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遠離一切不善法
佛:無上正等正覺,能自覺能覺他,是至高無上的,一切諸佛等同無異。
菩薩:發過真實菩提心者,就是修行慈悲喜捨、六度波羅密。
羅漢果:
○初果須陀洹:稱入流,入聖人法性流,逆凡夫流,對外境六塵即是色、聲、香、味、觸、法有定力不動搖,初果境界。還要受七番生死。見道位。
○二果斯陀含:稱一來,假如不再向前修行,還要再受一次生死,再來一次人間,故為一來果。修道位。
○三果阿那含:稱不來,不再欲界受生死。修道位。
○四果阿羅漢:無學位,不需要再學生,了盡生死,神通變化不可思議,微妙難言。有五眼六通。
四果阿羅漢有神通的關係,所以在佛教裡為四聖之一:佛、菩薩、緣覺、聲聞(阿羅漢)。但四果阿羅漢只斷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還未斷:
●分段生死:每個人各有一身形,身形皆分別,壽命皆有限。
●變易生死:在心念裡,前念滅,後念生,後念滅,後後念又生,念念生滅遷變不止。
□而菩薩已斷變易生死。
十界論:六道和四聖:
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稱為六道,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稱為四聖。
四果阿羅漢在第七界,菩薩在第九界。
2樓:潛川如斯
嚴格的說,應該是四個果位,羅漢(緣覺、聲聞)、菩薩、佛。我聽過一位高僧曾用最簡單的比方來說,人生修行最大的障礙是執著心、分別心和妄想心,羅漢去除了執著心,但是仍然有分別心和妄想心;菩薩則去除了執著心和分別心,但仍然有妄想心;而佛才是真正達到沒有執著心、分別心和妄想心的地步。——這應該算是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吧。
3樓:匿名使用者
jin_hongwei已經闡述的很好很詳細了。 補充下個人觀點: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發什麼願,證什麼果。果本無二,因有分別。而佛陀的教義是斷因果,了輪迴。
證至無因無果,證至住無所住。以無為因,方得無果。
4樓:匿名使用者
一種是水果,一種是茶
5樓:安然幸福管理
告訴汝等又怎麼了?我們只是在想,我們努力好好實行,我們也會有得,不要想太多,要多實行,天天平安就是福報呀,希望可以幫到你!
佛家的阿羅漢果位與菩薩果位的區別
6樓:留妙雙
阿羅漢,是依照佛的教導修習四聖諦,脫離生死輪迴達到涅槃的聖者。菩薩既是已經「覺悟的眾生」,又是以覺悟他人為己任的有情。小乘是專修解脫道的,大乘是修菩薩道的。
菩薩道是人天道及解脫道的相加,也就是說,解脫生死而仍不離生死,以便隨類化度有緣的眾生者,便是大乘的菩薩道。
解脫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羅漢,是小乘聖人,不願來度眾生,不能稱為菩薩,也不能成佛。唯有菩薩道,才是大乘或一乘的不共法,
如果要成佛,必須要行菩薩道,菩薩道的主要法門是六度法:佈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持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忍辱——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精進——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禪定——心攝一境、不動不搖;智慧——清明朗澈、自照照人,三聚戒「無一淨戒不持,無一善法不修,無一眾生不度」。從最初發厭離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經過三大阿僧劫,便可達到成佛的目的。
大乘的菩薩道,只有菩薩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稱為一乘。
怎麼證得阿羅漢果
阿含經 上詳抄細地講解了怎bai樣證阿羅漢果的方法du和修行次第。zhi其中最最根本的,就 dao 戒 定 慧 三學。戒 從受持五戒開始,進一步可以出家受持沙彌戒 再進一步受持比丘戒。定 學習打坐禪定。慧 學習佛經,學習佛祖教導的智慧。通過上述修習,斷除了 見思惑 就是完全斷除了貪 嗔 痴的心理和行...
羅漢果的作用,羅漢果的功效
羅漢果的功效 羅漢果味甘性涼,歸肺 大腸經,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於肺熱或肺燥咳嗽,百日咳及暑熱傷津口渴等,此外還 羅漢果有潤腸通便的功效。羅漢果確實有清熱潤肺的功效,但中醫文獻中未記載羅漢果有養陰之功效,也無要回避何種食物的記載。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羅漢果含一種比蔗糖甜300倍的甜味素,但...
羅漢果的用途,羅漢果有什麼用途?
為葫蘆科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植物,羅漢果的果實,又名漢果 拉漢果 青皮果 羅晃子 假苦瓜等。羅漢果可鮮吃,但常烘乾儲存,是一種風味獨特的乾果。羅漢果形似雞卵,皮熟鮮果外皮呈綠色,經炭火烘乾後成褐紅色,有光澤,殘留少許茸毛,乾果皮薄而脆,果實表面呈黃白色,質鬆軟,似海綿狀。羅漢果含豐富的維生素c 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