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島上明月
書法界普遍的共識,行書 分為 「行楷」和「行草」。
接近楷書的為 行楷,接近草書的為 行草。
但「行草」和「草書」之間 並沒有非常明晰的界限。很多字的 「行草體」和 「草體」 是一致的。
比如說寫一幅 行書作品吧, 既可以 只寫 「行楷」,也可以只寫「行草」,也可以「行楷」、「行草」互相摻雜。
而 「行草」與 「草體」又很接近,這樣就會給人 「行書」 夾雜 著 「草書」的 感覺了。
為何古人行書裡都夾著楷書和草書字?
2樓:
不熟悉的,筆畫少的就寫楷書了。
熟悉的,大家都認識的,就寫幾個草書。
行書書法作品中可以夾一點草書字嗎?
3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可以,歷代的行書法帖均可見到這樣的情況。
如下圖「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中的「使持」二字。
4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如果處理妥當,這樣使得作品有節奏、有層次。像古代書家就有這樣的,比如米芾、王鐸就經常在行書中夾雜草書字元。
當然,一切都要為整體效果服務,如果新增草書不流暢就失去錦上添花的好效果了。
5樓:一品秋堂
當然可以,關鍵是搭配和諧,章法統一協調。
6樓:匿名使用者
人跑路可以停也可以走一走
行書為什麼是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
7樓:易書科技
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始於漢末,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頹、鮮于樞、康裡,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8樓:釋義就是我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ᓼ/p>
「書法問集」68,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
9樓:發達發達傑
書法是中國的國萃。是中國獨有 的藝術。他以漢字為載體。
而漢字又是從甲骨文發展而來。在漢字的發展階段,繁體字正是古人生活的階段。而這些古人對書法藝術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學習書法就是和古人交流,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去體驗書法的奧妙。所以練書法要寫繁體字。
「書法問集」43,為什麼從小就練字,寫字依然很醜
10樓:書法有云
書法學習簡單來說:一選帖(這個很關鍵,需要迎合自己的審美和書寫習慣,只有適合自己的,學習起來才能事半功倍)二練習計劃(將帖子分解為筆畫 結構 章法逐步進行學習)三學習方法(需要每日定時定量的去練習)。若按照此法,認真學習兩個月即可改善書寫。
問自己:選對帖子了嗎?
問自己:有按照計劃學習了嗎?
問自己:每天有定時定量練習嗎?
「書法問集」19,書法是怎麼練出來
11樓:書法有云
書法學習簡單來說:一選帖(這個很關鍵,需要迎合自己的審美和書寫習慣,只有適合自己的,學習起來才能事半功倍)二練習計劃(將帖子分解為筆畫 結構 章法逐步進行學習)三學習方法(需要每日定時定量的去練習)。若按照此法,認真學習兩個月即可改善書寫。
為什麼流字的行書少一點為何書法中流字沒一點
流有兩種寫法 一種是正體,一種是俗體,不加點的 流 正是流的另一種寫法。流 字最早見於金文,從其金文 大篆 小篆等古文字字形可以看出,流 字右上部為頭朝下的 子 隸書 楷書等今文字則出現了加點的 流 和不加點的 流 兩種寫法。上圖就是 流 的字形演變。唐 幹祿字書 註明,前者為正體,後者為俗體。但在...
想參加書法展,六尺條幅,行書和楷書各寫什麼內容好
的答案還那個bai 啥 現在國du展 誰寫杜甫或李zhi白詩 先掛誰。不dao信寫著試試版 看。現在國展基本權 上都是古人書論 古文觀止或世說新語上的文章 只會寫唐詩 俗氣了行書和楷書 最好寫點 比如東坡書論 什麼的,同時還可以參照他們書論的小手扎形式 一舉數得 繪畫作品不bai超過40 60釐米 ...
天下第一行書是什麼?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作品是什麼
天下第一行書,即 蘭亭集序 又題 臨河序 禊帖 三月三日蘭亭詩序 晉穆馮承素摹蘭亭序卷帝永和九年 公元353 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 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 蘭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