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是什麼意思

2022-05-25 08:22:01 字數 5748 閱讀 7129

1樓:煩惱即菩提

金剛經中有很多這樣的句式,用老子的話解釋就是,「名可名,非常名」。

2樓:漢唐未央

眾生這個名稱,也不過是一個符號,本來不存在。呵呵,很多東西,特別是般若,只能意會,沒法言說,所以只能拈花微笑,以心印心,佛曰不可說。

3樓:恩德舍慧

眾生所以為眾生是沒有接觸到佛法迷失了本性。如來說非眾生。是說眾生本來是佛。像喝醉了酒一樣。顛倒是非找不到原來的自己了。所以起名叫眾生。阿彌陀佛

4樓:山東**

該段是這樣解釋的:什麼叫眾生呢?佛所說的眾生,四大本空,五陰無我,沒有一個眾生,不可得,方便說叫眾生。(慧律法師解釋)

解釋不要自我理解,這樣就會得千萬結果。開悟的高僧大德解釋如點石成金,沒開悟的解釋如隔靴搔癢。

5樓:這眼前便是奇蹟

為什麼呢?須菩提。一般說的「眾生」,如來說不是真的有眾生這回事,只是有這個眾生的名字。

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本來具足圓滿的佛性,

本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本來安住首楞嚴大定之中

所以,本來沒有眾生這回事

只是我們用妄想心來分別,建立了很多雜亂的觀念就迷失在紛亂的永珍之中,

誤以為自己是眾生,有生死

6樓:曹典之

眾生的本質並不是眾生,可以這樣理解

7樓:匿名使用者

禪宗學習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佛教中的菩提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就是

覺悟的意思。

佛教修行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解脫,也就是解脫生死輪迴,二是菩提,也就是覺悟,也就是智慧。

但是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大小乘的覺悟,也就是智慧有較大的區別,大乘的覺悟要遠遠大於小乘的覺悟。

小乘的覺悟主要是四聖諦與十二因緣。在37道品中的「七菩提分」就是小乘覺悟的內容。

大乘的覺悟遠遠大於小乘。大乘追求的是佛的境界,到成佛之時能得一切種智,無所不知,而小乘追求的是阿羅漢的境界,所獲得的是一切智,只是見到真心的總相而已,還見不到真心的妙用。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

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9樓:容春買子

你好!菩提,是梵語音譯,是覺悟、智慧、知識、道路的意思,廣義講是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的智慧。因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道,菩提即為覺悟,成就佛果之意。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10樓:檀清安侯嬋

菩提子在佛門中意義廣大,是聖物,具有非凡的加持力。大多用於念珠等物,根據文殊師利菩薩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中記載,念珠的材質不同功德便不相同,其中最殊勝的則是菩提子,經中提到若帶菩提子材質的念珠,時時戴在身邊,不管你做什麼均有無量功德。

原文是這樣說的:若用菩提子為數珠者。或時掏念或但手持。

誦數一遍其福無量不可算計難可校量。若欲願生諸佛淨土者。應當依法受持此珠。

曼殊室利菩薩言。菩提子者。若復有人手持此菩提珠。

不能依法念誦佛名及陀羅尼。但能手持隨身。行住坐臥所出言說若善若惡。

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諸佛誦咒無異。獲福無量。

難得的是此經中還開示了念珠如法的數目,不同材質念珠的功德。總之一句話,菩提子是諸佛加持印證的聖物,是使眾生解脫煩惱憂愁的方便法。

阿彌陀佛。

11樓:勾蘭英蔚嬋

佛家「菩提」一詞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涅盤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之智慧。

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有關佛之菩提,據大智度論卷五十三載,有五種:

(一)發心菩提,謂十信菩薩發心求菩提,其心則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謂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階位之菩薩行諸波羅蜜,制伏煩惱,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淨,即所謂般若波羅蜜相。

(四)出到菩提,謂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等三階位之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亦不執著般若波羅蜜,滅除繫縛之煩惱,出離三界,到薩婆若(一切智),故稱出到菩提。

(五)無上菩提,謂等覺妙覺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覺智。

以上合稱五種菩提。又法華經論卷下於佛之法、報、應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報佛菩提(報身菩提)與應佛菩提(應身菩提)等三種菩提。

大乘義章卷十八區分無上菩提為方便菩提與性淨菩提兩種。此外,三菩提亦為天台宗之十種三法之一,即:

(一)實相菩提,又作無上菩提。悟實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實智菩提,又作清淨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眾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與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無別

據往生淨土論載,遠離:(一)執著自我,(二)不欲令一切眾生得安穩,(三)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種與菩提門相違之法。稱為三遠離心或三種離菩提障。

同書又列舉三清淨心:(一)不為自己求安樂(無染清淨心),(二)除眾生苦而令其安樂(安清淨心),(三)令眾生赴菩提而予其永遠之樂(樂清淨心)。是為三種隨順菩提門法之心。

以上皆須依賴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門始可令遠離或生起。

又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稱作菩提薩埵,略稱菩薩。求無上菩提之心,稱作無上菩提心、無上道意或菩提心。順趣菩提三十七種之行品,稱菩提分法。

佛成道之處所,稱為菩提道場、菩提場,其道場樹稱菩提樹。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稱為增上菩提。結講唸佛,廣祈眾生增進佛道,稱為菩提講。

檀那所屬之寺院,稱為菩提寺、菩提所。[菩薩地持經卷三無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經卷二十

二、菩提心經卷

一、舊華嚴經卷三十

八、卷五十

二、新華嚴經卷七

十、維摩經卷上、大寶積經卷

一、卷二十

七、大智度論卷四十

四、成唯識論卷一]

12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的意思是覺有情。有情指有情眾生。有情眾生覺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是為菩薩。

菩薩為利益有情眾生,發心救度,令眾生出離苦海,早日覺悟佛理。

菩薩道即是自利利他。

13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自性,如來藏,大圓鏡智,法身佛。都是指生命生死的本性根源。菩提道即解脫生死。菩提,就是現在講的生命之謎。產生智慧生命活動的根源。佛教的最終目的就是(了生死)。

14樓:頓金生才癸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譯音,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意即:能覺知一切「真理」,並能如實了知一切事物,從而達到無所不知的一種智慧,是佛之覺行圓滿的無上智慧。

《大智度論》言:「惟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乘菩薩行的全部內容就在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語anuttara-samyak-sam!bodhi,巴利語anuttara-samma^sambodhi之音譯。略稱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

意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遍知。『阿耨多羅』意譯為『無上』,『三藐三菩提』意譯為『正遍知』。乃佛陀所覺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圓滿之意。

以其所悟之道為至高,故稱無上;以其道周遍而無所不包,故稱正遍知。大乘菩薩行之全部內容,即在成就此種覺悟。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譯為『無上正真道意』

15樓:定玉枝裴寅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16樓:土匪也瘋狂

你所指稱的菩提應該是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詞簡稱來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菩提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17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說,菩提就是覺道、開悟的意思。

菩提子專門是佛教用的?其他宗教的帶是不是不好?

18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現在更多的是文玩的意義,雖然說起始於佛教的念珠,看你自己怎麼看,你願意當宗教的東西,那就是宗教的,你當文玩,那就是文玩,無禁忌。

"菩提樹"在佛教中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佛教菩提樹可以在北方栽種嗎?

19樓:青蓮荷花藕

印度是熱帶,不知道在北方能夠栽種嗎?

20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樹在現代有嗎???有資料發給我個嗎

21樓:天雪地靈

恐怕不能。好像沒見過北方有。

22樓:

星月菩提是歸道教還是佛教?

23樓:大愚若智

星月菩提是歸佛教。

星月菩提是一種宗教用品,菩提是梵語bodhi的音譯,本為熱帶植物黃藤的種子,多生長於印度中部,馬來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南部等。因其經過修型打磨成珠後,原本種子胚芽的位置形成圓形孔洞,周圍黑點如繁星密佈,呈眾星捧月之勢,故得名星月菩提。

星月菩提子佛珠不但有成就菩提的深刻含義,還有辟邪的作用,佩戴星月菩提子佛珠能增長智慧,去除煩惱。《安樂集上》記載:「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

」星月菩提子均為天然植物籽種,剛把玩的新珠子不可與水接觸(浸水會導致脫皮、褪色、開裂和發漲),等把玩一段時間後,珠子的質地更加堅硬,才方可碰水(建議不要浸入水中)。

顆數的含義:

1080顆:表示十界各有108種煩惱,合成1080種煩惱,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

108顆:108顆是最為常見的數目,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斷除108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

54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54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42顆:表示菩薩修行中的42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等覺和妙絕。

36顆:36顆是108顆的精簡版本,主要是為了便於攜帶,也傳達了以小見大、化繁為簡的奧妙哲理。

27顆:每一顆串珠代表一位佛學聖者,合計為佛家27聖賢,源於小乘派系中「四向四果」之論。

21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共21個位次。

18顆:俗稱十八子,「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14顆: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14種無畏的功德。

24樓:匿名使用者

一種植物種子而已(只不過菩提二字源於佛教),用之於道是道;用之於佛是佛。打個比方,一張紙是屬於道教還是佛教?印了道經是道教,印了佛經是佛教。

星月菩提,為熱帶植物黃藤的種子。因其經過修型打磨成珠後,原本種子胚芽的位置形成圓形孔洞,周圍黑點如繁星密佈,呈眾星捧月之勢,故得名星月菩提。

西遊記當中的菩提祖師的原型是須菩提尊者您

有兩個疑點 第一,菩提祖師的法力至少與如來齊平,如來曾說自己普閱周天之事,普識周天之物,然菩提祖師曾在自己眼皮底下傳教,如來居然不知,而須菩提尊者法力應在如來之下 第二,菩提祖師懂得道教的法術,而須菩提尊者是佛教中人,不應懂得道教法術。名字相近不應該就是同一人,比如無支祁,在 西遊雜劇記 中是通天大...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這段我沒理解,能講解一下嗎

佛問 須菩提 在你看來,須陀洹能夠有這樣的念頭 我已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嗎?須菩提回答說 不可,世尊。為什麼呢?須陀洹雖然說已脫六凡境界,初入聖者之流,從而名叫入流,但也正困為其已入流,已斷除了對三界一切境界的錯誤見解,心無所取,所以,實際上他是無所而入的。具體講,既不入眼睛可見的大小形狀 不同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