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金文和石鼓文在時間上哪個更早,都是屬於篆書嗎,還有請問大小篆的區別

2022-05-26 23:09:48 字數 5070 閱讀 8716

1樓:匿名使用者

金文更早些,屬於小篆系列,介於甲骨文和小篆之間;

石鼓文屬於大篆,在金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金文是刻鑄在各種青銅器上的銘文,古代稱銅為金,故稱「金文」;又因為青銅器主要有名鍾、 兩大類,所以金文又稱「鍾 文」。金文與甲骨文一脈相承,其形體國時因地而異。商 代金文與甲骨文相似,如《戊嗣子 》等。

西周金文,由於當時青銅器鑄制技術的進步,加上書寫者刻意求工,字形漸趨穩定、工整;點畫轉粗壯;結體凝重渾穆;行款疏密 有致,嚴整規矩,如《毛公 》,《散氏盤》等。至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金文、楚金文,秦金文,又有各有不同的風格。金文是研究我國文字和習以為常支發展的重要資料,我們可以由此窺見甲骨文逐漸向小篆演變的痕跡。

春秋戰國時,書風日趨詭變,文字異形,風格不一。其風的書作最為後人稱道的是《石鼓文》。據考,石鼓文是戰國時代秦國的石刻字,為我國現存的「石刻之祖」,一般認為它就是籀文,屬大篆的範疇。

古鼓共有十個,每個石鼓上面刻有一首四言詩,記述秦國國君遊獵的情況,幫又稱為「獵碣」。石鼓文筆法圓勁挺拔,結構方正謹嚴,排列整齊,氣韻諄厚,既儲存了金文中繁複的痕跡,又帶有很大的裝飾性,在書法上已初備了小篆的基本特徵。石鼓文自從唐初在陝西翔縣被發現後,為歷代的書法家所推崇和借鑑,影響深遠,充分顯示了它強盛的藝術活力。

郭沫若說:「有意識地把文字作為藝術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藝術化和裝飾化,是春為時代的末期開始的。這是文字向書法的發展,達到了有意識的階段。

」(《古代文字之辨證的發展》)

綜上所述,先秦為中國文字、書代的創始期。這一歷史時期,漢字從仰韶文化期的陶器符號,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等階段,演變發展到戰國石鼓文已經成熟,書法藝術也在它的實用中逐步形成。

2樓:血族

樓上抄了那麼資料自己都沒弄明白吧。金文較石鼓文更早,石鼓文更接近小篆。狹義的篆書指小篆,廣義上指大篆與小篆總和。

而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即小篆之前文字通稱大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均屬於大篆。大篆偏向於象形、圖畫、偏旁部首系統不完整或沒有;小篆偏向於符號,已有較完整的偏旁部首系統。

石鼓文,金文,篆書他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3樓:學院派魚多多

一、主要使用年代不同:

1、石鼓文,是先秦時期的文字。

2、金文,是殷周時期的文字。

3、篆書,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

二、承載文字的器具不同:

1、石鼓文,為我國最古老的石刻,器具為刻有籀文的鼓形石。

2、金文,是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器具為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

3、篆書,小篆由於是官書,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如記功刻石、叔量詔版、兵虎符之類。

三、文字特徵不同:

1、石鼓文,其書法字型多取長方形,體勢整肅,端莊凝重,筆力穩健,石與形,詩與字渾然一體,充滿古樸雄渾之美。

2、金文,字數不多,字型瘦長,筆道遒勁雄美,行氣疏密有致,結構嚴謹,情勢凝重,各有風韻。有兩種風格,一種是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起止多露鋒芒,間有肥筆,另一種則是運筆有力,形體瘦筋,筆劃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鋒芒。

3、篆書,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基本特徵:字形修長、而且緊畫、向下引伸,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

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

4樓:

石鼓文和金文分別是大篆的一種,大篆之後為小篆,大篆和小篆統稱為篆書。

5樓:匿名使用者

由央視歷時兩年傾力打造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於2023年12月3日正式與觀眾見面,九大國家級博物館館長攜藏品悉數亮相。在第一期節目中,由梁家輝「守護」的「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登場後,不少觀眾表示印象深刻。文化類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火了,石鼓火了,朋友圈呈現刷屏之勢。

這件其貌不揚的器物身上,究竟蘊藏著怎麼樣的祕密呢?這件陝西文物有何神奇之處,從而引起如此之多的人的關注,我們來一**竟。(梁家輝作為國寶守護人講述石鼓的前世今生)

(石鼓作為陝西館代表在《國家寶藏》亮相)從陝西到北京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我國文物史上出現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發現。在史稱「陳倉北阪」的今天陝西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石嘴頭村的石鼓山上,人們發現了沉寂一千多年的十面花崗岩巨石。每面不很規則,其形制大致相近。

每塊石頭上都精心篆刻了一首四言詩。因為石形如鼓,故謂之「石鼓」,上面的文字則被稱為「石鼓文」。

這樣一件國寶重器卻歷經磨難,「安史之亂」期間,唐王朝在戰火中風雨飄搖,在雍城躲避戰禍的唐肅宗還曾責令**將石鼓運到雍城城南,供駐紮的文武百官賞玩。後來,隨著戰亂逼近雍城,石鼓又被倉促移至荒野,掩埋起來。到了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有關部門採納了韓愈的建議,石鼓被移到了鳳翔文廟。

石鼓重新出世,已是蝕跡斑斑,石鼓上的字跡殘缺不全,引得無數名家學者為之慨嘆。更可惜的是,由於一直被棄於荒野,其中一面石鼓「乍原」居然遺失。隨著李唐王朝的坍塌,鳳翔文廟在戰火中被焚燬,廟內所藏的9面石鼓再次失蹤

後的「靖康之難」、「抗金起義」等,讓石鼓再次受到損壞,到了元代只剩餘386個文字,還包括近一半的不可辨認的字。元大德四年(2023年),國子教授虞集在一片淤泥中發現石鼓,便組織將石鼓遷往文廟大成門內儲存,平安經歷了元明清三代。2023年,日軍侵華,為了保護故宮博物院裡的百萬件國寶不被日寇洗劫,故宮人決定將一萬三千箱文物南遷。

樑家第一代故宮守護人樑廷煒輾轉全國16年,將石鼓護送到南京。抗戰勝利後,2023年,他的兒子又將石鼓毫髮無損地運回了北京,現真品存放在故宮博物院中。謎之身世石鼓上最令人感興趣的自然是「石鼓文」了。

由於古代書法作品不具刻寫年代和書者姓名,石鼓文詩句中既無相關帝王稱號又無文武**名氏,也無任何年號;又因為刻石歷時久遠,文字漫漶嚴重,所以石鼓文的刻制年代令後人費勁腦筋。「小篆之祖」

除了悠久的歷史之外,「石鼓文」文字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石鼓文」所代表的秦國文字被公認是忠實地繼承了西周金文的演變與審美意識,屬於金文大篆到秦始皇帝「書同文」秦小篆中的過渡。唐代書法理論大家張懷瓘就曾將「石鼓文」譽為「倉頡之嗣,小篆之祖」,列之為神品。

小結從國家寶藏大火我們不禁思考很多。為什麼這件陝西文物在博物館那麼久都沒有受到關注,僅僅一次電視節目,變得人人熟知呢。我想這有著幾個原因,雖然每個省份都有省級博物館,大部分城市也有博物館,但總體而言,公眾離文物的距離還是很遙遠,大部分人對文物也有著隔膜。

並且博物館的服務能力不足。比如不少博物館陳展缺乏新意、創意不夠,觀眾所能做的只是看看實物、讀讀說明;不少博物館常年不更新展品,不搞新展……公眾自然對博物館和文物興味索然。甚至有的博物館最後淪為一種擺設,轟轟烈烈「建」、熱熱鬧鬧「開」、冷冷清清「守」、無聲無息地「關」。

小編有幸去西安旅行,經朋友推薦一本書《中國歷史密碼》,讓我體會了一把不一樣的文物旅行。這本書從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精選200多件最具代表性的精華文物,從秦漢絲綢之路開拓,到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形成,以歷史紀年的順序從政治、經濟、科技、人文等方面立體式演繹出一幅中華名族輝煌的發展歷史花捲,內容詳盡,脈絡清晰。並且每一個文物,都附有一個***,掃一掃,您就可以隨時隨地,有聲、有色、有形的立體瞭解陝西。

語音朗讀,更多詳情介紹,優質電子書閱讀,盡在其中。

《國家寶藏》火了和這本書收到追捧的原因如出一轍,就在於它成功完成了「溝通」這一使命,讓公眾經由它實現與文物的溝通,並經由文物,實現與歷史的對話、與先人的情感交流。讓文物抵達公眾,讓公眾瞭解文物。由文物抵達歷史和文明,並轉化為一種滋養現在和未來的「甘泉」,《國家寶藏》成功激起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潛在熱情,以及一種文化自豪感。

甲骨文,金文,小篆各是怎麼回事?

6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和金文不一柈。

7樓:匿名使用者

小鬼,丁文是很好,很老很老很老很老很老很老很遠好呵呵,很好很好很好很冷呵呵呵呵

8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知道

華為手機在螢幕上怎麼設定時間和日期

你在日期與時間的設定裡調節時間。設定手機在休眠狀態下顯示時間 華為手機,應該是在設定頁面上有,有設定時間和日期在螢幕上。你好時間與日期在設定裡面設定 開啟設定,高階設定 時間與日期 到手機設定裡,找到日期與時間那一項,再進去設定好時間,待機介面時間就顯示正確時間了 你可以在設定裡的時間和日期裡設定 ...

砂層和土層相比,在固結時間上哪長為什麼

廣義的固結指土的壓縮過程,但大多數情況下,固結僅指飽和土的排水壓密過程,分主固結與次固結。砂層又沒固結一說,怎麼比較?地質學類各專業包括哪幾個 下面是08年的招生簡章 09年的還沒有出來估計也是差不多的 070901 礦物學 岩石學 礦床學 1101政治 2201英語 3603地質學綜合 或609高...

耶穌的死亡時間和日期在舊約上有預表嗎,請問在那一節

為你的同胞和你的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結束過犯,終止罪惡,遮蓋罪孽,引進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且膏抹至聖所 至聖所 或譯 至聖者 你要知道,也要明白,從發出命令恢復和重建耶路撒冷,直到受膏君的時候,必有七個七 又有六十二個七 必有七個七 又有六十二個七 或譯 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 耶路撒冷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