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顯微鏡物鏡分辨距離的計算公式

2023-02-08 16:17:38 字數 4291 閱讀 4758

1樓:along菲子

顯微鏡物鏡分辨距離的計算公式:根據光學衍射理論,衍射光斑直徑d=kλ/na,若光斑為愛裡圓斑,則強度沿徑向降低為最大值的1/2時,對應的k=0.52,即d=0.

52λna,焦深δz=λ/2na2。可見,當na值增大時,光斑直徑d減小,有利於提高測量頭的橫向及垂直解析度,但在物鏡直徑一定的情況下,此時鏡頭更為靠近被測工件表面,不利於測量頭的調整,且系統波象差會隨na值的增大而加大,故需對na值進行優化選擇。

2樓:井綺

根據光學衍射理論,衍射光斑直徑d=kλ/na,若光斑為愛裡圓斑,則強度沿徑向降低為最大值的1/2時,對應的k=0.52,即d=0.52λna,焦深δz=λ/2na2。

可見,當na值增大時,光斑直徑d減小,有利於提高測量頭的橫向及垂直解析度,但在物鏡直徑一定的情況下,此時鏡頭更為靠近被測工件表面,不利於測量頭的調整,且系統波象差會隨na值的增大而加大,故需對na值進行優化選擇

關於顯微鏡的計算

3樓:偏偏鄉

因為放大了4倍,即長和寬都放大4倍,則面積放大16倍,用64除16即可

4樓:

物體被放大的倍數等於目鏡放大的倍數乘以物鏡放大的倍數(本題是100倍),換成40倍後,即放大了400倍,與第一次相比,長和寬均放大了4倍,面積放大了16倍,64除以4的平方等於四

5樓:

首先你要知道,顯微鏡放大的不是物像的面積,而是物像的邊長。

由題意,開始時的放大倍數是10*10=100,換物鏡後是10*40=400。那麼,400/100=4,所以,物像的邊長比原來放大了4倍。

原來是8*8=64(每邊有8個細胞),邊長放大了4倍,視野面積不變,所以,現在的視野中,每邊有2個細胞,所以一共是2*2=4個細胞。

6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就是面積的一個關係

顯微鏡的解析度是不是就是其物鏡的解析度σ=0.61λ/na

7樓:匿名使用者

顯微物鏡的解析度即物面上能分開的最短距離,由以下公式計算   σ=0.61λ/na   其中σ為顯微物鏡解析度,λ為光源波長,na為顯微物鏡的數值孔徑。

物鏡只是實現第一級放大,並不是達到人眼的解析度。之後還要由目鏡第二級放大。

光學顯微鏡中的解析度是指能清楚區分被檢物體細微結構最小間隔的能力。即相鄰兩個物點間最小距離的能力。

數碼相機能夠拍攝最大**的面積,就是這臺數碼相機的最高解析度,通常以畫素為單位。當前的數碼相機產品,在畫素標稱上分為ccd畫素和經軟體優化後的畫素,後者大大高於前者。如某品牌目前流行的數碼相機,其ccd畫素為230萬,而軟體優化後的畫素可達到330萬。

8樓:匿名使用者

顯微鏡的解析度是和你用的顯示器大小來決定不解析度的解析度 和放大倍率沒關係 解析度 是畫素點。或線數就是在單位面積下能看清楚的最大線數。或最大畫素點我們所說的。

200w 或 130w 就是解析度放大倍率。 根這個沒關係

光學顯微鏡物鏡所能分辨的最小距離是多少

9樓:匿名使用者

除去光學顯微鏡中的體視顯微鏡,基本都可以達到微米級。

西安測維光電技術****

10樓:匿名使用者

道恩光學顯微鏡物鏡所能分辨的最小距離是.0.01mm

怎麼知道顯微鏡的解析度是多大?

11樓:匿名使用者

顯微鏡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鏡的分辨力來決定的,而物鏡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數值孔徑和照明光線的波長決定的。當用普通的**照明法(使光線均勻地透過標本的明視照明法)時,顯微鏡的分辨距離為d=0.61λ/na。

例如油浸物鏡的數值孔徑為1.25,可見光波長範圍為400—700nm,取其平均波長550 nm,d=270 nm,約等於照明光線波長一半。一般地,用可見光照明的顯微鏡分辨力的極限是0.

2μm。

解析度:

(1)分辨能力是電子顯微鏡的重要指標,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即稱為該儀器的最高點解析度:d=δ。

(2)顯然,解析度越高,即d的數值(為長度單位)愈小,則儀器所能分清被觀察物體的細節也就愈多愈豐富,也就是說這臺儀器的分辨能力或分辨本領越強。

(3)解析度與透過樣品的電子束入射錐角和波長有關。可見光的波長約為300~700奈米,而電子束的波長與加速電壓有關。

(4)光學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率約為2000倍,而現代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率超過300萬倍,所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直接觀察到某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排列整齊的原子點陣。

12樓:匿名使用者

顯微鏡的解析度跟你200萬畫素的相機是沒有關係的,相機的做用就是替代人眼將顯微鏡放大的像通過顯示器呈現出來。也就是說只要顯微鏡目視能看到的,200萬畫素的相機就能分辨出來。在你說的500倍的情況下,顯微鏡的最小解析度應該能達到1微米。

13樓:

顯微鏡的解析度是指能被顯微鏡清晰區分的兩個物點的最小間距,又稱"鑑別率"。其計算公式是σ=λ/na;式中σ為最小分辨距離;λ為光線的波長;na為物鏡的數值孔徑。

所以解析度與目鏡沒有關係,取決於物鏡.;"

詳情參考pomeas光學。

14樓:晏傲易

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1.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標本放大的長度或寬度,而不是指面積或體積。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於所用物鏡與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鏡頭越長,物鏡的放大倍數越小鏡頭越短。

2. 顯微鏡視野觀察的特點:低倍鏡下細胞數目多,體積小,視野亮;高倍鏡下細胞數目少,體積大,視野暗。

3.顯微鏡下實物與物象的關係: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虛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

如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像偏“右上方”,實際在玻片上是偏“左下方”,要將其移至視野**,應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

關於顯微鏡刻度怎麼算 5

15樓:卓火

一般來講,從測量目鏡中的刻度尺中讀出被測標本像的大小除以所使用的物鏡的放大倍數,其結果就是被測物體的實際大小。

所以實際粒徑=0.001乘以6除以40=0.00015毫米=150奈米。

16樓:匿名使用者

1.5微米

0.01x6/40,換算成微米,就是1.5.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分兩個部分來解

第一個部分

假設你現在所用的是10倍鏡頭

目鏡帶有刻度.50mm長.分成100小格

則50mm/100=0.5mm(一小格)

第二個部分

刻度鏡頭上長度不變

則鏡頭由10倍轉換20倍數

10倍的刻度一格為

1/10=1

刻度為0.5mm

由於顯示放大

並非鏡頭刻度長度放大

那20倍的刻度一格為

1/20=0.5

刻度為0.25mm

即為所求

顯微鏡物鏡的焦距計算公式 30

18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行業內一般標準,大部分商用透鏡標記的放大倍數是以成像透鏡焦距為160 mm為標準來計算的,因此通過透鏡上標記的放大倍數讀數可以計算物鏡的焦距。

19樓:匿名使用者

物鏡 10x,目鏡40x 大

顯微鏡各個物鏡到載物臺的距離

20樓:匿名使用者

一光學顯微鏡物鏡鏡頭直徑1.5cm,鏡頭距離載物臺2.0cm,入射光波長550nm,則顯微鏡能分辨的最小距離

顯微鏡的分辨距離為d=0.61λ/na

可分辨距離0.1178um

請採納!

一光學顯微鏡物鏡鏡頭直徑為1.5cm,鏡頭距離載物臺2.0cm,如果入射光波長為550nm,

21樓:胖頭魚

顯微鏡的解析度是指能被顯微鏡清晰區分的兩個物點的最小間距,其計算公式是σ=0.61λ/na

式中σ為最小分辨距離;λ為光線的波長;na為物鏡的數值孔徑。

物鏡的數值孔徑大小決定了物鏡的分辨能力(鑑別)及有效放大倍數,公式為:na=nsinθ

其中n為介質折射率,θ為下圖所示角度

這裡n=1,sinθ約等於tanθ=0.75/2=0.375σ=0.61λ/na=0.61*0.55/0.375約等於0.89

顯微鏡的物鏡相當於什麼鏡?

3分鐘學習初中生物會考知識點 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顯微鏡的物鏡相當於投影儀的鏡頭。物鏡相當於投影儀的鏡頭,物體通過物鏡成倒立 放大的實像。目鏡相當於普通的放大鏡,該實像又通過目鏡成正立 放大的虛像。反光鏡。用來反射,照亮被觀察的物體。使用方法。1 取鏡與安放。將顯微鏡從鏡箱中取出時,應一隻手握住鏡臂...

在顯微鏡的使用中,把低倍物鏡轉化成高倍物鏡後,視野明亮程度和

應選b顯微 鏡的放大倍數 物鏡的放大倍數 目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少 越大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多 越小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就越窄,透光量變少,視野就會變暗,反之,越亮 所以說把低倍物鏡轉化成高倍物鏡後,觀察到的細胞越少,越大,越暗 擴充套件資料 顯微...

顯微鏡對光的步驟,顯微鏡對光的步驟

我不抄知道你想問的是不是顯微鏡對焦的方法。下面把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都幫你說一下,你看看有沒有幫助 1.調節光圈。選擇合適的光圈 光線好用小孔光圈,光線不好用通光量大的光圈,依次往更大的換 從目鏡能看見一個白亮的視野即可。2.將裝片放到載物臺上,一般注意保持要觀察組織在通光孔 這樣才能成像。3.調節粗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