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問一下關於高一地理的第二章大氣環境那一塊的 希望大家幫幫小女呀!
2樓:
1、從極地高空區流向低緯度的氣流。由於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氣流偏東:在北半球偏為東北風,在南半球偏為東南風。
盛行西風又稱中緯西風,由南北緯30度附近的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南北緯60度附近的副極地低氣壓帶。由於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盛行西風在北半球右偏為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為西北風。
2、熱島是由於人們改變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氣候變化的綜合現象,是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徵之一。由於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築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使得城市地區儲存了較多的熱量,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大量輻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於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於低溫的郊區包圍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3、c4、c,比如a低受熱多,空氣上升,近地面成了低壓,高空成了高壓,b地受熱少,溫度低,空氣收縮下降,所以近地面成了高壓,高空成了低壓。這樣同一個水平面上就有了氣壓差,注意是同一個面上,產生了氣壓差以後,空氣就要流動了,在水平方向上(注意是水平方向上)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水平方向上空氣的流動就是風了。
5、c,距地表約10~50 km處的大氣層為平流層
3樓:游魚司
1.北半球的盛行西風是自西南至東北;極地東風是自東北至西南2.熱島效益:
由於城市中心和郊區的溫度差異,造成氣壓的不同。城市中心人口多,氣體排放量大,導致溫度更高,壓強更低;郊區植被覆蓋率大,溫度更低,氣壓更高。同一平面,氣流總是由高壓流向低壓,所以氣流由郊區流向城市,形成城市風,即熱島效益
3.c 在緯度60°附近,來自中緯的一隻和來自極地的一隻相遇,形成極鋒。
4.a風壓定律。順風而立,北半球高壓在右低壓在左。南半球反之5.c 天氣狀況多集中於對流層,而平流層氣流穩定,基本無天氣狀況,故利於飛行
4樓:幸福飛不遠
1、這個問題有點錯誤吧。不過盛行西風是在北半球是西南風,極地東風在北半球是東北風。解釋:
極地地區是高壓區,副極地是低壓帶,所以風由極地吹響副極地低壓帶,又因為受到地轉偏向力由正北風變為東北風。依此類推盛行西風。
2、城市因其下墊面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比其周圍地區偏高的現象。
3、c大氣環流裡面會形成交匯的冷暖氣流只有極地東風和盛行西風。它們交匯在60°附近
4、c向西飛行則左側是南右側是北。風從高氣壓吹向低氣壓。
5、c中緯度地區大氣層的0至10千米左右是對流層。11千米是平流層,適合飛行。
如有錯誤敬請原諒哈。僅作參考喲。
5樓:琅圜夢迴彈指間
1.北半球的西風帶刮西南風,極地東風帶刮東北風。風是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出現方向差,北半球用右手,老師教過的···方向也就出來了·
2.城市氣候的主要特徵之一。由於城市中輻射狀況的改變,工業餘熱和生活餘熱的存在,蒸發耗熱的減少,而形成的城市市區溫度高於郊區溫度的一種小氣候現象
3.4忘記了
5.選c.因為···抬高航線高度至11km,進入平流層是安全的,平流層沒有的空氣狀態穩定,不易出事故
6樓:原創果果
仔細看書去,書上都有,這樣投機取巧你什麼也學不到
高一地理。(3)大氣中的 pm2.5除影響人體健康外,還會對大氣環境產生哪些影響?(4)為降低大氣
7樓:匿名使用者
pm2.5主要表示的是空氣的固體顆粒濃度。光照,空氣對流,氣溫。工業控制粉塵,多種樹
高中地理怎麼具體學好?我高一,這本書是最難學的一部分,關於地球和大氣環境部分。目標是90分,求幫助。
8樓:好喜歡
按照書畫圖,對我這種記憶力掉渣的人來說最好不過
9樓:卡卡和可可
沒事就畫地球,標個大洲什麼的,在多畫畫那些大氣環流什麼的,沒事畫的玩,多畫就會了。。
問幾個高中地理問題,問幾個高一地理問題
夏至到春分這段時間,北半球是緯度越高晝越長,記住一點就可以了 只要太陽直射北半球,那麼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你可以這樣想,當夏至到春分,最北的地方是有極晝的。北極星仰角約 當地地理緯度,因為北極星距離地球很遙遠很遙遠,很小的誤差可以忽略不計,那麼赤道和北極星的仰角可近似看做是0度。如有雷同或錯誤,我...
高中地理選擇題,高一地理選擇題
5 選c 地處於谷地中,地勢低平不是山脊,答案b錯誤 古地南面低山阻擋了夏季風,谷地降水不會很豐富,答案d錯誤 地勢略低氣溫比其他地方略高,且森林生長主要受水分因素影響大,答案a錯誤 谷地可以發育河流,土層深厚,水源充足有利於森林生長,答案c正確。6 選d 地位於陰坡日照不足,太陽輻射較少,蒸發較弱...
怎樣學好高一地理?如何學好高中地理?
給你一份資料,或許對你有用。如何學好高中地理?學好高中地理的方法有 1 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 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2 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 聽 的旁觀者,而是 聽 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