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狀元,出名的少之又少呢?

2024-12-25 11:20:19 字數 4217 閱讀 7232

1樓:有常

這是因為古代的狀元實力其實也不是很高,而且也不能夠讓自己的實力得到充分的發展,所以出名的少之又少。

2樓:愛吃土豆炒山藥

原因有兩個,乙個是狀元多數從事的是文職類工作,一般出不了政績。另乙個原因是考取狀元后,要麼娶了權貴的女兒,仕途無法出彩,要麼被不同路的權貴打壓。

古時候中狀元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3樓:奇妙談

古代窮人想要出人頭地,唯一的辦法就是考試,如果中了狀元,可以說是祖墳冒青煙,下面我們從第一視覺來體驗下,中狀元是什麼感受。

你寒窗苦讀十八載,終於有朝一日中了狀元,接下來的日子,讓你彷彿進入了另乙個世界。在你被和顏悅色的皇帝勉勵一番之後,你此時暈暈乎乎的走出了皇宮,卻發現此時門外早就有一頭高猛的白馬在等著你,同時身邊還有牽著馬的人,更有人捧著紅花和紅袍等你,你有點疑惑,此時還沒轉過彎來,這是在做什麼,你內心在思考。

然後你見這些人對你行禮,同時自動的給你穿上衣服,穿戴完之後,你緩了過來,這不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騎馬遊街嗎?可是你看著高大的白馬,有點犯了難,自己沒有騎過馬,也上不去啊!這時候伺候你穿衣服的小廝直接跪在了下面,讓你踩著他上馬,你正想說使不得,小廝口齒伶俐的說自己能被狀元郎踩著是他的榮耀,想借一下你的才氣,保佑自己的兒子也跟您一樣,於是你沒有推脫的理由,踩著在別人的攙扶下上了馬。

隨著慢慢的往前走,你看著路旁的百姓們羨慕的看著你,更是有孩子向你行跪拜禮,你不懂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但是看到他們身後的父母雙手合十你明白了,原來是想向自己要一些氣運,就像是那個給自己墊腳上馬的人一樣,可是真的存在氣運一說嗎?你看著遠方的家,彷彿看到了日夜操勞的父母,每晚挑燈夜讀的自己。後來你家中每天都有人上門求見,就連之前瞧不起自己的人都巴結自己,家中的禮物早已經堆積成山,下人也有很多,家中的住宅已經成為了三進住宅,家中已有數十畝良田。

一週後,你望向天空,楠楠的說道:這就是狀元的感覺嗎?

4樓:葬身北海道

中狀元,那可是不得了的事,稱之為「光耀門楣」「祖墳上冒青煙」,用過的東西、住過的地方和吃過的食物那可出名有講究了,可以風靡一時。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一般三年出乙個。狀元是有功名在身,地方大員見到都不敢怠慢。

5樓:路邊的風兒

我想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體驗,畢竟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高中狀元,是無上的榮耀,也代表著正式進入了仕途,所有高中狀元的人應該意氣風發,有著巨集大的抱負,想要創立一番偉業。

同都是狀元,為何在古代武狀元的地位遠不及文狀元?

6樓:就是要明明白白

而且武將可以半路出家,文官不可以。文官要讀的書太多了,四書五經八股文,這些都很難讀懂,而且國家需要的是會治理朝政,能積極獻計獻策,能為君王分憂的文官,武官自然沒地位了。

7樓:白小度

在古代普通百姓想要進入朝廷當官成為身份顯赫的人,一般都要通過科舉考試來取得自己的功名。古代時候會經常發生戰爭,由於打仗在很多時候都是需要有武力的人,有一些武功好的人可以間接決定一座城池的主人。所以,朝廷在後來就設定了武狀元。

科舉考試的第一名被稱為狀元,武舉考試的第一名也是狀元,但這兩個人之間區別是很大的。古代很多朝代都是重文輕武。

首先就是中國曆代統治者都重文輕武,並不是皇上看不起習武之人。因為他們太看得起習武之人了,所以才選擇抑制他們的發展。基本上各朝的領導者都是在武力當中奪取的天下,他們很瞭解習武之人的可怕。

所以他們一上位就立馬分解武將的權力,很多君王害怕這些有武功的人會威脅到他的皇位,會想一些辦法牽制他們。

然後和武舉考生的人數也有關係,在古代能夠學習武術的人都是家庭條件好的人。一般普通百姓吃飯都是問題,根本沒有多餘的閒錢請師傅和練習武術。武舉和科舉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人指點是會走很多的彎路。

武舉考試的人也不多,能被錄取的機會非常小。武狀元在朝廷當官的也非常少,所以武狀元也很難有大的發展。

其實,和整個朝廷的大政策也是存在跟大關係的。國家既然有精力開創武狀元考試,那必然是天下太平的時代。太平年間皇帝想要治理國家的人是文人,對於武將的需求不是特別大。

所以武狀元的地位也不會太高。中國科舉考試從很久之前就開始了,一直到到唐朝才發揚光大。在這1300多年間文狀元一共有592位,而武狀元只有293人。

如果按朝廷為官的人數上看卻是沒有文科狀元吃的香。

8樓:海的另一邊

中國曆代統治者都重文輕武,很多君王害怕這些武官會威脅到他的皇位,會想一些辦法牽制他們。

9樓:酒小仙兒

因為古代文狀元主要負責出謀劃策,起指導的作用,而武狀元則負責打仗,屬於從屬地位。

10樓:安好

自古以來,文武就是對頭,而乙個國家的守成就需要文官發揮作用,同樣是讀書人,同樣是儒生的文狀元就當然要比武狀元地位高了。但是種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著乙個人的地位,不能從單方面判斷。

網友激烈討論古代狀元是否真的有水平的問題,大家的結論是什麼?

11樓:清商聊娛樂

目前大家還是處於爭論不休的狀態,但是我個人認為古代的狀元是真的很有水平的,古代的狀元才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含金量比現在各個省市的高考狀元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592個狀元雖然中華民族擁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但是科舉制度卻只進行了一千三百多年,這1300年來總共只湧現出了592個狀元,可想而知狀元的稀缺程度。

我國古代對於狀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經史子集,陰陽八卦,他們都是需要了解的非常清楚的。很多人覺得大多數的狀元都只是紙上談兵,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古代學子們在考取進士的時候,需要寫一些類似於策論之類的東西,必須要寫得言之有物,才能得到考官們的認可。這些考官都是宦海沉浮了許多年的人,如果只寫一些誇誇其談的言辭是沒有辦法入了他們的眼的。

二、考取狀元的過程考取狀元的過程是乙個非常艱難而複雜的過程,各個地區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縣試,只有在縣試當中獲得童生資歷的人才有資格參加院試,院試雖然也是每年都會舉行一次,但是難度卻比縣試要大很多,通過院試的人就是生員,同時也被大家稱之為秀才。在古代能夠獲得乙個秀才的資歷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窮其一生都沒有辦法考上秀才。

成功成為一名生員之後,就有機會參加三年一屆的鄉試了,鄉試中脫穎而出的人被稱之為舉人。古代稱呼舉人都是「舉人老爺」的,有了舉人的身份,做官會相對容易一些,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則需要參加會試。會試那難度特別高,每年只選幾十個人。

這幾十個人當中最優秀的三個人就是一甲進士「狀元,榜眼和探花」。

12樓:泉白楣

有吧!古代的狀元之前是很嚴格的一層一層刷下來的,留到最後就是最厲害的那乙個,可能明清之後政治腐敗會出現走後門的現象。

13樓:愛貓咪的葉子

大家的結論是沒有問題,因為大家覺得作業是非常辛苦,經常點燈熬夜學習,而且一學就是10多年,所以大家覺得趙雲的水平是沒有問題。

14樓:帳號已登出

大家的結論無疑是古代的狀元確實有實力。因為古代的狀元,他們要通過層層篩選,並且到了最後,還要在皇帝面前把自己想的東西寫出來,還不能寫錯,並且還要寫得好,這是需要很大的實力才能做出來的事情。

15樓:劉心安兒

是真的有水平的,這是因為這些狀元前期都進行了長期的學習,他們在學術上面也有特別高的成就。

16樓:豆豆的飼養員

當然是有一定水平的,如果沒有是很難在古代的官場當中生存下去的。

17樓:哇塞塞影視剪輯

大家的結論就是沒有水平的問題。學識非常的高,而且寫的字也非常的好看,就和印刷體一樣,怪不得能從很多人當中脫穎而出。

同樣都是古代,為何武狀元的地位不如文狀元呢?

18樓:常大大璐

因為在太平盛世,文狀元的作用比武官大。文官會出謀劃策。而且口才了得,但是武狀元,只有一身的武功,在戰亂的時候作用比較大。

19樓:海闊天空

看在什麼時期了,如果戰爭年代,那肯定還是武將吃香,但是和平年代,武狀元也沒有什麼用武之地,所以地位不如文狀元,什麼世道都缺文人。

為什麼人生找到另一半的機率少之又少

與朋友在戈壁上行走,腳下是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的戈壁石。朋友說,戈壁上有一種石頭,自然分離成兩塊,經過百萬年的風雨滄桑 歲月變遷,斷口被消磨得平整光滑,與石頭的表面趨於一致,如果碰巧撿到,兩塊石頭可完全自然重合,這一對石頭叫做巧石,巧就巧在一塊破裂的石頭,百萬年後還能夠相遇。我驚詫了,開始在戈壁石叢中仔...

為什麼稱張謇為末代狀元呢,中國的末代狀元是誰?

他既是狀元,又是商界領袖,所以大家戲稱他末代狀元,因為狀元是要從政的,他卻被迫經商了,暗示狀元制度到頭了 1904年甲辰恩科是中國最後一次科舉,當時狀元是劉春霖,張謇為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狀元,末代狀元提法似不妥。之前回答張謇未中狀元系誤,因末代之說僅查了甲辰恩科資料,未往前科追溯。經某熱心人提醒已改...

為什麼古代的狀元,沒有經過實習,新手,就能夠勝任官職

其實是有實習制度的,我記得好像是從朱元璋開始的,叫監生觀政 為什麼古代許多具有狀元之才的人最終都沒有當上宰相?狀元之才也就是四書五經學的好儒學理論紮實。宰相之才是要儒法兼修的,儒是套在外頭忽悠人用的,裡子可是法家思想。所謂外儒內法是也。諸葛亮 張居正等千古名相都是如此。所以狀元之才要想當宰相還是多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