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是什麼意思?知足常樂的例子有哪些

2023-05-13 19:07:54 字數 2436 閱讀 6130

1樓:網友

本意:知識足夠了,就會經常(長久)地快樂 淺意:知道滿足,就會快樂 很多人把知足常樂僅僅理解為,知道滿足總是快樂的。

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滿足的慾望上,片面的定義了知足常樂的含義,比較消極和安於現狀,這樣的滿足所帶來的快樂其實是不能夠長久的。 在道德經中老子告訴我們只有擁有充足的知識和無比的智慧,把快樂建立在對事物通透的認識和理解上,看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明白無窮慾望帶來的後果,及時終止自己的慾望而免遭損失和災難,只有這樣才會獲得長久的平安富足和快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而不是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所滿足的慾望上。

2樓:旅遊小達人濤濤

親,比較有名的有。

1、唐伯虎與仕途擦肩而過,唐伯虎沒有悲傷,反而對自己的田園生活感到快樂。2、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於這樣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3、蘇軾的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不過分悲嘆自己,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

希望我的可以給親親帶來一定幫助,感覺旅遊小濤的服務態度還行的,麻煩親親給個讚唄。謝謝親親(❁´

知足常樂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3樓:筱鴨娛樂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

知足常樂,漢語成語,拼音是zhī zú cháng lè,意思是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感到滿足並取得快樂。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出處:《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知足常樂的真正含義

4樓:佔戈爺

知足常樂(zhī zú cháng lè),漢語成語,指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該成語出自《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中文名知足常樂。

近義詞心滿意足、自得其樂。

出處《老子》

拼音zhī zú cháng lè

性質侯王知道滿足、就會快樂。

反義詞憤憤不平、鬱鬱寡歡。

詞語解釋。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譯文:「天下有道,退馬還田以耕種。天下無道,兵馬馳騁於郊。

禍患沒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過失沒比中敵人利誘之計更大的了。所以知識充足之足,才是恆常之足」。孫子曰: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佛遺教經》曰:「知足之人,雖臥地上,尤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如意。

知足是世俗心態的超越,是精神財富的積累,是物質需求的滿足。生活中何以知足常樂?知足者,與人無爭,心情舒暢,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貧也安然,富也安然,名也不貪,利也不貪,能忍自安,清淨無為。

我沒有楚楚衣冠,只有日常換洗的幾件便裝,可是我坐臥自如,不用耽心把它弄皺、弄髒、弄破。我的餐桌上擺的是幾碗粗茶淡飯,沒有山珍海味,我卻因此不必**,也與那些「富貴病」無緣。我的住房不寬敞也不豪華,然而我知道,廣廈千間不過夜眠八尺,有個安身的地方就很好,多了反而是個負擔。

我更沒有小車,犯不著為撞傷人而擔驚受怕,出門安步當車,還鍛鍊了身體。我沒有太多的東西,但我有一顆知足的心,這就足夠了。我不去追求快樂,但我卻得到了最大的快樂。

知足常樂的意思是什麼 知足常樂的意思簡單介紹

5樓:愛創文化

1、知足常樂,漢語成語,拼音是zhī zú cháng lè,意思是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感到滿足並取得快樂。

2、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近義詞:心滿意足、自得其樂、鼴鼠飲河。

4、反義詞:鬱鬱寡歡、得隴望蜀、巴蛇吞象、憤憤不平、貪得無厭、人心不足蛇吞象、得寸進尺。

知足常樂的含義,怎樣理解知足常樂

知足bai常樂zh z ch ng l 解釋 知道du滿足,就總是快樂。形zhi容安於已經得到dao的利益 專地位。出自 先秦 屬 知足常樂zh z 抄 ch ng l 解釋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 地位。出自 先秦 李耳 老子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請問知足常樂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知足常樂的名人例子

陶淵明知足常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山水田園中恣意灑脫,暢遊於天地之間。一簞食,一豆羹,便寫就了千古隱士寧靜安逸的一生。劉禹錫知足常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小小一間三丈陋室,也讓人如入芝蘭之室,鴻儒談笑其間,富貴於我如浮雲,寫罷了千古錦繡文章。吧啦吧啦,剩下你自己寫 李小龍...

知足常樂和不思進取的區別

1 知足常樂 通常指一個人對物質享受方面,要求不高,同時以樂觀的心態看待不足。2 不思進取 通常指一個人缺乏遠大志向,迷戀於蠅頭小利。主要指思想境界和精神層次不高。所以這兩個詞,形容的物件根本是不一樣的。就好像 色彩繽紛 和 熱情洋溢 兩個詞一樣,根本無法做比較。只不過現代人不懂物件不同,加以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