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系統和物理層的對話是怎麼實現的? 10

2025-01-27 21:00:19 字數 4618 閱讀 9617

計算機的系統和物理層的對話是怎麼實現的?

1樓:5月20號的貓

不太明白 樓主你去學彙編就知道了 嘿嘿。

2樓:網友

我也不懂,做個記號。等高手解答。

計算機的系統和物理層的對話是怎麼實現的?

3樓:

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儲存器、輸入裝置、輸出裝置組成。

運算器主要進行加法運算,所有的運算最終都可以轉化為加法。現在大多數的cpu都有專門的乘法器、浮點運算器等。

控制器主要進行控制。主要進行取指令、取運算元、解碼等操作。最終傳送給計算機的是機器碼(機器可以識別的**),解碼就是將機器碼轉換成相應的計算過程,最終形成就是一些電部門器件的工作。

在cpu內有乙個微程式儲存裝置、控制裝置主要用來解釋機器碼的,將乙個機器碼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指令,這些微指令就是一些電平代號,對各種器件進行開關控制。另外這一整套的處理過程可以多路同時進行以充分利用這種部件,這像工廠裡的流水線一樣。這就存在超流水和超標量的概念,這裡就不多說了。

儲存器主要進行儲存操作。現代計算機的結構都是將指令等放在儲存器上進行操作的,這些都是當初馮諾依曼設計的,現在還沒有徹底突破這種體系結構。儲存裝置的速度是整個系統中最慢的乙個壞節了,為了提高速度一般用多層儲存體系。

最快最貴的放在上面給cpu用,最慢最便宜的放在最下面,上面沒有的資料向下面要,一層一層的向下傳。這裡也不多說了。

輸入輸出部分就不多說了。

另外計算機的所有資料都是以二進位方式存在的。可以通過程式設計來實現對計算機的控制,最容易的是高階語言(c++等),接著是彙編、機器語言等。其實都是由乙個道理,只是人處理起來不同而已,高階語言人看著容易,組合語言就不太好理解,最後的機器碼就不是一般人給看得懂的了。

計算機體系結構是乙個很龐大的知識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明白的,要好厚的一本書。打了這麼多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補充:關於計算機的資料儲存。

計算機只識別二進位也就是0和1.在計算機的整個架構中有3個部分可以進行資料儲存,暫存器、記憶體、磁碟。

暫存器、記憶體:主要通過二極體進行資料儲存,高電壓代表1,低電壓代表0。在生產過程中會有各種不同的實現。

磁碟:計算機處理的程式都是存在磁碟中的,用到的時候裝入記憶體,最終讀入暫存器。磁碟是通過磁訊號來進行資料記錄的,有沒有磁訊號或者磁極的正負都可以用來區分0和1.

當然,在真實中並不是這麼簡單,為了方便硬體實現,要通過一定的編碼方式來記錄。

4樓:網友

在計算機工作中.用二進位0.1表示,表示的是高電平和低電平,這樣機器才可以識別,因為電腦不是人,能高懂10進位等,它在物理層是用最基本的程式設計0.1實現的.是人類同過高階語言編寫出程式讓他才能理解10進位的.你問的二極體來對應0和1,是指硬體.軟體就是計算機在物理層只會用低階語言二進位處理。

5樓:網友

電子產品的關鍵是電流和電壓,這兩者的變化在物理上會有所體現,電子部件會由於本身的物理性質對其有所反映,產生物理變化,藉助大規模的物理變化能實現計算機的工作。

6樓:網友

老兄,我明白你的問題了,你是想問在我們操作的時候,計算機都是接收到0與1的數字吧,然而我們的物理裝置是怎麼識別這些數字吧?首先樓上的第一句話沒有說錯。無論什麼的輸入輸出裝置都是1與0的混合,如果你真的希望弄明白,我建議你去看一下關於組合語言的書,那個就是最基本的東西,那裡會有一些涉及到你希望瞭解的部分。

7樓:網友

我的理解是計算機把命令都變成二進位的0和1,然後物理層來識別。

8樓:林敏

我猜是電子的正負來識別的吧。

計算機的系統和物理層的對話是怎麼實現的?

9樓:網友

幫你頂頂,我也想知道這個問題,希望有人來幫忙。

網路中計算機之間的通訊是通過什麼實現的

10樓:秒懂百科精選

序列通訊:計算機通訊方式之一,實現 資料的傳輸與共享。

計算機網路中五層協議它們分別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它們具體分別是在**(從硬體層面上談)實現的?

11樓:六六

1,物理層;其。

主要功能是:主要負責在物理線。

路上傳輸原始的二進位資料。

2、資料鏈路層;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負責在通訊的實體間建立資料鏈路連線。

3、網路層;其主要功能是:要負責建立邏輯鏈路,以及實現資料包的分片和重組,實現擁塞控制、網路互連等功能。

4、傳輸層;其主要功能是:負責向使用者提供端到端的通訊服務,實現流量控制以及差錯控制。

5、應用層;其主要功能是:為應用程式提供了網路服務。

物理層和資料鏈路層是由計算機硬體(如網絡卡)實現的,網路層和傳輸層由作業系統軟體實現,而應用層由應用程式或使用者建立實現。

12樓:

我估計純粹理論的東西你都有,談談感受吧,這5層就是人為的從邏輯上分出來的五個層面,也就是說同樣是傳來了一堆同樣的資料,站在不同的層面關心和實現不同的事情,如果你站在物理層,你就只需要關心把每個位元流傳送到對方就行了;

如果你站在資料鏈路層,你會想辦法把這些位元流組合成塊,加上一些手段保證能正確傳輸;

如果你站在網路層,你就能看到這些資料是由乙個個資料包組成的,這些資料包都通過網路位址標示著來自**和要發往**;

如果你站在傳輸層,你就能透過龐大的網路直接看到你對放的有服務連線的計算機,是一種端到端的連線了。

應用層就是在傳輸層的基礎上進行擴充套件了。。。

打個比方,你辦公網上買了乙個物品,以郵寄的方式寄過來,快遞員風風火火送來,他可不管什麼內容,只要保證送到完成任務;你看到了郵包高興的不行,心想貨終於到了,總算可以完成任務了;而老闆看到你的態度心裡想,多大點事啊,就這麼高興,公司還有那麼多費心的事你怎麼就不明白呢。。。

呵呵,只是個通俗的比方,不準確的地方多多指正。

13樓:網友

計算機網路中五層協議分別是(從下向上):

1) 物理層。

2)資料鏈路層。

3)網路層。

4)傳輸層。

5)應用層。

其功能分別是:

1)物理層主要負責在物理線路上傳輸原始的二進位資料;

2)資料鏈路層主要負責在通訊的實體間建立資料鏈路連線;

3)網路層主要負責建立邏輯鏈路,以及實現資料包的分片和重組,實現擁塞控制、網路互連等功能;

4)傳輸曾負責向使用者提供端到端的通訊服務,實現流量控制以及差錯控制;

5)應用層為應用程式提供了網路服務。

一般來說,物理層和資料鏈路層是由計算機硬體(如網絡卡)實現的,網路層和傳輸層由作業系統軟體實現,而應用層由應用程式或使用者建立實現。

14樓:鍾小琴

1) 物理層。

2)資料鏈路層。

3)網路層。

4)傳輸層。

5)應用層。

1 對應 網線;2 對應 網路協議 3 對應路由器 4 對應網路協議;5 對應主機(即電腦)

15樓:網友

我記著最早是7層osi來著。

機器語言從物理層面上來講,是如何通過電來實現對物體的控制的?如果能夠有人解惑,我將感激不盡!!

16樓:網友

原理很複雜困拿,不是幾句話能講明白的。去看模擬做大電子和數位電子的教材吧,看完這兩本書就懂了。另外這兩本汪胡搭書加起來還是比較厚的。

計算機協議到底是什麼

17樓:科普小星球

計算機協議,也叫作網路協議,是通訊計算機雙方必須共同遵從的一組約定。

為了使資料在網路上從源到達目的,網路通訊的參與方必須遵循相同的規則,這套規則稱為協議,它最終體現為在網路上傳輸的資料包的格式。最常見的計算機協議是osi/rm協議。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1978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它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訊協議劃分為七層,自下而上依次為: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其中第四層完成資料傳送服務,上面三層面向使用者。

18樓:網友

協議就是電腦跟電腦之間說話,對話,傳輸檔案或者通訊之間所使用的同一種語言。

你就這樣理解就可以。

比如說,沒有協議的話,電腦跟電腦之間,怎麼通訊?我說10101010101010101,對方怎麼能明白?所以需要乙個協議來規範,規範各種**表示的意義。

制訂協議一般是一些大的internet組織,工程委員會,小組等組織來制定的。

19樓:楊柳風

計算機網路協議是有關計算機網路通訊的一整套規則,或者說是為完成計算機網路通訊而制訂的規則、約定和標準。網路協議由語法、語義和時序三大要素組成。

語法:通訊資料和控制資訊的結構與格式;

語義:對具體事件應發出何種控制資訊,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應答。

時序: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電腦的物理層怎麼理解?

20樓:網友

在物理介質之上為上一層提供乙個傳輸原始位元流的物理連線。

什麼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是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軟體平臺A驅動程式B作業系統C開發軟體D應用軟體

作業系統是方便使用者 管理和控制計算機軟硬體資源的系統軟體 或程式集合 從使用者角度看,作業系統可以看成是對計算機硬體的擴充 從人機互動方式來看,作業系統是使用者與機器的介面 從計算機的系統結構看,作業系統是一種層次 模組結構的程式集合,屬於有序分層法,是無序模組的有序層次呼叫。作業系統在設計方面體...

什麼是計算機的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是指通過物理隔離實現網路安全。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開啟了資訊化時代人類文明的新紀元。internet正在越來越多地融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一方面,網路應用越來越深地滲透到 金融 國防等關鍵領域 另一方面,網路使用者成分越來越多樣化,出於各種目的的網路入侵和攻擊越來越頻繁。安全保障能力是新世紀...

簡述計算機系統的組成,簡述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 子 系統和軟體 子 系統組成。前者是藉助電 磁 光 機械等原理構成的各種物理部件的有機組合,是系統賴以工作的實體。後者是各種程式和檔案,用於指揮全系統按指定的要求進行工作。計算機系統用於資料庫管理的計算機硬軟體及網路系統。資料庫系統需要大容量的主存以存放和執行作業系統 資料庫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