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米格戰鬥機
午時是上午11點到下午1點,那麼一刻是15分鐘,午時一刻就是 11:15分。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合現代2小時),一時辰有八刻(一刻合現代15分鐘),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一盞茶有兩炷香(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現代30秒),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合現代5秒),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合現代0.5秒)。
擴充套件資料: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國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2樓:戀勞
午時是上午11點到下午1點,那麼一刻是15分鐘,午時一刻就是 11:15分。
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
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也無鬼做。
3樓:匿名使用者
午時是 上午11點到下午1點 那麼一刻是15分鐘 午時一刻就是 11點到下午1:15分
午時是幾點?午時一刻是幾點?
4樓:樹樹樹袋袋熊
午時指的是11:00-13:00。
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給一天內的氣象配了代表詞。如早晨因太陽出來而植物啟動了生長,所以這時辰別名為「木」。
到了中午太陽最旺盛,空氣中、土地裡灼熱,所以時辰別名為「火、金」和「火、土」。
下午5-7點最乾燥,果實糖份最充足,這時辰別名為「金」。到了深夜12點,環境一切冷靜,這時辰別名為「水」。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
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丑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餘的以此類推。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錶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小時」。
以後,隨著鐘錶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5樓:如之人兮
午時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古代計時法將一天一夜分為十二時辰,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為午時。亦泛指中午前後。
午時一刻就是 11點到下午1:15分
中國古代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今的兩小時。相傳是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具體劃分如下:
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
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
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
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
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
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
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
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
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
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
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午時三刻是幾點?一刻相當於幾分之一?
6樓:中綠凝
午時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點45分 午時是11~13時 一刻為15分,故三刻為45分 ...... 在字典裡的午時三刻只說了它是指12點,卻沒說幾分 於是再去找了找答案 看到以下解釋 : 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
(「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 「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系統單位,換算比較麻煩, 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 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 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 (以24小時制回答)午時三刻大約是11點45分。
以一日一百刻來計算的話可知午時三刻是11點43分12秒。 (一刻為14分鐘24秒,大約為15分鐘。)
午時三刻,太陽掛在天空**,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中國古代人們迷信的看法,認為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判決的法官、監斬的**、行刑的劊子手以及和他被處死有關聯的人員。
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現。這應該是古人習慣在「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點,這個時間,陽氣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說法中, 此時可以用旺盛的陽氣來沖淡殺人的陰氣。這應該是習慣上「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也許還有另一層意思。在「午時三刻」,人的精力最為蕭索,處於「伏枕」的邊緣,所以此刻處決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腦袋落地的瞬間,也許痛苦會減少很多。這樣看來,選擇這樣的時間來處決犯人,有體諒犯人的考慮。
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十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
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
7樓:學生線
中午的11:45,一刻相當於四分之一
8樓:love仲夜星辰
十一點四十五到十二點都是午時、一刻為十五分鐘
9樓:手機使用者
午時三刻就是現在的11點45分,古代每個時辰就是現在的2個小時,1刻也就是15分鐘
10樓:
午時是11~13點,午時三刻是正好午時與未時正中間,所以午時三刻應該是12點
11樓:猛龍過茳
11點45分
一刻為15分
古時是怎麼算時間?一刻是幾分?
12樓:
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也稱「時辰」。他們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並給每個時辰取名: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時辰從每日子時(相當於現在我們說的夜裡十一點鐘到一點鐘)開始,到亥時(相當於夜裡九點鐘到十一點鐘)結束。
古人說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半個時辰就是一個小時。
「刻」,這一時間概念源自於古代漏壺計時,一晝夜24小時為96刻,即一刻約15分鐘。「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1時45分。
古人把夜定為五個時辰,叫做「五更」或「五鼓」。夜從戌時(黃昏)開始,卯時結束。這樣一來,「三更」正好對應「夜半」,也就是所說的「三更半夜」。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先民為了生產生活的便利,發明了許多計時器具和計時方法,這些器具各有所長,分別應用於不同的場合。古代的計時儀器大致可以分為五種系統:日晷、漏刻、機械計時器、輪漏和木漏。
最早的計時儀器該算「土圭」,用「土圭」計時的時候,需將一根木杆立在地上,通過觀察日影的長短變化來估計時間。「日晷」則是更先進一步的計時儀器,晷盤上刻有24等分的刻度線,太陽照在晷盤中心的晷針上,晷針的影子就能在晷盤上指示出時刻。
此外,古人還用「水鍾」來計時,「水鍾」也稱滴漏、刻漏,是古人利用滴水的等時性原理,通過反覆實踐,而發明出的計時方法。古代白天或晴天時,可以用日晷來測時間,到了夜晚或陰天,就需要利用水鍾來計時了。
「水鍾」通常由播水壺、受水壺和分水壺三部分組成,使用時,需在受水壺的**插入一把銅尺,銅尺上刻有十二個時辰的刻度,銅尺的前面插入一根木刻浮箭,下面是浮舟,隨著受水壺內水量的增多,浮舟也隨之上升,浮箭就能在銅尺上指示出刻度時間。
夜時午時時幾點到幾點?
13樓:立定之虎闖天涯
晚12:00——2:59
14樓:江蘇強盾消防裝置****
子時du
23:zhi00~00:59
丑時1:dao00~2:回59
寅時3:00~4:59
卯時5:00~6:59辰時答
7:00~8:59
巳時9:00~10:59
午時11:00~12:59
未時13:00~14:59
申時15:00~16:59
酉時17:00~18:59
戌時19:00~20:59
亥時21:00~22:59
午時三刻是幾點幾分?午時是12點,未時是下午2點,那麼午時三刻是12點幾分還是1點幾分
15樓:釘鞋
古時一個時辰分八刻,即現在的15分鐘為一刻,那樣的話午時三刻-----即11:45 。
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古代一時是幾刻?一刻是十五分鐘麼?午時三刻是幾點?
16樓:初起雲尤丙
一時是現在馬上立刻的意思,一刻是十五分鐘,午時三刻是中午十二點四十五分
午時三刻是現代的幾點鐘?古代午時有哪些講究呢
午時三刻換算為現代應該是十一點四十五分。古代在唐代以後將十二時辰分為初 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指的就是午正三刻,這個時刻並非是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刻,而是接近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也就是十一點四十五分。古時候時間的計算方法採用十二時辰計時法,當時的古人並不採用數字進行記錄,而是選擇了子醜寅卯作為標記,又分別...
戌時是幾點戌時一刻是幾點
戌時是指晚上七點到晚上九點。別稱黃昏。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 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 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 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 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拓展資料 戌時 黃昏,又名日夕 日暮 日晚等 此時太陽已經...
立春是幾點幾分,今天立春是幾點幾分
2020年立春是02月04日,17 03 12,農曆2020年正月十一日,星期二 立春的由來及意義 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度。當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便稱為 一個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