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絕對命令」是什麼意思,康德所謂的「絕對命令」的意義有哪些?

2022-09-13 13:36:53 字數 5562 閱讀 6493

1樓:教育在前越行越遠

絕對命令是指德國哲學家康德用以表達普遍道德規律和最高行為原則的術語。又譯定言命令。「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

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其經典表述為,除非願意自己的準則變為普遍規律,否則你不應該行動。

假言命令是有條件的﹐認為善行是達到偏好和利益的手段。定言命令則把善行本身看作目的和應該做的﹐它出自先驗的純粹理性﹐只體現為善良意志﹐與任何利益打算無關﹐因而它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擴充套件資料

康德哲學是從知識的普遍必然性開始的,不同的是他並不懷疑普遍必然性原則存在,他認為自己要做的是為已有的科學知識尋求其可能性條件,並劃定科學知識的範圍,從而為科學重新奠定牢固的基礎。為了說明這一點,康德主張「調和」經驗論和唯理論。

他一方面贊同經驗論的觀點,即世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經驗知識,離開經驗世人沒有任何知識;另一方面,也贊同唯理論對經驗論的批評:對科學知識來說僅有經驗是不夠的,它們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

2樓:教育小工匠老師

康德「絕對命令」的意思如下:

絕對命令是指德國哲學家康德用以表達普遍道德規律和最高行為原則的術語。

又譯定言命令。「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

其經典表述為,除非願意自己的準則變為普遍規律,否則你不應該行動。

3樓:左彩榮嘉香

康德總結了三條先驗的道德原則:

1、「要只按照你同時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準則去行動。」這是道德原則形式上的可普遍化要求。以定言判斷表示的絕對命令,作為一個先天的綜合命題,它的必然性,不是來自前提,也不是來自經驗,其必然性、約束性、強制力只能來自行為準則符合規律的普遍性。

在此條件之下,「我應該做什麼」,主語人稱的置換絲毫不會影響賓語的內容。

2、「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視為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這是道德準則質料方面的要求。它是依據第一條準則推衍出來的。

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存在本身就是目的,具有價值。因此,以普遍化原則推之,他也應該同樣地對待其他理性存在者。

3、「全部準則通過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國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國一樣。」這是從整體上對全部準則作完整的規定。它所表達的涵義實際上就是「意志的自律」:

人既是道德法則的制定者,又是其執行者。故而,人是自由的。動物聽任本能的擺佈,而人則由道德律統率,克服慾望的支配從而使人超脫於動物。

誠如梯利所言:「道德規律表現人的最內在的自我,道德規律是他的命令,是每一個有理性的人的命令。人要求遵守道德規律,也就是他的自律。

康德「絕對命令」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德國哲學家康德,i.用以表達普遍道德規律和最高行為原則的術語。又譯直言命令。

「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假言命令是有條件的,認為善行是達到偏好和利益的手段。定言命令則把善行本身看作目的和應該做的,它出自先驗的純粹理性,只體現為善良意志,與任何利益打算無關,因而它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康德把絕對命令表述為:「不論做什麼,總應該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準則永遠同時能夠成為一條普遍的立法原理」(《實踐理性批判》,第30頁)。康德還推出一條實踐原則:

你的行動,要把你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同樣看作是目的,永遠不能只看作是手段。康德的「絕對命令」,在於強調意志自律和道德原則的普遍有效性,它體現了康德倫理學的實質。

求教,請大家給我解釋一下康德的「絕對命令」這個概念

5樓:康姆勒發電機

假言命令是有條件的﹐認為善行是達到偏好和利益的手段。定言命令則把善行本身看作目的和應該做的﹐它出自先驗的純粹理性﹐只體現為善良意志﹐與任何利益打算無關﹐因而它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比如做善事是因為在做善事之後會得到嘉獎及名譽,這是假言命令,而定言命令則是指做善事的原因就是覺得這是對的事情,這是人性的準則。

康德把絕對命令表述為:"不論做什麼﹐總應該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準則永遠同時能夠成為一條普遍的立法原理"(《實踐理性批判》﹐第30頁)。在這裡,康德比較推薦定言命令。

康德還推出一條實踐原則﹕你的行動﹐要把你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同樣看作是目的﹐永遠不能只看作是手段。康德的"絕對命令"﹐在於強調意志自律和道德原則的普遍有效性﹐它體現了康德倫理學的實質。

康德所謂的「絕對命令」的意義有哪些?

6樓:漫閱科技

要達到欣賞悲劇的審美意味,需有較高境界的生存情感。我們可以借康德哲學來說之。康德不是講「人是目的」嗎?

因此必須有偉大的道德律令來規定人生的價值,因為人心的理性自由高於對事物之功利的知性考慮。這就是康德所謂「絕對命令」之意義。

康德絕對命令的三條原則是什麼?

7樓:

要只按照你同時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準則去行動。

解釋:這是道德原則形式上的可普遍化要求。以定言判斷表示的絕對命令,作為一個先天的綜合命題,它的必然性,不是來自前提,也不是來自經驗,其必然性、約束性、強制力只能來自行為準則符合規律的普遍性。

在此條件之下,「我應該做什麼」,主語人稱的置換絲毫不會影響賓語的內容。

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視為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

解釋:這是道德準則質料方面的要求。它是依據第一條準則推衍出來的。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存在本身就是目的,具有價值。因此,以普遍化原則推之,他也應該同樣地對待其他理性存在者。

全部準則通過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國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國一樣。

解釋:這是從整體上對全部準則作完整的規定。它所表達的涵義實際上就是「意志的自律」:

人既是道德法則的制定者,又是其執行者。故而,人是自由的。動物聽任本能的擺佈,而人則由道德律統率,克服慾望的支配從而使人超脫於動物。

誠如梯利所言:「道德規律表現人的最內在的自我,道德規律是他的命令,是每一個有理性的人的命令。人要求遵守道德規律,也就是他的自律。

拓展:德國哲學家康德用以表達普遍道德規律和最高行為原則的術語。又譯定言命令。

"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其經典表述為,除非願意自己的準則變為普遍規律,否則你不應該行動。

8樓:歧興茹淑

1、「要只按照你同時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準則去行動。」

2、「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視為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

3、「全部準則通過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國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國一樣。」

德國哲學家康德用以表達普遍道德規律和最高行為原則的術語。又譯定言命令。"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

其經典表述為,除非願意自己的準則變為普遍規律,否則你不應該行動。

"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假言命令是有條件的,認為善行是達到偏好和利益的手段。定言命令則把善行本身看作目的和應該做的,它出自先驗的純粹理性,只體現為善良意志,與任何利益打算無關,因而它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康德把絕對命令表述為:"不論做什麼,總應該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準則永遠同時能夠成為一條普遍的立法原理"(《實踐理性批判》,第30頁)。康德還推出一條實踐原則:

你的行動,要把你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同樣看作是目的,永遠不能只看作是手段。康德的"絕對命令",在於強調意志自律和道德原則的普遍有效性,它體現了康德倫理學的實質。

康德絕對命令三條原則是什麼

9樓:

要只按照你同時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準則去行動。

解釋:這是道德原則形式上的可普遍化要求。以定言判斷表示的絕對命令,作為一個先天的綜合命題,它的必然性,不是來自前提,也不是來自經驗,其必然性、約束性、強制力只能來自行為準則符合規律的普遍性。

在此條件之下,「我應該做什麼」,主語人稱的置換絲毫不會影響賓語的內容。

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視為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

解釋:這是道德準則質料方面的要求。它是依據第一條準則推衍出來的。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存在本身就是目的,具有價值。因此,以普遍化原則推之,他也應該同樣地對待其他理性存在者。

全部準則通過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國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國一樣。

解釋:這是從整體上對全部準則作完整的規定。它所表達的涵義實際上就是「意志的自律」:

人既是道德法則的制定者,又是其執行者。故而,人是自由的。動物聽任本能的擺佈,而人則由道德律統率,克服慾望的支配從而使人超脫於動物。

誠如梯利所言:「道德規律表現人的最內在的自我,道德規律是他的命令,是每一個有理性的人的命令。人要求遵守道德規律,也就是他的自律。

拓展:德國哲學家康德用以表達普遍道德規律和最高行為原則的術語。又譯定言命令。

"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其經典表述為,除非願意自己的準則變為普遍規律,否則你不應該行動。

10樓:匿名使用者

1、「要只按照你同時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準則去行動。」

2、「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視為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

3、「全部準則通過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國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國一樣。」

德國哲學家康德用以表達普遍道德規律和最高行為原則的術語。又譯定言命令。"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

其經典表述為,除非願意自己的準則變為普遍規律,否則你不應該行動。

"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假言命令是有條件的,認為善行是達到偏好和利益的手段。定言命令則把善行本身看作目的和應該做的,它出自先驗的純粹理性,只體現為善良意志,與任何利益打算無關,因而它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康德把絕對命令表述為:"不論做什麼,總應該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準則永遠同時能夠成為一條普遍的立法原理"(《實踐理性批判》,第30頁)。康德還推出一條實踐原則:

你的行動,要把你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同樣看作是目的,永遠不能只看作是手段。康德的"絕對命令",在於強調意志自律和道德原則的普遍有效性,它體現了康德倫理學的實質。

11樓:正明思想

.html康德總結了三條先驗的道德原則:

1、「要只按照你同時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準則去行動。」這是道德原則形式上的可普遍化要求。以定言判斷表示的絕對命令,作為一個先天的綜合命題,它的必然性,不是來自前提,也不是來自經驗,其必然性、約束性、強制力只能來自行為準則符合規律的普遍性。

在此條件之下,「我應該做什麼」,主語人稱的置換絲毫不會影響賓語的內容。

2、「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視為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這是道德準則質料方面的要求。它是依據第一條準則推衍出來的。

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存在本身就是目的,具有價值。因此,以普遍化原則推之,他也應該同樣地對待其他理性存在者。

3、「全部準則通過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國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國一樣。」這是從整體上對全部準則作完整的規定。它所表達的涵義實際上就是「意志的自律」:

人既是道德法則的制定者,又是其執行者。故而,人是自由的。動物聽任本能的擺佈,而人則由道德律統率,克服慾望的支配從而使人超脫於動物。

誠如梯利所言:「道德規律表現人的最內在的自我,道德規律是他的命令,是每一個有理性的人的命令。人要求遵守道德規律,也就是他的自律。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什麼?康德為什麼要「限制知識,為信

哥白尼式的革命 意指徹底的變革。因為以往歐洲佔絕對統治地位的地心回說認為地球是宇答宙的中心,太陽等天體圍繞地球運轉。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地心說思想,其變革意義非凡,影響巨大。那麼康德到底有何巨大的變革呢?簡單說是這樣。傳統哲學認為人的認識與物件的關係是人的認識去符合物件,而康德卻反...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裡的質料是什麼意思?質料和形式又有何區別

首先我雖然讀了哲學專業不過還是徹底搞不懂 康德老大難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5326134 形式與質料這一對概念是亞里士多德哲學體系的核心概念,其中形式代表著可以被整合進邏輯話語系統的原則,而質料則代表著個體事物拒絕被整合 被歸類的傾向。大...

康德哲學中的直觀是什麼,一下在康德哲學中,感性,直觀,表象,經驗各是什麼意

有這樣一段話,應該會對於你理解直觀有所幫助 康德的設想是,人的直觀能力先於直觀物件,並且決定了他所有能夠直觀到的內容 不僅如此,人的概念對直觀內容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形成經驗知識。人的這種直觀能力和概念,都是先於 獨立於外在物件的,按照他們來認識物件即是康德所謂的 關於物件的先天的知識 康德用來表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