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仕途經歷了幾次重大的挫折

2022-04-24 20:14:58 字數 4036 閱讀 2417

1樓:米格戰鬥機

3次。1,陶淵明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閒居。

2,,隆安二年(公元398年),陶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於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

一年後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錢溪使都。

3,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

關於陶淵明的經歷

2樓:

1、早年生活

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係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 ),父親是個「寄跡風雲,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蹟已不可考。

2、仕宦生涯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生路。《飲酒》其十:「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閒居」即是回憶他的遊宦生涯。

3、隱居生活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於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於成熟的時期。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並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淵明卒於潯陽。

3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352~427),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詩人和優秀的思想家。他大致生活於東晉末期,本名淵明,字元亮,入宋後更名為潛,柴桑縣(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公元304年西晉把廬江的潯陽縣和武昌的柴桑縣合起來建為潯陽郡,屬江州。

412年後,柴桑城成為江州和潯陽郡的治所所在。陶淵明的故里在柴桑城附近,他的青少年時代就在家鄉柴桑度過。柴桑一帶風景優美,東臨彭蠡湖(今鄱陽湖),北面是長江,南有廬山。

陶淵明家距離廬山很近,大概走二十多里路就可以到了。沈約編撰的《宋書》說陶淵明「元嘉四年卒,時年六十三」,這種享年六十三歲說肯定是錯誤的。

陶淵明出生在一個已經有些沒落的仕宦家庭。他的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封長沙郡公,是東晉歷史上一位聲名赫赫的人物,後來的許多時代裡,他也常被人們置於中國古代著名將領之列。陶淵明的祖父做過武昌太守,父親可能並未出仕過,而且在陶淵明八歲的時候就死了,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第四個女兒。

到陶淵明時,家境已衰落,所以陶淵明從小起很多時候家中是比較貧窮的。在大概陶淵明三十幾歲以前有段時間,東晉有過就東晉的整個歷史而言算是相當好的一個時期。陶淵明此前這樣的生活經歷,對陶淵明後來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有很深的影響。

陶淵明的一生大致是處於中國歷史上一個相當黑暗的時期。當時江淮以北仍然為異族侵佔,佔領北方的那些外來民族經常發動對南方的騷擾和進攻。而東晉也有幾次發動了試圖收復北方的軍事行動,但總的來說是不成功的。

在大多數時候南北方都處於軍事對峙的狀態。而東晉王朝內部往往矛盾重重,豪門世族和朝廷官吏日趨腐敗,各地軍閥為了私利往往互相攻伐殘殺。幾次大的內亂也使整個東晉朝廷狼狽不堪,不少地方人民流離失所。

而陶淵明的家鄉江州潯陽,是地處三江之口的軍事要衝,連年的征戰,給這一地區造成了更為慘重的破壞。陶淵明成年以後的很多時間裡,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戰亂不已的時代。

青少年時的陶淵明是勤奮的,有遠大的抱負和政治理想。應該說,陶淵明不僅有政治上的遠大理想,也有些政治才幹和政治上的遠見。但是,也就像他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經歷的許多人一樣,他的性格不是很果決強韌的,也比較缺乏處世的圓通。

他棄官歸隱後結交的好友顏延之說他是「在眾不失其寡,處言愈見其默」,一個總是有些孤獨而常常偏於沉默的形象。這雖然是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後來老年的陶淵明瞭,但是也可以由此猜想,而陶淵明作品中對自己的描述也可以作為佐證,早年的陶淵明也是性格有些偏於內向和沉默而有些孤獨的。

大約二十歲多點,陶淵明初進仕途。二十九歲時任江州祭酒,任江州祭酒沒多長時間陶淵明就主動辭職回家了,具體是什麼原因現在並不清楚,可能因為那時江州的吏治頗為腐敗,也可能還有人事關係的複雜。州里後來又幾次招他去任職,其中一次是任主簿,陶淵明全都拒絕了。

在陶淵明大約四十歲多點的時候,一個機遇來臨了。究竟是什麼樣的機遇,我們現在不知道,只知道這一次陶淵明是懷著很大的希望,出仕的地方是東晉的東部,即使不是建康,也是距離建康不遠距離東海較近的地方。這次出仕時間也很短,是不久就遇到了變故,稍後陶淵明比較主動結束了這次出仕,返回家鄉。

大概是隆安四年(398年),49歲的陶淵明去到桓玄處任職,曾任鎮軍參軍,因為陶、桓兩族都是在荊州江州一帶有影響的士族,彼此是有些關係的。桓溫和王謝等族的人物相比要算是趨於務實的,而陶侃則更是如此,這或者也能成為陶、桓兩族比較接近的一個原因。並且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是桓玄的父親桓溫相當器重的屬下,而桓玄也是為當時士人比較看好的**人物。

不過從陶淵明這一時期的作品看,他在桓玄處任職本來也未抱有多大希望,桓玄歸根到底也就是擁兵自重的軍閥,這時期東晉的政局仍然混亂而黑暗。隆安五年(401年)冬,50歲的陶淵明由於母親病逝丁憂回鄉。

就在陶淵明居喪在家的兩年裡,桓玄先是打敗了晉朝討伐他的部隊,接著進佔建康,而且很快就篡晉稱帝,立國號為楚。桓玄這樣快就稱帝自立,在政治上顯然是一個重大的錯誤。不久,北府軍一系的將領劉裕等人起兵反對桓玄,本來的兵力極其有限的劉裕等人竟然很快便有所發展並迅速擊敗了桓玄的部隊。

既缺乏政治遠見也缺少高明的軍事才能的桓玄匆匆從建康退回荊州。

此後不久,在這場戰亂還未結束時,居喪期滿的陶淵明去做了劉裕集團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江州刺史建威將軍劉敬宣(劉裕原來的上司北府軍重要將領劉牢之之子)的參軍,就是《宋書》說的建威參軍。

陶淵明在劉敬宣那裡任參軍大概也就幾個月,因為劉敬宣和東晉當時一位重要將領劉毅的矛盾,劉毅抓住劉敬宣父親劉牢之曾經倒向桓玄背棄朝廷的事不放,劉敬宣就自己主動退步,辭去了江州刺史這個重要職位,他任用的陶淵明也就順理成章跟著辭去了官職。此後,陶淵明因為家貧,就通過他的家叔陶夔的關係獲得了離家不遠的潯陽郡彭澤縣縣令的職務。

現實政治的黑暗,官場上性格的清正寡合,幾番出仕遭遇的挫折,對仕途的比較厭倦,再加上覺得前途可能存在危險——事實上劉裕不久對桓玄集團中的人員,採取了普遍而殘酷的清洗。終於,就在彭澤縣令任上,陶淵明徹底退出了現實政治,辭官歸隱田園,從此再不出仕。之後,他成為中國古代繼屈原之後又一個偉大的詩人——一位可以卓然屹立於世界文學史偉大詩人之列而毫無遜色的詩人;以及古代中國一個極優秀的思想家——一位能夠在人類思想史上站有一席之地的優秀思想家。

簡略說明陶淵明的人生經歷

4樓:匿名使用者

晉宋時期文學家。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陶侃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讚賞外祖孟嘉的沖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

前期(41歲以前),他渴望進取,渴望幹一番事業,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軍參軍、彭澤令,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於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時官時隱,舉棋不定。後期(41歲以後),陶淵明因時局動盪,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

義熙四年,即歸隱後第二年,他家鄉遭焚,生活陷入極端貧困,但他安貧樂道;義熙末年,朝廷徵他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濟勸他出山,他守節不仕。這個時期起主導作用的顯然是道家思想。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哪幾次重大挫折?原因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嘿嘿,一群孩子、鬱悶吧,都來山東理工、這裡你們都能抄哥的、、

6樓:啊橡膠不辣

還有初期的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

7樓:匿名使用者

第5次反圍剿失敗左傾

8樓:山野狂人

我靠 都是安理工的啊

手機一共經歷了幾次重要的演變

1983年摩托羅拉推出dynatac8000x,此機售價為3995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w,按現在物價來算你得買80個腎,但僅回僅只能用於通答話且時間為半小時,名副其實的富人vip專機。黑白屏手機 1988年,摩托羅拉3200上市,配置一塊支援雙行單色顯示的螢幕,是第一批進入中國的 大哥大 雖然通話效果...

你談過幾次戀愛?第幾次的最難忘?有哪些經歷一下

一共談過三次戀愛,就讓我難受的很,是最後一次,之前的兩次都是年紀還小的時候不懂事,但後一次真的讓我刻骨銘心。我談過兩次戀愛,首次最難忘,我一直記得我們週末一起在咖啡廳一起寫作業的情景,每次想到那情景都能觸動我的淚腺。談過大概3次。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我在上海工作,他在無錫,週末休息去見他,錯過了班車...

陶淵明的詩有什麼特點,表達了什麼感情。

1 山水田園詩派。他著名的作品還有哪些呢?停雲並序 時運並序 榮木並序 贈長沙公族祖並序 酬丁柴桑 答龐參軍並序 勸農 命子 歸鳥 他寫詩的特點是什麼?陶淵明詩歌和其為人一樣,自然率真,直接抒發自己的內心想法,想當官就當,想歸隱就歸隱,貧困的時候可以上門去乞討,富足的時候會準備豐盛去迎客,古往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