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有不,王安石的資料有不???

2022-10-15 22:34:58 字數 4949 閱讀 5947

1樓:臨邑大小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宋撫州臨川人,是北宋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少懷大志,博學多思,隨父宦遊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勞財匱」的社會狀況,在哲學,經濟,教育倫理等方面,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新的思想體系-「荊公新學」,旗幟鮮明的標明自己的唯物主義立場,給當時的思想界帶來一絲清新的空氣,對後來中國學術思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同時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王安石自22歲考中進士,踏入仕途,幾近三十年地方官生涯,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區域性地推行了改革弊政的革新措施。2023年寫了著名的《上宗仁皇帝言事書》,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張,為後來的熙寧新法構思了一幅初步的藍圖。1069-2023年,王安石兩度為相,在他的荊公新學思想基礎上,大膽的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聲發饋的政治思想。

為改變北宋「積貧積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顧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撓,發動和領導了一場以「理財」「整軍」為中心,以「富國強民」為目的,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各個方面的規模巨大,威武雄壯的社會變革運動。史稱「熙寧新法」。王安石因此被列寧稱讚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在文學方面,王安石不僅在理論上獨樹一幟,而且在創作實踐上別具一格。他的詩詞瘦硬雄直,散文說理邏輯嚴密,行文峭菝凌厲,給後人留下1540多首詩歌,800多篇散文的豐富文化遺產。其詩文《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堪為千古絕唱。

《桂枝香 金陵懷古》一詞寫景言志為詩詞名篇。散文《答司馬諫議書》《遊褒禪山記》作為範文精選入中學課本。卓絕的文學造詣實為唐宋八大家之中堅,現存著作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宋說》等

2樓:

王安石(1021~1086)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

慶曆二年(1042)進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併。

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託於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臺執政。由於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

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係,並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徵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

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

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援,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鬱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學思想方面,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洪範傳》、《老子注》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後者已經散佚。他的文章以論說見長,列於唐宋八大家。在詩歌方面,早年寫了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

有集本傳世,一是《臨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兩本都摻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於舒、荊,死後又諡為文,故也稱為王荊公或王文公。

3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2023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2023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2023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2023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

紹聖元年(2023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4樓:手機使用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宋神宗時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是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

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散文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樓:home滄殿

多嘞.

誰知道王安石的資料?

6樓:刺細胞

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

慶曆二年(1042)進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併。

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託於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臺執政。由於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

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係,並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徵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

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

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援,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鬱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學思想方面,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洪範傳》、《老子注》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後者已經散佚。他的文章以論說見長,列於唐宋八大家。在詩歌方面,早年寫了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

有集本傳世,一是《臨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兩本都摻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於舒、荊,死後又諡為文,故也稱為王荊公或王文公。

7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於仕宦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曾隨文宦遊南北各地,接觸到一些社會現實。對農民的痛苦生活有所瞭解。因此,年輕時便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他於二十二歲中進士後,歷任淮南推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東刑獄提典等職,均能體恤民情,為地方除弊興利。

北宋嘉佑三年(1058)任支度判官時,向宋仁宗上萬言書,對官制、科舉以及奢靡無節的頹敗風氣作了深刻的揭露,請求改革政治,加強邊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原則,但並未引起朝廷的重視。

2023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寧(今南京)知府,旋被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即開始實施變法,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場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同時,改革科舉制度,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對農民的剝削,促進了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

國家財政狀況有所改善,軍事力量也得到加強。但由於司馬光等保守勢力的激烈反對,新法在推行中屢遭阻礙,宋神宗也時有動搖。熙寧七年,王安石被迫辭相,再任江寧知府,次年二月復任宰相,不久又因維護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罷相,退居江寧半山園,被朝廷封為「荊國公」。

後人稱其王荊公。

革命導師列寧曾稱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執政之所以能敢作敢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進步的哲學思想支配,他認為世界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還把「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發展變化的規律,從而樹立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這些進步思想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也閃爍著奪目的光彩。

他的散文以雄健剛勁著稱,使他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則遒勁清新,豪氣縱橫。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殘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條)

為紀念這位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人民**在臨川區修建了王安石紀念館,該館於2023年冬建成之後,前往參觀、遊覽的中、外人士絡繹不絕。

王安石相關資料

8樓:諸事可言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臨川鹽阜嶺(今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人,生於宋真宗天禧五年,卒於宋哲宗元祐元年,由於被封為,後人常稱他為「王荊公」。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實官至司空、尚書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鎮南軍節度使。去世後被追贈為太傅,諡曰文,享壽66歲。

王安石文思敏捷,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文學造詣外,王安石對傳統經學也有研究,創立了在當時具有卓越影響力的學派——荊公新學,王安石的思想對宋明之季的經學學習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當時也獲得了很多關注。

儘管王安石主要修習儒家學說,秉持實務的主義,從周禮、荀子、韓非子和商君書(商子)等其他經籍、論著中吸取經驗,後世學界多因此結合王安石所主持的熙寧變法而認為王安石傳承於法家。

除此之外,王安石對道教、佛教也有了解,並留有多篇著述。歐陽修曾作詩「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稱讚王安石。

王安石描寫「梅花」的詩有哪些,王安石描寫梅花的詩句讚頌了梅花的什麼精神?

1.詠梅 宋來 王安石 頗怪梅自花不肯開,豈知有bai意待春來。duzhi燈前玉面披香出,雪 dao後春容取勝回。觸撥清詩成走筆,淋漓紅袖趣傳杯。望塵俗眼那知此,只買夭桃豔杏栽。2.江梅 宋 王安石 江南歲盡多風雪,也有紅梅漏洩春。顏色凌寒終慘澹,不應搖落始愁人。3.次韻徐仲元詠梅 宋 王安石 溪杏...

王安石的詩的特點,王安石寫詩特點

王安石的詩對語言的錘鍊十分講究,並善於不留痕跡地化用前人的詞彙和意象。傳說 泊船瓜洲 中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一句中的 綠 字,改了十幾次才確定下來。其實,把形容詞 綠 用為動詞的寫法,不但李白早已有 東風已綠瀛洲草 之句 侍從宜春苑 其他人也反覆使用過多次,但王安石這句最為親切自然而形象鮮明,能表現出...

王安石的簡歷,王安石的個人簡介

更多 16張 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 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號半山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宰相,新黨領袖。臨川縣 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 人。在宋神宗的支援下,以 富國強兵 為宗旨大規模推行改革變法運動。熙寧變法厲時16年,最終雖以失敗告終,但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緩和了北宋尖銳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