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和小品分別起源於何時何處,是誰創造的

2022-05-01 07:00:40 字數 2826 閱讀 2002

1樓:匿名使用者

相聲藝術,北京盛行較早,最初是設一步帳,一人坐於帳內,學獸叫、鳥叫以及各種單獨的聲音,聽眾在帳外圍聽。後來把它綜合起來,摻進一個故事,成為較有系統的聲音。這叫做「暗相聲」。

像當時一般流行的《醉鬼還家》、《五子鬧學》等,就是最顯著的例子。《醉鬼還家》段子表演情況如下:忽聽見帳內好像有一人在走動,接著打門聲、開門聲、小兒哭聲、夫妻吵架聲、摔碗聲、鼾睡聲,依次而至。

聽眾捧腹大笑。再後,把帳子去掉,在地上拜一長桌,一人立於桌後,學各省方言以及各行各業的叫賣聲。這就叫做「明相聲」。

據我所知,咸豐年間,北京有一朱紹文先生(別號「窮不怕」),是最早說相聲的人。他八十多歲時,我才十來歲,猶及得見。他原來是學京戲的,唱小花臉。

後來因為照清朝規矩,不是天天能唱戲的,如齋日(祭天、祭地之日)、辰日(皇帝、皇后、太后之忌日),都必須停止動響器,當然更不能唱了。這些日子總算起來,每年多至

五、六十天,各戲園就得一律停演。若趕上所謂「國孝」(即皇帝、皇后、太后死了),便要規定二十七個月不準唱戲。我本人趕上過光緒、西太后的國孝,雖說是縮減了,但還須百日不準動響器。

百日後,不準化裝唱戲,馬鞭子只許用青、藍、白三色,不準用紅的。這麼一來唱戲的就失業了。朱先生想出一個辦法,拿白沙子撒地作字,以吸引觀眾。

等到大家聚攏之後,他就在甬路旁邊,手拿竹板(不禁止)兩塊作響器,唱幾段小花臉數板,再說幾段小故事,要錢。他還研究好了幾個小段子,如:「勃勃名」、「百鳥名」、「百獸名」、「百蟲名」、「青菜名」、「京戲名」等。

另外,又自己編了五訴功——「胡不剌訴功」、「堆子兵訴功」、「棒子麵訴功」、「夏布褂訴功」、「廚子訴功」;兩本小書——《千字文》、《百家姓》等。這樣他就繪聲繪影地說起來了,很受群眾歡迎。以後他又把京戲中《背娃入府》、《一匹布》、《打沙鍋》等戲的內容,改編成小故事,在街頭演唱,生意更加好了。

於是每遇見辰、齋等日,他就以相聲補缺,到咸豐國孝時,即正式以說相聲為生了。國孝後,戲班再邀他去唱戲,均行謝絕。以後又帶徒弟,即創出了這一行。

2樓:匿名使用者

說是戰國就有的,說笑話老祖先老緞子裡說是漢代東方朔。真正說相聲的是八角鼓藝人張三祿

3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最早的形式是以走街串巷買東西的貨郎!!

相聲起源於北京,流行於全國各地。 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

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變而來的。到了晚精年代,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主要用北京話講,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方言相聲」。

相聲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小品呢?

4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在2023年,央視要搞春晚,總導演黃一鶴考慮要為晚會寫首結束曲,就請了著名詞作家喬羽和著名曲作家王酩聯手專門為春節聯歡晚會創作,黃導指定由我來唱,王酩便根據我的演唱風格譜寫旋律,然後進棚錄音,也就兩次,就錄成了,當時覺得很簡單,並不複雜,所以說能夠流傳的,總有通俗易懂這樣的要素。」李谷一說起當年的情景,還是壓抑不住興奮的情緒。「只是這麼一唱,就唱了二十多年,雖然我還有其它很多歌曲,但觀眾總是要我每場必唱《難忘今宵》,算下來,二十多年我唱了起碼近千遍了」。

她說,當年她的李谷一演唱、喬羽作詞、王酩作曲的《難忘今宵》也成為了以後春晚的固定結束曲。可以說,這一屆的春晚是已經比較成熟了,特別是小品和相聲的出現,讓接下來的春晚有了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物件。 唱法還是有不少人質疑的,如果不是黃導的堅持,也許就不會有這個作品了。

由李谷一演唱、喬羽作詞、王酩作曲的《難忘今宵》也成為了以後春晚的固定結束曲。可以說,這一屆的春晚是已經比較成熟了,特別是小品和相聲的出現,讓接下來的春晚有了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物件。

5樓:匿名使用者

相聲的起源確實不好說,可以說是有中國話就有了,因為以對話為表現形式,以搞笑幽默為目的,就可以稱之相聲。如今的相聲界以清末藝人窮不怕為開山祖,因為是以他為代表的一代藝人奠定了相聲的表演形式,並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完整的藝術形式傳承下來,所以說相聲可以說是在清末「創立」的。

小品就很明確了,2023年在**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兩個話劇演員以相聲為基礎,綜合了舞臺話劇的表演模式,推出了第一個小品《吃麵條》,而產生小品,這兩個人就是陳佩斯、朱時茂。

相聲和小品的**?

6樓:延頌

小品是相聲的一個分支,解放前叫笑劇。德雲社演過《打麵缸》,就是笑劇。

關於法律的相聲和小品

相聲起源於何處?天津麼?

7樓:賀小亠

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

相聲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變而來的。到了晚清年代,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主要用北京話講,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方言相聲」。

2023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天津師範大學為相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搞笑的綜藝節目有哪些放的是小品和相聲

8樓:標榜孤傲攜誰隱

《笑聲傳奇》, 超級好看,蔡明,絕了。還有很多特別棒的新人,讓人認識了賈冰,相聲新勢力。相聲新勢力在這期裡發揮超棒,出現了天雷滾滾,這個超級好的段子。

《歡樂喜劇人第四季》郭陽郭亮的表現亮眼,每一個都特別棒,賈冰也超級棒。很好看,很搞笑。

9樓:治黃河工

安徽衛視《超級笑星》一二季均已終結(ps:第二季好無聊)東方衛視《笑傲江湖》

浙江衛視《中國喜劇星》

湖北衛視《我為喜劇狂》第一季已終結,第二季正在播出

詞起源於何時,中國起源於何時?

詞的全稱叫曲子詞,簡稱詞。由於按照曲來歌唱,又叫倚聲 樂府。還由於句式長短不一,也叫長短句。比如辛棄疾的詞集叫 稼軒長短句 早期的詞多是 五 七言詩變來的,因此,還有個別名叫詩餘。南宋王灼的 碧雞漫志 他說 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郭茂倩編的 樂府詩集 他把隋煬帝和王胄作的 紀遼東 列為 近代...

重陽節起源於何時,重陽節起源於何時?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 楚詞 中已提到了。屈原的 遠遊 裡寫道 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這裡的 重陽 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 九日與鍾繇書 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晉代...

中國起源於何時,“中國”一詞最初起源於什麼時候?

起源於華夏文明。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 何尊 銘文中的 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 同時又以 華夏 中華 中夏 中原 諸夏 諸華 神州 九州 海內 等的代稱出現。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 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 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 中華民族 又自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