為醒悟、為生覺、為蘇世、為獨醒,喻指精神的醉和醒悟。這成為了中國文學中清官思想的源頭。

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把自已政治上的不得勢,歸於自已「清」與「醒」。

因為獨」清」,獨「醒」而被流放。屈原在這裡顯然表達出已超出了萬物的思想觀念達到道的境界,採取的是十分明顯的黃老道家入世觀念,矛頭指向的是當下的,現世的,此岸的政治。

6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以簡短而凝練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漁父兩個人物形象。漁父是一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

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汙濁,屈原則顯得執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願捨棄生命,也不與汙濁的塵世同流合汙,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7樓:匿名使用者

漁夫,隨波逐流,識時務。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知變通。全在你如何理解

8樓:曾經忘我一世白

漁夫是一個樂知天命、隨性自適的隱士形象;屈原是一位忠而見黜、歷盡磨難,卻始終堅持理想人格的正直士大夫形象。

屈原投江的故事

9樓:匿名使用者

此後長期居於流放地。公元前278年,楚國國都被秦國攻佔,屈原預見故國將滅,迴天無力,鬱郁難舒,遂投江以身殉國。屈原正色道:

「我們都知道,剛清洗過頭髮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塵,剛剛沐浴的人要穿清洗過的衣裳。

誰會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軀蒙受塵土的汙染呢?對我來說,我寧可遠離那混沌的廟堂也不能忍受與他們同流合汙。哪怕要投入這汩羅江中葬身魚腹,我也不願讓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潔的汙垢。

」於是屈原懷抱石頭,以身投汨羅江。

像《漁父》中,屈原和漁父的兩種對立的人生態度。舉例名人之間對立 5

10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執著追求,堅守自我,不能與時俱進,不願隨波逐流,漁父隨世變化,不拘泥,適世人生,正如馬雲與時俱進感受到網際網路的重要性創下網上支付,而

屈原要跳江,這時候孔子去勸,他會怎麼說?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也。你跳吧,捨身成仁。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最可能說的兩句 1.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有沒有想過,孔子被屈原的真知灼見說動,結果和屈原一起投江啦。你的問題好有創意哇。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盡 屈原在文學上極有才華,在政治上也很有...

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勸他們離婚,這應該嗎

應該勸說,我認為父母有自己的決策能力,孩子們有自己的發言權 父母總是吵架,沒有感情了,要離婚,作為孩子要和父母表現出自己的立場,有必要問父親的想法,父親對母親到底還有沒有感情,想不想離婚。如果父母雙方在離婚問題上達成共識。作為孩子,他也是一個家庭成員,他有權表達自己的意願。即使父母不聽,他們也有發言...

朋友失戀了,我該怎麼勸,朋友失戀了,應該怎麼安慰?

朋友失戀了,應該怎麼安慰?我覺得這個時候你應該帶著你朋友出去玩,陪她做喜歡做的事情,幫她轉移下注意力,畢竟失戀了太傷心也不好,這樣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她要是想跟你吐槽前男朋友,你就陪她一起吐槽吧,但是不要過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還要告訴她,其實她很好,說不定下次會遇到對的人。首先就是要跟她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