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kk文案館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我們會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把「講道理」當成教育,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
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不少家長,包括很多學校老師,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時,經常脫不了這樣的套路:
先講道理,講道理不行就去批評,再不行就通過發脾氣來征服。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陳述我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卻這樣不懂事……以此來「感化」孩子。
思想家盧梭說過,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這3種辦法恰是很多家長身體力行,運用最純熟的。
看到這你肯定會質疑:如果講道理孩子不聽,除了生氣或感化他,還有什麼方法呢?難道不要教育他嗎?
當然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道理」,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之扣越系越複雜,越系越死。教育是門藝術,講究的是簡單和精巧。改變「講道理」的思維定式,變通一下,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想和寶寶有效地溝通,一定要有耐心,儘量做到以下4點:
1.少說多做。
爸媽是寶寶最好的老師,爸媽的日常行為會影響到寶寶,所以想要孩子怎麼做,爸媽先得做好示範榜樣。
2.溝通技巧微笑地看著孩子:微笑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叫孩子的大名:讓孩子感受到爸媽已經生氣了;接納孩子的感受:強迫不是愛,接納才是愛。
3.肢體語言和語氣語調。
研究證明,影響溝通的因素有肢體語言、語氣語調及溝通內容,其中肢體語言,語氣語調佔93%,溝通的內容僅佔7%。
因此,寶媽跟寶寶溝通時,一定要注意肢體語言和語氣語調。
4.學會傾聽。
溝通的首要條件就是傾聽。在孩子說話的時候,做父母的不要打斷,儘管孩子的話聽起來有點異想天開。
想要孩子有主見又聽話,除了要做會聊天的家長,還要做好脾氣、懂寶寶的爸媽!
2樓:長沙縣誌和培訓學校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不能強加干涉。也不能去打罵孩子。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陪孩子去外面旅遊一下,或者多參加興趣小組活動,那樣孩子就會平穩地度過叛逆期。
3樓:哈幹菲
家長要多親近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才能知道孩子心裡所想和所需能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孩子的困惑。增進和孩子之間彼此的感情。平常多表揚孩子,孩子考試進步了,表揚孩子,遇到挫折了安慰孩子,當孩子的朋友。
4樓:愛健身的小柒
我個人認為要想讓孩子聽話,首先要給孩子養成乙個良好的習慣,父母要做好示範作用,同時,還要以平等的態度與孩子溝通交流,拉近與孩子的感情,學會傾聽孩子內心,接受孩子的缺點。
5樓:墨說古今
我覺得孩子如果講道理沒有效果以外,可以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只有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了,並且要自己承擔後果的時候,這比講多少道理都管用。
孩子犯了錯或者不聽話,和他講道理他不聽,但打他也不
從當今的孩子看 由於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 小太陽 小皇帝 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因而導致孩子心理上 以我為中心 惟我獨尊 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為習慣。根據我國有關方面調查資料顯示 中國兒童的心理素質合...
講道理孩子總是不聽,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見過這樣的問題 孩子犯了錯,一開始,想要理性地和孩子分析道理,可孩子不願意聽,於是忍不住動了火,給他來了一頓 竹筍炒肉 最後沒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讓親子距離越來越遠。敏惠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她總是絮絮叨叨地給孩子講各種各樣的道理,可非但問題沒有解決,反而隨著講道理的時間加長,孩子越來...
不聽話還愛犟嘴的小孩該怎麼教育,孩子不聽話總犟嘴怎麼辦
一 共情 非常理解您的感受,相信您為了教育孩子,嘗試了各種方法,但孩子就是沒法聽我們的話,這讓您也感到比較沮喪。二 具體化 您可以具體描述下孩子是怎樣脾氣大?以及平常家長都是怎樣與孩子溝通的嗎?三 問題的成因,並具體分析 a 發脾氣 這件事情是有效的 無論對孩子的態度是軟還是硬,孩子在與爸媽的溝通中...