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奮鬥
施主】 梵語da^na-pati。即施與僧眾衣食,或出資舉行法會等之信眾。音譯檀越、陀那缽底、陀那婆。
又作佈施家。又梵漢兼舉而稱檀越施主、檀那主、檀主。依長阿含卷十一善生經(大一·七二上):
『檀越當以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中略)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善生!
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沙門、婆羅門當復以六事而教授之。(中略)一者防護不令為惡,二者指授善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未聞者聞,五者已聞能使善解,六者開示天路。』又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謂,施主惠施有五功德:
(一)名聞四遠,眾人嘆譽。(二)若至眾中,不懷慚愧,亦無所畏。(三)受眾人敬仰,見者歡悅。
(四)命終之後,或生天上,為天所敬;或生人中,為人尊貴。(五)智慧遠出眾人之上,現身漏盡,不經後世。今施主泛指一切佈施者,或舉行喪葬儀式之喪家,亦稱施主。
佛家為什麼稱人為"施主"?
2樓:海印放光
只有出家人,才能稱在家人為「施主'。
佛教早期,出家人都是託缽乞食,靠在家人的施捨維持生命。因此稱在家人為」施主「。
這個詞,在現代中國佛教裡,已經慢慢不用了,現在只在電影裡能見到。現在寺院裡的出家人稱呼香客,一般都是稱」居士'.很少有稱「施主」的。
3樓:木繹
施主:僧道等稱施捨財物給佛寺或道觀的人,也泛稱一般的在家人
詳細解釋
即檀越。佛道對佈施者的敬稱。
【施主】佛學常見詞彙
【施主】 實行佈施的主人。
梵語da^na-pati。即是指施與僧眾衣食,或出資舉行法會等之信眾。音譯檀越、陀那缽底、陀那婆。
又作佈施家。又梵漢兼舉而稱檀越施主、檀那主、檀主。依長阿含卷十一善生經(大一·七二上):
『檀越當以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中略)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善生!
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沙門、婆羅門當復以六事而教授之。(中略)一者防護不令為惡,二者指授善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未聞者聞,五者已聞能使善解,六者開示天路。』又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謂,施主惠施有五功德:
(一)名聞四遠,眾人嘆譽。(二)若至眾中,不懷慚愧,亦無所畏。(三)受眾人敬仰,見者歡悅。
(四)命終之後,或生天上,為天所敬;或生人中,為人尊貴。(五)智慧遠出眾人之上,現身漏盡,不經後世。今施主泛指一切佈施者,或舉行喪葬儀式之喪家,亦稱施主。
[增一阿含經卷三清信士品、北本大般涅盤經卷十
一、梵網經卷下、大智度論卷三]
「施主」梵文音為陀那缽底(其中「陀那」是施,「缽底」是主),又作佈施家,即施與僧眾衣食,或出資舉行法會等之信眾。沒幹過這些事就不是「施主」了?
咱們先看一看施主惠施的五功德:(一)名聞四遠,眾人嘆譽;(二)若至眾中,不懷慚愧,亦無所畏;(三)受眾人敬仰,見者歡悅;(四)命終之後,或生天上,為天所敬;或生人中,為人尊貴;(五)智慧遠出眾人之上,現身漏盡,不經後世。
可見,「施主」的稱呼就是晨鐘暮鼓般地警醒著你要做到五事: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那些和尚們稱你為「施主」,也不是非得讓你佈施東西,而只是為你好 提醒你有許多福分可以得到。
至於你要不要這些福分,就是你的事了。
4樓:一覽眾山小
【佛家為什麼稱人為"施主"?】梵語為陀那(施)缽底(主),又作佈施家。實際上,施主的稱呼並不是時刻提醒你要佈施,而是警醒著你要做到五件事:
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做到這五件事則有很多福份可以得到。當然,至於要不要這些福份,就是"施主"自己的事了
5樓:濟南的清真寺
梵語da^na-pati。即是指施與僧眾衣食,或出資舉行法會等之信眾。音譯檀越、陀那缽底、陀那婆。
又作佈施家。又梵漢兼舉而稱檀越施主、檀那主、檀主。依長阿含卷十一善生經(大一·七二上):
『檀越當以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中略)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善生!
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沙門、婆羅門當復以六事而教授之。(中略)一者防護不令為惡,二者指授善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未聞者聞,五者已聞能使善解,六者開示天路。』又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謂,施主惠施有五功德:
(一)名聞四遠,眾人嘆譽。(二)若至眾中,不懷慚愧,亦無所畏。(三)受眾人敬仰,見者歡悅。
(四)命終之後,或生天上,為天所敬;或生人中,為人尊貴。(五)智慧遠出眾人之上,現身漏盡,不經後世。今施主泛指一切佈施者,或舉行喪葬儀式之喪家,亦稱施主。
[增一阿含經卷三清信士品、北本大般涅盤經卷十
一、梵網經卷下、大智度論卷三]
【施主】
施主指摻入半導體中能提供導電電子而改變其導電效能的一類雜質.其能級應該叫做施主能級。例如,摻入半導體鍺和矽中的五價元素砷、磷等原子都是施主.
如果在某一半導體的雜質總量中,施主的總量佔多數,則這類半導體是n型半導體。
6樓:匿名使用者
佛陀在世時,是不讓出家人參與勞作的,因為雜務會導致道業荒廢,同時,印度是個貧窮的國家,至今仍是(我們今天去印度參訪,還能看到那邊的道路車給牛讓路,路上牛糞點點,這是很普遍的現象。看看印度電影,還以為印度富裕吶),佛陀知悉一切因果,知道貧窮是因為無始以來所造惡業所成的果報,只有廣修功德才能改變命運,而所有的佛教徒都知道,供養僧人功德是最大的,佛當然更明瞭,所以讓所有的出家人託缽乞食,說是乞食,不是乞討,這是不同的,乞討是向人要東西吃活命,是求人。乞食是給百姓做功德的機會,是助人。
有人施食後,僧人會給施主祝福。還有就是乞食要平等,不能只往有好菜好飯的人家去,要平等地,哪怕是向乞丐乞食,並祝福他。
僧人要把好菜好飯和爛菜剩飯裝在同一個缽裡,不能有分別心,給祝福也是平等無差的,這是乞食的不同,所以乞食不是做乞者。
中國是到了百丈立清規才開始僧人自己耕作生產。
請問「施主,你著相了。」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施主,你太執著於外相、虛相(而偏離了本質)。」
「相」在佛教中指的是某一事物在人們的腦海中的概念和認知。它可分為有形的和無形的,或者說是可見的和意識的。佛教中常說的「著相(也作「拙相」)」,表達了執著於外相、虛相或個體意識而偏離了本質的意思。
著相就是當真。誰當真誰痛苦。佛為了讓眾生離苦,所以告訴眾生不要著相。
此為一。一切相都是緣起不實在的,想著也著不上,如水中月不可撈摸。佛可憐眾生做徒勞的傻事,所以勸眾生不要著相。
此為二。
意為不要迷於表象,要透過表象看到本質。
8樓:**心靈導師
你對一些東西太過注重了,以至於你跟著走,迷失了自己。
著(zhuo)相是一個佛教術語,意思是執著於外相、虛相或個體意識而偏離了本質。「相」指某一事物在我們腦中形成的認識,或稱概念。它可分為有形的(可見的)和無形的(也就是意識)。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佛曰:「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或如前人所云:
「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凡夫俗子:心念執著,意想住相。故向佛者當破執掃相。
離相無念,不住於相。「無住無相,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何謂實相?
實相者即是非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謂實相。無相不相。
放眼無相,心見實相。
釋義:1、著相就是當真。誰當真誰痛苦。佛為了讓眾生離苦,所以告訴眾生不要著相。
2、一切相都是緣起不實在的,想著也著不上,如水中月不可撈摸。佛可憐眾生做徒勞的傻事,所以勸眾生不要著相。此為二。
意為不要迷於表象,要透過表象看到本質。最後也不要迷於本質否定表象,著了空相。
擴充套件材料: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
外迷就著相;內迷著空,以為我能破相,還著一個空相,不是著空就是著有。相就是有。空是對有講的;有是對空講的。
眾生不是著有就是著空;不是著空就是著有。如果能夠於相離相,即一切相,離一切相。世上的人於外迷戀法相,於內心住求空性,如能不執著外相,不沉迷內性,內外都不取法,悟到這些,一個念頭就化開迷惑,就是所說的佛的智慧,佛的說法。
9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無神主義說話,那傢伙純屬瞎扯。
按照有神的說,恩,就是你對一些東西太過注重了,以至於你跟著走,迷失了自己。
佛教中所說的 :阿羅漢,是什麼意思?
一句話什麼道家講叫。。。佛家講叫施,現在好像應該叫捨得記不清了,一共四句話。
10樓:十色光之歌
道士道姑可以在一個廟裡——靠技術掙錢吃飯
僧人尼姑不能在一個廟裡——靠化緣燒香要飯
11樓:匿名使用者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佛家的佈施是什麼意思佛家佈施是什麼意思,佛教網
佛家的佈施 1 佈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與人之義。蓋佈施原為佛陀勸導優婆塞等之行法,其本義乃以衣 食等物施與大德及貧窮者 至大乘時代,則為六波羅蜜之一,再加上法施 無畏施二者,擴大布施之意義。2 亦即指施與他人以財物 體力 智慧等,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積功德,以致解脫之一種修行方法。大乘義章卷十二...
佛家所說的八苦是指,佛家說的八苦是什麼?
生苦 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胎兒出世時,要經歷生育之苦,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 老苦 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 而我們的心逐漸沒力,想東西也越來越遲鈍,樣樣不如人,因而覺得苦不堪言...
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佛家所說的世界的「真相」是什麼?
認識總是先從自己開始的,只有先認識自 己才能認識這個世界,我來回答認識自己的真相是什麼吧。自己認識到自我第一次是斷奶的時候,第二次就是你長大的時候,法律上就是18歲。認識自我就是認識自己是怎麼來的,來到這個世界上幹什麼,做什麼是有意義的 這個世界的真相我不能告訴你,因為世界是什麼樣的,你不能指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