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蛛絲馬跡
1吃甘蔗,廣東話裡面甘蔗與債同音,所以就是把債還清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迎春日」,也叫「掃塵日」
2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表示清新歡迎新春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貼春聯,傳說是嚇「年」這種生物的,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增加喜慶氣氛。
4、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5、守歲,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放鞭炮 又稱爆竹,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7、 拜年和拿利是,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8、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9、包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 因為和麵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2樓:嘻嘻沫子
很多啦,別如說走親戚。不同地方要帶不同的禮物。打個比方有些地方送橘子。代表好運年年來。
又比如祭祀啦,就是祈福先人,讓他們保護自己後代,順順利利。
3樓:寂寞縈繞耳畔
吃團圓飯,表示團團圓圓。。。。。。
過年都有哪些習俗?
4樓:匿名使用者
青島過年從小年開始到送年,經過小年、忙年、辦年貨、年除日、大年、接年、守年、迎年、拜年、送年。它串起春節一個個符號,串起青島一段歷史,串起青島民間傳統文化習俗。
小年 青島農村也叫「辭灶」,是臘月二十三。該節舊俗是送「灶君」上天,傍晚在鍋灶上方貼「灶馬」,以代「灶王」。晚飯時供奉「糖瓜」,據說能粘住灶王爺的嘴,使「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青島過小年,包餃子、放鞭炮、燒紙之俗尚存。
忙年 一進臘月門到小年前後,多在忙年,主要分為收拾衛生、洗漿晾晒、購置新衣、置辦年貨、單位分年貨。
掃牆灰、擦玻璃、刷房子、煎魚、炸麻花、蒸棗餑、灌肉腸、炒花生瓜子、洗澡理髮、窗戶用粉紅色紙糊上,家家忙年。島城「每逢年,必灌腸」習俗尤在。
如今,不少市民春節買一兩盆鮮花擺設,如水仙、杜鵑、仙客來、蝴蝶蘭等,門上貼「福」字,有的張燈結綵,陽臺懸掛一對夜間帶閃光的紅燈籠。青島農村忙年,較有特色的如《嶗山縣誌》所記:蒸豆包、做豆腐、蒸年糕、蒸米麵、割肉、買魚、購置筷子。
年貨 置辦年貨,分為早期年貨、分發年貨、自選年貨。
早期年貨,青島以前過年憑票**年貨,每家每戶,半個豬頭、五瓶啤酒、五盒前門(香菸)。孩子們最喜歡的年貨即 20世紀 70年代前後青島最流行的幾種老式煙花爆竹:滴答紙、二踢腳、刺花子、剛鞭。
20世紀 90年代更加講究煙花爆竹的色彩性、玩具性、美觀造型性、多功能性,出現大批新品種,像魔術彈、躥天猴、坦克車……近年,街頭出現大型禮炮焰火。
分發年貨,單位分發給職工成箱的新鮮蔬菜和彩盒包裝的熟肉等食品。青島老字號「萬香齋」的五香扒雞、醬豬頭肉、五香包肚、薰魚,馳名島城,曾為青島百姓必備的年貨。
自選年貨,有的人願到超市、農貿市場、水產品市場、李村大集選購一些年貨。
年除日 即大年除夕年三十。青島農村有的上午糊對聯、貼窗花、掛燈籠、炕上貼年畫,在正屋掛宗譜,擺好供品,炒花生、煎魚、煮肉。青島市區和農村,下午做餃子餡、包餃子,餃子裡面包上硬幣或紅棗。
接年 青島農村除夕晚 6時,人們習慣帶著燈籠、香、燒紙到祖墳焚燒,寓意請先輩故人回家過年,叫「接年」。除夕之夜,青島市區不少人家在十字路口畫個圓圈燒紙,是市內祭祖緬懷老人的傳統習俗,有的在圈內放些供品焚燒,為故人「接年」、「過年」。
過年有哪些習俗?
5樓:姒翔
找了一些資料,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撣新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後,家家選吉利日子,打掃門庭,上至椽瓦,下迄溝瀆,所有屋角、棟邊,都要用長竿紮上掃把,處處刷過,並洗滌所以用具,準備乾乾淨淨過新年,也叫「撣新」。舊時,在蒼南,長工回家過年,故有「長年不吃二十四飯」之說。現在,每年農曆二十四前後,仍沿襲臘月「撣新」風俗,全城開展以掃塵迎新為中心的清潔衛生運動。
吃分歲酒
除夕夜,閤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至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儘量辦得豐盛些。
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又稱「年夜飯」。吃時最講究吉祥。一般席上用十隻硃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菜,叫「十全」。
其中除雞、肉外,要有落花生(謂結子)、柑桔(謂大吉)、鯉魚(謂跳龍門)、豆腐(謂家門清潔)等,而且每碗必須要有一塊切成薄片的圓形的紅蘿蔔頭蓋在頂端,以示討彩。此外,中間上的大菜中,決不能少了「芋」和「魚」。溫州方言,芋的諧音為「餘」和「裕」,意思是說,吃了芋頭,會使人明年家庭收支有餘,逐步富裕。
吃魚,也是象徵「年年有餘」之意。席上第一個菜一定要是年糕,表示「年年高」(現在也有用「麵條」,表示「長壽」),而最後一道菜必是「八寶飯」,象徵「發財進寶」。
開啟門炮、關門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洪亮清脆,最為吉祥。
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開啟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
」一般鞭炮的外皮和裡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後紙花滿地,燦如雲錦,行程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
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戶戶也要放鞭炮,這叫「打關門炮」。
拜年的紙蓬包
按舊習,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親戚家裡去,都要帶禮品。
50年代以前,禮品比較簡單,大都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有的印有祝賀新年的花邊字樣),故稱「紙蓬包」,又名「高包」、「紅包」。沒包裝禮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則根據所走的親戚情況所定,舊時的南貨店,每逢春節,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沒晚9時後,店員們就忙著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夜餐。
生意好的話,要包到元宵節之後。有的店在一個紅包內只裝二十多個紅棗。說來可笑,經過東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
,最後,包破了,包中紅棗被孩子們挖個洞摸著吃了,有時只剩一個,還在送來送去。
春節有哪些習俗,各有什麼寓意?
6樓:匿名使用者
過年的時候吃年糕: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過年的時候吃魚:寓意年年有餘
建築上雕刻蝙蝠:寓意住在這裡的人有福氣
生旺火:寓意人丁興旺,五穀豐登
過年有哪些習俗,過年都有哪些習俗
你老巨集的家裡大含察有哪些過年滾茄的習俗呢?中國人團顫過年數衫都有哪塌畢敗些習俗?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 正月初一 首尾相連。除夕 中的 除 字是 去 易 交替 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 月窮歲盡 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乙個晚上。故此...
邵武過年有哪些習俗,白族過年有哪些習俗
白族每逢節日,除必備節日食品之外,還要進行拜佛 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動。年節最為隆重。自臘月起家家都要置辦年貨 殺豬 磨豆腐 舂餌塊和糯米粉。除夕時,各家主事人都要帶著飯菜 茶酒用托盤順著天地 大門 水井 灶神 祖先牌位的順八進行祭拜。然後全家人吃團圓飯。隆重的團圓飯在餐桌 擺一個大的銅火鍋,必上豬頭...
臺灣過年習俗,臺灣過年有哪些習俗?
臺灣人過年,還要製作紅龜米果 發米果 菜頭米果為年糕。紅龜米果以形體像一隻龜,外染紅色,上打龜甲印,用來象徵人們益壽延齡。家家都用這種糕來敬奉撫育萬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門拜年要請吃糖果和甜仁,並按男女老少說不同的吉祥話。如孩子對老人可以說 吃個甜,祝你長壽萬年!同輩之間可以說 吃個甜,祝你賺大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