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克拉**多
現在的河北省平山縣,在春秋時期並不屬於任何乙個諸侯國,而是白狄所建的中山國的國都。中山國是乙個非常頑強的國家,它多次被滅又多次復國,甚至還曾經打敗過強大的晉國。最終,在享國三百五十多年後,在西元前296年被趙武靈王所滅。
中山國的發展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階段。春秋早期,鮮虞尚且比較弱小,多次遭到諸侯國邢國的打擊,並沒有對西周造成太大的威脅,但是後來邢國逐漸衰落,鮮虞在西元前652年出兵南下,擊敗邢國、衛國,迫使邢國國君出逃、衛國國君被殺。幸虧齊桓公崛起,並且聯合了宋、曹、邢、衛等諸侯國才把鮮虞擊敗。
到了春秋中後期,抵禦北方戎狄的重任落在了晉國身上,在西元前527年,晉昭公曾經攻破鮮虞中人城(即後來的中山國國都),並滅了肥、鼓等鮮虞的附屬國。但到了西元前507年,鮮虞出兵攻打晉國,報了二十年前的仇。後來甚至還曾經聯合齊國、魯國、衛國共同伐晉,給晉國帶來很大的困擾。
晉國末年,中山國曾經遭到晉國的致命打擊,甚至連續二十年沒有出現在史書中。三家分晉之後,中山武公開始效仿中原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制度,乘著中原內亂迅速崛起,但武公早逝,中山國在幼年的桓公手中被魏國所滅,殘餘勢力退守太行山。
經過二十年的臥薪嚐膽,中山桓公在西元前380年復國,它的國土將趙國分成了南北兩部分,因而成為趙國的心腹之患。在西元前377和西元前376年兩次擊敗趙國的進攻之後,中山國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修建了抵禦燕國和趙國的長城。史書記載,此時的中山國有兵「九千乘」。
一乘是多少人呢,有兩種說法:「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即七十五人;「革車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即三十人。按少的來說,中山國有兵二十七萬人!
要知道戰國後期長平之戰時,趙國總兵力也就在四十萬至六十萬之間。
也就是說,中山國被滅國之前,與趙國戰鬥力相當!難怪趙肅侯曾經擊敗了齊國、魏國、燕國,但是對嚴重威脅趙國領土完整的中山國卻束手無策!
趙武靈王即位之後,決定暫時退出中原的紛爭,先解決北方的重大威脅。趙武靈王三年、二十年、二十一年,趙國多次出擊中山國,並在二十六年(西元前300年),奪取中山國代郡等地,把中山國變成趙國的國中國。
此時的中山國在與趙國的戰爭中處於劣勢,在趙武靈王擊敗婁煩之後,中山國最終在趙惠文王三年(西元前296年)被趙武靈王滅國。這個曾經稱霸北方的戎狄強國,終於被收入了中國的版圖。
2樓:與你看極光
趙武靈王用二十多年時間,多次出擊中山國,才把中山國歸入自己的版圖。
戰國歷史上的趙國,是如何滅掉了「心頭大患」中山國的?
3樓:乙個人666啊
在我國歷史上存在過一段春秋戰國時期,在這段時期出現過很多曾經統一領土的國家,其中很多國家在消滅其他敵對國家的時候都開展了不同的政策,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歷史上,趙國作為邊境國是如何除掉中山國的呢?<>
其實中山國是趙國的心頭大患,用於中山國的實力比較強大,兩個國家都處於中原地區的邊境,但是相對而言中山國擁有很多馬車,所以當時的趙國並不能夠憑藉自身的力量來戰勝中山國,而且經常受到中山國的侵擾,為了保全自身的國家,經常向中山國進貢一些珠寶換來短暫的和平,這也是兩國矛盾開始的乙個主要原因。最終趙國決定不再忍讓,向強大的魏國借兵,趙國接受了割地的要求,向強大的魏國借來了強大的軍隊,但是,這場戰爭也並不順利在戰鬥的過程當中,中山國提前得到了訊息,所以在攻打的過程當中,還蘆局是屬於艱難作戰,經歷了大陪轎讓概三年的時間,最終消滅了中山國。<>
除了趙國向強大的魏國借兵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的國家對中山國也進行夾擊,這個國家就是當時的燕國,趙國在出兵20萬攻打中山國,燕國在得到了休息之後也來混水摸魚對中山國進行攻擊,在兩面夾擊的狀態之下,中山國堅持了很長時間,最終中山王逃跑到了其他的國家,中山國也在短時間內就徹底滅亡,燕國對於中山國的兩面夾擊,對於戰國時期,除掉中山國也是至關重要。然後從中山國自身的帆裂原因進行判斷的話,中山國失去了憂患意識,並沒有快速發展自己的國家,在劇烈變動的時代,各國為了向外擴張不斷地增強實力,而中山國在提倡各種文學,而且在中山國內部奴隸勢力作為主導地位,所以才會導致戰士作戰特別懈怠,中山國的晚期政治也特別腐敗,社會矛盾尖銳,在這種條件下才會被趙國所打敗。<>
4樓:床前明月兒
戰國歷史上的趙國,靠著趙武靈王的雄才偉略,加上一系列的軍事改革,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臘譽,最終滅掉了「心腹大患」中山國。
戰國時期,趙國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但是中山國卻橫亙在了趙國的中間位置,嵌入到了趙國的領土之中,幾乎將趙國分成了兩半,所以趙國想要真正強大起來,只有將中山國滅掉這一條路,不過想要滅掉中山國並不簡單,因為中山國雖然不在戰國七雄之列,但是中山國的實力並不弱,號稱「千乘之國」,是唯一被七國承認為「王」的諸侯國,甚至發兵攻趙,圍困趙重鎮鄗,被趙國視為奇恥大辱。
趙武靈王當上國君之後,就一直想要滅掉中山國,洗刷掉恥辱,於是開始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在軍事上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在計策上通過跟燕國互換河東之地的方式,在戰略上對中輪塵段山國進行了包圍,等到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見到成效之後,趙國的軍隊實力逐漸變得強大,使得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中數一數二的存在,這個時候趙武靈王開始了對中山國的攻伐。
雖然趙國在軍事上佔據了優勢,但是趙武靈王並沒有因此而冒進,而是採用了更加謹兄緩慎的做法,對中山國進行了兩面夾擊,將關鍵的井陘控制住之後,開始了中山國的蠶食,最終奪取了中山國所有的戰略要地,這個時候發起了滅國之戰,用了五年時間,發動了20萬大軍,最終將中山國的五百里土地收入囊中,正是趙武靈王「先勝而後求戰」的方式,才最終消滅了這個勁敵,使得趙國走上了富強之路。
5樓:王祿
當時趙國兩次進攻中山國,之後中山軍開始基飢作死,影響了中山國的發展,這就讓趙國抓睜純住了悉鋒咐機會。之後就扶持了乙個傀儡。
戰國歷史上的趙國如何滅掉了「心頭大患」中山國?
6樓:德彪說個球
趙國派出了猛將廉頗,率領了幾萬大軍進攻中山國,最終將他們消滅。
歷史上的中山國,究竟是怎麼成為趙國心腹大患的?
7樓:一紙荒誕
主要是因為中山國的地理位置特殊,扼住了趙國的咽喉,所以是趙國的心頭大患。
8樓:白羊夢天下
中山國位於趙國的中腹,可以說是將趙國一分為二。而且由於太行山的阻隔,基本上趙國只能依靠一些崎嶇的山路維持南北交通。
9樓:山東西法
中山國處於趙國的北方,是乙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經常與趙國發生戰爭,當趙國與其他六國作戰時,中山國便派兵偷襲趙國北部,使趙國無法全力與其他六國作戰,遏制了趙國的發展。
戰國歷史上的趙國怎樣滅掉「心頭大患」中山國的?
10樓:看的到想不到
西元前296年趙國直接派兵打向了中山國,毫無意外中山國輕而易舉的敗下陣來,因此中山國也並不是趙國的心頭大患,因為拿下實在太簡單了。
歷史上漢武帝的真面目究竟是怎樣的
漢武帝劉徹 公元前156年 公元前87年 漢族,出生於長安,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 漢文帝劉恆的孫子 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諡法 說 威強睿德曰武 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
歷史上真實的秦始皇究竟是怎樣的人
秦始皇併吞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集權制 帝國,應該說為中國的統 一 為中國曆代封建帝王制度的建立開了先河。正是有了秦始皇的創舉,才使後世的帝王有了皇帝的稱謂和尊嚴,更有了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和地位。按理說中國曆代凡是當上皇帝的人都應該感謝秦始皇才對,因為是秦始皇的創舉才使他們成為大權獨攬 ...
歷史上,誰給誰解夢,歷史上的周公究竟是誰,為何要找他」解夢「?
東漢明帝有一次做夢,夢見 西方有一高大的金人,頭上閃閃發光,第二天上朝問大臣這個高大的金人是什麼,有個大臣解夢說金人是西方的佛,漢明帝就派兩個大臣去了西方,用一匹白馬馱回來佛經若干,漢明帝就在洛陽西郊建一座寺廟,取名白馬寺。歷史上的周公究竟是誰,為何要找他 解夢 其實我們大家口中所說的周公解夢是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