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蘭天子
因為年號太多難免有導致紀年混亂之弊。所以自明至清,歷任帝王,從登基到駕崩,只使用一個年號。
如清聖祖玄燁雖然在位長達六十一年之久,已是中國曆代皇帝中執政時間最長者,所以「康熙」也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而號稱十全老人的清高宗弘曆,執政時間也長達六十年之久。但在年號上也是沒有什麼新的創意,也正因為如此才得以讓今人,能夠如此清楚地記得乾隆的逸事。
而明朝唯一使用兩個年號的英宗也是因為土木之變後作太上皇,後又奪位重新當了皇帝。
2樓:司嫏叟
朱元璋規定的,一個皇帝就一個年號。之後清朝沿襲明朝舊制,也是一帝一號。
為什麼明清皇帝都以年號叫某某皇帝(比如崇禎皇帝、康熙皇帝等),那之前的皇帝,都不這麼叫,比如,唐太
3樓:重溫公子
皇帝的稱號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稱號一般有幾種,一種是以諡號來稱呼皇帝,不如漢文帝、隋煬帝等。有用廟號來稱呼皇帝,比如漢高祖、唐太宗等。
還有就是用年號來稱呼皇帝,比如崇禎、康熙等。
皇帝的諡號一般比較長、廟號也一樣。比如漢代劉邦的廟號是漢高祖、諡號是漢高帝。因此他的牌位上最後肯定是高祖高皇帝。
而漢文帝的廟號則是太宗,他的牌位最後是太宗文皇帝。漢代天子講求以孝治天下,故而又有漢孝文帝、孝景帝的稱法。
到唐朝起,諡號越來越長,因此,從唐以後,史書習慣用皇帝的廟號來稱呼皇帝,比如唐高祖、宋太祖等。
明中後期開始,皇帝的年號逐漸固定,大多數都是一輩子只用一個年號。因此,明後期開始有用年號稱呼皇帝的習慣。清的前期是後金。
努爾哈赤稱汗未稱帝,他的年號只有一個,是天命,但是沒叫響。皇太極即汗位時用的是天聰的年號,後來正式稱帝,改年號為崇德。自他兒子順治起以後,清逐漸統一中國,清的統治權遍及全國,年號也隨明制,一輩子就一個,所以才會有康熙帝、雍正帝的叫法。
但是像崇禎的廟號是明思宗。皇太極的廟號和諡號是清太宗文皇帝。這些依然存在只不過習慣變了而已。
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叫法不一樣,比如康熙皇帝,的廟號就叫清聖祖。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只是習慣的問題。明清的皇帝一般很少改年號,一個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很多,所以明清的皇帝以年號稱呼比較常見,這是一種約定俗成。
但他們並不是沒有沒有諡號和廟號。
比如崇禎廟號思宗,可以稱為明思宗,後來又改為毅宗。
康熙也是如此,廟號聖祖,可以稱為清聖祖。
而明清以前的皇帝有不少有改年號的習慣,比如唐明皇的年號就由最初的先天改為天寶後又改為開元,如果用年號稱呼就不方便了。
而明清也有不用年號稱呼的,比如朱元璋,一般都是習慣稱為明太祖,稱他年號洪武皇帝也可以,但明太祖的稱呼更習慣化。
明清皇帝年號
6樓:雪花
答案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 1368-1398 惠帝(朱允文)——建文 1399-1402 成祖(朱棣)——永樂 1403-1424 仁宗(朱高熾)——洪熙 1378-1425 宣宗(朱瞻基)——宣德 2023年—1644 英宗(朱祁鎮)——正統 1427-1464 代宗(朱祁鈺)[景帝]——景泰 公元2023年--去世:公元2023年(在位8年) 英宗(朱祁鎮)——天順 1435-1449 憲宗(朱見深)——成化 1447-1487 孝宗(朱佑樘)——弘治 一四七o―一五o五 武宗(朱厚照)——正德 1506-1521 世宗(朱厚璁)——嘉靖 1521 ~ 1566 穆宗(朱載後)——隆慶 神宗(朱翊鈞)——萬曆 2023年 - 1620 光宗(朱常洛)——泰昌 1582—1620—1620慶陵 熹宗(朱由校)——天啟 1605-1627 思宗(朱由檢)——崇禎 1611-1644 清[愛新覺羅氏](1616——1911) 清建國於2023年,初稱後金,2023年始改國號為清,2023年入關。 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天命 1559-1626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天聰、崇德 1592~2023年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 2023年3月15日—2023年2月5日 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2023年—2023年 世宗(愛新覺羅胤禎)——雍正 1678-1735 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 1711—1799 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 1760—2023年 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 1782~1850 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 1831—1861 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 1861-1874 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 2023年—1908 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宣統 2023年—2023年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都愛改年號…
7樓:匿名使用者
明清之前才有改年號的現象,到明清的時候就很少了。在明清以前,年號的功能僅僅作為皇帝的正統標誌,且依據當時國家狀況或皇帝的意願所代表的寓意和迷信。年號在明清時期穩定下來主要原因就是年號的功能慢慢的成熟和發展之後有了更深層的作用,在以往,皇帝的年號往往在出現了某些天災人禍之後發生改變,這是帶有迷信色彩的祈福,也就是圖吉利,並且古代改朝換代頻繁,且沒有一個流傳下來且推廣至全民的紀年方式。
所以年號也起到了紀年的功用。經過歷史的發展,年號開始出現在貨幣上,其開始具有了影和代表響貨幣制造和通行的作用。通貨發展趨於成熟,且中國的中原地帶常年穩定發展,所以年號也趨於穩定,這同時也有利於社會穩定和貨幣發行。
在明以前,就開始慢慢出現了這種變化的趨勢,五代時,即有皇帝沿用了前朝的年號。朱元璋對此的貢獻在於其只定了一個年號並用至駕崩。這個做法使得日趨穩定的年號固定,一個皇帝一生僅用一個年號開始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所以明清時代的皇帝一生基本不改年號。
8樓:匿名使用者
1.親皇帝登基要改年號。登基時改,次年新年使用。
2.為了紀念某件大事。如:
因為邊關無戰事,漢元帝遂改年號為「竟寧」。
因為黃巾軍被平定,漢靈帝劉巨集改年號為「中平」。
因為李顯出生了,武則天就改年號為「顯慶」。
......
3.為了取吉祥之義。如:
還是武則天,她覺得大佛的腳印特別吉祥,就改年號為「大足」;長出新眉毛了,就改年號為「久視」。
客觀上,因為改年號被認為是吉祥的,皇帝每改一次年號,便要大赦天下。所以,改年號有時能夠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
9樓:高句麗
有的皇帝特愛改年號,比如唐高宗,武則天這兩口子是出了名的愛改年號!
有的皇帝一輩子沒改過年號,始終就用一個年號,比如:康熙,乾隆,萬曆!
我發現好像到了明清兩朝,改年號似乎就很少見甚至是沒有了,不知道為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那又怎樣,普通人過個年還要貼個新春聯呢
明清兩朝,一個皇帝一個年號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以前的皇帝bai多數都改du元兩次以
上,一個皇帝zhi年號也有多個。到dao
了明清兩朝,基內
本上都是一個皇帝一容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康熙帝。 有三個例外,一是明英宗有兩個年號:分別是正統和天順,是因為他前後兩次登基(南宮復辟);第二個個是清太宗皇太極,他於明天啟六年(2023年)在瀋陽繼後金汗位。
次年改元天聰;天聰十年(2023年)四月,改國號大清,正式稱帝,所以改元崇德;第三個同治皇帝,剛開始的時候使用祺祥為年號,僅僅使用了半個月,慈禧、慈安兩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了辛酉政變,改年號為同治,取「兩宮同治」之意。
年號廢止
12樓:平常自我心
不是(因為年號bai太多難du免有導致
紀年混亂zhi之弊。所以自明至
dao清,歷任帝王版
,從登基權到駕崩,幾乎只使用一個年號。如清聖祖玄燁雖然在位長達六十一年之久,已是中國曆代皇帝中執政時間最長者,所以「康熙」也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而號稱十全老人的清高宗弘曆,執政時間也長達六十年之久),而明朝唯一使用兩個年號的英宗也是因為土木之變後作太上皇,後又奪位重新當了皇帝。
希望能幫到你。
13樓:南柯之夢未醒
大部分是的,一帝一年號的制度是朱元璋確立的。明清兩代都在沿用,但是如果發生
內了國家的鉅變,容也還是會發生改變的。
比如土木堡之變後被俘的明英宗在復位之後就改變了自己原先的年號比如皇太極在改後金國號為清、變女真為滿洲的時候,也改變了年號比如溥儀原先年號宣統,遜位之後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復國」,改年號康德
14樓:liang貓
到了明清bai兩朝,基本上都是du一個皇帝一個年號,zhi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dao呼皇帝,例如專康熙帝。 有三個例外,
屬一是明英宗有兩個年號:分別是正統和天順,是因為他前後兩次登基(南宮復辟);第二個個是清太宗皇太極,他於明天啟六年(2023年)在瀋陽繼後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聰;天聰十年(2023年)四月,改國號大清,正式稱帝,所以改元崇德;第三個同治皇帝,剛開始的時候使用祺祥為年號,僅僅使用了半個月,慈禧、慈安兩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了辛酉政變,改年號為同治,取「兩宮同治」之意。
15樓:自由仙
基本上都是一個皇帝一個年號,好像有一個是例外的,所以明清兩朝基本就以年號來稱呼皇帝了。
16樓:隋唐兩宋明
原則上是的,但是明朝萬曆的兒子朱常洛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了,只有廟號,沒有年號
17樓:匿名使用者
愛新覺羅皇太極兩個年號:一個年號是天聰,一個是崇德
愛新覺羅載淳兩個年號:一個年號是祺祥,一個是同治
18樓:嘉興小百
基本都是~在歷史記載中都是這樣的,封建君主制延續的一個特色產物,當今的日本就是學習了我們國家的特色
19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 像皇太極 就不是 清朝十三朝 只有十二個皇帝 ,就是皇太極用了兩個年號
20樓:聖域逍遙
大部分都是 但是不排除個別有兩個年號的……例如皇太極
21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的是,明朝除了朱祁鎮兩次當皇帝兩個年號外都只有一個年號
22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是這樣的!好像還有的不止一個年號!記不太清楚!
23樓:看看再說好不啦
好像有的皇帝有好幾個年號。不只是一人一個的。
24樓:墨毅
不是。明英宗 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其他的應該也不一定吧。
25樓:匿名使用者
皇太極有兩個,天命、天聰
其他的皇帝全是一個
26樓:_碧水葉
不是的,比如清朝在入關前的皇太極,建立大清國之前,年號天聰。天聰九年,建立大清國,改元崇德,又經歷了崇德八年。
27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都有自己的年號
28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吧 有可能是幾個吧
29樓:錕吾劍
基本上差不多吧 明英宗有2個
30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都是吧 不過也有個例
為什麼有些一個皇帝要用好幾個年號?
31樓:
皇帝啟用的年號有多有少,有的皇帝在位期間不「改元」,即只用一個年號,如明清兩朝。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只用了一個年號「洪武」,當皇帝時間最長的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炫在位六十一年,也只用了一個年號「康熙」。因為只用一個年號,後人便以年號代稱皇帝,如洪武皇帝即明太祖,康熙皇帝即清聖祖,崇禎皇帝即明思宗朱由檢,光緒皇帝即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等。
歷史上大多數皇帝採用過二個或更多的年號。或企求氣象鼎新時,或出現天災人禍時,甚至偶有身體不適時,就改換年號。唐高宗改元最多,在位三十四年用了十四個年號。
女皇武則天創造了另一個第一,從稱帝到遜位的十五個年頭裡,用過十三個年號,其中的三年均採用了二個年號。晉惠帝在位期間,有一年曾四次改元,是又一個最高紀錄。
年號字數有多少
極大多數的年號選用二個字,少數有三個字的,如梁武帝的「大中通」、「大中同」。還有四個字的,如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武則天的「天冊萬歲」、「萬歲通天」,宋太宗的「太平興國」,宋真宗的「大中祥符」等。字數最多的年號多至六個,有西夏惠宗的「天賜禮盛國慶」。
因為年號選用的都是吉祥字詞,漢字雖多,然吉祥字詞有限,故而上乘的往往被重複使用,且是多次,如「建平」多至八次,「天佑」、「太平」十次,「天成」十一次。
清朝歷代皇帝年號
清朝年號按順序依次為崇德 順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順治皇帝是在位期間,清人實現了入主中原的願望,年號 順治 反映了清人的這一理想。順,順利 治,治理。順治,即 治國順利,實現華夏一統 對清人來說,打下 江山 後實現國泰民安,是新的時代主題。康熙 二字就反映了這一理...
皇帝年號是什麼意思,皇帝的年號 廟號是什麼意思?
皇帝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紀年的一種名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與當代日本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 創年號為建元。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 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
南宋皇帝廟號 名字 年號及年代表
一 趙構 廟號 宋高宗 諡號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年號 建炎 紹興 靖康之變後,金兵俘虜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欽宗,滅亡北宋。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為南宋開國皇帝。二 趙眘 廟號 宋孝宗 諡號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年號 隆興 乾道 淳熙 趙昚宋太祖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