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普通話」這個概念,最早是清朝末年「切音字運動積極分子朱文熊提出來的。他在2023年寫了一本叫《江蘇新字母》的書,把漢語分成三類,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話」。他還註明:
普通話是「各省通用之話」,當時人們稱之為「藍青官話」。元明清以來,北京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趕考、做官、經商的人日漸增多,天長日久,就都學會了北京話,卻又多少帶有地方口音,人們就用「藍青」比喻它。
開始,這種話只能在官場使用,所以稱為「官話」。後來會說「官話」的人越來越多,再稱之為「官話」已不合適了。於是,後來又有了一個新名稱叫「國語」。
2023年瞿秋白同志曾反對用「國語」一詞,並且對普通話作了比較科學的解釋。建國後,人民**非常關心漢字的改革工作,不僅使普通話成了有嚴格定義的學術名詞,而且把推廣普通話作為文字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
2樓:錕吾劍
元朝的大都方言就是普通話的起源。
普通話什麼時候開始推行的? 100
3樓:
從2023年秋季起,除少數民族地區外,在全國小學和中等學校的語文課內一律開始教學普通話。
中國地域廣闊方言眾多。由於不同方言在溝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礙,不利於各地經濟文化的溝通交流,因此存在"區域文化島"的現象,這些"區域文化島"保留了不同地區的先進文化和民間智慧的精華,但是由於語言障礙無法很好的交流和互相取補,因此,需要有一種共同語來消除"區域文化島",將中國廣袤土地上所有的智慧黏合起來。不過推廣一門語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宜操之過急,要恰當處理好地方語言的發展和普通話推廣之間的協調性。
推廣普通話的目標不是要消滅地方語言,而是要消除溝通障礙,但是在推廣當中的確出現了消滅方言的現象(例如南寧的平話與白話)[11] ,所以在推廣的時候要把握好力度,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因為語言多樣性一直是中華文明的寶貴文化積澱之一,就和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樣性一樣,因為多樣性,這個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因為多樣性,生物圈才能維持平衡,保證物質流動和能量傳遞能夠正常的進展下去。語言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語言多樣性,才彰顯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和源遠流長的歷史積澱,因為多樣性,才不會所有的人都用一種同樣的思維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北京話、大陸普通話、臺灣國語、新加坡華語、馬來西亞華語等在語音、詞彙等方面有少許差異。要注意的是北京話並不屬於一種標準語,因為它是未經整理和標準化的北京城區方言。以上的幾種標準語都是以北京話這種方言為基礎來進行標準化的產物。
4樓:匿名使用者
「普通話」一詞,是朱文熊於2023年首次提出的,後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話」的說法,並與茅盾就普通話的實際所指爭論。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並鞏固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2023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張奚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說明:漢民族共同語早已存在,現在定名為普通話,需進一步規範,確定標準。「這種事實上已經逐漸形成的漢民族共同語是什麼呢?
這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為簡便起見,這種民族共同語也可以就叫普通話。」
2023年2月6日,***釋出的《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中,對普通話的含義作了增補和完善,正式確定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普通話」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應用。
5樓:指點江山
不得不承認越來越多的人在說普通話,尤其是現在的小寶寶,好多父母都是在學說話的時候就灌輸普通話,也就是為了更方便的接受未來老師的資訊。說普通話也是很好的,但是好多小孩子卻不會說當地的方言了... ...
6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做推廣簡單,現在做推廣很難,前段時間我自己的推廣還是找的錦隨推做的,我自己怎麼做都做不好,自己不想搞了,要不然也不想找別人的,現在推廣規則變的太嚴格了。
7樓:小免啊
***2023年《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釋出,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正式納入法定位置。在此以前歷史上的共同語稱為雅言、通語、官話、國語等等。
8樓:匿名使用者
19世紀,70年代。
普通話是什麼時候開始確定下來的?
9樓:夢色十年
普通話是從2023年開始普及的,2023年,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改組為國語推行委員會,開始進行國語的全面普及和推廣教育工作。
2023年之後的國語廣播,都採取了以《國音常用字彙》為標準的形式。2023年,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辭典《國語辭典》由黎錦熙、錢玄同主編、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出版。
10樓:文化永生
「普通話」這個詞最早在清末被提出。2023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
但當時的推行效果並不盡如人意,以至於出現了教員在課堂上說普通話反被攆走的鬧劇。
新中國普通話的確定2023年10月15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經過仔細研究,大家一致決定將現代標準漢語稱為普通話,取其普遍共通之義。
在這次會議上,與會者就普通話的方言基礎產生了激烈爭論。最後,大會決定採用投票辦法,從覆蓋漢語區的15種主要方言中,選出一個作為普通話的基礎方言。當時的投票結果是:
北京官話(以北京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52票位居榜首。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你會講「普通話」,但這些故事你可能不知道
11樓:匿名使用者
普通話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全國各民族通用的語言。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在辛亥革命以前,漢民族共同語被稱為「官話」。辛亥革命以後,隨著國家意識的高漲,便改官話為「國語」。
之後,海內外又興起了「普通話」、「漢語」、「華語」、「中國話」等叫法。現在,對於漢民族共同語這個概念,中國大陸都叫「普通話」,臺灣叫「國語」,港澳地區過去稱「國語」,現在也逐漸改稱「普通話」,新加坡和其他一些海外華人社群多數稱為「華語」。普通話、國語、華語三者名異實同,都是指以中國大陸北方方言為基礎的中國話。
作為民族共同語,它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規範。但是,從辛亥革命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它的含義始終是不明確的,有的人甚至把帶有入聲的或分尖團的話,也叫做普通話。這種「普通話」實際上就是以北京話為主體的所謂「藍青官話」。
民族共同語的建設工作從新中國成立以後開始。2023年6月6日《人民**》發表了《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鬥爭!》的社論,指出「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思想,使思想為群眾所正確地掌握,才能產生正確的物質的力量。
」為幫助人們正確地使用語言,《人民**》還從當天起**呂叔湘、**熙的《語法修辭講話》。與此同時,我國的報刊、書籍、公文、政令完全統一使用「白話」,廣播、電影和話劇也都使用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北方話。這就在書面語和口語兩個方面為普通話標準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2023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這次會議成功地解決了漢民族共同語中兩個帶根本性的問題:第一,給漢民族共同語的語音、詞彙和語法確立了十分明確的規範(標準),即: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第二,在全國各地推廣普通話,使民族共同語不僅要在書面上,還要在口語中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讓共同語發揮它在政治生活、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學術會議的這兩個成果在2023年2月《***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中,被確定下來。
從此以後,「漢民族共同語」就有了一個科學的定義。
「普通話」中「普通」二字的含義是「普遍」、「共通」的意思。
普通話已於2023年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推行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從此,普通話具有了明確的法律地位,成為全國通用的語言。
12樓:羊兒要吃肉咩咩
在2023年10月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期間,將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正式定為「普通話」,並同時確定了它的定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2023年10月26日,《人民**》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範化而努力》的社論,文中提到:「新中國的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
普通話,即標準漢語。普通話是中國不同民族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主要通行於中國大陸長江以北地區,長江以南則一般不說普通話,因為各地都有漢語方言,不依賴於普通話」 。
其中,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通行廣東話,中國臺灣地區在官方場合也使用普通話,但是口音與大陸的普通話略有差別。
普通話英文「mandarin」來自葡萄牙語。現今普通話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官方用語,也是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
「國家推廣使用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定地位。
普通話在中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稱謂:大陸官方(包括港澳):普通話;臺灣官方:國語 ;新加坡:華語 ;學術界:現代通用漢語 。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講普通話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普通話只是北京一帶方言經過改良而成的。所以北京什麼時候形成方言的什麼時候就講普通話
普通話是什麼時候出現,誰發明的?
14樓:夢色十年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最早由學者吳汝綸提出。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2023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
2023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絡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
2023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
後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話」的說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門關以外的戰爭》一文中提出,「文學革命的任務,決不止於創造出一些新式的詩歌**和戲劇,它應當替中國建立現代的普通話的文腔。」
什麼學好普通話,什麼學好普通話
多交流,接受人家對你提出的見意,查正些見意的正確與否.比如說你應該這麼提問 怎麼說好普通話.而不是 什麼學好普通話.我認識幾個福建莆田的朋友,他們好像都習慣這麼說.首先練習發聲,要注意你的聲音位置是靠前還是靠後,還有就是你的膈肌訓練,你可以練習嘿,哈,這兩個音,還有你要注意不要用嗓過度.我是播音主持...
什麼是普通話,普通話的要義是什麼
普通話,即標準漢語。定義 普通話是中國不同民族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 以北京方言為基礎音的語言。之所以這樣,主要由以下原因 一 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主要是考慮到新中國定都北京,而北京地區的人都說...
為什麼普通話要叫做普通話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是現代漢民族各方言區之內 間進行交流的工容具,也是我國各民族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即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我國 憲法 總綱第十九條明確規定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明確了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的地位。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