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鈺姐的書屋
一、什麼是五服?第一種:距離遠近
據《書·益稷》《書·康誥》記載,古代以王城為中心,以每五百里為一個服,按距離相等的遠近作正方形或圓形邊界,由近及遠依次劃分為五服: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
第二種:五等服飾
古時統治階級等**上朝,會根據官職不同而匹配以不同服式,就像我們上班也會根據職位不同著不同工作服一樣。在古代,五服還指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統治階層的服式。
第三種:服喪孝服
「五服制度」是中國禮治中為死去的親屬報喪的制度,規定:血緣關係親疏不同的親屬,所服的服式是不同的。因此,因服喪就可以把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分五等,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
《禮記.喪服小記》就記載了五種喪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西晉定律還第一次把「五服」制度納入法典,可見對五服制度的重視。現在簡單講下這五服情況。
第四種:親屬關係
中國遠古是母系氏族社會,後來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也就有了以父系為重的宗族關係了。也就是說,五服是指中國古代社會裡,以父宗為重,由父系家庭組成的人倫親屬關係。
五服,由以前孝服等含義演變為五輩人,在膠東半島還有「五服之內為親」說法,一言以蔽之:五服,就是人們常說的五服九代人,也叫九族人。
由自己往上推五代:自己、父、祖父、曾祖、高祖。凡有血緣關係五代之內、同出一個高祖的都是親戚,而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形成了五服。
五服之外,則沒有了親緣關係,不用服喪,就叫出服,也叫「出五服」。出五服意味著沒有了親緣關係,可以通婚。
二、什麼是出五服?瞭解了上面五服具體關係,對於什麼是出五服,就易如反掌了。出五服,自然就是指親屬關係超過五代,即第六代及之外的都叫出五服了。
出五服意味著:一、在婚嫁中可以通婚;二、五服之外的人去世,可以不再為之服喪。
但對於五服是否是五代,還是有所爭議,有人說五代算一服,出五服要二十五代,這種演算法是否太多了。有這樣說法「一爺之孫不出服,以下一輩一服,總計十八代」。因此民間有人罵祖宗十八代的,就是把整個家族都罵遍了。
但還有一種比較正確的「五服說「,五服中的九族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子、孫、曾孫、玄孫。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就是」出五服「的人了,關係算比較遠了。
(文中**來自網路,如侵則刪)
2樓:燕子老師課堂
簡單來說就是出了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等九代人的親戚,就不用為對方服喪,甚至相互之間可以進行通婚,因為這樣的親戚在情分上還是弱了很多的。
五服指的是哪些人
最早的時候,五服指的是五種不同的孝服,根據關係的親疏,在為其服喪的時候,從而穿不同的衣服。依次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所以也被稱為五服。
後來的五服就變成了從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以及自身五代人,但實際上五服並不是五代人之意,而是五代人算一服,所以五服差不多要到二十五代了。不過也有說法是一爺之孫不出服,所以五服也就是九族之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親戚關係中「出五服」的含義
所謂的出五服,指的就是出了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這九代人,那麼從親戚關係上來說的話,是屬於那種比較不親的親戚。
出了五服之後,如果對方去世後,就不用為他們服喪,因為親戚關係方面已經很弱了,都不用去。另外出了五服之後,這些親戚們也可以進行談婚論嫁和婚配,因為這些親戚們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血緣關係了,所以即便是結婚,對於後代也是沒有多大影響的。
農村普遍認同五服就是九代人的說法,所以出五服也就是出了九代人的說法,並且對於出了五服外的親戚,一般家裡無論是有辦喪事還是嫁娶的事,都不會通知他們,畢竟關係方面已經非常疏遠了,也沒什麼必要的。
3樓:小黑馬看娛樂
五服就是五輩人,出了五服就是超過五輩人的關係。一般從第一代開始往下數,第二代人屬於二服內,到第五代人是五服,然後到了第六代人就可以說出了五服。
4樓:道道哥娛樂
親戚之間出了五福,就說明已經不是同一個高祖父了。
五福從簡單意義上來講,五福就是五輩人。比如說兄弟姐妹算是一輩人,你的父親、叔叔伯父算是第二輩人,爺爺算是第三輩人,曾祖父算是四輩人,高祖父第五輩人。在這五輩人之內的,都算是五福。
5樓:
什麼叫親戚出五服了?五服是幾輩人?回答如書:
親戚出五服指的是出了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這九代人。那麼從親戚關係上說,是屬於那種比較不親的親戚。再說說五服是幾輩人,五服在過去是進行喪禮時,不同的親戚不同的五種孝服。
現在五膠成了高祖、曾祖父、祖父、父親以及自己這五輩人。但實際上五服並不是五輩人,而是五代人算一服,所以五服差不多要到二十五代人啦。
6樓:你真的很好嗎
我個人的認知裡就是出了5代,這樣子的親屬就感覺沒那麼親了,我個人覺得五福就是出了五代的人。
什麼是五服,五服是指幾代人
7樓:匿名使用者
五服:斬衰三年,用極粗生麻布為喪服,不縫衣旁及下邊。
齊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縫衣旁及下邊。按服喪期限長短,齊衰又分齊衰三年、齊衰杖期(一年)、齊衰不杖期(不執杖,一年)、齊衰五月和齊衰三月五等。
大功九月,用粗熟布為喪服。
小功五月,用稍粗熟布為喪服。
緦麻三月,用稍細熟布為喪服。緦麻是最輕的服,表示邊緣親屬。
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親屬為袒免親,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從項中向前交於額上,又後繞於髻。
宋人車垓說此儀久廢,當時人的袒免親喪服是白闌縞巾;明、清時,素服,以尺布纏頭。同六世祖的親屬便是無服親了。故《禮記·大傳》雲:
「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
五服明顯是父權制下的產物,一切規制皆以男子為中心,表現出三大特點:
父母有別:父親方面的父黨為宗親,母親方面的母黨為外親。在父權社會中,只重宗親而不重外親。
宗親方面,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直系旁系,無不有服;外親方面,卻只對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表兄弟有服,且等級要低得多。
親疏有別:五服偏重父系,其輕重也主要用以體現父系宗親之間的親疏遠近。血緣愈近的服制愈重,反之則愈輕。
如同父兄弟重於同祖的從父兄弟,從父兄弟重於同曾祖的從祖兄弟,從祖兄弟重於同高祖的族兄弟。出了五服,便只有同姓之親,已無需為之服喪。
男女有別:五服所體現出的男女不平等十分明顯。如父母俱為生身之親,為父是斬衰三年,為母是齊衰三年,若父尚在世,則只能為母服齊衰杖期。
又如夫妻之間,妻為夫服最重之喪斬衰三年,夫為妻則只服齊衰杖期。
8樓:守護迷途
就是五代人,以同一父為開始,本代為第一代,往後推五代
9樓:匿名使用者
五服一般在農村是上5代是親兄弟還是有血緣關係的。
10樓:嗚嘎嘎
五服,指自己的輩分往上數四代,包括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一般指五代以內是有親緣關係,有人說出了五服就不再是親戚了。一般情況下除了五服就不用服喪禮,也就是不用披麻戴孝了。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人們常常說的親戚出五服了,這「五服」究竟是幾輩人?
11樓:文化話你知
五服是指以自己為中心,向上推五代,向下推五代。上推高祖、曾祖、祖父、父輩、自己,這算「五服」;下推五代是即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但由於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都是自己的直系後代,人們通常不會這麼去論,因此一般人所說的「五服」指的是往上推五代。
五服最開始的含義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這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裡,指的是中原王朝王城周圍的地域劃分,五百里劃一區,由近及遠分為甸服﹑侯服﹑綏服(也稱賓服)﹑要服和荒服。後指古代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最後指的是以親疏為差等的五種喪服,即謂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和自身五代。
我國封建社會是典型的父系社會,以父宗為重,也就是以父親家族那邊的嫡長子為重。自高祖至玄孫九代也就是本宗九族,不論是直系親戚還是旁系親戚,均稱為有服親戚,婚喪嫁娶等活動必須參加。尤其是葬禮,死為服喪。
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意思就是很根據血緣關係親疏不同,服喪的服制也不同,把親戚分為五等,由親至疏依次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出了五服就已經不存在任何親戚關係了,可以自由嫁娶。
但古代五服計算方式跟現代也有區別,我國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因此同父同母的即為一服,也就是所謂的「一母同胞」。同父不同母的則是二服;同祖父的是三服;同曾祖父的是四服;同高祖父就是五服。但近現代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再加上我國之前實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計劃生育」政策,除非是父親離婚另娶或者是喪偶再娶,不然一二服的界限基本不存在了。
因此現代人的五服實際上五服只有四代。從祖父開始向上,不再分別妻妾的子女。
12樓:墨墨天予
從高祖開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凡是血緣關係在這五代之內的都是親戚,即同出一個高祖的人都是親戚,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為五服。
13樓:察順馭
本來的五服指的是五種孝服,後來,五服也指代五輩人。 親屬關係超過五代,不再為之服喪,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14樓:阿木子香
常說的就是往上推五代,也就是自己、父輩、祖父、曾祖、高祖。
人常說五服。五服是幾輩呀?
15樓:bay再見青春
中國封建社會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
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禮記·喪服小記》所謂「上殺、下殺、旁殺」即此意。 4.謂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身五代。
本來的五服指的是五種孝服, 後來,五服也指代五輩人,比如在山東膠東半島一帶,有「五服之內為親」的說法,就是利用上面那句話,往上推五代,從高祖開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緣關係在這五代之內的都是親戚,即同出一個高祖的人都是親戚,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為五服。五服之後則沒有了親緣關係,也可以通婚。一般情況下,家裡有婚喪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內的人蔘加。
血緣關係中五服的計算方法:由於古代一夫多妻,因此,同父又同母的是一服,即所謂「同胞」、「一奶同胞」;同父不同母的是二服,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與賈環。同祖父的是三服,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與賈璉,同曾祖父的是四服,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與寧國府的賈珍;同高祖父的是五服。
現代實行一夫一妻制,除非父親離婚、喪偶後再婚再生育,一二服之間的區別通常消失,因此計算起來會令人困惑,錯以為五服就是五代,實際上五服只四代。從祖父開始向上,不再分別妻妾的子女。 另外,對於長輩及晚輩的稱呼實際上也是有相應的說法的。
由自己開始,上一輩為父親,父之父為祖,祖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由自己往下,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kun)孫,晜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耳孫。
農村說的沒出五服是指那五服,有人說一大家人出了五服就不親了,五服是哪五服?
中國封建社會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禮記 喪服小記 所謂 上殺 下殺 旁殺 即此意。服制按服喪期限及喪服粗...
中國古代最早規定準五服以制罪的法典是
五服是中國古代喪禮中為死去的親屬服喪的五種喪服,根據己身與死者的關係由親至疏依次為斬衰 齊衰 大功 小功 緦麻。準五服以制罪就是根據五服所表明的親疏尊卑關係來確定行為人的不同法律責任。西晉的 泰始律 首次在國家的基本法典中明確了 峻禮教之防,準五服以制罪 的原則。詳見 西晉定律第一次把 五服 制度納...
什麼是五維空間,什麼叫第五維空間?
多維空間早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前,就有黎曼討論過。近年,為了回答諸如空間結構之類的問題,發展起來超弦理論。在純理論的研究過程中發現,超弦理論只有在空間維度達到12維時才是自洽的。現在理論物理學家傾向於認為,高維空間是客觀實在,而不僅僅是數學假設。因為進化的關係,比如我們的南方古猿祖先不需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