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當而立感嘆弱冠,當不惑感嘆而立...」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古代年齡稱謂小集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
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
「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
「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男女統稱:男稱鬚眉、女稱巾幗。
夫妻五方去世稱:喪偶。
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受業。
參考資料
2樓:小小電腦使用者
嬰兒:人初生時;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一至三歲的孩童。《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垂髫:七、八歲以下的幼童,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髫(tiao):兒童垂下的頭髮,因此通稱兒童或童年為垂髫;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始齔:女孩七歲稱髫年,男孩八歲稱齠年或髫年。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
黃口:本意是雛鳥的嘴;十歲以下通稱。
幼學:滿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總角:童年是十一二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詩經•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金釵之年:女孩到了十二歲帶釵。
豆蔻年華:豆蔻,一種多年生植物。豆蔻年華喻指十三四歲的姑娘。
志學之年: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束髮:古代男童成為少年,將頭髮束成一髻。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歲就把頭髮梳攏來,挽一個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飾,叫笄禮。加笄後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稱「及笄」。
《禮•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通稱;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通稱。
破瓜之年: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也稱〖碧玉年華〗。
弱冠:《儀禮•曲禮》中將男子二十歲初初成年稱「弱」,到這個年齡就可舉行冠禮。其時身體尚弱,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二十歲女子、〖花信年華〗二十四歲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標梅之年〗出嫁女子。
結髮:初成年。《漢書•施仇傳》:「結髮事師數十年,賀不能及」。後稱元配為結髮。曹植詩《種葛篇》:「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深」。
而立:《論語•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後來因此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稱「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時已掌握知識,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認識天命。《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後因以知命為五十歲之代稱,又稱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來紀年,天干地支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年號,故稱六十甲子,也稱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個迴圈;也稱為平頭·甲子·耳順之年,六十以上又稱為「耋年」。
古稀:七十歲的代稱。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八十歲之年;
鮐背:九十歲之年。
耄耋:《禮•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後來用「耄耋(mao die)」泛指年壽高。
期頤:稱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白首:通稱老年人,又稱皓首;
黃髮:通稱長壽老人;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中壽:七十為中壽;
上壽:九十為上壽。
古代關於年齡的稱呼
3樓:在全敬燕
古代稱謂
嬰兒: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歲以下。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八十歲。
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歲合稱。
耄耋:八
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
「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
「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另外,還有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分別是?
4樓:莉莉安
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週歲。《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
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
教數:9歲。
舞勺:13歲。
及笄:指女子15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花甲(耳順):指60歲。
古稀:指70歲。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黃髮:指長壽老人。
鮐背:指長壽老人。
期頤:指百歲。
擴充套件資料: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髮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髮: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髮由白變黃。「黃髮」是枯黃的頭髮。人老了,頭髮上由黑變白,白髮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係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古代對年齡的表達,在古代年齡是怎麼表示的?順序是什麼?
嬰兒 初生兒 悼,齠齔 七歲 總甬,垂髫 童年 幼學 十歲 束髮 青少年 童子 十五歲 及笄 女子十五歲 破瓜 女子十六歲 待年待字 女子待嫁的年齡 弱冠之年 男子二十歲 而立之年 壯三十歲 不惑之年 強四十歲 知命之年 艾五十歲 花甲之年 耆六十歲 古稀之年 七十歲 耄 八十歲 鮐背 九十歲 朝頤...
古代關於年齡的說法都是什麼意思,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古代年齡稱謂 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 弱冠 耄耋 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瞭解的知識。古人的年齡稱謂 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 的...
古代女子年齡有什麼稱呼,古代女子不同年齡段的稱呼
襁褓 不滿週歲 孩提 兩至三歲 始齔 韶年 男孩八歲 總角 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 指兒童 黃口 十歲以下 幼學 十歲 舞勺之年 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 十五歲 舞象之年 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 二十歲 而立之年 三十歲 不惑之年 四十歲 知天命 知非之年 五十歲 耳順 花甲之年 六十歲 古稀之年 七十歲 杖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