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成長棒棒糖
初中的化學都比較簡單【但我覺得要注重化學試驗和試驗的現象,上到高中就知道這很重要的!】
首先區別清楚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
物質發生變化時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伴隨著形狀,狀態,顏色的變化)
發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發生物理變化。
化學反應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被破壞分解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組合成其他分子。
其次分清原子,分子,離子的區別。
物質微觀上——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分子的特點: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的。3.
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間隙發生改變就是物質「三態」變化】4.物質不同,化學性質不同,同種物質分子性質不同;不同性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原子的特點:1.原子體積和質量很小,肉眼看不見。
2.原子在不斷運動。3.
原子之間有間隙。4.同種原子性質相同,不同原子性質不同。
5.原子在化學中不能再分。
分子定義: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原子概念:化學變化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離子定義: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原子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陽離子得到電子變成原子
原子得到電子變成陰離子,陰離子失去電子變成原子
電離:(定義):物質溶解於水後,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過程
(條件):必須有自由移動的帶電荷的微粒的物質才能導電。
酸【定義】:電離是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h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鹼【定義】: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oh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鹼。
鹽【定義】: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
酸的化學性質:1.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酚酞遇酸不變色。
2.金屬+酸==鹽+氫氣。3.
金屬氧化物+酸==鹽+水。4.酸+鹼==鹽+水。
5.酸+鹽==新酸+新鹽
鹼的化學性質:1.跟酸鹼指示劑反應,是是瑞士也變藍色,是酚酞變紅。2.跟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3.鹼+酸==鹽+水。4.鹼+某些鹽==新鹼+新鹽
複分解反應:由2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2種化合物的反應。【複分解反應的條件:參加反應物質要「溶」,多指溶於水,生成物要有水,或者沉澱,或者氣體】
氯離子的檢驗:在被檢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agno3),如果出現白色沉澱,再加入稀硝酸(hno3),沉澱不消失,則證明被檢物中含有氯離子。
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在被檢溶液中加入氯化鋇(bacl2)溶液,如果出現白色沉澱,再加入稀硝酸(hno3),沉澱不消失,則證明被檢物中含有硫酸根離子。
初中化學知識順口溜:
**無亞,低價有亞
鉀鈉銀氫正一價
鈣鎂鋇鋅正二價
氟氯溴碘負一價
通常氧是負二價
銅汞一二鋁正三
鐵有正二和正三
碳有正二和正四
硫有負二正四六
氫、硝、氯根負一價
硫、碳酸根負二價
磷酸根為負三價
還有銨根正一價
高錳根和錳酸根前負一來後負二
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鹼鹽溶解性順口溜:
鹼除鉀鈉鋇和鈣,其餘都不溶於水;
硝酸鹽都溶於水;
氯化物除氯化銀,其餘都可溶於水;
硫酸鹽除硫酸鋇,其餘都可溶於水;
碳磷鹽除鉀鈉銨,其餘都不溶於水。
溶液ph值的測定順口溜:
紫色石蕊試液酸紅鹼藍,無色酚酞試液酸無鹼紅。
以下是初中常見常考的化學反應的型別,本人在每種型別提供3—4個化學方程式作例子。
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分解反應: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 2kcl + 3o2 ↑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氧化還原反應: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氧化還原反應: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鹼性氧化物 +酸 -------- 鹽 + 水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 cucl2 + h2o
酸性氧化物 +鹼 -------- 鹽 + 水
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5)酸 + 鹼 -------- 鹽 + 水
鹽酸和燒鹼起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
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cl + koh ==== kcl +h2o
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6)酸 + 鹽 --------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7)鹼 + 鹽 -------- 另一種鹼 + 另一種鹽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氫氧化鈉與氯化鐵: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2樓:匿名使用者
3樓:陽光的蛀牙
中考考什麼 或是五年中考三年模擬都很爽
4樓:就挺艾弗森
建議買一本 成功-倍速 有題 還有解說
初三化學複習資料
5樓:匿名使用者
很全的,我也是初三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購買概念地圖或思維導圖之類的書。
初中 中考化學複習資料
中考化學總複習資料
7樓:乖寶寶
《原子的構成》知識點彙總
一、原子的構成學說發展史:
1、道爾頓首先提出原子學說,他認為原子是不可分的實心球體。
2、湯姆森發現電子,認為原子是可分的。打破道爾頓的原子學說。建立原子「葡萄乾布丁」模型。即原子呈圓球狀,充斥著正電荷,而帶負電的電子像葡萄乾一樣一粒粒的鑲嵌其中。
3、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 ,打破湯姆森的原子理論。建立行星式原子結構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個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與幾乎全部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裡;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旋轉。
就像行星環繞太陽運轉一樣。
α粒子散射實驗結果:
① 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後仍沿原來的方向運動。
說明構成金箔的原子之間有間隔;其次說明原子內部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α粒子在離核較遠的區域運動,受到的斥力幾乎為零,所以運動方向不變。
②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
說明少數α粒子在離核較近的區域運動,受到較大的斥力(因為α粒子帶正電,只有原子核帶正電,才能對α粒子產生斥力。),所以運動方向發生了偏轉。
③極少數α粒子被彈回。
說明這部分α粒子直接撞到原子核上,受到的斥力最大;而且原子核的質量遠遠大於α粒子的質量,所以α粒子被彈回。
「極少數α粒子被彈回」說明原子核非常的小。
4、玻爾提出「電子分層排布」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核外電子分層運動,按能量高低而距離核遠近不同。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區域繞核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遠的區域繞核運動。
5、現代物質結構學說又提出「電子雲」模型。
可見,化學科學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由大膽猜想到實驗驗證的循序漸進的向前發展的過程。
二、原子結構:
離開化學變化的範圍,原子是可以繼續再分的一種粒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1、原子核:居於原子中心。
相對於原子來說很小。
帶正電。
卻集中了原子大部分質量。
它一般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有的原子,如有一種氫原子的核中沒有中子)。
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有幾個質子原子核就帶幾個單位的正電荷)
中子不帶電。
每個質子和每個中子的質量幾乎相等,都比電子的質量大得多。所以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2、電子:電子的質量非常小,僅相當於一箇中子或一個質子質量的1/1836。所以電子的質量對於原子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有幾個電子就帶幾個單位的負電荷)
三、原子呈電中性:即原子既不呈正電,也不呈負電。
原因: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總數等於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且電性相反。
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稱為核電荷數。
根據原子呈電中性,可以推出: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注意: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不一定等於中子數
四、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有:所有的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活性炭、炭黑、焦炭、矽等。
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五、原子的性質:
1、原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不斷地運動。
3、原子間存在間隔。
4、原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要求會用原子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解釋:水銀體溫計可以測量體溫的原理。
六、原子中的電子
1、電子在原子核外圍繞核做高速分層運動。
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區域繞核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遠的區域繞核運動.
2、電子的分層排布:通常把電子在離核遠近不同的區域運動稱為電子的分層排布。
3、原子結構示意圖:
圓圈表示原子核
圓圈內的數表示核內質子數
弧線表示電子層
弧線上的數表示該層上的電子數
我們學到的範圍裡: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第一層2個、第二層8個、第三層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
要求能畫出1~20號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七、原子的化學性質
1、原子的化學性質即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得失電子的性質。
2、 每種原子都有形成穩定結構的趨勢。
穩定結構有兩種情況:第一層是最外層,2個電子。
最外層不是第一層,8個電子。
3、3種型別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特點:
稀有氣體的原子(除了氦原子最外層是第一層有2個電子)最外層都有8個電子,本身就是穩定結構,在化學反應中不容易得失電子。
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小於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最外層電子,使它的次外層變為最外層,達到穩定結構。
非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大於4小於8,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使最外層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
注意:在化學反應中,原子中發生改變的是原子核外的電子數。
原子核是不發生改變的。
(如果原子核發生改變了,那就不是化學反應,而是核反應。)
八、離子
1、原子得到電子後形成的粒子,帶負電,稱之為陰離子。得到幾個電子,陰離子就帶幾個單位的負電荷。
2、原子失去電子後形成的粒子,帶正電,稱之為陽離子。失去幾個電子,陽離子就帶幾個單位的正電荷。
要會認識、會畫簡單的離子結構示意圖。
總結:分子物質 原子
離子九、相對原子質量
國際上採用統一標準:碳12原子質量的1/12。
一個原子的真實質量
公式:相對原子質量=——————————
碳12原子質量的1/12
注意:相對原子質量有單位,是「1」不用表示出來。
每個質子和每個中子的質量與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幾乎相等,可以推匯出:一個質子的相對質量是1。有幾個質子,這幾個質子的相對質量就是幾。
一箇中子的相對質量是1。有幾個中子,這幾個中子的相對質量就是幾。
原子核一般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所以,原子核的相對質量=質子的相對質量+中子的相對質量。
即原子核的相對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而原子的質量幾乎就集中在原子核上。
所以,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初中化學人教版2019中考總複習
先把書按順序瀏覽一遍,然後對著目錄回憶這一章講的主要內容和反應。然後自己對著書把所有反應寫在草稿上 如c與氧氣的反應 然後全部自己寫一遍,查漏補缺。接著搞懂所有反應的分屬型別,如氧化,還原,置換,分解,複分解。並弄清它的內在本質。然後抓著書把所有特徵反應與現象記牢,對推斷題有用。再重新瀏覽一遍書後習...
怎麼學好初中化學,怎樣學好初中化學的方法
首先要有自信,因為化學只要努力了,進步會很大。你把課本先弄懂,中考主要是基礎中等題。買本專題書,掌握必考題型,攻克自己薄弱但短期可拿下的型別,考試不要有心理負擔,做到細心,用心,靜心,盡最大努力去考。還有老師講的複習課要仔細聽,因為他會告訴你哪些是重點,不懂一定要去問,注意營養和休息,身體是革命的本...
幾個初中化學問題,幾個初中化學問題
ch2 nh2 ch2cooh naoh ch2 nh2 ch2coona h2o h2o,co2 o2 與naoh反應 cooh與naoh發生中和反應 jpg這是谷氨的結構銅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水氧氣生成鹼式碳酸銅,也就是銅綠 1 氨基丙酸化學式為 c3h7no2,結構式為 ch3ch nh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