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物理課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課程之一,大多數物理好的學生都是比較愛觀察身邊的事物的,生活中帶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喜歡琢磨,愛生活、愛玩、愛動腦。
比如小時候都愛玩彈球,有玻璃的(跳棋子),也有用石或比較硬的木頭自己磨成的,也有人去買鋼珠。不同材料的球大小都差不太多但重量相差很大,這就是因為密度不同造成的。彈輕的球需要的力比較小,彈重的球就要比較大的力,這就是質量與加速度的關係。
想彈得越遠就要用更大的力和更合適的角度,這就是初速度與拋物線及自由落體運動的關係。
其實很多物理知識都是從玩中體會出來的。中學物理只不過把這些日常經驗系統的梳理了一下,解釋了一下原因和給出了相對精確的計算方法。
對物理不感興趣的孩子主要是沒有太多的機會體驗裡面的的趣味。物理不光是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對日常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解決了很多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為什麼。
物理學得好了,對玩遊戲都有很大幫助。
對於體積、質量、密度、慣性等這些概念,是孩子最早認識的自然事物。這些印象和概念都存在,只是沒有梳理成系統。
必要的話可以給他講一下,但重要的還是要靠他自己留心觀察和領悟。
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物理表達。質量越大,改變運動狀態用的力就越大,時間就越長。更直觀一點說就是質量越大,重量也就越重。
這可以讓孩子細必體會一下關不同重量的門時用的力和關門速度。或者讓他用一個尺子撥動一個玻璃球和大小差不多的鋼珠,對比哪個用的力大,哪個速度變得快?也可以用鋼球(老年人手中玩的那種)與乒乓球相比。
體積:是物體佔有的空間尺度。體積是看得到的物體的大小,比如大盒子和小盒子,大瓶與小瓶,這都很容易理解。
密度:單位體積的物質具有的質量,這是可以拈量出來的,比如相同大小的玻璃球和鋼球,只要一試就知道鋼球的密度大。同樣一斤黃豆和一斤面,哪個體積大?哪個密度大?
慣性:一個物體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的能力。一個鋼珠滾動起來不阻止就不會停,要把一個車推動要很大的力和一定的時間。
這都是因為物體有慣性。用乒乓球拍打一個乒乓球可以打很遠,但是打一個籃球就打不遠,因為質量大小不同,慣性大小就不一樣,達到同樣的速度需要的力就不一樣,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
上面是一個體會慣性的小遊戲,一支菸立在桌邊的紙條上,用什麼方法讓煙不動把紙條取走?
方法是用很快的速度將紙條打出來。比如用手指向下彈紙條,用鉛筆或筷子向下打紙條。
注意:紙條需要比較薄而且軟一點的,太硬的紙條對煙有上橇的作用力,傳給煙的力會太大。還要在桌邊外留夠一定長度,方便用手指彈或鉛筆等打紙條。
2樓:匿名使用者
孩子物理天賦不高。。。因為初中物理都很簡單,公式也少。孩子學不好一方面因為天賦,領一方面是缺乏對生活中相關現象的觀察,所以對知識沒有直觀的理解,而是死記硬背。。。
這當然不行。。。
帶他去游泳館等水性足的地方玩水,爭取讓他下水親身體驗浮力啊密度啊。。。生活中多激發他觀察物理現象。看看他的教材,有個印象,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就激發他朝物理知識上動腦思考
3樓:匿名使用者
初中物理在於平時生活中的觀察,多舉生活中的例項,找個輔導老師吧,能好一點,還有10天就考試了,老師給講一下就能明白。
4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要有耐心的講解。
5樓:愛e重生vjia粉
是學到質量和密度嗎?
現在孩子初二,前面物理學得還可以,現在學校講到質量密度,孩子就不靈了,怎麼辦才好。
6樓:電工學王老師
對於初二的孩子,只要不反感你,這事兒就好辦,三步走:「鼓勵——引導——鼓勵」
例如可以這樣說:你一向學的很好,說明你很聰明(鼓勵)你和劉翔,誰跑的快?如果把劉翔的兩隻腳綁在一起再比較呢?
(引導)——所有的比較都是有條件的!棉花和鐵,哪個重呢?一車棉花與一個鐵釘呢?
物理上 有一大類的概念是通過公式來定義的,都是把這個所謂的「條件」作為分母,再進行比較!密度就是這樣的,密度=質量/體積 在體積相同(條件)時再比較不同物質的質量才有意義。沒有條件是沒法進行比較的。
你說呢?
然後讓孩子做個簡單題,如,2000kg的水,體積是2立方米,怎麼求水的密度呢?代入剛才的公式,他一定會求出來。
立馬進行表揚,「聰明的孩子就是這樣—— 一教就會」(鼓勵)
7樓:戀靜
找個家教吧。首先家長要給他鼓勵,再就去輔導班加強一下弱項吧,畢竟現在的題目,也不是家長隨便能解了的,就怕一不小心教了錯的辦法
8樓:
畢竟家長不是老師不必要知道的有多麼深,讓孩子自己去摸索 人都是逼出來的
9樓:
爸媽先看懂,然後用生活中的例項給孩子做通俗的解釋,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理解,好的理解才能保證長期的記憶。
密度這個問題,生活中可以碰到的通俗的問題,比如 「一塊木頭和一塊鐵哪個重?」「一杯水和一杯油哪個重?」,把質量,體積的概念先形成。
如果想不到那麼多合適的例子,不妨去網上搜一搜,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什麼東西網上找不到,要說找不到只能說是自己沒花時間找而已。孩子的學習,不能全靠老師,作為父母,也有責任有必要花一些自己的時間去參與。
10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掌握了方法就簡單了
初二學了物理,感覺在密度這方面不是很容易啊…(╥﹏╥)
11樓:紅洲帝子
密度,就是在單位的體積內物質的質量。
例如鐵的密度7.8克每立方厘米,就是一立方厘米的體積內有,7.8克的質量
12樓:轉基因
初二物理就是簡單,沒數學基礎都可以學會。初中物理就是電學幾個公式,浮力幾個公式。高中物理計算就要複雜很多,到了大學,那就得用微積分計算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呃,密度不是挺簡單的麼,質量=密度*體積。還有密度的國際單位是kg/m3。比如水,你可以理解為一立方米的水有1000kg的重量。
另外密度是一個物質的性質,無法改變。跟你的性別差不多(變性手術的話....推到物質應該算是物質發生了改變)
14樓:匿名使用者
你感覺不容易在哪方面呢?
剛開始學習物理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句話道出了各科的特點:「物理難,化學繁,數學習題做不完」,許多門生反應物理難學,欠好明確,面臨著一道道的物理題,就像是霧中看花一樣,總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感,著實,我以為難不難在於你對該科學習本事的探索和掌握,對怎樣學好物理,我說說自己的以為,盼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學會對物理看法的重複闡發、琢磨
能不能學好物理,在很大水平上決定於你對物理看法能否明確得透徹,物理看法因其抽象性,總有:「只可意會,不行言傳」之感,好比「能量」、「慣性」等等這些看法,單靠老師的「言傳」並不能傳神地表達出看法的真諦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會」才氣真正領略出它的全部內在,這種「意會」的以為就只有靠我們對看法的重複闡發、琢磨才氣領會得到,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小我私家」意義正在於此。比喻「摩擦力」這個看法,書中是這樣下界說的:
「兩個相互打仗的物體,當它們孕育發生相對活動時,就會在打仗面上孕育發生一種攔阻相對活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經過闡發,我們可首先找出看法中的要害字句,「相互打仗」、「相對活動」、「打仗面上」「攔阻相對活動」然後琢磨、領會這些字句的寄義。「相互打仗」說出了摩擦力孕育發生的主要條件,並由此可遐想到它與重力、磁力等的差異,但是不是相互打仗的物體就肯定有摩擦力呢?顯然不是,一個「當」字展現出了「摩擦力」的孕育發生一定是陪同著「相對活動」,那麼什麼是「相對活動」呢?
「相對」二字應該是指這「兩個相互打仗的物體」,由此意識到堅定兩個相互打仗的物體之間是否孕育發生摩擦力的依據應該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孕育發生了「相對活動」而不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孕育發生了「活動」,「打仗面上」陳訴了我們摩擦力孕育發生的位置,而「攔阻相對活動」則說明確「摩擦力」的作用和偏向,它的作用是攔阻「相對活動」而不是「攔阻活動」,那麼它的偏向就應該與「相對活動」的偏向相反而不是與「活動」的偏向相反,並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並不總是阻力。經過這樣的重複闡發、琢磨,我們對摩擦力孕育發生的條件、位置、作用、偏向自然就會清楚、透徹,那裡還會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二、學會對物理實驗的層層分析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縱觀課本上的實驗內容,演示實驗、門生實驗、課後小實驗、小製作等,大巨微小不下百十個,由此可見物理與實驗的不行支解性,這麼多的實驗怎樣才氣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謂「萬變不離其宗」,著實無論什麼樣的實驗,無外乎都有這麼幾部分組成,實驗的目的、原理是什麼?需要哪些器材?
分幾步舉行?每一步要饜足什麼樣的條件?怎樣饜足?
要視察什麼?紀錄什麼?怎樣闡發視察到的徵象?
整理紀錄到的資料?著末得到的結論是什麼?比喻在《焦耳定律》這節課中,書中一開始就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題目,「燈泡接入電路中時,燈泡和電線中流過類似的電流,燈泡和電線都要發熱,但是現實上燈泡熱得發光,電線的發熱卻覺察不出來,這是為什麼?
」由此,需要研究電流孕育發生的熱量跟哪些因素有關連,這即是焦耳定律實驗的目的。怎樣舉行研究呢?遐想到物體間熱轉達的規律和溫度計的製作原理便計劃出了如課本圖9-7所示的實驗裝置,由此便把電放逐出熱量的幾多形象地轉化成了液柱上升得曲折,這即是該實驗的原理。
闡發可知該實驗需分三步舉行,分別研究電流孕育發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鉅細、電流的鉅細、和通電時間的是非的關連,在這三步中,當我們研究電熱與電阻的關連時,就必須保證電流和通電時間類似而電阻差異;當研究電熱與電流的關連時,就必須保證電阻和通電時間類似而來轉變電流;當研究電熱與通電時間的關連時就應該保證電流和電阻的鉅細類似而通電時間差異。那麼書中又是怎樣到達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接納的措施是把兩個差異阻值的電阻接成了串聯電路;在第二步中接納的措施是比力統一個燒瓶中液柱上升得曲折,而用變阻器來轉變它的電流;至於第三步就無須多說各人明確,然後議決視察每一步中條件轉變前後液柱的升降情況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內容。
在平常的學習中,如果我們對每一個實驗都能這樣環環設問、層層分析,那麼對整個實驗歷程就會瞭如指掌、緘默於胸,還有什麼能難倒我們呢?
三、學會議決實踐加深對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寄義簡直切明確
學習理科離不開盤算,在物理公式中對各物理量間的對應性以及確切的物理寄義的明確要求很高,而搪塞初學者而言通常不行能一下子就明確得透徹,因此通常出現張冠李戴、亂點鴛鴦譜的徵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議決實踐來加深對物理量寄義簡直切明確。比喻,搪塞功的盤算公式w=fs中s的寄義的考察有這麼一道題:一位同硯用50n的力,將重30n的鉛球推到7m遠處,這位同硯對鉛球做的功為:
a.350j b.210j c.0j d.無法堅定。初學者通常以為選a或c,但一旦知道準確答案應為d,那麼對s的寄義自然是心心相印。哲學上講,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歷程即是一個「相識——實踐,再相識──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歷程」就表如今這裡。
四、學會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我們常說,學習的歷程即是把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的歷程。我們前面所說的正是陳訴各人怎樣才氣把書由薄變厚,但把書由薄變厚並不是我們的目的,太厚了,就會超負荷,承載不起。大千世界,紛紜龐大,但在哲學家看來,無非是物質或精神;而在生物學家看來,無非是動物或植物。
可見,只要我們學會發明其共性,找出其素質,便都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學習也正云云,我們若學會了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那麼繁雜的物理內容便化成了簡略的幾個部分,學習起來自然就會輕輕鬆鬆、遊刃有餘。比喻:
在物理量的界說中,速率、密度、壓強、功率、電流等,它們的界說要領都是一樣的,而那麼多的演示實驗,卻險些都是用控制變數法,只要我們掌握了控制變數法的實質,全部的實驗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五、學會調解自己的情緒,看重情緒投資
我們都知道「情緒的氣力是神奇的」,它在學習中的作用猶如化學中的催化劑。對一個門生而言,能試著喜歡自己的老師,那將會終生受益非淺。學習的歷程本即是艱苦的,以致在大多數學生看來是個單調、枯燥的歷程。
如果再有情緒的反面效應,那麼什麼樣的要領都將是徒勞無效的,如果我們能在枯燥的學習歷程中寓於神奇的情緒氣力,那麼,我們的學習生活不就其樂無窮了嗎?
我和我老公結婚十一年了,剛開始感情還行,現在對我越來越冷淡了,上次吵架還叫我走,我說離婚,他又不出
都這麼久了,相互包容點,有怎麼可以說出來。聽你這麼說我覺得你們夫妻性生活應該不怎麼和諧 你們之間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婚姻是需要兩bai個人共同經營的,吵架du時不要爭zhi 錯與對 dao 就算贏了又怎樣?其實都是輸家專,好好想想自己 屬發火的原因,兩人冷靜幾天,再溝通一下,看看他有沒有悔意,如果...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都開始學習少兒程式設計了呢?學習這有什麼好處嗎
如果各方面條件許可的話,從小讓中 小學生學習編寫計算機程式,那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因為將來不管幹什麼,都離不開使用計算機,而且了,從小讓孩子學習程式設計,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意志,而且還能夠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然了,培養孩子的程式設計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地 從慢慢培...
怎樣學好物理,我現在學不明白呀,物理怎樣學才會學好??物理都不懂,求助
我現在就是一名初三學生,正面臨著升學的壓力,下面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談一談 中考的物理卷子試題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 單選題.此類試題要求大家爭取不錯,大概在9,10題以後難度會開始增加.在前8題中,大多數考的都是概念,幾乎沒有什麼計算.在我們做這類題前,我們都會重新看一遍以前初 二 三年級的物理書。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